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连接带及制造方法、建筑和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885133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防水连接带及制造方法、建筑和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建筑物防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水连接带及制造方法,还涉及采用该防水连接带的建筑及建筑变形缝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该防水连接带包括防水弹性材料基层,所述基层包括用于搭接在所述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上的两侧翼,以及连接于所述两侧翼之间用于缓冲所述变形缝形变量的弯折结构,所述两侧翼的背面上设有可用于将所述两侧翼粘黏固定至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上的粘黏层,在使用时,所述弯折结构设置在所述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中。本发明设置在建筑的变形缝处以起到防水作用的可快速搭接的防水连接带,其结构简单,施工简便,施工效率高。
【专利说明】防水连接带及制造方法、建筑和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物防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水连接带及制造方法,还涉及采用该防水连接带的建筑及建筑变形缝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现今的建筑项目,规模越做越大,形态也越来越复杂多变,这种趋势使得建筑项目需要设置各种变形缝,并且缝宽也越来越大。建筑变形缝的种类一般包括温度缝、沉降缝和抗震缝,变形缝处的防水处理不仅要满足变形缝的伸缩变形的要求,避免拉裂破坏,而且更重要的是,无论变形缝处于自然伸展状态还是处于伸缩变形状态时都可以有效防水、止水。
[0003]以往建筑变形缝处的防水处理做法由于止水和防水材料的固定措施复杂,纵向横向各类材料接缝多,导致以下问题:
(I)防水结构施工质量较难控制。建筑变形缝虽然只占整体建筑结构的很小部分,但却是一个对施工工艺水平和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作,很多建筑工人因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在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处理采用与建筑结构其他部分相同的施工态度和方式,再加上变形缝的防水结构较为复杂,施工步骤较多,导致在实际建筑施工得到的防水结构往往达不到设计状态而容易漏水;
(2 )施工复杂,工序多,施工效率较低。由于变形缝防水结构比较复杂,而且为了满足设计要求,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步骤进行施工,导致施工速度较慢,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在建筑的变形缝处以起到防水作用的防水连接带,其结构简单,施工简便,施工效率高。
[0006]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连接带的制造方法,制造简单,生产效率高。
[0007]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防水连接带的建筑,其能够通过上述防水连接带使变形缝与建筑达到一体化的效果。
[0008]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防水连接带的建筑变形缝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施工快速简便,并且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防水连接结构与建筑之间的密封问题。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防水连接带,设置在建筑的变形缝处以起到防水作用,所述防水连接带包括防水弹性材料基层,所述基层包括用于搭接在所述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上的两侧翼,以及连接于所述两侧翼之间用于缓冲所述变形缝形变量的弯折结构,所述两侧翼的背面上设有可用于将所述两侧翼粘固至所述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上的粘黏层,在使用时,所述弯折结构设置在所述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中。
[0010]进一步地,设置于所述两侧翼上的所述粘黏层的面积与所述两侧翼的面积相当,施工时可使侧翼完全粘固至安装面上,完善防水连接带与变形缝之间的密封性能,提高防水效果。
[0011]改进之一,所述粘黏层上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面积大小至少覆盖所述粘黏层,在使用时,撕开隔离层可将所述防水连接带的两侧翼粘固至所述变形缝两侧的安装面上。隔离层可以保护粘黏层的粘性,方便运输和存放,当需要使用防水连接带时再撕开隔离层即可。
[0012]改进之二,所述弯折结构沿横向包括至少两个凹槽和至少一个鼓肚,所述凹槽和鼓肚交错连接,所述弯折结构的两端为凹槽,所述两侧翼与所述弯折结构对应端的凹槽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横向截面为V型、U型和倒Ω型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鼓肚的横向截面为倒V型、倒U型和Ω型中的一种或几种,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组合设置,例如V型结构组合形成W型结构等。
[0014]可选地,所述基层的弯折结构的横向宽度为50mm、IOOmm或150mm。
[0015]本发明防水连接带可采用高分子防水卷材材料连接带、改性浙青防水卷材材料连接带或橡胶质材料连接带,其两侧翼背面的粘黏层可以采用建筑工程中常用于将防水卷材粘固至混凝土基面上的粘黏材料,例如:橡胶自粘材料层、橡胶浙青自粘材料层(粘结型浙青凝胶),或具有压敏特性的粘合剂材料层等。
