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舱及逃生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55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逃生舱及逃生塔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安防产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逃生舱及逃生塔。其包括舱体、舱门、安全座椅和中央数据处理器;舱体包括防护层、外层、中间层、内层和软体层,由外至内依次紧密固定连接;舱门与舱体滑动连接,且能固定,舱门与舱体构成密闭空间;安全座椅固定设置在舱体内,安全座椅上设有自动锁紧结构;中央数据处理器设置在舱体内,能控制舱门的打开与关闭,还能控制安全座椅上的自动锁紧结构的打开与关闭。本发明逃生舱,通过安全座椅的自动锁紧结构将人们固定在安全座椅上,安全座椅设置在密闭的舱体内,其最内层设置有软体层,实现对人体的保护,当舱门关闭后,可以实现在地震时对人们的生命安全的保护。
【专利说明】逃生舱及逃生塔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安防产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逃生舱及逃生塔。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人们对地震的警觉性关注性越来越高了,但是没有完善的防护设备,只有楼房的加固,提高防震等级,增加消火栓、灭火器、警报灭火器、地震警报器等一些设备,警报器报警后,给人们留下的逃生时间很少,也许是一分钟,也许是半分钟,甚至只是几秒钟而已,这样使人们的逃生几率并不高。当地震来临的时候,人们在没有安全逃生设备的时候总会^(慌失措,从而将仅有的几分钟逃生时间也给浪费掉。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逃生舱和一种逃生塔,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4]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逃生舱,其包括舱体、舱门、安全座椅和中央数据处理器;
[0005]舱体包括防护层、外层、中间层、内层和软体层,防护层、外层、中间层、内层和软体层由外至内依次紧密固定连接;防护层为防火材质;中间层为网状结构的钢筋;外层和内层为钢板;软体层为软性材料;
[0006]舱门的构成与舱体 相同,与舱体滑动连接,且能固定,舱门与舱体构成密闭空间;
[0007]安全座椅固定设置在舱体内,安全座椅上设置有自动锁紧结构,用于将坐在安全座椅上的人员锁紧;
[0008]中央数据处理器设置在舱体内,能控制舱门的打开与关闭,还能控制安全座椅上的自动锁紧结构的打开与关闭。
[0009]进一步的,自动锁紧结构包括转动轴、锁紧板、传动齿轮、传动链条、压紧坐垫、止退销、第一复位弹簧和把手;
[0010]转动轴转动设置在安全座椅的一侧扶手内,与锁紧板和传动齿轮固定连接;传动链条一端固定连接压紧坐垫,另一端与传动齿轮啮合,用于通过转动轴带动锁紧板转动将人锁在安全座椅上;
[0011]转动轴上设置有止退槽,与止退销配合用于阻止锁紧板方向转动;
[0012]止退销设置在安全座椅的扶手内,其远离转动轴的一端与第一复位弹簧相抵,且与把手相连;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安全座椅的扶手外侧内壁相抵。
[0013]进一步的,舱体内设置有存储区,用于存储生活用品。
[0014]进一步的,舱体上设置有逃生窗口,用于灾后被困时逃生。
[0015]进一步的,舱体内设置有机械发电装置,用于为中央数据处理器供电。
[0016]进一步的,舱体外设置有自动喷水头和温度监测仪,自动喷水头和温度监测仪均与中央数据处理器连接;
[0017]或,[0018]舱体外设置有自动喷水头和烟雾监测仪,自动喷水头和烟雾监测仪均与中央数据处理器连接。
[0019]进一步的,舱体下方固定设置有上卡盘,舱体上方固定设置有下卡盘,上卡盘与下卡盘配合,用于对多个舱体进行连接。
[0020]进一步的,上卡盘包括上卡盘座、主转轴、连接线、固定舌、第二复位弹簧和上间隔凸起;下卡盘包括固定下卡盘座、卡槽和下间隔凸起;
[0021]上卡盘座转动连接主转轴,周围固定设置所述上间隔凸起;上卡盘座在主转轴周围设置有凸台,凸台沿主转轴径向方向设置有通孔;固定舌设置在通孔内,固定连接连接线一端,连接线另一端缠绕在主转轴上;第二复位弹簧一端与固定舌靠近主转轴的一端相抵,另一端与主转轴相抵,用于给固定舌向外方向的力;
