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建筑模板及建筑模板与压条的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建筑工程中在灌注混凝土时使用的模板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由塑料材料一体成型的建筑模板及其与压条的总成。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当要利用混凝土成型出建筑体时,需先利用模板搭建出框架,再在框架内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固化后再将模板拆除。传统的建筑模板是利用铁钉将小面积的木板结合而成,其缺点在于制造上较为费工,且拆模时容易损坏,造成其重复使用率低,因而较不环保。市面上另有一种塑料模板,可一体成型出相当大的面积,因此制造上较为容易,而且,塑料模板拆模时较不易损坏,因此其重复使用率高而较为环保。然而,塑料模板的缺点在于其刚性较低,容易在灌注混凝土之后自与混凝土接触的正面朝背面的方向弯曲变形,造成建筑体表面凸出,因此,塑料模板在使用时,其背面需相当密集地架设木条,以避免前述的问题产生,这些木条是利用铁钉与塑料模板结合,因此设置这些木条相当费工。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模板,以及建筑模板与压条的总成,该建筑模板可相当容易地设置加强刚性的压条,以避免弯曲变形,并缩短施工时间,且该建筑模板与该压条的重复使用率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一正面、一与所述正面朝向相反方向的背面、连接于所述正面与所述背面之间且位于所述建筑模板外缘的二第一端壁及二第二端 壁,以及一自所述背面凹陷的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为实质上平行于所述二第二端壁地自其中一所述第一端壁延伸至另一所述第一端壁。其中,所述安装槽具有二平行于各所述第二端壁的内壁面,以及分别自所述二内壁面位于所述背面的一端延伸而出的二限位凸块,且各所述限位凸块为自其连接的内壁面朝向另一所述内壁面延伸。所述安装槽贯穿所述二第一端壁。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与压条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至少一建筑模板,具有一正面、一与所述正面朝向相反方向的背面、连接于所述正面与所述背面之间且位于所述建筑模板外缘的二第一端壁及二第二端壁,以及一自所述背面凹陷的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为实质上平行于所述二第二端壁地自其中一所述第一端壁延伸至另一所述第一端壁;一压条,设置于所述建筑模板的安装槽。其中,所述建筑模板的安装槽具有二平行于各所述第二端壁的内壁面,以及分别自所述二内壁面位于所述背面的一端延伸而出的二限位凸块,且各所述限位凸块为自其连接的内壁面朝向另一所述内壁面延伸,所述压条设置于各所述限位凸块与所述正面之间。所述建筑模板的安装槽贯穿所述二第一端壁。[0012]包含有多个所述建筑模板,所述压条设置于各所述建筑模板的安装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模板可由塑料制成,因而容易制造且重复使用率高,本实用新型的压条对于建筑模板有加强刚性的功效,可避免建筑模板在灌注混凝土时弯曲变形,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压条不需通过铁钉或其他结合件即可与建筑模板结合,因此,压条相当容易设置因而可缩短施工时间,且压条拆卸时不易损坏因而重复使用率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建筑模板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建筑模板的平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建筑模板与压条的总成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第二图沿剖线4-4的剖视图,并显示有该压条;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建筑模板与压条的总成的剖视图;图6及图7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建筑模板的立体图及平面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第四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建筑模板的平面图;图9及图10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五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建筑模板的立体图及平面图;图11是本实用新 型该第五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建筑模板与压条的总成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申请人:首先在此说明,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图式中,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其结构特征。请先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建筑模板10,以及建筑模板10与压条20的总成。建筑模板10由塑料材料一体成型,且其外型呈长方形板状,具有面积较大的一正面11及一背面12,以及连接于正面11与背面12之间且位于建筑模板10外缘的二第一端壁13及二第二端壁14,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端壁13的长度小于各第二端壁14的长度。正面11为一完整的平面,与混凝土接触;背面12设有多个凹槽15,以减轻塑料模板10的重量,且各凹槽15内设有一补强结构16。更重要的是,建筑模板10还具有二自背面12凹陷的安装槽17,且各安装槽17为实质上平行于二第二端壁14地自其中一第一端壁13延伸至另一第一端壁13。如图3及图4所示,建筑模板10的安装槽17用于分别设置一压条20,各压条20的长度概与安装槽17的长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各压条20由铁板弯曲成类似管体的形状,但压条20的材料及形状并无限制,例如可为金属管、金属柱、木头柱等等,只要具有足够的刚性即可。由此,各压条20对于建筑模板10有加强刚性的功效,可避免建筑模板10因面积相当大、刚性不足而在灌注混凝土后弯曲变形,以避免发生混凝土固化所成型出的建筑体表面凸出的情况。而且,建筑模板10容易制造且重复使用率高,压条20不需利用铁钉或其他结合件即可与建筑模板10结合,因此,压条20相当容易设置,因而可缩短施工时间,且压条20拆卸时不易损坏因而重复使用率高。值得一提的是,建筑模板10的安装槽17及压条20的数量并无限制,可依实际施工需求而调整。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建筑模板30,其形状类同于上述建筑模板10,具有自背面31朝正面32凹陷且平行于第二端壁34的安装槽36,但建筑模板30的各安装槽36具有二限位凸块362。