[001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水连接带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制作防水弹性材料基层,所述基层包括两侧翼和连接于所述两侧翼之间的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的横向截面呈弯折形状(或波浪形状)并沿纵向方向延伸,所述弯折结构可沿横向拉伸或压缩以缓冲建筑变形缝形变量;
在所述基层两侧翼的背面分别覆设粘黏材料,形成粘黏层。
[0017]本发明中,基层一般选择长条形状,沿基层的长度方向定义为纵向,沿垂直于基层长度方向则定义为横向。防水连接带整体形状与变形缝匹配,一般呈长条形。
[0018]改进之一,在制作所述基层时,可以采用,先准备尺寸较大的防水弹性材料基材,将该切割成若干所述基层尺寸大小的基块,然后再在基块上形成弯折结构和两侧翼,从而得到所述基层;
或者采用,先准备尺寸较大的防水弹性材料基材,然后在该基材上形成长度方向沿纵向延伸的若干弯折结构,并使各相邻弯折结构之间的间距至少两倍于所述侧翼的宽度,最后在各相邻弯折结构的中间沿纵向切割,得到若干所述基层;
或者采用,一体成型方式制得带有弯折结构和两侧翼的所述基层。
[0019]进一步地,所述弯折结构沿横向包括至少两个凹槽和至少一个鼓肚,所述凹槽和鼓肚交错连接,所述弯折结构的两端为凹槽,所述两侧翼与所述弯折结构对应端的凹槽连接。
[0020]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横向截面为V型、U型和倒Ω型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鼓肚的横向截面为倒V型、倒U型和Ω型中的一种或几种,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组合设置,例如V型结构组合形成W型结构等。
[0021]可选地,所述弯折结构采用模压成型方式、挤压成型方式或与所述两侧翼一体注塑方式成型。[0022]作为改进,在所述两侧翼背面覆设粘黏层后,在粘黏层上增设隔离层,保护粘黏层的粘性,以便于运输和存放。实际使用时,撕开隔离层即可。
[0023]可选地,所述基层的弯折结构的横向宽度为50mm、IOOmm或150mm。
[0024]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防水连接带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准备尺寸较大的防水弹性材料基材,在该基材上形成长度方向沿纵向延伸的若干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的横向截面呈弯折形状(或波浪形状)并沿纵向方向延伸,所述弯折结构可沿横向拉伸或压缩以缓冲建筑变形缝形变量;
在各相邻弯折结构之间部位的背面覆设粘黏层和用于保护粘黏层的隔离层;
在各相邻弯折结构的中间沿纵向切割,得到若干带两侧翼和弯折结构的基层。
[0025]作为改进,所述弯折结构沿横向包括至少两个凹槽和至少一个鼓肚,所述凹槽和鼓肚交错连接,所述弯折结构的两端为凹槽,所述两侧翼与所述弯折结构对应端的凹槽连接。
[0026]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横向截面为V型、U型和倒Ω型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鼓肚的横向截面为倒V型、倒U型和Ω型中的一种或几种,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组合设置,例如V型结构组合形成W型结构等。
[0027]可选地,所述弯折结构采用模压成型方式、挤压成型方式或与所述防两侧翼一体注塑方式成型。
[0028]可选地,所述基层的弯折结构的横向宽度为50mm、IOOmm或150mm。
[002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建筑,所述建筑设有建筑变形缝,所述变形缝处设有如上述的防水连接带,所述防水连接带的两侧翼固定至所述变形缝两侧的安装面上,所述弯折结构设置在所述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中。
[0030]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在所述变形缝两侧的安装面上分别铺设有一防水卷材,每一侧的所述防水卷材搭接在所述防水连接带对应侧的侧翼上,同时所述防水卷材在沿其横向截面上至少搭接至该对应侧的侧翼的外缘、并收头于所述防水连接带的弯折结构处。
[0031]进一步地,所述弯折结构的两端设有凹槽,每一侧的所述防水卷材收头于所述防水连接带的弯折结构相应端的凹槽中,并在该凹槽中嵌填防水材料,嵌填的防水材料可以是油膏、嵌缝胶、耐候胶中的一种或多种,尽量填满填平。
[0032]更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完善防水性能,所述变形缝处还设有防水保护层和/或面层,所述防水保护层和/或面层铺设于所述防水连接带的上方。
[0033]对于开口长度较长的变形缝,在生产制造防水连接带时,会由于所需长度过长而带来生产不便,加大了加工难度,并且在运输等方面可能也会带来各种问题。作为对上述问题的改进,沿所述变形缝的长度方向可首尾相连设置多条防水连接带,并通过扣件将两相邻的所述防水连接带密封连接起来,所述扣件为与所述防水连接带同质同形且尺寸略大但纵向长度较短的防水连接带,所述扣件设于该两相邻所述连接带的相邻端部上,与该两相邻连接带的所述相邻端部热熔或冷粘粘接,使两相邻所述连接带之间不留缝隙,实现所述连接带的纵向拼接。
[0034]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建筑变形缝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
准备与建筑变形缝尺寸大致适配的如上述的防水连接带; 将所述防水连接带铺设于变形缝处,使所述防水连接带的弯折结构嵌设于所述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中,并使所述防水连接带的两侧翼通过所述粘黏层粘固至所述变形缝两侧的安装面上;
在所述变形缝的两侧分别铺设一防水卷材,每一侧的防水卷材粘固在所述防水连接带对应侧的侧翼上,同时使所述防水卷材在沿其横向截面上至少覆盖至该对应侧的侧翼的外缘、并收头于所述防水连接带的弯折结构处。
[0035]为了避免积水,在所述弯折结构的两端设有凹槽,每一侧的所述防水卷材收头于所述防水连接带的弯折结构相应端的凹槽中,并在该凹槽中嵌填防水材料。
[0036]为了进一步保障防水,铺设完所述防水卷材并在防水卷材收头处嵌填材料后,可选择覆上隔离层,再施工结合层和面层等其他层次。
