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保温装饰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保温装饰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要求建筑物要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因此,建筑行业中,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外墙都披上了一层保温材料,建筑物外墙采用保温、隔热体系便成了建筑行业的总趋势。同时,在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外墙的保温、隔热的需求时,还须进一步满足人们对装饰的需求。目前,建筑行业对于建筑物外墙的保温、装饰处理,一般都是在墙面上粘贴保温装饰板,以达到保温隔热以及装饰的效果。参见图1,传统的保温装饰板包括保温层01、装饰层02和粘接层03,该粘接层03位于保温层01和装饰层02之间,用来将保温层01和装饰 层02粘接在一起。然而,这种传统的保温装饰板,装饰层与保温层通过粘接层连接,时间一长则容易分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保温装饰板及其制作方法,使得保温装饰板不容易分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保温装饰板,包括保温层和装饰层;所述装饰层的一面具有预设立体纹路;所述装饰层的另一面与所述保温层的一面相接,且该装饰层通过机械震压与保温层一体设置;其中,该机械震压为在所述装饰层与保温层放置在模具中后,通过对所述模具闭合并加压,将所述模具中的所述装饰层与保温层压为一体。进一步地,还包括增强层,与所述保温层的另一面相接,且该增强层通过所述机械震压与保温层一体设置;该增强层设置有钢丝网。优选地,所述保温装饰板内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空腔。优选地,所述保温层内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六个所述空腔。本发明还提供了保温装饰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制作具有预设立体纹路的模具;向所述模具中注入装饰材料,形成装饰层;向所述模具中注入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且该保温层位于所述装饰层的上表面;通过机械震压,将所述装饰层与保温层压为一体,得到所述保温装饰板;其中,该机械震压为在所述装饰层与保温层放置在所述模具中后,通过对所述模具闭合并加压,将所述模具中的所述装饰层与保温层压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装饰材料包括高强彩色水泥;优选地,所述保温材料包括保温砂浆和玻化微珠。优选地,在所述机械震压之前,还包括向所述模具中放入钢丝网,且该钢丝网置于所述保温层的上表面;在进行所述机械震压时,将所述钢丝网、以及所述装饰层和保温层压为一体,得到所述保温装饰板。优选地,在所述机械震压之前,还包括向所述钢丝网的表面涂抹增强砂浆,形成增强层;在进行所述机械震压时,将所述增强层、以及所述装饰层和保温层压为一体,得到·所述保温装饰板。优选地,所述将所述增强层、以及所述装饰层和保温层压为一体,得到所述保温装饰板,包括通过所述机械震压,将所述增强层、以及所述装饰层和保温层压为一体;对压为一体的所述装饰层、保温层和增强层进行蒸养处理,得到所述保温装饰板的坯体;从所述模具中取出所述保温装饰板的坯体; 对所述保温装饰板的坯体进行修整;对所述保温装饰板的坯体进行抛光处理;对所述保温装饰板的坯体进行防水处理,得到所述保温装饰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保温装饰板及其制作方法,保温装饰板包括保温层和装饰层,且保温层与装饰层通过机械震压实现一体设置,这样,使得保温装饰板形成一体化结构,进而在较长时间内不容易分层,使得保温装饰板的结构较为稳定;此外,区别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饰层的表面无立体装饰效果,一般为平面结构,本发明提供的保温装饰板,装饰层的一面具有预设立体纹路,这样就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制作出符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保温装饰板,同时,具有预设立体纹路的保温装饰板,装饰效果较好。此外,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保温装饰板及其制作方法,还能够达到以下积极效果I、由于该保温装饰板还包括增强层,通过机械震压与所述保温层一体设置,该增强层设置有钢丝网,有效增强了保温装饰板的强度;2、由于钢丝网的表面涂抹了增强砂浆,进一步增强了保温装饰板的强度;3、区别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保温装饰板是实体的,内部没有空腔,而本发明中,保温装饰板内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空腔,从而使得保温装饰板的导热系数降低,保温、隔热、隔音性能得到有效提高;同时,由于空腔的设置,使得保温装饰板的密度减小,进而使得保温装饰板的重量减轻;4、区别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保温装饰板的保温材料一般为聚苯颗粒、聚氨酯等有机材料,由于这类有机材料的防火等级一般只达到BI级,将其应用到保温装饰板中时,使得保温装饰板的防火等级较低,消防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本发明中,采用保温砂浆以及玻化微珠作为保温材料,其阻燃性较强,不仅自身不易燃,且可防止火势蔓延,防火等级一般达到Al级,从而使得制作出的保温装饰板的防火等级得到提高,安全性增强;5、区别