[0022]下卡盘座上设置有与上间隔凸起相对应的下间隔凸起,用于与上间隔凸起配合形成密闭空间;下间隔凸起靠近中心方向设置有卡槽,卡槽用于与固定舌配合将上卡盘与下卡盘固定在一起。
[002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逃生塔,其包括逃生通道和多个上述的逃生舱;
[0024]多个逃生舱通过上卡盘和下卡盘相配合上下串联固定在一起,逃生通道设置在多个逃生舱设置有逃生窗口的一侧,连接所有逃生舱,逃生窗口连通逃生舱与逃生通道。
[0025]进一步的,逃生塔还包括三角支撑;三角支撑固定连接逃生通道,用于支撑逃生通道和多个逃生舱。
[0026]本发明逃生舱,通过安全座椅的自动锁紧结构将人们固定在安全座椅上,安全座椅设置在密闭的舱体内,舱体采用多层结构,其最内层设置有软体层,实现对人体的保护,中间层设置网状结构的钢筋,增加了舱体的防撞击能力,当舱门关闭后,可以实现在地震时对人们的生命安全的保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逃生舱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逃生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安全座椅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止退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舱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上卡盘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下卡盘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下卡盘A-A剖视图;
[0036]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逃生塔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1:上卡盘;2:舱体;3:紧急求生通讯系统;4:观察孔;5:冰箱;6:下卡盘;7:自动喷水头;8:报警灯;9:1^灯;10:换气装置:紧急控制开关;12:安全座椅;13:中央数据处理器;14:舱门;15:存储区;16:逃生窗口 ;17:逃生舱;18:顶部固定支架;19:整体加固支架;20:逃生通道;21:底部承重支架;101:上卡盘座;102:主转轴;103:固定舌;104:第二复位弹簧;105:连接线;106:上间隔凸起;201:防护层;202:外层;203:中间层;204:内层;205:软体层;601:下卡盘座;602:下间隔凸起;603:卡槽;1201:把手;1202:转动轴;1203 ;传动链条;1204:扶手;1205:传动齿轮;1206:锁紧板;1207:靠背;1208:压紧坐垫;1209:电瓶;1210 ;止退槽;1211:止挡壁;1212:滑出壁;1213:止退销;1214:第一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003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0]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逃生舱,其包括舱体2、舱门14、安全座椅12和中央数据处理器13。
[0041]舱体2为人们逃生的避难所,当地震或是其他灾难来临的时候,人们可以迅速逃进舱体2内,坐在安全座椅12上,再通过中央数据处理器13控制舱门14锁紧,从而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使外界的灾难不会影响到舱体2内。而且人们坐在安全座椅12上,有助于平复情绪,从而让自己能够冷静下来,思考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0042]舱体2包括防护层201、外层202、中间层203、内层204和软体层205,防护层201、外层202、中间层203、内层204和软体层205由外至内依次紧密固定连接;防护层201为防火材质;中间层203为网状结构的钢筋;外层202和内层204为钢板;软体层205为软性材料。
