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可调式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51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角度可调式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幕墙支撑及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能源,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及技术进步、价格下降,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有越来越重要的市场。现阶段光伏发电的光电转换的效能还不高,市场上单(多)晶硅最高的也就在16-18%的光能转换效率,每提高I个百分点的效率,将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但若能提高太阳光的利用效率,也是另外一种变相提高转换效率,也能产生不错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屋顶及地面太阳能多晶硅光伏系统现在一般做成固定式,与地面形成一夹角,根据经验此类光伏发电效率要想达到最大,其与地平面的夹角一般是按纬度来计算,角度大小也就是其纬度的大小,这样太阳光照射的垂直于面板的光线最多(此处不考虑大气对光线的影响)。但是随着地球的公转,各个时期太阳的直射光线会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来回一年中经历四季(以中国为例),太阳光线也从垂直于赤道(春分),到垂直于北回归线(夏至),再垂直于赤道(秋分)接着到南回归线(冬至),时间上也经历了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再回到第二年的春分(3月22日),这说明仅仅有一种角度的光伏面板不能应对地球公转所造成的太阳照射角度,从而从整体来说,减小了太阳光能的转化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光伏面板与地面角度的角度可调式太阳能光伏系统,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光伏面板副框、光伏面板、可调式支撑装置,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包括对应光伏面板副框第一侧的第一支撑架及对应光伏面板副框第二侧的第二支撑架、倾斜的支柱,所述第一支撑架以及第二支撑架均铰接安装,所述支柱沿其长度方向具有多个连接位以供和第二支撑架可拆式连接,所述光伏面板副框的第一侧固定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光伏面板副框的第二侧铰接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铰接轴平行且垂直于从所述第一侧到所述第二侧的方向。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柱向所述第一侧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支柱的侧下方。所述光伏面板副框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具有横梁,所述光伏面板副框的第一侧通过该侧横梁和第一支撑架连接;所述光伏面板副框的第二侧的横梁具有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和支柱绞接。所述支柱沿其长度方向具有多个调节位标记并具有相应的与第二支撑架的连接位。所述转接件上也具有多个调节位标记,所述支柱具有与转接件上的调节位标记配合的显示孔,所述转接件与支柱之间还通过螺栓锁紧。所述第二支撑架通过螺栓与支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柱在连接第二支撑架的一面具有适合螺栓头部的沿支柱长度方向的连接卡槽。所述立柱在靠近横梁的角部被斜切割。所述调节标记分别对应春分至夏至之间的中间日的调节位、冬至至春分之间的中间日及夏至至秋分之间的中间日的调节位、秋分至冬至之间的中间日的调节位,使光伏面板在调节这一天正对太阳。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光伏面板的角度可调,能适应全年不同时期的太阳照射特点,通过调节立柱与第二支撑架的连接位置,可以调节光伏面板的倾斜角度,使光伏面板能处于较佳角度,从而提高太阳光直射光线的吸收,并提高光能转化率,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对清洁能源的开发、缓解能源压力具有长远意义。

图I为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光伏系统在5月6日,也即春分至夏至之间的中间日的调节位时的侧示图。·[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光伏系统在2月5日和8月6日,也即冬至至春分之间的中间日及夏至至秋分之间的中间日的调节位时的侧示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光伏系统在11月6日,也即秋分至冬至之间的中间日的调节位时的侧示图。图4为可调节立柱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光伏面板副框2、光伏面板I、可调式支撑装置,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包括对应光伏面板副框第一侧的第一支撑架11及对应光伏面板副框第二侧的第二支撑架12、倾斜的支柱5,所述第一支撑架11以及第二支撑架12均铰接安装,所述支柱5沿其长度方向具有多个连接位以供和第二支撑架12可拆式连接,所述光伏面板副框