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保温装饰板是在墙面上现场抹制而成,不是工业化生产,本发明中,先制作出预设立体纹路的模具,进而在该模具上制作出保温装饰板,实现了保温装饰板的批量化生产,同时也使得保温装饰板的质量更加稳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背景技术中传统的保温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保温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保温装饰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种保温装饰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保温装饰板,包括保温层和装饰层;所述装饰层的一面具有预设立体纹路;所述装饰层的另一面与所述保温层的一面相接,且该装饰层通过机械震压与保温层一体设置;其中,该机械震压为在所述装饰层与保温层放置在模具中后,通过对所述模具闭合并加压,将所述模具中的所述装饰层与保温层压为一体。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保温装饰板,保温装饰板包括保温层和装饰层,且保温层与装饰层通过机械震压实现一体设置,这样,使得保温装饰板形成一体化结构,进而在较长时间内不容易分层,使得保温装饰板的结构较为稳定;此外,区别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饰层的表面无立体装饰效果,一般为平面结构,本发明提供的保温装饰板,装饰层的一面具有预设立体纹路,这样就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制作出符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保温装饰板,同时,具有预设立体纹路的保温装饰板,装饰效果较好。实施例二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另一种保温装饰板,参见图2,包括保温层I和装饰层2 ;所述装饰层2的一面具有预设立体纹路3 ;所述装饰层2的另一面与所述保温层I的一面相接,且该装饰层2通过机械震压与保温层I 一体设置;其中,该机械震压为在所述装饰层与保温层放置在模具中后,通过对所述模具闭合并加压,将所述模具中的所述装饰层与保温层压为一体。本实施例中,保温装饰板包括保温层和装饰层,且保温层与装饰层通过机械震压实现一体设置,这样,使得保温装饰板形成一体化结构,进而在较长时间内不容易分层,使得保温装饰板的结构较为稳定;此外,区别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饰层的表面无立体装饰效果,一般为平面结构,本发明提供的保温装饰板,装饰层的一面具有预设立体纹路,这样就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制作出符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保温装饰板,同时,具有预设立体纹路的保温装饰板,装饰效果较好。此外,预设立体纹路3上还形成有色彩,进一步增加了保温装饰板的装饰效果。进一步地,保温装饰板还包括增强层4,与所述保温层I的另一面相接,且该增强层4通过机械震压与保温层I一体设置;该增强层4设置有钢丝网。
由于该保温装饰板还包括增强层,通过机械震压与所述保温层一体设置,该增强层设置有钢丝网,有效增强了保温装饰板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保温装饰板内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空腔5。区别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保温装饰板是实体的,内部没有空腔,而本发明中,保温装饰板内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空腔,从而使得保温装饰板的导热系数降低,保温、隔热、隔音性能得到有效提高;同时,由于空腔的设置,使得保温装饰板的密度减小,进而使得保温装饰板的重量减轻。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内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六个所述空腔5。其中,该空腔5的截面的形状为“CO”形,也就是类似葫芦的形状;该空腔5的截面的形状还可以为长方形或圆形。具体地,保温装饰板内空腔5形成的空洞率大于0%,该空洞率是所有空腔的体积占整个保温装饰板的体积的百分比;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空洞率一般在30%左右;相应地,保温装饰板的密度一般在500-800千克每立方米。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饰层2的厚度为5-10毫米,装饰层可制作成较大的厚度,这样,在制作预设立体纹路时,立体纹路的式样的选择面较广,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制作出各种样式新颖的立体纹路;保温层I的厚度为35-55毫米,保温层可制作成较大的厚度,使得保温装饰板的保温、隔热的性能较强;增强层4的厚度为5-10毫米,增强层可制作成较大的厚度,使得保温装饰板的强度较大,延长保温装饰板的使用寿命。其中,该保温装饰板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房屋的大小,制作成符合房屋大小以及用户需求的相应大小的保温装饰板。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保温装饰板的板面大小为1200毫米*350毫米。区别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保温装饰板内部没有空腔的设置,而是实心结构,使得保温装饰板的质量较大,从而为了保证保温装饰板安装在墙面上的稳定性,导致制作出的保温装饰板的体积一般较小,即板面较小,不适合房屋较大、较宽阔的墙面。进一步地,保温装饰板制作出成品后,可根据墙体的高度确定将保温装饰板固定在墙面上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即当墙体较低时,先在墙面上涂抹水泥砂浆,进而将保温装饰板粘贴在墙面上;当墙体较高时,可先在墙上涂抹水泥砂浆,再在相应高度钉上挂钩,以使得在保温装饰板粘贴在墙面上时,进一步通过挂钩固定保温装饰板,增强保温装饰板的稳定性及牢固性;