[0043]舱体2的最外层的防护层201采用防火材质,如使用耐火板、防火涂料等,避免火灾或者由于地震造成外界的大火将舱体2破坏,从而影响舱体2的逃生人员。外层202和内层204为钢板,中间层203为夹在外层202和内层204之间的网状结构的钢筋,即在两层钢板之间密布着纵横排列的钢筋,从而组成网络状,从而可以达到减震的效果,大大的提高舱体2的抗撞击能量。最内层的软体层205使用软性材料,如海绵,如棉布等,还可以是弹簧,只要是不容易碰伤到人的材料即可,大大的提高了人们在舱体2的安全性。
[0044]在防护层201内还可以设置隔音层,可以避免外界的撞击对舱体内的影响。隔音层可以采用隔音棉或者隔音板等。
[0045]舱门14的构成与舱体2相同,与舱体2滑动连接,且能固定,舱门14与舱体2构成密闭空间。
[0046]舱门14与舱体2之间进行滑动连接,可以使用一扇门结构,也可以是两扇门结构。以一扇门为例,当关门时,门由一侧向另一侧滑行,滑行到另一侧与舱体2密闭接触后,通过液压缸将舱门14向靠近舱体2方向压紧,从而使舱门14在具有剧烈震动时也不会被震开,从而保证了舱体2内的逃生人员的安全。
[0047]安全座椅12固定设置在舱体2内,安全座椅12上设有自动锁紧结构,用于将坐在安全座椅12上的人员锁紧。
[0048]当地震来临后,整个舱体2也会变得晃动不已,使逃生人员不易站稳。因此在舱体2内固定设置有安全座椅12,可以是一把也可以是多把,根据人员的需要而设定。安全座椅12上设置有自动锁紧结构,当人员坐在安全座椅12上后,自动锁紧结构就会将坐上的人锁在安全座椅12上,使逃生人员被固定在安全座椅12上从而不能随意走动,进一步的,就不会因站立不稳而被到处碰撞。
[0049]自动锁紧结构通过转动轴1202、锁紧板1206、传动齿轮1205、传动链条1203、压紧坐垫1208、止退销1213、第一复位弹簧1214和电磁铁D实现自动锁紧。
[0050]安全座椅12的扶手1204较宽,其内侧设置有转动轴1202,转动轴1202上固定设置锁紧板1206和传动齿轮1205,锁紧板1206在常态下为打开状态,传动链条1203 —端与传动齿轮1205啮合,一端固定在压紧坐垫1208上。
[0051]当逃生人员坐在压紧坐垫1208上时,压紧坐垫1208由于重力作用下移,带动传动链条1203下移,从而带动传动齿轮1205转动,通过转动轴1202再带动锁紧板1206转动,从而将逃生人员固定锁紧在安全座椅12上。
[0052]转动轴1202远离安全座椅12的靠背1207的方向上设置有止退结构,即只能让转动轴1202单向转动,从而达到将逃生人员固定锁紧在安全座椅12上的目的。
[0053]止退结构有很多种,本实施例提高了一种止退结构,即在转动轴1202远离安全座椅12的靠背1207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止退槽1210,止退槽1210的一侧为止挡壁1211,另一侧为滑出壁1212,当转动轴1202转动时,止退销1213在止退槽1210的滑出壁1212上滑动,当转动轴1202反向转动时,止退销1213与止退槽1210的止挡壁1211相抵,从而使转动轴1202不能转动,达到锁紧的目的。
[0054]止退销1213和第一复位弹簧1214都设置在扶手1204内,止退销1213的一端与第一复位弹簧1214的一端相抵,第一复位弹簧1214的另一端固定在安全座椅12的扶手1204内。第一复位弹簧1214用于给止退销1213伸进止退槽1210内的力。
[0055]电磁铁D设置在扶手1204内,且在止退销1213远离转动轴1202的一端,与止退销1213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当电磁铁D通电后,电磁铁D吸引止退销1213退出止退槽1210,从而将逃生人员从安全座椅12上放开。
[0056]中央数据处理器13设置在舱体2内,能控制舱门14的打开与关闭,还能控制安全座椅12上的自动锁紧结构的打开与关闭。
[0057]中央数据处理器13有很多的功能,其不仅仅是控制舱门14的开关和安全座椅12的开关,还接通并控制舱体2内所有用电设备,如LED灯9等。因此,中央数据处理器13是整个装置的核心部件,其能极大的节省了逃生人员的体力,从而能在逃生舱17内生活的更久,坚持等到救援的到来或者实现自救。
[0058]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自动锁紧结构包括转动轴1202、锁紧板1206、传动齿轮1205、传动链条1203、压紧坐垫1208、止退销1213、第一复位弹簧1214和把手1201 ;[0059]转动轴1202转动设置在安全座椅12的一侧扶手1204内,与锁紧板1206和传动齿轮1205固定连接;传动链条1203 —端固定连接压紧坐垫1208,另一端与传动齿轮1205啮合,用于通过转动轴1202带动锁紧板1206转动从而将人锁在安全座椅12上;
