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移动墓穴地立体入葬殿堂公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929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控移动墓穴地立体入葬殿堂公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数控移动墓穴地立体入葬殿堂公墓,是为了推动绿色殡葬事业的发展,节约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将平面墓葬改为立体墓葬、平面墓穴地改建为适应立体墓葬的移动墓穴地单元,将入殓逝者骨灰棺材入葬在移动墓穴地内,安葬在利用占地很少的殿堂建筑形成的超高空间内的立体框架上的入葬仓内,采用数控和网络技术支持墓穴地的入葬、扫墓活动,为殡葬行业提供一个以可循环使用的空间资源少占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以可再生的网络资源置换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高科技、多学科的综合新技术;属于殡葬行业内的一种综合新技术。
技术背景:我国人口快速增长与年龄结构老龄化形势愈加紧急,截止到2012年人口以超过13亿,老年人口每年以695万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亿,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超过人口总量的百分三十。目前,我国共有耕地17亿亩,仅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城市人口的密度达每平方米
11.160人,居世界首位。人口的过密化、意味着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和空间的减少,相反在自然死亡率相对稳定条件下,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快必然引起城市人口死亡数增加,从而导致各城市、县城对殡葬用地产生大量的需求。数控移动墓穴地立体入葬殿堂公墓创新的绿色殡葬、多学科、综合新技术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殡葬方式占地面积大、破坏自然环境的难题。利用殿堂建筑形成的超高空间,集中安葬入殓在可移动墓穴地中的骨灰,实现少占耕地的目的。殿堂内设有入殓大厅、扫墓大厅、满足人们对死者入殓、入土葬于移动葬墓穴地、扫墓的传统需求,数控技术为现场实体扫墓提供便捷的条件,远程扫墓平台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的网上远程实体墓地扫墓平台,怀念者任何时候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对实体墓地进行祭扫怀念活动,满足生者与逝者对话相聚的需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天地人自然和谐的人文观念。移动墓穴地是骨灰入葬的相对长久载体,骨灰按规定期限存放,到期环保处理,殿堂公墓设施与移动墓穴地长期循环使用,既解决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同时有效地解决当前殡葬费用过高,平民百姓死不起的问题。