或者,采用不锈钢挂件与干挂胶相配合,将保温装饰板固定在墙面上。由此看出,保温装饰板的安装过程较为简单,使得保温装饰板的实用性较强,简单易用,且易于安装,同时也节省粘接材料。实施例三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保温装饰板的制作方法,参见图3,包括步骤S301 :制作具有预设立体纹路的模具;步骤S302 向所述模具中注入装饰材料,形成装饰层;步骤S303 向所述模具中注入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且该保温层位于所述装饰层的上表面;步骤S304 :通过机械震压,将所述装饰层和保温层压为一体,得到所述保温装饰板;其中,该机械震压为在所述装饰层与保温层放置在所述模具中后,通过对所述模具闭合并加压,将所述模具中的所述装饰层与保温层压为一体。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保温装饰板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模具,进而在该模具中依次注入装饰材料和保温材料,再通过机械震压,将模具中的装饰材料和保温材料压为一体,从而得到保温装饰板。这样,使得保温装饰板形成一体化结构,进而在较长时间内不容易分层,使得保温装饰板的结构较为稳定;此外,区别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饰层的表面无立体装饰效果,一般为平面结构,本发明提供的保温装饰板,装饰层的一面具有预设立体纹路,这样就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制作出符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保温装饰板,同时,具有预设立体纹路的保温装饰板,装饰效果较好。此外,区别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保温装饰板是在墙面上现场抹制而成,不是工业化生产,本发明中,先制作出预设立体纹路的模具,进而在该模具上制作出保温装饰板,实现了保温装饰板的批量化生产,同时也使得保温装饰板的质量更加稳定。实施例四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另一种保温装饰板,参见图4,包括步骤401 :制作具有预设立体纹路的模具;具体地,根据实际需要,预先设计出各种符合需求的花纹的模具,进而制作出这些花纹的模具,该模具可使得制作出的保温装饰板,其装饰层具有预设立体纹路;区别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保温装饰板的装饰层的表面无立体装饰效果,一般为平面结构,本发明提供的保温装饰板,装饰层的一面具有预设立体纹路,这样就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制作出符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保温装饰板,同时,具有预设立体纹路的保温装饰板,装饰效果较好;步骤402 向所述模具中注入装饰材料,形成装饰层;
其中,所述装饰材料包括高强彩色水泥;此外,装饰材料还包括具有增强、增韧、防开裂等功能的助剂,这些助剂与高强彩色水泥混合后,注入模具中;其中,这种高强彩色水泥以及助剂混合得到的装饰材料,在制作出具有预设立体纹路的装饰层后,装饰层的色彩不易褪色,且色彩丰富;步骤403 :向所述模具中注入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且该保温层位于所述装饰层的上表面;其中,所述保温材料包括保温砂浆;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材料还包括玻化微珠,该玻化微珠为微笑的颗粒;在建材行业中,用玻化微珠作为轻质骨料,可提高砂浆的易流动性和自抗强度,减少材性收缩率,提高产品综合性能,降低综合生产成本;在保温材料的应用中,用玻化微珠替代传统的普通膨胀珍珠岩和聚苯颗粒作干混保温砂浆轻质骨料,克服了膨胀珍珠岩吸水性大、易粉化,在料浆搅拌中体积收缩率大,易造成产品后期强度低和空鼓开裂等现象,同时又弥补了聚苯颗粒有机材料易燃、防火性能差、高温产生有害气体和耐老化耐候性低、施工中反弹性大等缺陷,提闻完善了保温砂衆的综合性能和施工性能;因为保温砂浆在加入了玻化微珠之后,会降低保温砂浆的强度,因此,该保温材料中还加入了可分散浆粉、增强纤维等助剂,可增强保温材料的强度;区别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保温装饰板的保温材料一般为聚苯颗粒、聚氨酯等有机材料,由于这类有机材料的防火等级一般只达到BI级,将其应用到保温装饰板中时,使得保温装饰板的防火等级较低,消防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本发明中,采用保温砂浆以及玻化微珠作为保温材料,其阻燃性较强,不仅自身不易燃,且可防止火势蔓延,防火等级一般达到Al级,从而使得制作出的保温装饰板的防火等级得到提高,安全性增强;步骤404 :向所述模具中放入钢丝网,且该钢丝网置于所述保温层的上表面;其中,钢丝网平铺在所述保温层的上表面,与保温层充分接触;步骤405 :向所述钢丝网的表面涂抹增强砂浆,形成增强层;其中,该增强砂浆,是以炭纤维作增强材料,水泥灰浆、砂浆或混凝土等为基质的复合材料,涂抹在钢丝网的表面,可增强钢丝网的强度;步骤406 :通过机械震压,将所述增强层、以及所述装饰层和保温层压为一体;由于通过机械震压,将增强层、以及所述保温层和装饰层压为一体,又因为该增强层设置有钢丝网,从而有效增强了保温装饰板的强度;此外,由于钢丝网的表面涂抹了增强砂浆,进一步增强了保温装饰板的强度;步骤407 :对压为一体的所述装饰层、保温层和增强层进行蒸养处理,得到保温装饰板的坯体;其中,蒸养处理,是使得模具中的已被压为一体的装饰层、保温层和增强层成型;步骤408 :从模具中取出保温装饰板的坯体;其中,该坯体即为已被压为一体并被蒸养成型的装饰层、保温层和增强层;步骤409 :对保温装饰板的坯体进行修整;步骤410 :对保温装饰板的坯体进行抛光处理;步骤411 :对保温装饰板的坯体进行防水处理,得到保温装饰板。