详而言之,建筑模板30的安装槽36具有二平行于各第二端壁34的内壁面364,二限位凸块362分别自二内壁面364位于背面31的一端延伸而出,且各限位凸块362是自其连接的内壁面364朝向另一内壁面364延伸。由此,建筑模板30不但能设置可加强刚性的压条20,且各压条20被限位于其所在的安装槽36的限位凸块362与正面32之间,以避免在混凝土施加过大的压力时位移。换言之,在设有相同数量的压条20的前提下,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建筑模板30比上述建筑模板10更不易弯曲变形。如图6及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建筑模板40,其具有类似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建筑模板10的结构及功效,意即,建筑模板40同样具有一正面41、一背面42、二第一端壁43、二第二端壁44,以及二自背面42凹陷的安装槽46,且各安装槽46同样为实质上平行于第二端壁44地自其中一第一端壁43延伸至另一第一端壁43,但建筑模板40的 第一端壁43定义为长度较大的端壁,而第二端壁44则定义为长度较小的端壁。换言之,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模板的安装槽可平行于该建筑模板较长的端壁,也可平行于该建筑模板较短的端壁,可想而知,各压条的长度也可随之调整。而且,上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建筑模板40也可设有如同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建筑模板30的限位凸块 362。在前述各实施例中,各建筑模板10、30、40的安装槽17、36、46的内壁面172、364、462均概为完整的平面,但并不以此为限。如图8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第四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建筑模板50,其背面51所设置的用于减轻重量的凹槽52的槽壁522延伸出多个短小的肋条53,建筑模板50的安装槽54即由这些肋条53所形成,因此各安装槽54的内壁面并非完整的平面,但也能用于设置可补强刚性的压条20。如图9及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第五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建筑模板60,其类同于上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建筑模板40,具有二自其中一第一端壁61延伸至另一第一端壁61且实质上平行于第二端壁62的安装槽64,但建筑模板60的安装槽64为贯穿二第一端壁61。由此,建筑模板60不但具有与建筑模板40相同的功效,而且,如图11所示,当多个建筑模板60相叠且其安装槽64相连通时,各建筑模板60可共享压条20,如此可使得安装及拆卸压条20更为省时,进而更加缩短施工时间。上述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建筑模板60也可设有如同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建筑模板30的限位凸块362,并且还可如同上述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建筑模板50具有呈非完整平面的安装槽内壁面。另外,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建筑模板10的安装槽17也可贯穿二第一端壁13,从而具有如同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建筑模板60可共享压条的功能。最后,必须再次说明,本实用新型在前述实施例中所揭示的构成元件,仅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或变化,也应被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一正面、一与所述正面朝向相反方向的背面、连接于所述正面与所述背面之间且位于所述建筑模板外缘的二第一端壁及二第二端壁,以及一自所述背面凹陷的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为实质上平行于所述二第二端壁地自其中一所述第一端壁延伸至另一所述第一端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具有二平行于各所述第二端壁的内壁面,以及分别自所述二内壁面位于所述背面的一端延伸而出的二限位凸块,且各所述限位凸块为自其连接的内壁面朝向另一所述内壁面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贯穿所述二第一端壁。
4.一种建筑模板与压条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至少一建筑模板,具有一正面、一与所述正面朝向相反方向的背面、连接于所述正面与所述背面之间且位于所述建筑模板外缘的二第一端壁及二第二端壁,以及一自所述背面凹陷的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为实质上平行于所述二第二端壁地自其中一所述第一端壁延伸至另一所述第一端壁; 一压条,设置于所述建筑模板的安装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模板与压条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模板的安装槽具有二平行于各所述第二端壁的内壁面,以及分别自所述二内壁面位于所述背面的一端延伸而出的二限位凸块,且各所述限位凸块为自其连接的内壁面朝向另一所述内壁面延伸,所述压条设置于各所述限位凸块与所述正面之间。
6.如权利要求 4或5所述的建筑模板与压条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模板的安装槽贯穿所述二第一端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模板与压条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多个所述建筑模板,所述压条设置于各所述建筑模板的安装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模板以及建筑模板与压条的总成,其中,该建筑模板具有一正面、一与该正面朝向相反方向的背面、连接于该正面与该背面之间且位于该建筑模板外缘的二第一端壁及二第二端壁,以及一自该背面凹陷的安装槽,且该安装槽为实质上平行于该二第二端壁地自其中一第一端壁延伸至另一第一端壁;该建筑模板与压条的总成包含有至少一前述的建筑模板,以及一设置于该建筑模板的安装槽的压条。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板可相当容易地设置加强刚性的压条,以避免弯曲变形,并缩短施工时间,且该建筑模板与该压条的重复使用率高。
文档编号E04G9/05GK203145440SQ20132005773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3日
发明者黄安祥 申请人:黄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