[0037]由于变形缝的尺寸并不完全相同,设防水连接带弯折结构的横向宽度为m,设防水连接带弯折结构横向宽度与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宽度的差值为P,在准备所述防水连接带时,若p/m之值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则可以通过使所述防水连接带的弯折结构沿横向拉伸或压缩以适配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宽度;若P/m之值大于预设安全阈值时,则需要更换弯折结构宽度更大的连接带。
[00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
(O防水连接带的施工速度快,施工效率高,且防水质量可控。由于本发明防水连接带的结构简单,其两侧翼的背面上设有粘黏层,搭接施工简便,只需铺设并通过粘黏层粘固即可,对建筑工人的要求较低,可避免因建筑工人施工水平参差不齐而导致的防水工程质量下降问题。
[0039](2)可适用于较大缝宽的建筑变形缝。本发明防水连接带的弯折结构本身具有伸缩余量,当变形缝发生形变时,弯折结构能够满足变形缝的形变量以缓冲变形,避免或减少材料的拉裂破坏。弯折结构不仅可保证伸缩变形量,尺寸可大可小,还可以根据变形缝宽进行适配设置,可适用于缝宽较大的建筑变形缝。
[0040](3)接缝少,防水效果好。本发明防水连接带的防水连接带采用两侧翼加弯折结构的设计,结构简单,接缝少,可与建筑变形缝形成一体化结构,保障防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1]图1是实施例二防水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42]图2是实施例二防水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43]图3是实施例二防水连接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4]图4是实施例五建筑变形缝防水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5是实施例五建筑变形缝另一种防水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6是实施例六建筑变形缝防水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7是实施例七建筑变形缝防水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8是实施例七建筑变形缝另一种防水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9是实施例八建筑变形缝防水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50]图10是实施例八建筑变形缝防水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51]图11是图10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0052]图12是实施例九的施工方法步骤示意图。
[0053]图13是以图7所示的防水连接结构为基础,经实施例九的施工方法执行步骤S4后的不意图。
[0054]图14是以图9所示的防水连接结构为基础,经实施例九的施工方法执行步骤S4后的不意图。
[0055]图15是以图4所示的防水连接结构为基础,经实施例九的施工方法执行步骤S4后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
“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0057]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8]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006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沿变形缝的开口长度方向定义为纵向,沿垂直于变形缝开口长度方向则定义为横向。连接带整体形状与变形缝匹配,一般为长条状。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61]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连接带,该防水连接带设置在建筑的变形缝处以起到防水作用。该防水连接带包括防水弹性材料基层,基层包括用于搭接在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上的两侧翼,以及连接于两侧翼之间用于缓冲变形缝形变量的弯折结构,两侧翼的背面上设有可用于将两侧翼粘黏固定至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上的粘黏层,在使用时,弯折结构设置在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中。
[0062]本实施例的防水连接带由防水弹性材料制成,其基层上的弯折结构本身具有伸缩余量,当变形缝发生形变时,弯折结构能够满足变形缝的形变量以缓冲变形,避免或减少材料的拉裂破坏。这种防水连接带能够满足防水要求的同时,施工也快速简便,其基层的两侧翼背面上设有粘黏层,而侧翼的背面即为侧翼与变形缝安装面的接触面,当施工铺设防水连接带时,只需将两侧翼上的粘黏层分别粘固至变形缝两侧的安装面上,再根据实际需要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固防水连接带的两侧翼,如此即完成了防水连接带的快速搭接施工。[0063]这种防水连接带的接缝少,防水效果好,并且其施工速度快,可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另外,这种结构由于可对弯折结构的尺寸进行设置,故对缝宽较大的变形缝同样适用。
[0064]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防水连接带的第二实施例,其包括防水弹性材料基层1,基层I包括搭接在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上的两侧翼11、12以及连接于两侧翼之间用于缓冲变形缝形变量的弯折结构2,两侧翼的背面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粘黏层13和隔离层14。
[0065]粘黏层13的面积与相应侧翼的面积相当,可用于将两侧翼粘固至变形缝两侧的安装面上。隔离层14的面积大小至少覆盖粘黏层13,以便隔离层14能够充分发挥保护粘黏层13的粘性的作用,也便于运输和存放,在使用时,撕开隔离层14即可将防水连接带I的两侧翼11、12粘固至变形缝两侧的安装面上,而防水连接带的弯折结构2则嵌设在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中。
