利用太阳能、空气和水实现供热和供冷的建筑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560阅读:10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太阳能、空气和水实现供热和供冷的建筑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集热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太阳能、空气和水实现供热和供冷的建筑墙。
背景技术
太阳能能源是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具有巨大、长久、广泛、无害的特点。目前,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光电利用、光化学利用以及光生物利用。其中光电转化存在转化率低(10% _15%)、造价高的问题、尚处在开发阶段。相比之下,光热转化具有原理简单,转化效率高(可达50%以上),已被普遍运用。中国13亿人口,家用空调年耗电在400亿千瓦时以上,相当于三峡水电站最高发电量的50%。如果能·实现太阳能供热和节电制冷,将会有效缓解能源危机。在现有的利用光热效应的设备和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有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房。太阳能集热器主要有平板型集热器和聚焦式集热器。但是太阳能集热器存在以下问题I.主要在房屋顶部安装并利用太阳能,至于照射到墙面的太阳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2.集热器大多只能对用户提供热水,实现少量的冬季供暖,不能实现夏季供冷。太阳房有直接受益式、蓄热墙、附加温室和蓄热屋顶,其中直接受益式和蓄热墙两种形式使用最多,蓄热墙方面主要以特朗贝墙采用的最多。但其存在以下问题I.得热效率低(只有直接受益式的1/5,太阳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2.由于冬季日照时间短,日落以后,室外温度低,室内温度高,蓄热能力差,这样导致热量回流散失,不能有效缓解室内外温差。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太阳能、空气和水实现供热和供冷的建筑墙,以普通砖结构墙体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利用太阳能,空气和水的复合系统,实现在阳光充足的地区冬季省电采暖,夏季节电供冷,并能有效缓解室内昼夜温差,发挥出了太阳能在降低环境资源消耗上的优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太阳能、空气和水实现供热和供冷的建筑墙,包括墙体1,在墙体I的上部开有使室内外通透的上管口 2,下部开有使室内外通透的下管口 3,墙体I双面均设置有隔水层6,在室外与墙体I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玻璃层4,在室内与墙体I间隔一定距离设置铸铁层5,玻璃层4与墙体I之间形成第一腔室7,铸铁层5与墙体I之间形成第二腔室8,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通过上管口 2和下管口 3导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价格低廉、易于实现,普遍,被加热的水可以作其他用途如洗澡,做饭等。冬季供热时热源为太阳能,整个过程干净,节能,自然、生态。此新型集热散热墙的最大优点是实现冬季的供暖,夏季的散热,并能有效缓解室内外的温差,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利用太阳能、空气和水实现供热和供冷的建筑墙,包括墙体1,在墙体I的上部开有使室内外通透的上管口 2,下部开有使室内外通透的下管口 3,墙体I双面均设置有隔水层6,在室外与墙体I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玻璃层4,在室内与墙体I间隔一定距离设置铸铁层5,玻璃层4与墙体I之间形成第一腔室7,铸铁层5与墙体I之间形成第二腔室8,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通过上管口 2和下管口 3导通。
·[0017]为了能够很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分别取冬季和夏季两种情况加以说明冬季,室外的温度要明显低于室内,冷空气进入室内会使温度降低,为了提高舒适度,要做的是提高室内温度,同时防止室内热量的散失。早晨,太阳升起时,阳光照射到集热散热墙上,将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内充满水介质,通过太阳能实现对第一腔室7内水的加热,当水温上升到某一预定值时,利用内部的传感器传递信号给温控开关,温控开关闭合,水泵开始工作,通过水泵将已加热的水输送到房屋墙壁的内表面即第二腔室8,通过压力将原来第二腔室8的冷水输入第一腔室7,形成循环,第二腔室8水温高于室内的温度,再通过铸铁层5,主要以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室内。傍晚,室内的温度要高于室外,室内热量会往外散失,在最初,无太阳光照射时,循环系统内的热水还会将剩余的热量传递到室内,减缓了室内温度的骤降,随着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水温的下降,到达某一预定值时,利用内部的传感器传递信号给温控开关,温控开关闭合,水泵工作,将冷水抽出,防止夜晚温度过低导致管道冻结。夏季,室外的温度要明显高于室内,热量向室内传递,为了提高室内的舒适度,要做的便是阻止室外的热量向内传递,并且在夜晚,尽可能地降低室内的温度。夏季时,墙体的工作与在冬季时恰好相反,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内为空气,由于夏季阳光入射角比较大,光照时间长,通过设置屋檐伸出的长度,能够有效的减少阳光对集热散热墙的日照强度,减少阳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对管内空气进行加热,同时空气的传热系数比较小,热阻大,能够阻止室外热量向内的传递,此外可以在上管口 2和下管口3增添阀门,减少内部空气的对流换热。夜间,通过水泵将水输入到第二腔室8,最初时,水温低于室内的温度,由于水的比热容很大,可以通过铸铁层5,大量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水温升高,当到达某一预定值时,利用内部的传感器传递信号给温控开关,温控开关闭合,水泵将管内的热水抽出,防止房内过度闷热,并重新输入冷水,实现水的循环,持续将室内的热量排出。在此结构中,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主要起冬季供热和供暖的作用,主要仍以常用的砖结构来实现房屋的承重,此外,砖结构造价低廉,并且具有良好的蓄热性能。[0025]由此,本实用新型冬季白天利用集热墙吸收太阳能,对水加热,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值时,将热水输送至墙的内表面,由于水的蓄热能力较强,可向室内传递大量热量,使室内的温度升高。到夜晚时,此墙可将其内剩余的热量传入室内,缓解室内外温差,同时空气层能够阻止室内热量向室外传递,减少室内的热量损失,起到保温的效果;夏季白天,由于空气传热系数小,热阻大,可阻止室外的热量向室内的传递,减缓室内温度的升高,到夜晚时,墙的两侧是水间层,水温低于室内温度,从室内吸热,水温上升到一定值时排出,将热量带走,重新输入新的冷水,实现水的循环吸热。·
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太阳能、空气和水实现供热和供冷的建筑墙,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在墙体(I)的上部开有使室内外通透的上管口(2),下部开有使室内外通透的下管口(3),墙体(I)双面均设置有隔水层(6),在室外与墙体(I)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玻璃层(4),在室内与墙体(I)间隔一定距离设置铸铁层(5),玻璃层(4)与墙体(I)之间形成第一腔室(7),铸铁层(5)与墙体(I)之间形成第二腔室(8),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通过上管口(2)和下管口(3)导通。
专利摘要一种利用太阳能、空气和水实现供热和供冷的建筑墙,包括墙体,在墙体的上部开有使室内外通透的上管口,下部开有使室内外通透的下管口,墙体双面均设置有隔水层,在室外与墙体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玻璃层,在室内与墙体间隔一定距离设置铸铁层,玻璃层与墙体之间形成第一腔室,铸铁层与墙体之间形成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上管口和下管口导通,本实用新型价格低廉、易于实现,普遍,被加热的水可以作其他用途如洗澡,做饭等。冬季供热时热源为太阳能,整个过程干净,节能,自然、生态。此新型集热散热墙的最大优点是实现冬季的供暖,夏季的散热,并能有效缓解室内外的温差。
文档编号E04B2/02GK202731013SQ201220231119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
发明者姚青, 马强, 高敏, 郑凯 申请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