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541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嵌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嵌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
背景技术
在5.12汶川地震震害调查中我们发现框架结构震害较为严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填充墙的布置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即地震时填充墙与主体结构发生相互碰撞,在设计计算中无法准确考虑隔墙刚度的影响,造成框架主体结构的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地震时填充墙与框架主体结构不相撞,从而确保框架主体结构与填充墙安全的内嵌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本实用新型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嵌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包括填充墙和框架主体结构,所述框架主体结构由设置在填充墙两侧的框架柱和设置在填充墙上方的框架梁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墙与框架主体结构分离,在所述填充墙上周边设置有混凝土边框,所述混凝土边框由设置在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的构造柱以及设置在填充墙与框架梁之间的压顶梁构成,所述混凝土边框通过若干连接节点结构与框架主体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嵌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其所述连接节点结构包括设置在混凝土边框内且可相对其移动的可滑动埋件,所述可滑动埋件与预埋在框架主体结构内的预埋件对应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嵌 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其所述连接节点结构包括设置在混凝土边框内且可相对其移动的可滑动埋件,所述框架柱为钢柱,所述框架梁为钢梁,所述可滑动埋件与钢柱或与钢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嵌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其所述填充墙对应位于钢梁的中间位置时,所述可滑动埋件与钢梁直接固定连接;所述填充墙相对于钢梁偏置时,所述可滑动埋件通过连接件与钢梁固定连接;所述填充墙位于钢梁一侧时,所述可滑动埋件与预埋在楼板内的预埋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嵌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其所述可滑动埋件与钢柱直接固定连接或所述可滑动埋件与预埋在钢柱上构造柱内的预埋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嵌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其所述可滑动埋件为U型钢板,在所述U型钢板与混凝土边框之间以及框架主体结构与混凝土边框之间均填充有柔性隔声材料。本实用新型将填充墙与框架主体结构按照大震时结构层间位移进行分离,以保证地震时填充墙与框架主体结构不相撞,也不给框架主体结构提供刚度,通过在填充墙周边设置混凝土边框,并采用连接节点结构将填充墙与框架主体结构连接,这样在设计计算中不考虑隔墙刚度,其模型与建筑受力状态相符,在地震中能同时保证框架结构主体与填充墙的安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墙居梁中时连接节点结构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图4是构造柱与框架柱之间连接节点结构处的一种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4中B-B剖视图。图6是墙偏置时连接节点结构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墙居梁边时连接节点结构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7中C-C剖视图。图9是构造柱与框架柱之间连接节点结构处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图10是图9中D-D剖 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为填充墙,2为框架柱,3为框架梁,4为构造柱,5为压顶梁,6为可滑动埋件,7为预埋件,8为楼板,9为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内嵌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包括填充墙I和框架主体结构,所述框架主体结构由设置在填充墙I两侧的框架柱2和设置在填充墙I上方的框架梁3组成,在框架梁上设置楼板8,所述填充墙I与框架主体结构分离,在所述填充墙I上周边设置有混凝土边框,所述混凝土边框由设置在填充墙I与框架柱2之间的构造柱4以及设置在填充墙I与框架梁3之间的压顶梁5构成,所述混凝土边框通过若干连接节点结构与框架主体结构连接,其中连接节点结构设置在混凝土边框之内,采用了隐式连接方式,保证了隔墙建筑效果的完整性。如图2-5所示,所述连接节点结构包括设置在混凝土边框内且可相对其移动的可滑动埋件6,所述可滑动埋件为U型钢板,其中所述框架柱2为钢柱,所述框架梁3为钢梁,当填充墙位于如图2和4所示位置时,所述U型钢板与钢柱或与钢梁直接固定连接,所述U型钢板设置在混凝土边框上与之对应的凹槽内,所述U型钢板与凹槽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在所述U型钢板与混凝土边框之间以及框架主体结构与混凝土边框之间均填充有柔性隔声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从而满足了该项目酒店使用的隔声要求,同时也确保了在地震时填充墙结构不会对框架主体结构产生推力。如图6所示,当填充墙相对于框架梁偏置时,所述U型钢板通过一连接件9与钢梁固定连接;如图7和8所示,当填充墙居框架梁一边时,所述U型钢板与预埋在楼板8内的预埋件7固定连接;如图10所示,当填充墙位于如图9所示位置时,所述U型钢板与预埋在钢柱上构造柱内的预埋件7固定连接。实施例2:如图11所示,所述框架柱2和框架梁3为混凝土结构,所述连接节点结构包括设置在混凝土边框内且可相对其移动的可滑动埋件6,所述可滑动埋件6与预埋在混凝土框架主体结构内的预埋件7对应固定连接,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内嵌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包括填充墙(I)和框架主体结构,所述框架主体结构由设置在填充墙(I)两侧的框架柱(2)和设置在填充墙(I)上方的框架梁(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墙(I)与框架主体结构分离,在所述填充墙(I)上周边设置有混凝土边框,所述混凝土边框由设置在填充墙(I)与框架柱(2)之间的构造柱(4)以及设置在填充墙(I)与框架梁(3)之间的压顶梁(5)构成,所述混凝土边框通过若干连接节点结构与框架主体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节点结构包括设置在混凝土边框内且可相对其移动的可滑动埋件(6),所述可滑动埋件(6)与预埋在框架主体结构内的预埋件(7 )对应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节点结构包括设置在混凝土边框内且可相对其移动的可滑动埋件(6),所述框架柱(2)为钢柱,所述框架梁(3)为钢梁,所述可滑动埋件(6)与钢柱或与钢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墙(I)对应位于钢梁的中间位置时,所述可滑动埋件(6)与钢梁直接固定连接;所述填充墙(I)相对于钢梁偏置时,所 述可滑动埋件(6)通过连接件(9)与钢梁固定连接;所述填充墙(I)位于钢梁一侧时,所述可滑动埋件(6)与预埋在楼板(8)内的预埋件(7)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滑动埋件(6)与钢柱直接固定连接或所述可滑动埋件(6)与预埋在钢柱上构造柱内的预埋件(7)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嵌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滑动埋件(6)为U型钢板,在所述U型钢板与混凝土边框之间以及框架主体结构与混凝土边框之间均填充有柔性隔声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嵌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包括填充墙和框架主体结构,所述框架主体结构由设置在填充墙两侧的框架柱和设置在填充墙上方的框架梁组成,所述填充墙与框架主体结构分离,在所述填充墙上周边设置有混凝土边框,所述混凝土边框由设置在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的构造柱以及设置在填充墙与框架梁之间的压顶梁构成,所述混凝土边框通过若干连接节点结构与框架主体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将填充墙与框架主体结构按照大震时结构层间位移进行分离,通过在填充墙周边设置混凝土边框,以此将填充墙与框架主体结构连接,在设计计算中不考虑隔墙刚度,其模型与建筑受力状态相符,在地震中能同时保证框架结构主体与填充墙的安全。
文档编号E04B2/82GK203097028SQ20132006742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6日
发明者钱方, 冯远, 肖波, 杨文 , 陈荣峰, 周闽, 杨曦, 刘芳 申请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