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拼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232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建筑模板拼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建筑施工中关模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模板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混凝土浇筑的关模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公知的建筑模板结构和施工方法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关模时需要工人在施工现场从大模板中分切出四个小模板1、
2、3、4,然后在四个模板的连接处采用钉锤6将众多元钉5撞击入模板的连接处,并保证模板1、2与模板3、4的边沿持平,从而将四个模板1、2、3、4拼接固定成为四边形箱体。拆膜时则需要采用撬棍7将模板1、2与模板3、4分离,这种建筑模板的拼装结构和关模施工方法会造成施工完成后拆模时造成模板边沿毁损坏,不利于建筑模板的反复使用,并且拆模过程费时费力,因此在建筑施工中无论建筑成本和材料成本都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建筑模板拼装结构不利于建筑模板的反复使用且拆模过程费时费力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建筑模板拼装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模板拼装结构,包括至少三组模板,所述模板由位于中间的模板中部和位于两端的模板端部组成,所述模板依次连接围成四周封闭的浇筑框体,相邻的两个模板之间通过连接构件连接,所述连接构件为柱体,所述连接构件与模板相邻的面上具有与模板端部相匹配的第一凹部,所述模板端部嵌入连接构件的第一凹部,模板中部与连接构件的第一凸部靠浇筑框体一侧保持面对齐用以保证浇筑框体的每个侧面都保持平整。上述连接构件与模板相邻的面上还具有第二凹部用以嵌入加固材料以增加拼装结构的稳固性,所述第二凹部的一侧具有与第一凹部相邻的第二凸部,另一侧具有第三凸部。上述模板及连接构件采用木塑材料制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本技术方案公开的连接构件可以方便的将各模板依次连接围成四周封闭的浇筑框体,并且拆卸过程也不需要破坏性拆卸,因此该建筑模板拼装结构具有可以反复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图1为现有的建筑模板拼装结构关模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建筑模板拼装结构拆模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现有的建筑模板拼装结构关模状态时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板拼装结构关模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板拼装结构关模状态时的平面示意图。[001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板拼装结构拆模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板拼装结构拆模状态时的平面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构件的实施例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构件的实施例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构件的实施例3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构件的实施例4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模板1、模板2、模板3、模板中部31、模板端部31、模板4、元钉5、钉锤6、撬棍7、连接构件8、第一凸部81、第一凹部82、第二凸部83、第二凹部84、第三凸部85、中心孔86、浇筑框体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4、5和6所不,一种建筑模板拼装结构,包括四组模板,分别为模板1、模板2、模板3和模板4,所述模板由位于中间的模板中部31和位于两端的模板端部32组成,所述模板依次连接围成四周封闭的浇筑框体9,相邻的两个模板之间通过连接构件8连接,所述连接构件8为柱体,所述连接构件8与模板相邻的面上具有与模板端部31相匹配的第一凹部81,所述模板端部31嵌入连接构件8的第一凹部81,模板中部31与连接构件8的第一凸部81靠浇筑框体9 一侧保持面对齐用以保证浇筑框体9的每个侧面都保持平整。连接结构8的具体结构如图8所示,上述连接构件8与模板相邻的面上还具有第二凹部84,所述第二凹部84的一侧具有与第一凹部81相邻的第二凸部83,另一侧具有第三凸部85,所述第二凹部84用以嵌入加固材料以增加拼装结构的稳固性。为了节约材料用量,进一步的还可以在连接构件8的中间位置设置工艺孔86。为了节约材料,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连接结构8的另一种具体结构,如图9所示,具体措施为从连接结构8中与模板不相邻的两个面上截取一个截面呈方形的柱体,但是该结构会导致强度明显降低。作为折中,如图10所示,还可以从连接结构8中与模板不相邻的两个面上截取一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体,该结构在显著降低材料用量的前提下结构强度部会明显降低。进一步的,还可以在连接构件8的中间位置设置工艺孔86以减少材料用量。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还可以从连接结构8中与模板不相邻的两个面上截取一个截面呈扇形的柱体。进一步的,还可以在连接构件8的中间位置设置工艺孔86以减少材料用量。上述拼装结构的模板的数量也可以根据浇筑形状的不同设置为3个、5个或6个,如需要浇筑的是三角形结构,则模板数量设置为3个,需要浇筑的是5变形或6变形结构,则模板的数量设置为5个或6个,以此类推。上述模板的制作过程可以将位于中间的模板中部31和位于两端的模板端部32整体塑造,但是这样会增加生产制造的难度,从而增加成本。也可以采用分别从标准模板从切割出模板中部31和模板端部32,然后采用与模板材料吻合的胶水进行粘接,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生产制造成本。[0029]上述模板及连接构件可以采用木料、木塑材料等便于成型的材料,优选木塑复合发泡板,这是因为木塑复合材料是国内外近年蓬勃兴起的一类新型复合材料,指利用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代替通常的树脂胶粘剂,与超过50%以上的木粉、稻壳、秸杆等废植物纤维混合成新的木质材料,再经挤压、模压、注射成型等塑料加工工艺,生产出的板材或型材,兼有木材和塑料的性能与特征,完全符合建筑模板的强度要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模板拼装结构,包括至少三组模板,所述模板由位于中间的模板中部和位于两端的模板端部组成,所述模板依次连接围成四周封闭的浇筑框体,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模板之间通过连接构件连接,所述连接构件为柱体,所述连接构件与模板相邻的面上具有与模板端部相匹配的第一凹部,所述模板端部嵌入连接构件的第一凹部,模板中部与连接构件的第一凸部靠浇筑框体一侧保持面对齐用以保证浇筑框体的每个侧面都保持平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构件与模板相邻的面上还具有第二凹部用以嵌入加固材料以增加拼装结构的稳固性,所述第二凹部的一侧具有与第一凹部相邻的第二凸部,另一侧具有第三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构件的中间位置设置工艺孔用以节约材料用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从连接结构中与模板不相邻的两个面上截取一个截面呈方形的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从连接结构中与模板不相邻的两个面上截取一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从连接结构中与模板不相邻的两个面上截取一个截面呈扇形的柱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构件的中间位置设置工艺孔以减少材料用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的中间的模板中部和位于两端的模板端部整体塑造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的中间的模板中部和位于两端的模板端部是分别从标准模板中切割而成,并采用与模板材料吻合的胶水进行粘接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及连接构件采用木塑材料制作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模板拼装结构,包括至少三组模板,所述模板由位于中间的模板中部和位于两端的模板端部组成,所述模板依次连接围成四周封闭的浇筑框体,相邻的两个模板之间通过连接构件连接,所述连接构件为柱体,所述连接构件与模板相邻的面上具有与模板端部相匹配的第一凹部,所述模板端部嵌入连接构件的第一凹部,模板中部与连接构件的第一凸部靠浇筑框体一侧保持面对齐用以保证浇筑框体的每个侧面都保持平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本技术方案公开的连接构件可以方便的将各模板依次连接围成四周封闭的浇筑框体,并且拆卸过程也不需要破坏性拆卸,因此该建筑模板拼装结构具有可以反复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E04G13/00GK203080908SQ20132005749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日
发明者刘祯勇, 李金尚 申请人:成都缘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