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梯井筒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566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电梯井筒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中的模具,尤其是指一种新型电梯井筒模。
技术背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工程中有电梯井施工,而在电梯井施工中有90%以上为全现浇剪力墙筒体结构,因此电梯井筒模施工尤为重要。在施工过程中,电梯井筒模的施工质量、进度对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电梯井壁的垂直度、平整度、阴阳角方正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电梯的安装质量、进度和成本。目前建筑市场上使用较多种类的电梯井筒模,如图I与图2所示,有三角链筒模和八角链筒模,但上述筒模I’不易加固、费工费时、混凝土外观质量不保证以及浇筑混凝土后,螺杆易被漏浆封固,导致不好拆模。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较难找正,角模2’与大模3’之间连接加固较为困难,支拆过程长,较难操作;施工后,电梯井壁阴角处涨模较多,平整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每层模板施工时,用于筒模I’的工时较多,相对进度较慢。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拆方便、加固简单、省工省时的新型电梯井筒模。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筒模,包括四片大模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相邻大模之间的四个角模,所述四片大模内侧连接有一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滑块,所述滑块中部形成有一螺孔自上而下贯穿所述滑块,所述滑块内部形成有复数条滑槽;—螺杆,所述螺杆顶部设有一扳手,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滑块的螺孔,并与所述螺孔形成螺纹配合;复数钢支撑,所述钢支撑的第一端固接于所述大模内侧,所述钢支撑的第二端结合有一滑轮,且所述滑轮滑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大模与所述角模通过子母口连接。所述大模内侧形成复数背楞。所述角模与所述大模上分别固设有一短钢管,所述短钢管相互搭接。采用钢板制作大模和角模并将其连接,以防止漏浆,将分别带有八个滑槽的两滑块置于四片大模之间,将其用螺杆连接,采用上下八根钢支撑分别将滑块与大模连接,用以控制大模的伸缩,承担大模侧压力,上下钢支撑之间通过钢支柱加以紧固,每根钢支撑靠近滑块的一端设有一滑轮,滑轮置于滑槽中。模具就位后,在大模的外侧加一外模,在大模与外模之间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人工拧动螺杆上部的扳手,滑块随之向上或向下滑动,并带动滑轮沿着滑槽的导向向内移动,即可同时将十六根钢撑往里收缩,带动角模与大模一起回缩,使大模与混凝土脱离,用钢支柱提升大模时,由大模上的短钢管托起角模上的短钢管,带动角模一起提升,将成形的筒模吊至模板存放区。新型电梯井筒模所用模板等周转材料可以周转10次以上,滑轮组及钢支柱等提升材料可以使用两年以上,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通过滑轮组的控制,使筒模易安装、易加固、易拆模、不漏浆,易整体提升,保证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并形成了固定的施工工艺。在每层每个电梯井施工中,新型筒模提高了劳动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

图I为现有技术的三角链筒模;图2为现有技术的八角链筒模;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井筒模在支模状态时的模板平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井筒模在收模状态时的模板平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井筒模的大模与角模连接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井筒模滑轮组连接的侧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井筒模的模板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了解,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结合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筒模,包括四片大模I以及分别设置于相邻大模I之间的四个角模2,大模I与角模2都由5mm厚钢板制作,大模I与角模2通过子母口 3连接,防止漏浆,大模I内侧形成复数背楞4,角模2与大模I上分别固设有一短钢管5,两短钢管5之间相互搭接,四片大模I之间还设有一伸缩装置6,配合图6所示,伸缩装置6包括两滑块61,两滑块61中部分别形成有一螺孔自上而下贯穿两滑块,两滑块61中部的螺纹方向相反,滑块61内部形成有复数条斜向滑槽611,两滑块的滑槽方向也相反;一螺杆62,螺杆62顶部设有一扳手621,螺杆62穿设于两滑块61的螺孔,并与螺孔61形成螺纹配合;复数钢支撑63,钢支撑63的第一端固接于大模I内侧,钢支撑63的第二端结合有一滑轮64,且滑轮64滑设于滑槽611内,可沿着滑槽611上下移动;进一步结合图3至图7所示,根据模板设计图,连接好角模2与大模1,将制作好的分别带八条滑槽611的两滑块61置于四片大模I之间,两滑块61通过一螺杆62连接并上下分布,采用钢支撑63将滑块61与大模I连接,用以控制大模I的伸缩,经过反复试验,最后采用上下各八根钢支撑63 (共计十六根钢支撑)顶紧大模1,承担大模I侧压力,上下钢支撑61之间通过钢支柱65加以紧固,在大模I外侧加设一外模,并对大模I与外模进行就位、校正,满足一定垂直度后,在大模I与外模之间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I. 2Mpa后,人工拧动螺杆62上部的扳手621,两滑块61随着螺纹的方向分别向上和向下移动,并带动滑轮64沿着滑槽611的导向向内滑动,即可同时将十六根钢支撑61往里收缩,并带动角模2与大模I 一起回缩,使大模2与混凝土脱离,用钢支柱65提升大模I时,由大模I上的钢短管5托起角模2上的短刚管5,带动角模2 —起提升,将成形的筒模8吊至模板存放区,即完成了电梯井筒模的制作。[0027]新型电梯井筒模所用大模I等周转材料可以周转10次以上,滑轮64及钢支柱65等提升材料可以使用两年以上,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通过滑轮64的控制,使筒模8易安装、易加固、易拆模、不漏浆,易整体提升,保证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并形成了固定的施工工艺。在每层每个电梯井施工中,新型筒模提高了劳动效率 ,加快了施工进度。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电梯井筒模,包括四片大模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相邻大模之间的四个角模,所述四片大模内侧连接有一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滑块,所述滑块中部形成有一螺孔自上而下贯穿所述滑块,所述滑块内部形成有复数条滑槽; 一螺杆,所述螺杆顶部设有一扳手,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滑块的螺孔,并与所述螺孔形成螺纹配合; 复数钢支撑,所述钢支撑的第一端固接于所述大模内侧,所述钢支撑的第二端结合有一滑轮,且所述滑轮滑设于所述滑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梯井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模与所述角模通过子母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梯井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模内侧形成复数背楞。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梯井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模与所述大模上分别固设有一短钢管,所述短钢管相互搭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梯井筒模,包括四片大模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相邻大模之间的四个角模,所述四片大模内侧连接有一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滑块,所述滑块中部形成有一螺孔自上而下贯穿所述滑块,所述滑块内部形成有复数条滑槽;一螺杆,所述螺杆顶部设有一扳手,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滑块的螺孔,并与所述螺杆形成螺纹配合;复数钢支撑,所述钢支撑的第一端固接于所述大模内侧,所述钢支撑的第二端结合有一滑轮,且所述滑轮滑设于所述滑槽内。通过滑轮的控制,使筒模易安装、易加固、不漏浆,易整体提升,保证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并形成了固定的施工工艺。在每层电梯井施工中,新型筒模提高了劳动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
文档编号E04G11/28GK202787959SQ20122041979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2日
发明者蔡宝华, 黄波, 徐聪聪, 高强, 黎宪礼, 蔡庆军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