[0066]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基层I采用长条形状,沿基层的长度方向(即变形缝开口的长度方向)定义为纵向,沿垂直于基层长度方向则定义为横向。此外,弯折结构2为模压成型、挤压成型或与防水连接带一体注塑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基层还可以采用椭圆形、方形、不规则多边形等的形状,只要其中部形成弯折结构,弯折结构的两侧保持平整以形成两侧翼,同时仅仅在两侧翼的背面设置粘黏层,使得该两侧翼可通过该粘黏层粘固至变形缝的两侧安装面上。
[0067]本实施例的弯折结构2沿横向包括至少两个凹槽和至少一个鼓肚,凹槽和鼓肚交错连接。凹槽、鼓肚的横向截面尺寸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实施例的弯折结构的整体预留变形量,即各个凹槽与鼓肚的预留变形量叠加之和,与变形缝的设计形变量相适配。也就是说,实际使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变形缝的尺寸确定弯折结构的凹槽及鼓肚的尺寸与数量。例如,图1所示的弯折结构2包括两个凹槽21、29和一个鼓肚25 ;图2所示的弯折结构则包括三个凹槽21、23、29和两个鼓肚22、24。
[0068]在本实施例中,弯折结构2的两端为凹槽,两侧翼与弯折结构对应端的凹槽连接。具体在图1中,位于弯折结构最左端的凹槽21的左侧边的上缘与侧翼11连接,位于弯折结构最右端的凹槽29的右侧边的上缘与侧翼12连接。且凹槽21的右侧边上缘与鼓肚25的左侧边下缘连接,凹槽29的左侧边上缘与鼓肚25的右侧边下缘连接,从而形成凹槽与鼓肚交错连接的结构。
[0069]在图2中,弯折结构两端的凹槽21、29分别与两侧翼11、12连接,凹槽21、鼓肚22、凹槽23、鼓肚24、凹槽29依次连接,形成凹槽与鼓肚交错连接结构。本实施例的防水连接带可以采用一体化结构(如挤压成型),也可以采用多段组合结构,但考虑到防水连接带的止水性能和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优先采用一体化结构。
[0070]此外,本实施例弯折结构的凹槽横向截面内径可进一步限定为小于等于25mm,凹槽与鼓肚的尺寸可不相同也可相同。如图1所示凹槽21、凹槽29的横向截面内径均为25mm,鼓肚25的内径则大于25mm,约为50mm,即凹槽与鼓肚的尺寸不相同;而图2所不的凹槽21、23、29和鼓肚22、24的横向截面内径均为20mm,即凹槽与鼓肚的尺寸相同。
[0071]本实施例凹槽的横向截面可采用V型、U型和倒Ω型中的一种或几种,鼓肚的横向截面可为倒V型、倒U型和Ω型中的一种或几种,既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组合设置,例如V型结构组合形成W型结构等。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凹槽和鼓肚的连接可以是角连接,也可以是平滑过渡连接,也可以使组成的弯折结构呈轴对称或使弯折结构的底部呈波浪形过渡,这样可以使结构发生变形时受力更均匀,从而使结构更稳定。
[0072]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连接带的制造方法,如图1至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51.制作带有弯折结构2和两侧翼11、12的防水弹性材料基层I(参见图3),该弯折结构2的长度方向沿纵向延伸,并可沿横向拉伸或压缩以缓冲建筑变形缝形变量;
52.在两侧翼11、12的背面分别覆设粘黏材料,形成粘黏层13。
[0073]在上述步骤SI中,制作带有弯折结构和两侧翼的防水弹性材料基层可以采用如下任一步骤。
[0074]Sll.先准备尺寸较大的防水弹性材料基材,将该切割成若干尺寸较基层大小的基块,然后再在基块上形成弯折结构和两侧翼,从而得到基层;
512.先准备尺寸较大的防水弹性材料基材,然后在该基材上形成长度方向沿纵向延伸的若干弯折结构,并使各相邻弯折结构之间的间距至少两倍于侧翼的宽度,最后在各相邻弯折结构的中间沿纵向切割,得到若干基层;
513.一体成型带有弯折结构和两侧翼的基层。
[0075]在上述步骤S2中,为保护粘黏层13的粘性和便于运输、存放,还可以在粘黏层13的背面再覆设隔离层14。实际使用时,撕开隔离层14即可。
[0076]在上述步骤SI中,弯折结构可采用模压成型、挤压成型或随防水连接带基层一体注塑成型。
[0077]进一步的,在上述步骤SI中,可采用挤压成型或其他常规技术手段形成上述凹槽和鼓肚交错连接结构,即弯折结构沿横向包括至少两个凹槽和至少一个鼓肚,凹槽和鼓肚交错连接,弯折结构的两端为凹槽,两侧翼与弯折结构对应端的凹槽连接。如前所述,凹槽的横向截面可采用V型、U型和倒Ω型中的一种或几种,鼓肚的横向截面为倒V型、倒U型和Ω型中的一种或几种。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凹槽和鼓肚的连接可以是角连接,也可以是平滑过渡连接,也可以使组成的弯折结构呈轴对称或使弯折结构的底部呈波浪形过渡,这样可以使结构发生变形时受力更均匀,从而使结构更稳定。
[0078]进一步的,可在步骤SI中形成的凹槽和鼓肚的横向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并在步骤S2的粘黏层上增设隔离层后,将连接带沿其弯折结构的延伸方向(一般是连接带的长度方向)绕成一卷,以便存储、运输及铺设施工。
[0079]变形缝一般可以分为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三者的常见设计尺寸分别为50mm, IOOmm和150mm。因此在规模化生产制造上述防水连接带时,弯折结构的横向宽度m可标准化为50mm、100mm或150_。当弯折结构略大于或略小于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缝隙的宽度时,可以通过沿横向略为压紧或拉伸弯折结构,使之适应该缝隙的宽度。
[0080]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防水连接带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51.准备尺寸较大的防水弹性材料基材,在该基材上形成长度方向沿纵向延伸的若干弯折结构,弯折结构的横向截面呈弯折形状(或波浪形状)并沿纵向方向延伸,弯折结构可沿横向拉伸或压缩以缓冲建筑变形缝形变量;
52.在各相邻弯折结构之间部位的背面覆设粘黏层和用于保护粘黏层的隔离层; S3.在各相邻弯折结构的中间沿纵向切割,得到若干带两侧翼和弯折结构的基层。
