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竹框架结构的主次梁双角钢节点连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738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组竹框架结构的主次梁双角钢节点连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重组竹框架结构的主次梁双角钢节点连接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中一种重组竹框架的框架主梁与框架次梁连接的技术问题。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中国老年化程度的加剧,目前建筑工地现场绝大多数都是40岁以上的一线工人,劳动力资源会越来越短缺。因此预制装配式建筑将会越来越多,但是预制装配式构件节点的抗震性能成为了该建筑方向的发展瓶颈。我国竹材资源较为丰富,约占世界竹产量的1/3,竹材是可再生的天然材料,竹材3 5年成材,伐可再生,在采伐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破坏性小,且竹材性能优于木材、竹制品本身是一种高固碳性产品。重组竹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环保节能型的结构形式,可应用于小型住宅、公共建筑等建筑中,具有预制装配式建筑和竹材两者的优点,但目前也有两者的缺陷,重组竹框架结构在中国还刚刚起步,一些做法还很不成熟。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建筑工程中一种重组竹框架的框架主梁与框架次梁连接的节点,解决了上述存在问题中的一项问题——重组竹框架主梁如何与重组竹框架次梁连接的技术问题。[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0005]建筑工程中一种重组竹框架的框架主梁与框架次梁连接节点,其特征是:重组竹框架梁在工厂预制。将带加劲肋的角钢搁置于重组竹框架主梁和重组竹框架次梁的侧边;在主次梁节点处,通过螺栓将节点板和带加劲肋的角钢连接于重组竹框架主梁的侧边。起吊重组竹框架次梁后,通过螺栓将已安装带加劲肋角钢的重组竹框架主梁、框架次梁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加劲肋焊接于上下角钢的中部,增加角钢刚度;角钢放置于重组竹框架主梁的侧边,重组竹框架次梁的左右两面;通过螺栓将构件连接拧紧以达到可靠传力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重组竹框架节点连接安全可靠,能很好地传力,实用方便,制作简单。[0006]所述重组竹框架主梁是指将重组竹用于框架主梁。所述重组竹框架次梁是指将重组竹用于框架次梁。[0007]所述角钢即钢结构角钢,角钢的肢长须满足钢结构螺栓布置的最小要求。[0008]所述加劲肋即为钢板,焊接于上下角钢的中部,用于增加角钢刚度。[0009]所述螺栓可为普通螺栓或高强螺栓,具体需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和受力确定。


:[0010]图1为重组竹框架结构的主次梁双角钢节点连接的正视图;[0011]图2为重组竹框架结构的主次梁双角钢节点连接的侧视图;[0012]图3为重组竹框架结构的主次梁双角钢节点连接的俯视图;[0013]图4为重组竹框架结构的主次梁双角钢节点连接的轴测图;[0014]图中:1—角钢;2—加劲肋;3—螺栓;4—节点板;5—重组竹框架次梁;6—重组竹框架主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6]如图1 4所示,重组竹框架结构的主次梁双角钢节点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重组竹框架主梁与重组竹框架次梁节点连接主要包括带加劲肋的角钢、重组竹框架次梁、重组竹框架主梁、节点板、螺栓。所述重组竹是一种将竹材重新组织并加以强化成型的一种竹质新材料。将重组竹用于框架主梁称为重组竹框架主梁;将重组竹用于框架次梁称为重组竹框架次梁。所述角钢即钢结构角钢,角钢的肢长须满足钢结构螺栓布置的最小要求。所述加劲肋即为钢板,焊接于上下角钢的中部,用于增加角钢刚度。所述螺栓可为普通螺栓或高强螺栓,具体需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和受力确定。[0017]具体进行安装时,先安装重组竹框架主梁;经矫正无误后,通过螺栓将节点板和带加劲肋的角钢连接于重组竹框架主梁的侧边;起吊重组竹框架次梁,通过螺栓将已安装带加劲肋角钢的重组竹框架主梁、框架次梁连接成一个整体,以达到可靠传力的效果。
权利要求1.重组竹框架结构的主次梁双角钢节点连接,其特征是:重组竹框架梁在工厂预制;将带加劲肋的角钢搁置于重组竹框架主梁和重组竹框架次梁的侧边;在主次梁节点处,通过螺栓将节点板和带加劲肋的角钢连接于重组竹框架主梁的侧边;起吊重组竹框架次梁后,通过螺栓将已安装带加劲肋角钢的重组竹框架主梁、框架次梁连接成一个整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重组竹框架结构的主次梁双角钢节点连接,用于解决建筑工程中重组竹框架主梁如何与重组竹框架次梁连接的技术问题。主要由带加劲肋的角钢、重组竹框架次梁、重组竹框架主梁、节点板、螺栓组成,其特征是重组竹框架梁在工厂预制。将带加劲肋的角钢搁置于重组竹框架主梁和重组竹框架次梁的侧边;在主次梁节点处,通过螺栓将节点板和带加劲肋的角钢连接于重组竹框架主梁的侧边。起吊重组竹框架次梁后,通过螺栓将已安装带加劲肋角钢的重组竹框架主梁、框架次梁连接成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的重组竹框架节点连接安全可靠,能很好地传力,同时施工安装比较简单,实用方便。
文档编号E04B1/58GK203066259SQ20132007411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2日
发明者张苏俊, 郑娟, 束必清, 肖忠平, 赵志高, 王昕明 申请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