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过滤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173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雨水过滤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过滤塔。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水体水质不断下降。《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十大水系中,I III类水质断面比例占61.0%,IV V类占25.3%,劣V类占13.7%。因而,一些原先水源充足的地区也面临着水质型缺水,还有一些缺水城市过度开发地下水,面临地表沉降等问题。一个地区用水的来源从水文学的角度讲,主要源于径流补给和降水补给。在径流水质变差的同时,大气降水在今天由于可吸入颗粒物及气态污染物造成的大气污染而无法直接作为生产、生活用水,只好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能被人们有效利用。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于雨水资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国外相关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而国内主要侧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工艺方面的研究,对于雨水的处理工业及资源化方面研究很少,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广大农村尚未普及自来水,国内小城市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屋面雨水污染小而直接被用作生活饮用水。此后随着自来水管网普及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大气的污染,自来水逐渐取代了人们的时候用水,一些农村居民早期所建的用于收集雨水的水塔,多半荒废,传统的水塔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功能 ,面临拆除。因此,开发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雨水处理技术产品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同时,对于一些山区的居民,管网铺设及维修等费用较高,哪里的水质较好,该实用新型显得更有意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的缺乏对雨水的处理及资源化的专用设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将雨水处理成生活用水、使用方便的雨水过滤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雨水过滤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屋面排水干管、集水管路,所述的塔体的顶端安装伸入塔体内部的塔顶管路,并在所述的塔顶管路的末端安装第一液体再分布器;所述的塔体的内腔设置从上到下依次铺设在填料支撑上的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所述的第一填料层与所述的第二填料层之间安装缠丝过滤器;所述的塔体底部侧壁上设置与所述的塔体内腔连通的龙头;所述的屋面排水干管连接于屋顶屋檐处的排水收集板处;所述的集水管路一端与所述的屋面排水干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的塔顶管路连通。位于所述的填料层与第一液体分布器之间的塔体侧壁上设置与塔体内腔连通的溢流管。所述的塔体的顶部设置带有盖板的人孔。所述的第一液体分布器为带有5个喷淋头的圆盘结构,且一个喷淋头位于圆心,其余四个喷淋头均匀的分布在第一液体分布器的圆周上。所述的第一填料层中的填料为有机膨润土、所述的第二填料层中的填料为竹炭。所述的第一填料层对应的填料支撑下方设置第二液体分布器。[0010]所述的第一填料层的有机膨润土由原土通过微波合成法制得。所述的竹炭在700摄氏度温度下烧制、经筛分后粒径控制在0.6-0.9 mm。所述集水管路的进口处设置不锈钢中孔筛网。所述的屋面排水干管的下端设置控制阀。当雨水初降时,只要打开屋面排水干管下端的控制阀,相对污染较大的初雨就会排入雨水或合流制排水管网,不被收集;一段时间后手动关闭控制阀,相对清洁的雨水会通过集水管路进入塔体内的第一液体再分布器,然后雨水依次经过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后,储存在塔体底部,使用时只需打开塔体底部的水龙头即可;当进入塔体的雨水过多时,多余的雨水会从塔体的溢流管排除;当塔体内需要清理或维修时,维修人员可以从塔体顶部的人孔进入塔体内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原先不为现代人们所重视的、水质相对较好的大气降水可以被人们所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用水紧张的现状。所述的雨水过滤塔不消耗电能,平均运行费用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水费的支出。此外,所述的雨水过滤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降水季节性的特点,使居民可以在更大的时间段内利用到清洁的雨水,尤其是干旱少雨的地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外安装建筑详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屋面排水干管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塔体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屋面排水干管与集水管路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参照附图: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雨水过滤塔,包括塔体1、屋面排水干管2、集水管路3,所述的塔体I的顶端安装伸入塔体内部的塔顶管路11,并在所述的塔顶管路11的末端安装第一液体再分布器111 ;所述的塔体I的内腔设置从上到下依次铺设在填料支撑12上的第一填料层121、第二填料层122,所述的第一填料层121与所述的第二填料层122之间安装缠丝过滤器123 ;所述的塔体I底部侧壁上设置与所述的塔体I内腔连通的龙头13 ;所述的屋面排水干管2连接于屋顶4屋檐处的排水收集板处;所述的集水管路3 —端与所述的屋面排水干管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的塔顶管路11连通。