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建筑抗震节点及其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抗震节点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既要确保结构的有效抗震、减震效果,又要降低建筑工程成本。在发生强震的情况下,最容易出现断裂和被破坏的结构是建筑梁柱的刚性连接节点,梁柱的刚性连接节点通常是发生脆性破坏。加强梁柱连接节点的方式一般是对梁柱的焊接缝周围进行加强,使得连接区域的面积扩大,提高节点延性,达到加强节点强度的目的。进行加强的方式有两种使用螺栓连接支撑板件或者使用焊接方式连接支撑板件。螺栓连接方式受力好,但安装施工成本高。焊接方式施工操作简单,但安装质量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建筑抗震节点及其制造工艺,通过重新设计支撑板件的形状结构来实现以焊接方式达到高质量节点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建筑抗震节点,用于建筑粱柱连接节点,包括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上加强板呈L型,两个侧边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粱的顶部。下加强板包括斜向板和垂直于斜向板的肋板,斜向板的两端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粱的底部,肋板的两个侧边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粱的底部。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加强板为钢制,具有短边和长边,短边焊接在柱的侧边,长边焊接在粱的顶部。在一个实施例中,肋板呈梯形。下加强板为钢制。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建筑抗震节点的制造工艺,包括铸造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上加强板呈L型,下加强板包括斜向板和垂直于斜向板的肋板;在建筑粱柱连接节点焊接上加强板,将上加强板的两个侧边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粱的顶部;在建筑粱柱连接节点焊接下加强板,将斜向板的两端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粱的底部,将肋板的两个侧边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粱的底部。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加强板为钢制,具有短边和长边,短边焊接在柱的侧边,长边焊接在粱的顶部。在一个实施例中,肋板呈梯形。下加强板为钢制。本发明的建筑抗震节点及其制造工艺通过合理的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的结构设计,使得通过焊接方式形成的抗震节点具有高质量和高强度,在满足建筑要求的情况下降低了成本。
图I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建筑抗震节点的结构图。
图2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建筑抗震节点中上加强板的结构。图3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建筑抗震节点中下加强板的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I 图3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建筑抗震节点,用于建筑粱柱连接节点,即柱202和梁204的连接处,对于钢结构建筑来说,就是柱202和梁204焊接处。该建筑抗震节点包括上加强板102和下加强板104。参考图I和图2所示,图2揭示了上加强板的立体图。上加强板102呈L型,两个侧边分别焊接至柱202的侧边和粱204的顶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加强板102为钢制,具有短边121和长边122,短边121焊接在柱202的侧边,长边122焊接在粱204的顶部。上加强板102与柱202的侧边的焊接处位于梁204的上方。参考图I和图3所示,图3揭示了下加强板的立体图。下加强板104包括斜向板141和垂直于斜向板141的肋板142,斜向板141的两端分别焊接至柱202的侧边和粱204的底部,肋板142的两个侧边分别焊接至柱202的侧边和粱204的底部。下加强板104与 柱202的侧边的焊接处位于梁204的下方。肋板142呈梯形,在斜向板141的中部垂直向上延伸。下加强板104为钢制。本发明还解释了一种建筑抗震节点的制造工艺,包括如下的步骤铸造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上加强板呈L型,下加强板包括斜向板和垂直于斜向板的肋板,肋板呈梯形。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均为钢制,上加强板具有短边和长边。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的结构可以参考图2和图3所示。在建筑粱柱连接节点焊接上加强板,将上加强板的两个侧边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粱的顶部。其中短边焊接在柱的侧边,长边焊接在粱的顶部。上加强板与柱的侧边的焊接处位于梁的上方。在建筑粱柱连接节点焊接下加强板,将斜向板的两端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粱的底部,将肋板的两个侧边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粱的底部。下加强板与柱的侧边的焊接处位于梁的下方。本发明的建筑抗震节点及其制造工艺通过合理的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的结构设计,使得通过焊接方式形成的抗震节点具有高质量和高强度,在满足建筑要求的情况下降低了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抗震节点,其特征在于,用于建筑粱柱连接节点,包括 上加强板,上加强板呈L型,两个侧边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粱的顶部; 下加强板,下加强板包括斜向板和垂直于斜向板的肋板,斜向板的两端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粱的底部,肋板的两个侧边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粱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抗震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强板为钢制,具有短边和长边,短边焊接在柱的侧边,长边焊接在粱的顶部。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抗震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呈梯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抗震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强板为钢制。
5.一种建筑抗震节点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铸造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上加强板呈L型,下加强板包括斜向板和垂直于斜向板的肋板; 在建筑粱柱连接节点焊接上加强板,将上加强板的两个侧边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粱的顶部; 在建筑粱柱连接节点焊接下加强板,将斜向板的两端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粱的底部,将肋板的两个侧边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粱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抗震节点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强板为钢制,具有短边和长边,短边焊接在柱的侧边,长边焊接在粱的顶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抗震节点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呈梯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抗震节点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强板为钢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建筑抗震节点,用于建筑梁柱连接节点,包括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上加强板呈L型,两个侧边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梁的顶部。下加强板包括斜向板和垂直于斜向板的肋板,斜向板的两端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梁的底部,肋板的两个侧边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梁的底部。还揭示了一种建筑抗震节点的制造工艺,包括铸造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上加强板呈L型,下加强板包括斜向板和垂直于斜向板的肋板;在建筑梁柱连接节点焊接上加强板,将上加强板的两个侧边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梁的顶部;在建筑梁柱连接节点焊接下加强板,将斜向板的两端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梁的底部,将肋板的两个侧边分别焊接至柱的侧边和梁的底部。
文档编号E04B1/58GK102776957SQ20121029692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0日
发明者朱若兰, 杨凡, 毕辉 申请人:上海通用金属结构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