[0081]与实施例三相同,弯折结构可采用模压成型、挤压成型或随防水连接带基层一体注塑成型,并且,本实施例弯折结构的组成及特性也与实施例三的弯折结构相同。
[0082]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该建筑设有建筑变形缝,变形缝处设有如上述的防水连接带,这种防水连接带包括防水弹性材料基层1,基层I包括搭接在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上的两侧翼11、12以及连接于两侧翼之间用于缓冲变形缝形变量的弯折结构2,两侧翼的背面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粘黏层(图未标示)和隔离层(图未标示)。本实施例的变形缝沿水平平面延伸。
[0083]如图4、图5所示,所述基层I包括固设于变形缝4两侧安装面上的侧翼11、12以及连接于两该侧翼之间用于缓冲变形缝4形变量的弯折结构2。在使用时,弯折结构2设置在所述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中。
[0084]可以理解的是,变形缝的两侧安装面是指构成变形缝的相邻建筑结构或附加构件(如盖缝板)的表面,对于不同结构的变形缝,连接带基层两侧翼所固接的“两侧安装面”和弯折结构所嵌设的“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也有所不同。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变形缝两侧的安装面为形成该变形缝的两相邻建筑的外部表面41、42,而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则为变形缝本身。基层的两侧翼11、12分别固接至表面41、42,基层的弯折结构2嵌设在变形缝4的开口中。
[0085]本实施例的弯折结构2沿横向(即横向截面上)包括至少两个凹槽和至少一个鼓肚,凹槽和鼓肚交错连接,弯折结构的两端为凹槽,两侧翼与弯折结构对应端的凹槽连接。图4中,弯折结构2由两个凹槽和一个鼓肚组成;图5中,弯折结构2则由4个凹槽和3个上鼓肚组成。
[0086]上述凹槽和鼓肚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考虑到弯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弯能力,例如连接带上还可能会铺设其他保护层、加固层或防水层等,或者是供行人、车辆或机器设备通行等,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设计成尺寸均等的凹槽、鼓肚结构,避免某个凹槽或鼓肚的尺寸过大,即优先采用如图5所示的凹槽和鼓肚尺寸相同的连接带结构。
[0087]此外,上述凹槽的横向截面可采用V型、U型和倒Ω型中的一种或几种,鼓肚的横向截面为倒V型、倒U型和Ω型中的一种或几种,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组合设置,例如V型结构组合形成W型结构等。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凹槽和鼓肚的连接可以是角连接,也可以是平滑过渡连接,也可以使组成的弯折结构呈轴对称或使弯折结构的底部呈波浪形过渡,这样可以使结构发生变形时受力更均匀,从而使结构更稳定。
[0088]如图4、图5所示,为了加强防水连接结构与建筑之间的密封防水性能,在基层的两侧分别铺设防水卷材5、6。两防水卷材5、6各设置在变形缝4的两侧并分别粘固在基层I对应侧的侧翼上,且任一侧防水卷材在沿其横向截面上至少覆盖至该对应侧的侧翼的外缘、并收头于弯折结构处,例如弯折结构的某个凹槽或鼓肚处。
[0089]在图4中,防水卷材5覆盖超过侧翼11的外缘、并收头于弯折结构2 —端的凹槽21中,防水卷材6覆盖超过侧翼12的外缘、并收头于弯折结构2另一端的凹槽29中。类似的,在图5中,防水卷材5、6分别覆盖至侧翼11、12的外缘、并分别收头于弯折结构两端的凹槽21、29中。可以理解的是,防水卷材还可以收头于弯折结构除凹槽21、29以外的其他凹槽中。
[0090]此外,为了进一步做好固定及防渗漏防水,还可以在防水卷材5、6收头的凹槽21、29中嵌填止水/防水材料8,如可采用嵌填油膏、嵌缝胶、耐候胶中的一种或多种,尽量填满填平收头处以防积水。
[0091]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时,凹槽/鼓肚的尺寸和数量可以根据变形缝的大小或设计变形量进行确定,但考虑到防水卷材的一部分伸入弯折结构两端的凹槽中,并嵌填有止水/防水材料,降低了这两个凹槽的变形量,因此在计算弯折结构的预留变形量时应当予以考虑,适当增加其余凹槽/鼓肚的变形量甚至是数量以保持弯折结构的整体预留变形量与变形缝的设计变形量相适应,甚至可以只对弯折结构两端凹槽以外的凹槽(如有)和鼓肚预留变形量以满足建筑结构伸缩或沉降变形引起的变化。
[0092]传统的变形缝防水连接结构由于施工复杂、连接节点/接缝过多,对建筑人员的施工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往往导致设计方案理论可行,但最终得到的防水连接结构却仍然漏水。尤其是当变形缝的宽度大于等于IOOmm时,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矛盾的情况更是愈发明显。然而本实施例建筑所采用的防水连接带由于整体结构比较简单,接缝明显较少,不仅理论上大大降低了漏水风险(在满足变形缝变形的前提下),而且施工工艺也比较简单,变形缝处的防水连接带施工更容易把控,即使是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建筑工人都可以轻易地快速搭接施工,并满足其防水要求。
[0093]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第二种建筑,该建筑设有建筑变形缝,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变形缝的延伸方向(平面)不同,实施例五的变形缝是沿水平面延伸的,而本实施例的变形缝则是沿竖直平面延伸的。
[0094]同样地,本实施例的变形缝处设有如上述的防水连接带,这种防水连接带包括设置在变形缝4处的防水弹性材料基层1,基层I包括搭接在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上的两侧翼
11、12以及连接于两侧翼之间用于缓冲变形缝形变量的弯折结构2,两侧翼的背面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粘黏层(图未标示)和隔离层(图未标示)。在基层I的两侧分别铺设防水卷材5和防水卷材6。