廉价的殡葬方法,实体墓地向虚拟墓地过渡,远程网络扫墓等一系列殡葬综合新技术的实施,为缓解清明节交通拥挤、节能减排,降低节日消费,最终实现不占土地资源,建立网上虚拟墓地的绿色殡葬目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发明内容:一种数控移动墓穴地立体入葬殿堂公墓,立体入葬墓地是用模块构件组装的殿堂建筑,立体入葬殿堂内安装模块化设计的多层箱式入葬仓结构的立体框架,立体框架上的入葬仓内存放移动墓穴地,移动墓穴地是安葬入殓逝者骨灰棺材的独立载体,由机器人完成移动墓穴地出仓、送到扫墓大厅指定扫墓平台上、取回、入仓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模块化设计的多层箱式入葬仓结构的立体框架上的入葬仓位,按水平排列入葬仓位的单层部件为模块单元,模块单元垂直组装为标准模块,标准模块垂直组装为垂直模块,两列仓门相对的垂直模块中间安装一部机器人的组合体为集合模块,集合模块水平并列安装的组合体为积木模块,积木模块的立体框架是按殿堂几何形状方位布置的,立体框架的横樑与安装在相对应几何方位的殿堂建筑外墙体中间房樑立柱相连接,作为立体框架的外立柱,内侧立柱作为房樑柱与房樑连接。入葬仓为开口箱式结构,设有仓位编码标识、移动墓穴地出入仓显示装置。进一步,机器人上设置垂直导轨,垂直导轨安装在沿集合模块水平导轨往复运动的滑车体上,机械手与移动仓装在垂直导轨中间、沿垂直轨道往复运动,移动仓分别向两侧运动与垂直模块上的入葬仓仓口对接,机械手与入葬仓内的移动墓穴地对接,抓紧移动墓穴地拉环、向移动仓内运动,松开移动墓穴地拉环、放在移动仓上。进一步,立体入葬殿堂是采用钢结构框架,按积木模块尺寸设计与殿堂几何形状相对应外墙立柱、房樑立柱、板式墙体、房樑、屋顶模块构件,入葬大厅内按殿堂几何形状方位分布8-16个入葬平台,殿堂的其他部分是按殿堂几何形状方位设计的积木模块安装位置,其上半部为立体入葬仓集群,下半部是设置扫墓平台的扫墓大厅,殿堂中心屋顶为透明材料。工作原理:基本任务;机器人执行移动墓穴地存放、选择移动墓穴地、入葬仓、出仓、送达、取回、入仓和远程虚拟扫墓的基本任务,接到计算机中心发出的任务指令,经数控程序计算装置计算、按程序给任务分类,通知形、竖识别装置报告机器人位置信息,输入驱动数据,机器人做复合运动,将机械手与移动仓送到指定仓位、指定扫墓平台位,输入对接指令与仓口、墓体对接,输入抓取指令,机械手将移动墓穴地送到移动仓上,移动仓将移动墓穴地送到扫墓平台上;输入取回指令,移动仓运行到扫墓平台上,将移动墓穴地取回、送入入葬仓。墓体存放;立体框架安装结束后,人工将移动墓穴地按墓体编号送到所属积木模块区域指定扫墓平台上,启动入仓程序,机器人将墓体送入指定仓位存放。棺材入葬:逝者棺材运抵殿堂公墓前厅后,选择与逝者生肖相符的入葬平台,到扫墓平台上搬取由机器人送到扫墓平台上的移动墓穴地,用专用车送到入葬平台上,将棺材入葬到墓穴内,再将移动墓穴地送到扫墓平台上,启动移动墓穴地入仓程序,观看其进入立体入葬仓的全过程。现场实体扫墓:在扫墓平台区域前端读卡器上刷卡、打开触摸显示屏,向机器人发出扫墓指令,机器人将移动仓机械手送到指定入葬仓仓口,移动仓与入葬仓仓口对接、机械手与墓体对接后,机械手将移动墓穴地抓放到移动仓内,移动仓回到垂直轨道中间,下行至垂直轨道最下部,移动仓将仓内的移动墓穴送到扫墓平台上;扫墓结束后,启动移动墓穴地入仓程序,机器人运行到指定位置,移动仓下降到垂直轨道的最下部,取回扫墓平台上的移动墓穴地,上升至指定入葬仓位,移动仓与入葬仓口对接、机械手抓住移动墓穴地送回仓位。远程虚拟扫墓:使用电脑通过互联网登录公墓网站,进入远程虚拟扫墓专区,启动远程虚拟扫墓程序,机器人根据指令将移动墓穴地送到指定的虚拟扫墓平台上,执行电脑发出的远程对墓体清扫、购买祭祀品、祭祀品摆放、烧纸钱等一系列扫墓活动的指令,扫墓结束后执行入仓指令。信息编辑:使用电脑通过互联网登录公墓网站,对逝者个人信息、虚拟天堂生活片段、家谱、虚拟家族墓地改编、完善。有益效果:本发明应用现代多学科综合技术,实现以可循环使用的空间资源少站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以可以再生的网络资源不占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的宗旨,将占地面积大的平面墓葬改为,每具墓地只占耕地0.019平方米的超高空间立体墓葬,节约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利用数控技术控制机器人,执行移动墓地出、入仓、送达等工作,利用互联网实现远程对实体墓地的虚拟扫墓,实现了实体墓地对虚拟墓地的转化,最终实现不占土地资源,以厚礼薄葬现代殡葬理念,建立网上虚拟墓地的绿色殡葬目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图1为移动墓穴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入葬平台结构示意图图3为集合I旲块部件总装不意图图4为集合模块部件总装示意图的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数控移动墓穴地立体入葬殿堂公墓:立体入葬仓的集合模块总装部件:如图3所示:集合模块由左垂直模块(2)机器人滑车体(I)、右垂直模块(5)组成,机器人滑车体
