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471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屋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户型都是由矩形房间组合而成的矩形户型,矩形房间比较呆板,墙角深处不能充分利用,浪费面积,为此把家具做成三角形。例如:角柜、三脚架、转角沙发,也把洗脸盆做成角盆。这些做法仅是一些弥补措施,不能从根本上全面解决问题。传统的板楼和塔楼的房间基本为矩形结构,存在板楼容积率低,土地成本较高,塔楼日照、采光、通风较差等弊端。“Y”形楼和蝶形楼虽然使用了一些非矩形房间,但未能达到全面改善,暴露出很多问题,早已不再建造了。当今对塔楼日照、通风有新的认识,也不再建造了,出现了回归建板楼的趋势。但人们对板楼不节地的问题并非遗忘,特别是当今已经把节省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提升到了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研究住宅节约土地与相关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尤其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板楼容积率低、土地成本较高,塔楼日照、采光、通风等条件较差以及墙角深处不便利用等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所述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包括由两个对接墙及采光墙构成的扇形墙体,采光墙部分向内凹陷形成通风槽,通风槽墙体上开有通风窗。其优点是:户型进深可以扩大,带动楼体量加大,楼梯、电梯尺寸无需加大,只需增加楼道长度,降低了公摊面积比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例如:传统塔楼体量30mX30m,当建设用地东西长90m时,排列两栋塔楼时中间有30m间距,正好保证楼北端房间将有45度的太阳入射角,既满足法规要求,也保证了房间日照充足。如果这块地东西的长度为105m,排列两栋楼后尚有富余,浪费了土地,因为塔楼不能按需扩大成35mX35m。使用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能方便的组合出35mX35m的楼型;通风槽不但可以使室内得到良好的通风,还能增加光照范围。所述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对接墙上开有通道口。其优点是:针对扇形户型模块结构连接、组合方式不同,设置与楼道相通的通道口,适应不同楼体结构。所述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通道口开在由对接墙构成的扇形圆心角顶角位置。其优点是:通道口设置在顶角位置方便房屋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组合、排列。当扇形户型模块的两个对接墙都与通道相邻时,无需开设通道口。当构成扇形户型模块的对接墙与通道均不相邻时,在两个对接墙构成的扇形圆心角顶角位置均开设通道口,使其与通道相连接。当扇形户型模块中一边对接墙与通道不相邻时,在两个对接墙构成的扇形圆心角顶角与通道对应位置开设通道口,使其与通道相连接。所述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扇形户型模块内固定有分隔墙,分隔墙与以扇形圆心角顶点为端点的射线重合,将户型模块分隔为两部分。其优点是:根据扇形户型模块,通过分隔墙将其分为两户,且不影响房屋采光,且分隔墙可设置成承重墙。所述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分隔墙与通风槽相连接,将户型模块分隔为两部分。其优点是:两户均可通过通风槽获得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所述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分隔墙与对接墙构成的45度角,将户型模块分隔为对称的两个部分,通风槽为矩形结构。其优点是:两侧户型共用一个通风槽,增加了房屋面积,减少了楼体占地面积。通过若干户型模块的对接组合,多个扇形户型模块组合连接在一起,凑成楼体基本框架,再设计出交通核、管道间,为使楼体结构及形状合理,在楼体边缘配上传统的矩形小户型,以及可以与扇形户型结合在一起的房间。所述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两个对接墙相互垂直。其优点是:直角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方便连接、组合,以及通道口的开设。标准化程度高,便于大批量复制生产,适合在全国各地使用。可在远离城市的地方按工厂化方式生产制造模版,模块、合子房,即可完成80%的工程量。将各种构件、模块运送到城区工地现场安装,减少因工程施工带来噪音、废气、废水、废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所述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通风槽为内小外大的“Y”形凹槽结构。其优点是:内小外大的“Y”形通风槽不但可以使室内得到良好的通风,还能增加光照范围。所述实用新型所构成的楼体结构,可按需确定模块户型进深,实现户型多样化。当今建设保障性住房要求作小户型的设计,扇形户型模块结构能够做到户型面积最小,还能提高户型品质。楼体南侧、北侧墙面并非水平方向,而是斜向45°,使墙面东西距离缩短,减少对东侧楼、西侧楼、北侧楼的日照遮挡,促使楼体能够紧密排列。因按太阳方位角考察日照,可以放开建筑高度。把楼体紧密排列在小区周边道路和小区内干道旁边,可以少修或不修宅间道路,减少小区道路占地。获得的效果是建筑密度降低,容积率提高,空旷地集中,绿地面积增加。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扇形住宅户型模块两边对接墙与通道相邻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扇形住宅户型模块一边对接墙与通道相邻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扇形住宅户型模块对接墙不与通道相邻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对接组合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对接组合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楼体排列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楼体排列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楼体排列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楼体排列结构示意图;图中,1、对接墙;2、采光墙;3、通风槽;4、分隔墙;5、通风窗;6、户门;7、通道口 ;