[0060]转动轴1202的一端设置有止退槽1210,与止退销1213配合用于阻止锁紧板1206反方向转动;
[0061]止退销1213设置在安全座椅12的扶手1204内,其远离转动轴1202的一端与第一复位弹簧1214相抵,且与把手1201相连;第一复位弹簧1214的另一端与安全座椅12的扶手1204外侧内壁相抵。
[0062]安全座椅12是逃生舱17必不可少的设备,其将安全带做了改进,将原来的手动安全带变为自动锁紧结构,避免了逃生人员由于慌乱而无法准确扣紧安全带的问题。
[0063]安全座椅12的自动锁紧结构设置在安全座椅12的扶手1204上,可以是单个扶手1204上,也可以是两个扶手1204上都有。
[0064]安全座椅12的扶手1204较宽,其内侧设置有转动轴1202,转动轴1202上固定设置锁紧板1206和传动齿轮1205,锁紧板1206在常态下为打开状态,传动链条1203 —端与传动齿轮1205啮合,一端固定在压紧坐垫1208上。
[0065]当逃生人员坐在压紧坐垫1208上时,压紧坐垫1208由于重力作用下移,带动传动链条1203下移,从而带动传动齿轮1205转动,通过转动轴1202再带动锁紧板1206转动,从而将逃生人员固定锁紧在安全座椅12上。
[0066]转动轴1202远离安全座椅12的靠背1207的方向上设置有止退结构,即只能让转动轴1202单向转动,从而达到将逃生人员固定锁紧在安全座椅12上的目的。
[0067]止退结构有很多种,本实施例提高了一种止退结构,即在转动轴1202远离安全座椅12的靠背1207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止退槽1210,止退槽1210的一侧为止挡壁1211,另一侧为滑出壁1212,当转动轴1202转动时,止退销1213在止退槽1210的滑出壁1212上滑动,当转动轴1202反向转动时,止退销1213与止退槽1210的止挡壁1211相抵,从而使转动轴1202不能转动,达到锁紧的目的。
[0068]止退销1213和第一复位弹簧1214都设置在扶手1204内,止退销1213的一端与第一复位弹簧1214的一端相抵,第一复位弹簧1214的另一端固定在安全座椅12的扶手1204内。第一复位弹簧1214用于给止退销1213伸进止退槽1210内的力。将把手1201与止退销1213连接,转动把手1201可以将止退销1213从止退槽1210内退出,从而能够让转动轴1202反转,进而可以将逃生人员从安全座椅12上放开。
[0069]锁紧板1206外包覆有软性材料如海绵、棉布等,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地震过程中晃动时锁紧板1206对安全座椅12上的人员造成损伤。
[0070]把手1201还可以用电磁铁D代替,可以使逃生舱17内的设备全部都自动化。
[0071]安全座椅12的压紧坐垫1208下可以放置电瓶1209,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舱体2内有限的可用空间,使整个舱体2达到最优结构。
[0072]进一步的,舱体2内设置有存储区15,用于存储生活用品。
[0073]逃生舱17用于逃生,那么平时的生活用品在地震等灾难来临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舱体2内设置有存储区15,在平时生活中就将各种生活用品放入舱体2内部的存储区15,如将冰箱5、被褥等放入舱体2,在灾难来临后,可以食用冰箱5内的食物,使用被褥取暖坐寸O
[0074]当然,在逃生舱17内的生活用品由于是用于灾难来临时逃生用,那么其用途决定了他们的特殊性。如冰箱5需要固定在舱体2内部,不能有晃动;冰箱5外包覆有软性材料如海绵、棉布等,即避免了将冰箱5碰坏,又避免了冰箱5将逃生人员碰伤;冰箱5的门能够锁死,在需要用的时候通过把手对门施加较大的力且有转动才能打开,其方式可以有很多,如汽车车门的结构,房门锁的结构等。
[0075]舱体2内可以设置其他生活用品,如饮水机、衣柜等,其要求也同冰箱5相同,需要进行固定,外包覆软性材料,门要有锁死结构等。
[0076]进一步的,舱体2上设置有逃生窗口 16,用于灾后被困时逃生。
[0077]舱体2的一侧设置有逃生窗口 16,在灾后被困时,遇到能够逃生的情况可以及时从逃生窗口 16逃生。逃生窗口 16设置有向内开的封闭窗,常态为锁死状,避免外界因素影响逃生舱17。
[0078]进一步的,舱体2内设置有机械发电装置,用于为中央数据处理器13供电。