最后,对上述保温装饰板进行包装,得到保温装饰板的产品。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保温装饰板的制作方法,先制作出模具,进而在该模具中依次注入装饰材料形成装饰层、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和钢丝网,并在钢丝网的表面涂抹增强砂浆,形成增强层,再通过机械震压,将装饰层、保温层和增强层压为一体,从而得到保温装饰板。这样,使得保温装饰板形成一体化结构,进而在较长时间内不容易分层。此外,区别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保温装饰板是在墙面上现场抹制而成,不是工业化生产,本发明中,先制作出预设立体纹路的模具,进而在该模具上制作出保温装饰板,实现了保温装饰板的批量化生产,同时也使得保温装饰板的质量更加稳定。进一步地,区别于现有技术中保温层与装饰层之间通过粘接层粘接,本发明中,保温层与装饰层通过机械震压实现一体设置,这样可节省材料,同时也节省了制作保温装饰 板的时间。本发明提供的各种实施例可根据需要以任意方式相互组合,通过这种组合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保温装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温层和装饰层; 所述装饰层的一面具有预设立体纹路; 所述装饰层的另一面与所述保温层的一面相接,且该装饰层通过机械震压与保温层一体设置;其中,该机械震压为在所述装饰层与保温层放置在模具中后,通过对所述模具闭合并加压,将所述模具中的所述装饰层与保温层压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温装饰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增强层,与所述保温层的另一面相接,且该增强层通过所述机械震压与保温层一体设置; 该增强层设置有钢丝网。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保温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装饰板内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空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内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六个所述空腔。
5.保温装饰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作具有预设立体纹路的模具; 向所述模具中注入装饰材料,形成装饰层; 向所述模具中注入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且该保温层位于所述装饰层的上表面;通过机械震压,将所述装饰层与保温层压为一体,得到所述保温装饰板;其中,该机械震压为在所述装饰层与保温层放置在所述模具中后,通过对所述模具闭合并加压,将所述模具中的所述装饰层与保温层压为一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材料包括高强彩色水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材料包括保温砂浆和玻化微珠。
8.如权利要求5-7任意一项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械震压之前,还包括向所述模具中放入钢丝网,且该钢丝网置于所述保温层的上表面; 在进行所述机械震压时,将所述钢丝网、以及所述装饰层和保温层压为一体,得到所述保温装饰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械震压之前,还包括向所述钢丝网的表面涂抹增强砂浆,形成增强层; 在进行所述机械震压时,将所述增强层、以及所述装饰层和保温层压为一体,得到所述保温装饰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增强层、以及所述装饰层和保温层压为一体,得到所述保温装饰板,包括 通过所述机械震压,将所述增强层、以及所述装饰层和保温层压为一体; 对压为一体的所述装饰层、保温层和增强层进行蒸养处理,得到所述保温装饰板的坯体; 从所述模具中取出所述保温装饰板的坯体; 对所述保温装饰板的坯体进行修整;对所述保温装饰板的坯体进行抛光处理;对所述 保温装饰板的坯体进行防水处理,得到所述保温装饰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具体为保温装饰板及其制作方法,使得保温装饰板不容易分层。保温装饰板包括保温层和装饰层;所述装饰层的一面具有预设立体纹路;所述装饰层的另一面与所述保温层的一面相接,且该装饰层通过机械震压与保温层一体设置。制作方法包括制作具有预设立体纹路的模具;向所述模具中注入装饰材料,形成装饰层;向所述模具中注入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且该保温层位于所述装饰层的上表面;通过机械震压,将所述装饰层与保温层压为一体,得到所述保温装饰板。
文档编号E04F13/075GK102808491SQ20121029656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0日
发明者刘贤诚 申请人:刘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