[0095]此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变形缝两侧建筑的外表面互相平行的情形也不同,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变形缝4的两侧建筑的外表面互相垂直,具体是左侧建筑靠近变形缝4开口处的外表面46沿竖直方向延伸,而右侧建筑靠近变形缝4开口处的外表面47则沿水平方向延伸。
[0096]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防水连接带的基层I包括固设于变形缝4两侧安装面上的侧翼11、侧翼12以及连接于该两侧翼之间用于缓冲变形缝形变量的弯折结构2。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弯折结构2的横向截面上包括两凹槽21、29和一鼓肚,两侧翼11、12通过背面的粘黏层和钉子分别固定至两安装面46、47上,同时,弯折结构两端的凹槽21、29还分别通过钉子81与构成变形缝的两侧建筑的表面(具体是变形缝的内壁面)固定。
[0097]可以理解的是,变形缝两侧安装面是指构成变形缝的相邻建筑结构或附加构件(如盖缝板)的表面,对于不同结构的变形缝,连接带的基层两侧翼所固接的“两侧安装面”和弯折结构所嵌设的“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也有所不同。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变形缝两侧的安装面为形成该变形缝的两相邻建筑的外部表面46、47,而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则为变形缝本身。基层的两侧翼11、12分别粘固在左侧建筑的外表面46和右侧建筑的外表面47上,基层的弯折结构2则嵌设在变形缝4的开口中。
[0098]此外,本实施例凹槽/鼓肚的尺寸、数量和形状,连接带基层的两侧翼与变形缝两侧安装面的固定方式、基层的弯折结构的加固措施等,可以采用与实施例五类似的结构。
[0099]如图6所示,该两防水卷材5、6各设置在变形缝4的两侧并分别固设在基层I对应侧的侧翼上,且任一侧防水卷材在沿其横向截面上至少覆盖至该对应侧的侧翼的外缘、并收头于与该对应侧的侧翼连接的凹槽中。具体如图6所示,防水卷材5覆盖超过侧翼11的外缘、并收头于弯折结构2 —端的凹槽21中,防水卷材6覆盖超过侧翼12的外缘、并收头于弯折结构2另一端的凹槽29中。
[0100]与实施例五类似,本实施例也可以在防水卷材5、6的收头的凹槽21、29中嵌填止水/防水材料8,如可采用嵌填油膏、嵌缝胶、耐候胶中的一种或多种,尽量填满填平收头处以防积水。
[0101]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第三种建筑,该建筑设有建筑变形缝,本实施例的变形缝与实施例六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变形缝4沿竖直平面延伸,且变形缝4两侧的建筑在变形缝开口处各设有对应的沉降台阶,该两沉降台阶上设有封盖住变形缝开口的盖缝板7。该盖缝板7的右端与右侧建筑的沉降台阶固定连接,盖缝板7的左端悬空于左侧建筑的沉降台阶上,并与左侧建筑的外表面43间隔一定的距离从而形成缝隙41。
[0102]同样地,本实施例的变形缝处设有如上述的防水连接带,如图7、图8所示,这种防水连接带包括设置在变形缝4处的防水弹性材料基层1,基层I的两侧翼11、12所固接的两侧安装面中,一个为盖缝板7的上表面71,而另一个为左侧建筑的外表面43,基层I的弯折结构2嵌设于盖缝板7与左侧建筑所形成的缝隙41中,而不是直接嵌设在变形缝4的开口中。
[0103]此外,本实施例的防水卷材5、6分别粘固至侧翼11、12的外缘、并分别收头于弯折结构两端的凹槽21、29中。
[0104]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第四种建筑,该建筑设有建筑变形缝,变形缝处设有如上述的防水连接带,本实施例的变形缝与实施例七的变形缝类似,均设有盖缝板,但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防水连接带基层的弯折结构2并不是设置在盖缝板与其中一侧建筑之间形成的缝隙中,而是直接设置在变形缝4的开口中(这点与实施例五、六类似)。
[0105]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变形缝开口处的两侧建筑各设有相互对应的沉降台阶,防水连接带基层I的两侧翼11、12分别固设在上述两沉降台阶的表面44和45上,防水卷材
5、6分别粘固在两侧翼11、12上,并分别收头于弯折结构2两端的凹槽21、29中。同时,盖缝板7置于该沉降台阶中,并压设在两侧的防水卷材5、6上,从而封盖变形缝的开口。
[0106]如图10、图11所示,还可以在两防水卷材5、6和弯折结构2的外露表面(图中未被防水卷材覆盖的上表面部分)上进一步覆设隔离层9,并在两侧的沉降台阶上的隔离层9部分上分别设置橡胶垫块72、73。盖缝板7置于该两沉降台阶中,并压设在该两橡胶垫块72,73上。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在变形缝两侧建筑的上表面和盖缝板7的依次覆设结合层91和面层92。其中,盖缝板7可采用防锈金属盖板(如不锈钢板、经防锈表处理的合金板)、混凝土板等;隔离层9可采用土工布、无纺布等;结合层91可采用水泥砂浆、云石胶等粘结材料,面层92可根据需要采用面砖、石材等装饰材料。
[0107]为了进一步防止连接带饶变,如图10所示,还可以在连接带弯折结构2的底部设置一支撑垫82,该支撑垫82可采用发泡胶(如阻燃型聚氨酯发泡胶)形成的泡沫衬或其他嵌入并固定在变形缝中起到支撑弯折结构2的部件。
[0108]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连接带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准备与建筑变形缝尺寸大致相适配的上述实施例一至八所述的防水连接带,该防水连接带的基层包括弯折结构和两侧翼;
52.将防水连接带铺设于变形缝上,将基层的弯折结构嵌设于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中,并使基层的两侧翼12分别固设于变形缝两侧的安装面上。在本步骤中,连接带的两侧翼分别通过粘黏层粘固在变形缝两侧的安装面上。此外,该两侧翼还可以通过钉子进行加固。钉子的固定位置视具体情况而定,钉痕处可以用防水油膏遮盖;
53.在变形缝的两侧分别铺设一防水卷材,每一侧的防水卷材粘固在防水连接带对应侧的侧翼上,同时使所述防水卷材在沿其横向截面上至少覆盖至该对应侧的侧翼的外缘、并收头于防水连接带的弯折结构处,例如收头至弯折结构的某个凹槽或鼓肚处。
[0109]在步骤S3中,当防水卷材收头于弯折结构的凹槽中时,可进一步选择执行步骤S31:在防水卷材收头的凹槽中嵌填嵌填防水/止水材料,例如油膏、嵌缝胶、耐候胶中的一种或多种,尽量填满填平。