位于所述的第一填料层121与所述的第一液体分布器111之间的塔体I侧壁上设置与塔体I内腔连通的溢流管14。所述的塔体I的顶部设置带有盖板的人孔。所述的第一液体分布器111为带有5个喷淋头的圆盘结构,且一个喷淋头位于圆心,其余四个喷淋头均匀的分布在第一液体分布器的圆周上。所述的第一填料层121中的填料为有机膨润土、所述的第二填料层122中的填料为竹炭。[0027]所述的第一填料层对应的填料支撑下方设置第二液体分布器。所述的第一填料层121的有机膨润土由原土通过微波合成法制得。所述的竹炭在700摄氏度温度下烧制、经筛分后粒径控制在0.6-0.9 mm。所述集水管路3的进口处设置不锈钢中孔筛网。所述的屋面排水干管2的下端设置控制阀21。当雨水初降时,只要打开屋面排水干管2下端的控制阀21,相对污染较大的初雨就会排入雨水或合流制排水管网,不被收集;一段时间后手动关闭控制阀21,相对清洁的雨水会通过集水管路3进入塔体I内的第一液体再分布器111,然后雨水依次经过第一填料层121和第二填料层122后,储存在塔体I底部,使用时只需打开塔体I底部的水龙头13即可;当进入塔体I的雨水过多时,多余的雨水会从塔体I的溢流管14排除;当塔体I内需要清理或维修时,维修人员可以从塔体I顶部的人孔进入塔体I内部。实施例2以本实施例1所述的雨水过滤塔对杭州余杭径山镇前溪村一处2层居民楼6月中下旬的几次降雨中所收集的屋面径流雨水作为塔的运行试验用水(雨水在屋面径流半小时后才从屋面排水干管处收集),每场降雨取了不同时刻的水样,该居民楼屋顶为普通瓦片。
权利要求1.雨水过滤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屋面排水干管、集水管路,所述的塔体的顶端安装伸入塔体内部的塔顶管路,并在所述的塔顶管路的末端安装第一液体再分布器;所述的塔体的内腔设置从上到下依次铺设在填料支撑上的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所述的第一填料层与所述的第二填料层之间安装缠丝过滤器;所述的塔体底部侧壁上设置与所述的塔体内腔连通的龙头;所述的屋面排水干管连接于屋顶屋檐处的排水收集板处;所述的集水管路一端与所述的屋面排水干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的塔顶管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过滤塔,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填料层与第一液体分布器之间的塔体侧壁上设置与塔体内腔连通的溢流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过滤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体的顶部设置带有盖板的人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过滤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分布器为带有5个喷淋头的圆盘结构,且一个喷淋头位于圆心,其余四个喷淋头均匀的分布在液体分布器的圆周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过滤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填料层中的填料为有机膨润土、所述的第二填料层中的填料为竹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过滤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填料层对应的填料支撑下方设置第二液体分布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过滤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填料层的有机膨润土由原土通过微波合成法制得。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过滤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炭在700摄氏度温度下烧制、经筛分后粒径控制在0. 6-0.9 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过滤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路的进口处设置不锈钢中孔筛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过滤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屋面排水干管的下端设置控制阀。
专利摘要雨水过滤塔,包括塔体、屋面排水干管、集水管路,所述的塔体的顶端安装伸入塔体内部的塔顶管路,并在所述的塔顶管路的末端安装第一液体再分布器;所述的塔体的内腔设置从上到下依次铺设在填料支撑上的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所述的第一填料层与所述的第二填料层之间安装缠丝过滤器;所述的塔体底部侧壁上设置与所述的塔体内腔连通的龙头;所述的屋面排水干管连接于屋顶屋檐处的排水收集板处;所述的集水管路一端与所述的屋面排水干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的塔顶管路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水质较好的雨水可被利用,缓解用水紧张的现状;不消耗电能,运行费用低,减少人们水费的支出;解决了降水季节性的问题,尤其是干旱少雨的地区。
文档编号E04D13/08GK203090614SQ20132002024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5日
发明者宋爽, 王立彪, 何志桥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