[0079]舱体2内有常备有备用电池,但是在被困时间较久时,常备电池电量耗完后会影响舱体2内设备的运转,因此在舱体2内设置有机械发电装置,灾后在舱体2内等待救援时可以随时给备用电池充电,从而增加电池的续航能力,进一步的延长了舱体2内各设备的使用时间,从而有更充足的时间等待救援或自救。
[0080]进一步的,舱体2外设置有自动喷水头7和温度监测仪,自动喷水头7和温度监测仪均与中央数据处理器13连接;
[0081]或,
[0082]舱体2外设置有自动喷水头7和烟雾监测仪,自动喷水头7和烟雾监测仪均与中央数据处理器13连接。
[0083]逃生舱17不仅能预防地震,还能对火灾进行一定的防范和救助。在舱体2外设置有自动喷水头7,当发生火灾时,逃生人员逃进逃生舱17内,在舱内通过中央数据处理器13可以控制自动喷水头7进行灭火。在舱体2外还可以设置烟雾检测仪和/或温度检测仪,当外界烟雾或温度超过预定值后,中央数据处理器13自动控制自动喷水头7进行喷水,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0084]自动喷水头7设置时,要保证至少有一个喷头能喷到舱门14的位置,从而能给逃生人员逃进逃生舱17内的时间。
[0085]舱体2内还设置有换气装置10,换气装置10设置在舱体2的夹层中,需要做防水、防火处理等。当需要换气时,打开换气装置10外的几层舱体2,使换气装置10裸露在外界,开始换气工作。换气装置10采用高强度的换气过滤程序,来保证舱体2内空气的新鲜度。换气装置10的开关由中央数据处理器13进行控制。
[0086]舱体2外部还可以设置有水位探测仪,当洪水或海嘯等灾难来临时,中央数据处理器13关闭所有通气口,防止外界的水泄漏到舱体2内部,同时启动水位探测仪,对外界的水位进行监测,以便可以采取相应的逃生措施。
[0087]舱体2内需要常备有医疗箱和供氧设备,用于在灾难时的医疗和舱体2封闭时的供养。
[0088]舱体2内还可以设置有紧急求生通讯系统3,即以电磁波等形式向外输出求救信号,从而在巨大的灾难将逃生舱17掩埋等情况下无法逃离逃生舱17时能向外界发送信号,方便外界的救援。
[0089]舱体2上还设置有观察孔4,用来在灾难来临后观察外界情况,从而能进一步判断是逃离还是继续留在逃生舱17内。观察孔4采用抗压力的防弹玻璃制成,抗压强,不怕撞击,使用寿命长。
[0090]为了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小孩子无意碰触到中央数据处理器13开关将舱门14锁死而不会打开的情况出现,在舱体2外设置有紧急控制开关11,能从外面将舱体2打开。紧急控制开关11的位置应该是在不易碰触到的位置,从而能保证灾难来临时不会因为碰撞而导致舱门14被打开。
[0091 ] 进一步的,舱体2下方固定设置有上卡盘I,舱体2上方固定设置有下卡盘6,上卡盘I与下卡盘6配合,用于对多个舱体2进行连接。
[0092]将各个舱体2进行上下堆叠固定后,可以有效的减少使用空间,且堆叠后可以在楼房使用,即将最低一层的逃生舱17放置在地面上,其它逃生舱17依次堆叠后,二层及二层以上可以使用对应的逃生舱17。
[0093]各逃生舱17之间通过上卡盘I和下卡盘6进行固定,当灾难很大需要脱离分解时,还可以将上卡盘I和下卡盘6解锁,从而将各逃生舱17分离,独自进行逃生。
[0094]进一步的,上卡盘I包括上卡盘座101、主转轴102、连接线105、固定舌103、第二复位弹簧104和上间隔凸起106 ;下卡盘6包括固定下卡盘座601、卡槽603和下间隔凸起602 ;
[0095]上卡盘座101中部转动连接主转轴102,周围固定设置上间隔凸起106 ;上卡盘座101在主转轴102周围设置有凸台,凸台沿主转轴102径向方向设置有通孔;固定舌103设置在通孔内,固定连接连接线105 —端,连接线105另一端缠绕在主转轴102上;第二复位弹簧104 —端与固定舌103靠近主转轴102的一端相抵,另一端与主转轴102相抵,用于给固定舌103向外方向的力;
[0096]下卡盘座601上设置有与上间隔凸起106相对应的下间隔凸起602,用于与上间隔凸起106配合形成密闭空间;下间隔凸起602靠近中心方向设置有卡槽603,卡槽603用于与固定舌103配合将上卡盘I与下卡盘6固定在一起。
[0097]上间隔凸起106和下间隔凸起602互相之间形成相互啮合的牙,当其啮合在一起时,可以将上卡盘座101和下卡盘座601之间的空间封闭成密闭空间,从而减少了上卡盘座101和下卡盘座601之间的零部件的损耗,增加了使用寿命。
[0098]将连接线105 —端缠绕在主转轴102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舌103上,固定舌10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复位弹簧104设置在下卡盘6的卡槽603内。当主转轴102转动时,连接线105会缠绕在主转轴102上,从而拽动固定舌103从卡槽603内脱出。
