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端锚固型微细钢纤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027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端锚固型微细钢纤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用钢纤维,更具体是指一种两端锚固型微细钢纤维。它能均匀分散于混凝土中,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增强、增韧作用。适用于综合性能要求较高的工程和部位,尤其适合薄壁构件。
背景技术
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其固有的脆性大的缺陷也更加显著,而将钢纤维掺入混凝土中可大幅提高混凝土材料的韧性和延长结构使用寿命。高强混凝土中掺加的钢纤维主要是微细钢纤维,目前国内微细钢纤维有平直型、波浪型和弓型三种形式,应用以平直型为主。平直型微细钢纤维与混凝土基体的粘结力较小,对混凝土性能的提升作用有限;弓型微细钢纤维提高了与混凝土基体的粘结力,但曲折形态对其在混凝土中的分散与增韧有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端锚固型微细钢纤维,两端的圆弧段能明显提高钢纤维与混凝土基体的锚固力,进而提高钢纤维与混凝土的粘接强度,达到提升混凝土的综合性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两端锚固型微细钢纤维,钢纤维的中间部份为平直段,平直段的两端弯曲成圆弧段,圆弧段的尾部再弯折成线段且与平直段在同一直线上。本实用新型所述两端锚固型微细钢纤维的直径为0.18 0.25mm,公称长度为13 15mm,长径比为50 80。本实用新型所述两端锚固型微细钢纤维,其抗拉强度优选> 2800MPa的钢丝加工而成,以保证在混凝土受力过程中,纤维被拔出而不是拉断,特别适用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申请人:经研究发现,如果平直段的长度过短,不能起到两端锚固的作用,且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易结团造成缺陷,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两端锚固型微细钢纤维平直段的长度优选 > 钢纤维总长的1/2。申请人:经研究发现,如果两端圆弧段过大,在混凝土受力过程中,纤维容易被拉断而不是拔出,混凝土韧性的提高幅度有限,且影响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所的两端锚固型微细钢纤维的圆弧段优选是半圆或小于半圆的圆弧,弦长< 2mm。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两端的圆弧起到锚固作用,增大了与混凝土基体的粘结强度;抗拉强度> 2800MPa,能保证钢纤维在混凝土受力过程中被拔出而非拉断,从而有效发挥钢纤维对混凝土的增韧作用;钢纤维整体呈直线状可减少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纤维相互缠绕的情况发 生,并且圆弧弦长及中间平直段长度的定义既可以保证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均匀分布、不结团,又能够提升混凝土的弯曲韧性、抗压强度、抗裂、耐磨、抗冲击等综合性能。本发明在主体部分增加的两端的弯钩,进一步增强了钢纤维的两端与混凝土基体的粘结锚固作用。试验证明,单根钢纤维的最大拔出荷载是同尺度弓型钢纤维的2.67倍,粘结强度也达2.57倍。依所附图2 4,通过积分计算曲线包裹的面积(面积代表耗能),两端弯钩型钢纤维与弓型相比耗能提高40%,与平直型相比耗能提高3倍以上。纤维拔出的耗能的增加,意味着混凝土朝性的提闻。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直段,2为本实用新型的圆弧段。图2为单根平直型钢纤维的拔出功耗的曲线图。图3为单根弓型的拔出功耗曲线图。图4为单根两端弯勾型钢纤维(即本实用新型)的拔出功耗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将直径为0.18 0.25mm的钢丝切断成长度为13 15mm的纤维,使得钢纤维的长径比在50 80的范围内,然后采用冲压的方式在钢纤维的两端各形成一个弦长< 2mm的圆弧·,得到两端锚固型微细钢纤维。
·[0019]本发明的··的优势体现在提高钢纤维与混凝土中的粘结强度上,故将上述实施例与普通弓型钢纤维及平直型钢纤维埋入混凝土中,对比其与混凝土基体粘结强度的差异。先配制混凝土,试验配合比如下:表1混凝土配合比单位:g
权利要求1. 一种两端锚固型微细钢纤维,其特征在于钢纤维的中间部份为平直段(1),平直段(O的两端弯曲成圆弧段(2),圆弧段(2)的尾部再弯折成线段(3)且与平直段(I)在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端锚固型微细钢纤维,其特征在于其直径或等效直径为0.18 0.25mm,公称长度为13 15mm,长径比为50 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端锚固型微细钢纤维,其特征在于其抗拉强度彡 2800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端锚固型微细钢纤维,其特征在于平直段(I)的长度>钢纤维总长的1/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端锚固型微细钢纤维,其特征在于圆弧段(2)是半圆或小于半圆的圆弧,弦长< 2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端锚固型微细钢纤维,钢纤维的中间部份为平直段(1),平直段(1)的两端弯曲成圆弧段(2),圆弧段(2)的尾部再弯折成线段(3)且与平直段(1)在同一直线上。将本实用新型钢纤维掺加入混凝土中,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裂、抗冲击性能,混凝土的弯曲韧性明显改善,并且不降低混凝土的搅拌和易性,适用于现代高性能混凝土。
文档编号C04B14/48GK203159484SQ20132008908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7日
发明者刘加平, 吕进, 刘建忠, 阳知乾, 周华新, 崔巩, 李长风 申请人: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