(I)安装在如图4所示的水平导轨粱(5)、导轨(6)上,垂直导轨(4)安装在机器人滑车体
(1)上,机械手如图3所示( 7)、移动仓(3)安装在机器人垂直导轨(4)上,数控程序计算装置(8)安装在机器人滑车体(I)上,实体扫墓平台(9)安装在集合模块下部。入葬仓立体安装模块设计如图4所示:模块单元(I)由N个入葬仓水平排列单层组装在一起,N个模块单元(I)安装在标准模块框架内、组成标准模块(2),N个标准模块
(2)安装在垂直模块框架内、组成垂直模块(3),机器人安装在两列仓门相对的垂直模块中间、如图3所示部件结构、图4所示的轨道粱(5)与轨道(6)上、组成集合模块,N个集合模块并列组装在积木模块的立体框架(4)内组成积木模块。棺材入葬;逝者棺材运抵殿堂公墓前厅后,选择与逝者生肖相符的入葬平台,到扫墓平台如图3所示(9)上,搬取由机器人⑴送到扫墓平台的移动墓穴地,用专用车送到入葬平台上,将棺材入葬到墓穴内,再将移动墓穴地送到扫墓平台(9)上,启动移动墓穴地入仓程序,观看其进入立体入葬仓的全过程。现场实体扫墓:在扫墓平台区域前端读卡器上刷卡、打开触摸显示屏,向机器人发出扫墓指令,机器人如图3所示(I)将移动仓(3)机械手(7)送到指定入葬仓仓口,移动仓
(3)与入葬仓仓口对、机械手(7)与墓体对接接后,机械手将移动墓穴地(6)抓放到移动仓
(3)内,移动仓(3)回到垂直轨道⑷中间,下行至垂直轨道⑷最下部,移动仓(3)将墓体送到扫墓平台(9)上。扫墓结束后,启动移动墓穴地入仓程序,机器人(I)运行到指定位置,移动仓(3)下降到垂直轨道(4)的最下部取回扫墓平台(9)上的移动墓穴地¢),上升至指定入葬仓位,移动仓(3)与入葬仓口对接、机械手(7)抓住移动墓穴地(6)送回仓位。远程虚拟扫墓:用电脑登录公墓网站,进入远程虚拟扫墓专区,启动远程虚拟扫墓程序,向机器人发出虚拟扫墓指令,机器人如图3所示(I)将移动仓(3)机械手(7)送到指定入葬仓仓口,移动仓(3)与入葬仓仓口对、机械手(7)与墓体对接接后,机械手将移动墓穴地(6)抓放到移动仓(3)内,移动仓(3)回到垂直轨道(4)中间,下行至垂直轨道(4)最下部,将移动墓穴地(6)送到指定的虚拟扫墓平台,执行电脑发出的远程对墓体清扫、购买祭祀品、祭祀品摆放、烧纸钱等一系列扫墓活动的指令,扫墓结束后执行入仓指令。本专利优势;1、首创以空间换土地的先例,每具墓穴地占地面积仅0.019平方米,是平面墓穴地的0.063%,节约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改善了平面墓葬造成的环境白化现象,恢复大自然风光,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采用与平面墓葬相同的骨灰棺材入葬在墓穴地内的立体墓葬,顺应了人们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以立体殿堂形成的可循环使用资源,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地成本和入葬费用,形成了低廉的价格优势,使立体入葬的推广很容易被人们接受,既使得不到国家土地政策的支持,立体墓葬的普及只是时间的问题。3、使用网络技术对实体墓地进行远程虚拟祭祀活动,编辑家谱、逝者虚拟天堂生活片段、建立虚拟家族墓地等一系列重礼祭祀活动,为人们建立厚礼薄葬的现代殡葬观念,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随着骨灰处理人性化程度的提高,以可循环的空间资源短期保存骨灰的立体入葬,以可再生的网络资源建立虚拟墓地,不占土地资源放弃骨灰的实体墓地向虚拟墓地转化的现代殡葬方式必将在国民中普及。