[0099]主转轴102反向转动,连接线105从主转轴102上解开,在第二复位弹簧104的作用下,固定舌103远离主转轴102,进入下卡盘6的卡槽603内,从而完成上卡盘I与下卡盘6的连接固定。
[0100]在常态下,各逃生舱17相互堆叠固定在一起,在灾难来临,尤其是水灾来临时,需要逃生舱17各自逃离时,可以通过上卡盘I和下卡盘6将各逃生舱17分开进行逃离灾难现场。[0101]固定舌103可以是任意形状柱体,还可以是具有划入面和止退面的楔形。
[0102]需要指出的是,上卡盘I与下卡盘6的结构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结构,其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如自动圆珠笔那样的旋转固定结构,只要能实现将逃生舱17固定在一起,且能再次进行分离即为本发明的保护方案。
[010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逃生塔,其包括逃生通道20和多个上述的逃生舱17;
[0104]多个逃生舱17通过上卡盘I和下卡盘6相配合上下串联固定在一起,逃生通道20设置在多个逃生舱17设置有逃生窗口 16的一侧,连接所有逃生舱17,逃生窗口 16连通逃生舱17与逃生通道20。
[0105]将多个逃生舱17通过上卡盘I和下卡盘6配合堆叠在一起后,可以形成一个逃生塔。整个逃生塔侧部设置有逃生通道20,每一个逃生舱17内的逃生窗口 16都与逃生通道20连通。
[0106]逃生塔的每一层都对应单元楼的每一层房间,从而可以为单元楼内的每一户家庭都提供逃生舱17,以保障其在灾难来临时的安全性。
[0107]逃生通道20的材质选用同舱体2相同,具有防水防火材料和软性材料,且在中间采用网状结构的钢筋,保障逃生通道20内逃生人员的安全性。逃生通道20内设置有软梯,软梯的每一阶都采用的是宽面,而非绳梯,从而能保证逃生人员在软梯上站的稳。
[0108]进一步的,逃生塔还包括三角支撑;三角支撑固定连接逃生通道20,用于支撑逃生通道20和多个逃生舱17。
[0109]三角支撑由多根三角支架空心柱制作,用于加固地基与逃生塔的牢固性,其可以分为顶部固定支架18、整体加固支架19和底部承重支架21。顶部固定支架18在逃生塔最上层,将整体加固支架19、逃生塔中的各层逃生舱17和逃生通道20在上端固定在一起;整体加固支架19从上到下将整个逃生塔中的各层逃生舱17和逃生通道20固定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底部承重支架21为重中之重,其一根三角支架空心柱的高度延伸到整个逃生塔的中层高度以上,增加整个逃生塔的抗撞击能力。整个逃生塔紧靠着居民楼,但和居民楼又不是一体,是独立的,因此在地震等灾难来临时,即使居民楼倒塌也不会影响到逃生塔。
[0110]本发明逃生舱17,通过安全座椅12的自动锁紧结构将人们固定在安全座椅12上,安全座椅12设置在密闭的舱体2内,舱体2采用多层结构,其最内层设置有软体层205,实现对人体的保护,中间层203设置网状结构的钢筋,增加了舱体2的防撞击能力,当舱门14关闭后,可以实现在地震时对人们的生命安全的保护。
[011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逃生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舱门、安全座椅和中央数据处理器; 所述舱体包括防护层、外层、中间层、内层和软体层,所述防护层、所述外层、所述中间层、所述内层和所述软体层由外至内依次紧密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层为防火材质;所述中间层为网状结构的钢筋;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为钢板;所述软体层为软性材料; 所述舱门的构成与所述舱体相同,与舱体滑动连接,且能固定,所述舱门与所述舱体构成密闭空间; 所述安全座椅固定设置在所述舱体内,所述安全座椅上设置有自动锁紧结构,用于将坐在安全座椅上的人员锁紧; 所述中央数据处理器设置在舱体内,能控制所述舱门的打开与关闭,还能控制所述安全座椅上的所述自动锁紧结构的打开与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锁紧结构包括转动轴、锁紧板、传动齿轮、传动链条、压紧坐垫、止退销、第一复位弹簧和把手; 