[0110]在操作完步骤S3后,还可以选择执行步骤S4:在变形缝上继续施工结合层91和面层92 (参见图10、图11、图13、图14、图15),其中结合层可采用水泥砂浆、云石胶等粘结材料,面层可根据需要采用面砖、石材等装饰材料。在施工结合层之前,可以先在两防水卷材和弯折结构的外露表面(图中未被防水卷材覆盖的上表面部分)上进一步覆设隔离层,隔离层可采用土工布、无纺布等。
[0111]在步骤S4中,当变形缝为图9、图10所示结构时,可在变形缝两侧的沉降台阶上各设置一橡胶垫块,再把盖缝板放置在该两橡胶垫块上(如图10所示),从而封盖住变形缝。并且,若选择设置隔离层,那么橡胶垫块应放置在隔离层上。
[0112]在步骤S2中,当变形缝为图4、图5、图6、图9、图10所示结构时(防水连接带基层的弯折结构设置在变形缝中),可选择先在在变形缝内设支撑垫,再铺设连接带,连接带弯折结构的底面紧邻该支撑垫。支撑垫可以发泡胶形成的泡沫衬,形成泡沫衬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不同。
[0113]当变形缝的缝宽小于IOOmm时,可以在变形缝内的适当深度(约70mm深)塞填珍珠棉,然后注打阻燃型聚氨酯发泡胶,充满变形缝,控制约40mm高,固结前刮平面层,待固结干燥后,形成泡沫衬;
当变形缝的缝宽大于IOOmm时,可以在变形缝内的适当深度(约70_深)沿缝壁两侧布点钉设L型角码83或露头20mm在外的钢钉84,搁置与变形缝同宽的约40mm厚的条状聚苯板,形成泡沫衬;
也可以直接在变形缝内约70mm深处,挤塞比变形缝的缝宽略大的约40mm厚的条状聚苯板,利用适当的弹性撑住变形缝两侧的缝壁,形成泡沫衬。[0114]另外,由于变形缝的尺寸并不完全相同,设防水连接带弯折结构的横向宽度为m,设防水连接带弯折结构横向宽度与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宽度的差值为P,在准备所述防水连接带时,若p/m之值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则可以通过使所述防水连接带的弯折结构沿横向拉伸或压缩以适配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宽度;若p/m之值大于预设安全阈值时,则需要更换弯折结构宽度更大的连接带。本实施例的预设安全阈值范围为0-0.15,优选0.7,若p/m超过预设安全阈值,则可能会带来拉裂连接带或挤裂粘固接缝的风险,而导致防水工程失效。
[0115]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提供第五种建筑,该建筑同样设有建筑变形缝,该建筑的变形缝处设有上述实施例一至八任一所述的防水连接带。本实施例可以采用一条或多条上述实施例一至八任一所述的防水连接带。当变形缝的开口长度较大时,所需的连接带也比较长,这将给连接带的生产制造、存储及运输等方面带来不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采用连接带拼接方式将所需的较长连接带分成若干较短的连接带,并通过扣件将相邻的两连接带接合起来,从而避免采用过长的连接带。
[0116]当建筑变形缝处首尾相连设置有多条连接带时,两相邻连接带之间通过扣件粘接,该扣件为与连接带同质同形且尺寸略大的连接带,该扣件可紧密贴合在相邻连接带的相邻端部表面上,并与该相邻端部热熔或冷粘粘接。
[0117]需要说明的是,工厂一般可挤压加工连接带的长度为30m或50m,为了便于运输和使用,连接带可以沿其长度方向绕成一卷,使用时只需沿着变形缝的开口长度方向打开并铺设即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另外,对于连接带弯折结构的凹槽和鼓肚的尺寸设计,为了便于生产、运输及施工,优选采用凹槽和鼓肚均为横向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的规格进行生产,使得生产得到的连接带绕成一卷时不易变形,运输及铺设施工时也更加方便。
[0118]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选用4mm、5mm、8mm厚度的连接带。具体施工中,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厚度的连接带,为了保证施工防水的质量,连接带的厚度不建议小于4mm。另外,防水弹性材料连接带的材质可选高分子防水卷材材料连接带、改性浙青防水卷材材料连接带或橡胶质材料连接带,首选高分子防水卷材或改性浙青防水卷材同质的材料挤压成型,也可以采用橡胶质材料压制成型,总之应满足与防水材料同样的耐久性和耐候性。
[0119]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建筑变形缝防水连接带,能够满足变形缝的伸缩变形,其施工简便,只需铺设固定即可,同时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防水连接结构与建筑之间的密封问题,也便于粘结收头,满足较大尺寸建筑变形缝的防水要求。
[0120]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水连接带,设置在建筑的变形缝处以起到防水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连接带包括防水弹性材料基层,所述基层包括用于搭接在所述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上的两侧翼,以及连接于所述两侧翼之间用于缓冲所述变形缝形变量的弯折结构,所述两侧翼的背面上设有可用于将所述两侧翼粘固至所述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上的粘黏层,在使用时,所述弯折结构设置在所述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连接带,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两侧翼上的所述粘黏层的面积与所述两侧翼的面积相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连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黏层上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面积大小至少覆盖所述粘黏层,在使用时,撕开隔离层可将所述防水连接带的两侧翼粘固至所述变形缝两侧的安装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连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结构沿横向包括至少两个凹槽和至少一个鼓肚,所述凹槽和鼓肚交错连接,所述弯折结构的两端为凹槽,所述两侧翼与所述弯折结构对应端的凹槽连接。