8、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详细解释说明,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示意图;一种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所述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包括由两个对接墙I及采光墙2构成的扇形墙体,采光墙部分向内凹陷形成通风槽3,通风槽墙体上开有通风窗5。通风槽为内小外大的“Y”形凹槽结构。两个对接墙相互垂直。对接墙上开有通道口 7,通道口开在由对接墙构成的扇形圆心角顶角位置。扇形户型模块内固定有分隔墙4,分隔墙与以扇形圆心角顶点为端点的射线重合,将户型模块分隔为两部分。分隔墙与通风槽相连接,将户型模块分隔为两部分。通道口设置在扇形圆心角顶角位置,方便户型模块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组合、排列,并开设户门6。当扇形户型模块的两个对接墙都与通道8相邻时,无需开设通道口。如图2为本实用新型扇形住宅户型模块两边对接墙与通道相邻结构示意图;当构成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的对接墙与通道均不相邻时,在两个对接墙构成的扇形圆心角顶角位置均开设通道口,使其与通道相连接。如图4为本实用新型扇形住宅户型模块对接墙不与通道相邻结构示意图;当构成扇形住宅户型模块中一边对接墙与通道均不相邻时,在两个对接墙构成的扇形圆心角顶角与其对应位置开设通道口,使其与通道相连接。如图3为本实用新型扇形住宅户型模块一边对接墙与通道相邻结构示意图。多个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组合连接在一起,组成楼体基本框架,再设计出交通核、管道间,为使楼体结构及形状合理,在楼体边缘配上传统的矩形小户型,以及可以与扇形户型结合在一起的房间。如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排列组合结构示意图,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排列组合结构示意图。图中三种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户型面积分别为115平方米、112.6平方米、110.6平方米。图5楼标准层建筑面积为639.2平方米,住宅套内面积为550平方米,住宅使用率为86% ;图6楼标准层建筑面积为757平方米,住宅套内面积为604.6平方米,住宅使用率为79.8%。为了让楼体形状适应各种走向道路和道路交汇路口处的地形特征,与之相平行呼应,改变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的组合方法,可以设计出众多的楼型。例如,三角形楼型如图5、图6,既适合摆放在道路交汇路口处,也可以排列在南北走向、东西走向、斜向道路旁边,改善住宅小区和城市环境。如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楼体排列结构示意图,小区总占地18496平方米、楼基底占地3640.32平方米、散水占地953.4平方米、道路占地864平方米、绿化占地13038.28平方米、四栋楼体均为35层、住宅小区地上建筑面积97755平方米、容积率为5.28 ;如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楼体排列结构示意图,小区总占地14618.23平方米、楼基底占地2488.32平方米、散水占地661.056平方米、道路占地540平方米、绿化占地10928.85平方米、三栋楼体均为35层、住宅小区地上建筑面积67116平方米、容积率为4.59 ;如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楼体排列结构示意图,小区总占地13367.75平方米、楼基底占地2488.32平方米、散水占地661.056平方米、道路占地540平方米、绿化占地、9678.374平方米、两侧楼体为35层、中间楼体为25层、住宅小区地上建筑面积60724平方米、容积率为4.54 ;如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楼体排列结构示意图,小区总占地10783.21平方米、楼基底占地2488.32平方米、散水占地661.056平方米、道路占地450平方米、绿化占地7183.83平方米、三栋楼体均为35层、住宅小区地上建筑面积67116平方米、容积率为6.22。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所述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包括由两个对接墙(I)及采光墙(2)构成的扇形墙体,其特征在于,采光墙部分向内凹陷形成通风槽(3),通风槽墙体上开有通风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对接墙上开有通道口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通道口开在由对接墙构成的扇形圆心角顶角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扇形户型模块内固定有分隔墙(4),分隔墙与以扇形圆心角顶点为端点的射线重合,将户型模块分隔为两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分隔墙与通风槽相连接,将户型模块分隔为两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分隔墙与对接墙构成的45度角,将户型模块分隔为对称的两个部分,通风槽为矩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对接墙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槽为内小外大的“Y”形凹槽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所述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包括由两个对接墙及采光墙构成的扇形墙体,采光墙部分向内凹陷形成通风槽,通风槽墙体上开有通风窗。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扇形住宅户型模块结构解决了现有板楼容积率低、土地成本较高,塔楼日照、采光、通风条件较差等问题。
文档编号E04H1/04GK203080966SQ201320031868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2日
发明者王绍贤 申请人:王绍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