所述转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安全座椅的一侧扶手内,与所述锁紧板和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链条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压紧坐垫,另一端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用于通过所述转动轴带动所述锁紧板转动从而将人锁在所述安全座椅上; 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止退槽,与所述止退销配合用于阻止所述锁紧板反方向转动; 所述止退销设置在所述安全座椅的扶手内,其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相抵,且与所述把手相连;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安全座椅的扶手外侧内壁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内设置有存储区,用于存储生活用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上设置有逃生窗口,用于灾后被困时逃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内设置有机械发电装置,用于为所述中央数据处理器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外设置有自动喷水头和温度监测仪,所述自动喷水头和所述温度监测仪均与所述中央数据处理器连接; 或, 所述舱体外设置有自动喷水头和烟雾监测仪,所述自动喷水头和所述烟雾监测仪均与所述中央数据处理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逃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下方固定设置有上卡盘,所述舱体上方固定设置有下卡盘,所述上卡盘与所述下卡盘配合,用于对多个舱体进行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逃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盘包括上卡盘座、主转轴、连接线、固定舌、第二复位弹簧和上间隔凸起;所述下卡盘包括固定下卡盘座、卡槽和下间隔凸起; 所述上卡盘座转动连接所述主转轴,周围固定设置所述上间隔凸起;所述上卡盘座在所述主转轴周围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沿所述主转轴径向方向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舌设置在所述通孔内,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一端,所述连接线另一端缠绕在所述主转轴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固定舌靠近所述主转轴的一端相抵,另一端与所述主转轴相抵,用于给所述固定舌向外方向的力; 所述下卡盘座上设置有与上间隔凸起相对应的下间隔凸起,用于与所述上间隔凸起配合形成密闭空间;所述下间隔凸起靠近中心方向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与所述固定舌配合将所述上卡盘与所述下卡盘固定在一起。
9.一种逃生塔,其特征在于,包括逃生通道和多个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逃生舱; 多个所述逃生舱通过上卡盘和下卡盘相配合上下串联固定在一起,所述逃生通道设置在多个所述逃生舱设置有逃生窗口的一侧,连接所有所述逃生舱,所述逃生窗口连通所述逃生舱与所述逃生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逃生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角支撑;所述三角支撑固定连接所述逃生通道,用于支撑所`述逃生通道和多个所述逃生舱。
【文档编号】E04H12/00GK103691075SQ201310750972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赵树 申请人:赵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