2的第一侧固定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1,所述光伏面板副框2的第二侧铰接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架12,所述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的铰接轴平行且垂直于从所述第一侧到所述第二侧的方向。所述支柱5向所述第一侧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支撑架12位于支柱5的侧下方。所述光伏面板副框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具有横梁3,所述光伏面板副框2的第一侧通过该侧横梁3和第一支撑架11连接;所述光伏面板副框2的第二侧的横梁3具有转接件10,所述转接件10和支柱5铰接。所述支柱沿其长度方向具有多个调节位标记21、22、23并具有相应的与第二支撑架12的连接位。所述转接件10上也具有多个调节位标记,所述支柱5具有与转接件10上的调节位标记配合的显示孔25,所述转接件10与支柱之间还通过螺栓穿过支柱上的孔26锁紧。所述第二支撑架12通过螺栓27与支柱5固定连接,所述支柱5在连接第二支撑架12的一面具有适合螺栓27头部的沿支柱5长度方向的连接卡槽30。这样,可使得支柱5上与第二连接架的连接位成为连续多点、无级调节,能更方便角度调节操作。所述立柱5在靠近横梁3的角部40被斜切割,以防立柱在转动时碰到横梁。所述调节位标记21、22、23分别所述调节标记分别对应春分至夏至之间的中间日的调节位、冬至至春分之间的中间日及夏至至秋分之间的中间日的调节位、秋分至冬至之间的中间日的调节位,使光伏面板在调节这一天正对太阳。所述转接件10上的调节位标记也可与此对应。实施中,支柱5上的标记可起到快速调整的指示作用,转接件10上的调节位标记可起到精确调整的指示作用。实施中,可首先将一年时间按太阳光入射角度分四个阶段,假设工程地点在杭州,其中第一阶段为2月5日(立春)到5月6日(立夏),第二阶段为5月6日(立夏)到6月22日再到8月6日(立秋),第三阶段为8月6日(立秋)到11月6日(立冬),第四阶段为11月6日(立冬)到12月22日再到第二年2月5日(立春),根据这些日期太阳光正午时光光线射入的平均值,根据几何测量,当光伏面板与杭州地平面的夹角分别为30. 3度,12. 7度,30. 3度和4·7. 9度时,能相对于所述平均值处于太阳光垂直照射状态,一年按四次调整,时间分别在2月5日、5月6日、8月6日和11月6日左右几天。图I、图2、图3分别12. 7度夹角、30. 3度夹角及47. 9度夹角下光伏面板的示意图。按照光线垂直照入光伏面板1,以Im长度的面板,其在30. 3度,12. 7度,30. 3度和47. 9度与固定光伏面板,固定光伏面板照入光线的垂直光的长度分别为lm、0. 953m、lm、
O.953m,可计算得出其光线利用率提高值为(4-(1+0. 953+1+0. 953))/(1+0. 953+1+0. 953)=2. 4%,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效率可以在原发电量的基础上提高2. 4%。
权利要求1.角度可调式太阳能光伏系统,它包括光伏面板副框、光伏面板、可调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包括对应光伏面板副框第一侧的第一支撑架及对应光伏面板副框第二侧的第二支撑架、倾斜的支柱,所述第一支撑架以及第二支撑架均铰接安装,所述支柱沿其长度方向具有多个连接位以供和第二支撑架可拆式连接,所述光伏面板副框的第一侧固定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光伏面板副框的第二侧铰接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铰接轴平行且垂直于从所述第一侧到所述第二侧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角度可调式太阳能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向所述第一侧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支柱的侧下方。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角度可调式太阳能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面板副框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具有横梁,所述光伏面板副框的第一侧通过该侧横梁和第一支撑架连接;所述光伏面板副框的第二侧的横梁具有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和支柱铰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可调式太阳能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沿其长度方向具有多个调节位标记并具有相应的与第二支撑架的连接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度可调式太阳能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上也具有多个调节位标记,所述支柱具有与转接件上的调节位标记配合的显示孔,所述转接件与支柱之间还通过螺栓锁紧。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角度可调式太阳能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通过螺栓与支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柱在连接第二支撑架的一面具有适合螺栓头部的沿支柱长度方向的连接卡槽。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度可调式太阳能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在靠近横梁的角部被斜切割。
8.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角度可调式太阳能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标记分别对应春分至夏至之间的中间日的调节位、冬至至春分之间的中间日及夏至至秋分之间的中间日的调节位、秋分至冬至之间的中间日的调节位,使光伏面板在调节这一天正对太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光伏面板与地面角度的角度可调式太阳能光伏系统,它包括光伏面板副框、光伏面板、可调式支撑装置,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包括对应光伏面板副框第一侧的第一支撑架及对应光伏面板副框第二侧的第二支撑架、倾斜的支柱,所述第一支撑架以及第二支撑架均铰接安装,所述支柱沿其长度方向具有多个连接位以供和第二支撑架可拆式连接,所述光伏面板副框的第一侧固定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光伏面板副框的第二侧铰接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铰接轴平行且垂直于从所述第一侧到所述第二侧的方向。
文档编号E04B2/88GK202689374SQ201220273159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1日
发明者梁曙光, 梁书龙, 徐河清 申请人: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