4、采用数控、网络技术支持现场、远程扫墓快捷方便,远程扫墓,改善了清明节交通拥挤的状况、节能减排,降低节日消费。5、我国有188个大中城市、3000多个县级城市、64万个自然村,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还会有更多的人口密集、墓地需求集中的城镇诞生,其市场庞大、分期实施、持续长久。6规划一个集新型模块构件组装建材、钢结构、机械制造、数控技术、计算机及网络工程软件、硬件的综合性制造企业,以及新型环保材料合成与产品制造的附属制造业。7、数控移动墓穴地立体入葬殿堂公墓的长期商业运营,为我国殡葬事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的生机。
权利要求1.数控移动墓穴地立体入葬殿堂公墓;其特征是:立体入葬墓地是用模块构件组装的殿堂建筑,立体入葬殿堂内安装模块化设计的多层箱式入葬仓结构的立体框架,立体框架上的入葬仓内存放移动墓穴地,移动墓穴地是安葬入殓逝者骨灰棺材的独立载体,由机器人完成移动墓穴地出仓、送到扫墓大厅指定扫墓平台上、取回、入仓的工作任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移动墓穴地立体入葬殿堂公墓;其特征是:模块化设计的多层箱式入葬仓结构的立体框架上的入葬仓位,按水平排列入葬仓位的单层部件为模块单元,模块单元垂直组装为标准模块,标准模块垂直组装为垂直模块,两列仓门相对的垂直模块中间安装一部机器人的组合体为集合模块,集合模块水平并列安装的组合体为积木模块,积木模块的立体框架是按殿堂几何形状方位布置的,立体框架的横樑与安装在相对应几何方位的殿堂建筑外墙体中间房樑立柱相连接,作为立体框架的外立柱,内侧立柱作为房樑柱与房樑连接,入葬仓为开口箱式结构,设有仓位编码标识、移动墓穴地出入仓显示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控移动墓穴地立体入葬殿堂公墓;其特征是:机器人上设置垂直导轨,垂直导轨安装在沿集合模块水平导轨往复运动的滑车体上,机械手与移动仓装在垂直导轨中间、沿垂直轨道往复运动,移动仓分别向两侧运动与垂直模块上的入葬仓仓口对接,机械手与入葬仓内的移动墓穴地对接,抓紧移动墓穴地拉环、向移动仓内运动,松开移动墓穴地拉环、放在移动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控移动墓穴地立体入葬殿堂公墓; 其特征是:立体入葬殿堂是采用钢结构框架,按积木模块尺寸设计与殿堂几何形状相对应外墙立柱、房樑立柱、板式墙体、房樑、屋顶模块构件,入葬大厅内按殿堂几何形状方位分布8-16个入葬平台,殿堂的其他部分是按殿堂几何形状方位设计的积木模块安装位置,其上半部为立体入葬仓集群,下半部是设置扫墓平台的扫墓大厅,殿堂中心屋顶为透明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控移动墓穴地立体入葬殿堂公墓,其适应人们传统殓葬观念、节约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将平面墓穴地建成可以移动的独立单元,安置在殿堂建筑形成超高空间的立体入葬仓内,用数控技术对墓穴地出入仓、扫墓等活动进行控制,远程扫墓平台,实现了打开电脑通过互联网对墓穴地进入实体虚拟扫墓、实体扫墓与虚拟扫墓的转化,绿色环保的多学科殓葬综合新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为殓葬业开创造了逝者墓穴地占地面积0.019平方米,仅为平面墓穴地的0.063%空间换土地的创举,也为逝者骨灰定期保存、环保处理长久循环使用移动墓穴地,促进逝者墓穴地由实体向虚拟墓地过渡,最终实现网上虚拟墓地的绿色殓葬提供有效途径。我国188个城市、3000个城镇,市场庞大,前景广阔。
文档编号E04H13/00GK202937047SQ201220243789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
发明者于寅辰 申请人:于寅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