5.一种防水连接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制作防水弹性材料基层,所述基层包括两侧翼和连接于所述两侧翼之间的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的横向截面呈弯折形状并沿纵向方向延伸,所述弯折结构可沿横向拉伸或压缩以缓冲建筑变形缝形变量; 在所述基层两侧翼的背面分别覆设粘黏材料,形成粘黏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连接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作所述基层时, 可以采用,先准备尺 寸较大的防水弹性材料基材,将该切割成若干所述基层尺寸大小的基块,然后再在基块上形成弯折结构和两侧翼,从而得到所述基层; 或者采用,先准备尺寸较大的防水弹性材料基材,然后在该基材上形成长度方向沿纵向延伸的若干弯折结构,并使各相邻弯折结构之间的间距至少两倍于所述侧翼的宽度,最后在各相邻弯折结构的中间沿纵向切割,得到若干所述基层; 或者采用,一体成型方式制得带有弯折结构和两侧翼的所述基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连接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结构沿横向包括至少两个凹槽和至少一个鼓肚,所述凹槽和鼓肚交错连接,所述弯折结构的两端为凹槽,所述两侧翼与所述弯折结构对应端的凹槽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防水连接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结构采用模压成型方式、挤压成型方式或与所述两侧翼一体注塑方式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防水连接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侧翼背面覆设粘黏层后,在粘黏层上增设隔离层。
10.一种防水连接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准备尺寸较大的防水弹性材料基材,在该基材上形成长度方向沿纵向延伸的若干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的横向截面呈弯折形状并沿纵向方向延伸,所述弯折结构可沿横向拉伸或压缩以缓冲建筑变形缝形变量; 在各相邻弯折结构之间部位的背面覆设粘黏层和用于保护粘黏层的隔离层; 在各相邻弯折结构的中间沿纵向切割,得到若干带两侧翼和弯折结构的基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水连接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结构沿横向包括至少两个凹槽和至少一个鼓肚,所述凹槽和鼓肚交错连接,所述弯折结构的两端为凹槽,所述两侧翼与所述弯折结构对应端的凹槽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任一项所述的防水连接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结构采用模压成型方式、挤压成型方式或与所述防两侧翼一体注塑方式成型。
13.一种建筑,所述建筑设有建筑变形缝,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处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防水连接带,所述防水连接带的两侧翼固定至所述变形缝两侧的安装面上,所述弯折结构设置在所述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两侧的安装面上分别铺设有一防水卷材,每一侧的所述防水卷材搭接在所述防水连接带对应侧的侧翼上,同时所述防水卷材在沿其横向截面上至少搭接至该对应侧的侧翼的外缘、并收头于所述防水连接带的弯折结构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结构的两端设有凹槽,每一侧的所述防水卷材收头于所述防水连接带的弯折结构相应端的凹槽中,并在该凹槽中嵌填防水材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变形缝的长度方向上至少设置有两条防水连接带,两相邻的所述防水连接带通过扣件粘接,所述扣件为与所述防水连接带同质同形且尺寸略大但纵向长度较短的所述防水连接带,所述扣件设于该两相邻所述连接带的相邻端部上,与该两相邻连接带的所述相邻端部热熔或冷粘粘接。
17.一种建筑变形缝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与建筑变形缝尺寸大致适配的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防水连接带; 将所述防水连接带铺设于变形缝处,使所述防水连接带的弯折结构嵌设于所述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中,并使所述`防水连接带的两侧翼通过所述粘黏层粘固至所述变形缝两侧的安装面上; 在所述变形缝的两侧分别铺设一防水卷材,每一侧的防水卷材粘固在所述防水连接带对应侧的侧翼上,同时使所述防水卷材在沿其横向截面上至少覆盖至该对应侧的侧翼的外缘、并收头于所述防水连接带的弯折结构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结构的两端设有凹槽,每一侧的所述防水卷材收头于所述防水连接带的弯折结构相应端的凹槽中,并在该凹槽中嵌填防水材料。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铺设完所述防水卷材并在防水卷材收头处嵌填材料后,可选择覆上隔离层,再施工结合层和面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防水连接带弯折结构的横向宽度为m,设防水连接带弯折结构横向宽度与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宽度的差值为p,在准备所述防水连接带时,若p/m之值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则通过使所述防水连接带的弯折结构沿横向拉伸或压缩以适配变形缝两侧安装面之间的缝隙宽度。
【文档编号】E04B1/684GK103711206SQ201310669955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1日
【发明者】涂宇红, 李晖, 林晓仪 申请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