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714阅读:10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墙体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墙体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墙体模具均是采用钢铁材料制成的,钢模的特点是刚度好,强度高,但是加工周期长,且钢铁材料制成的墙体模具的自重大,不便搬运;除此之外,因为墙体模具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生锈。如果采用新型材料如复合材料制作墙体模具,会遇到的问题就是用复合材料制作的墙体模具生产的产品挠度大,边直度也达不到建筑墙体施工要求,且表面容易产生裂纹,这样就降低了墙体模具的强度,严重影响了墙体模具的使用寿命O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墙体模具自重大、不易搬运、易被腐蚀生锈等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质高强、易搬运、边直度好、耐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且其挠度能达到国家建筑墙体施工标准的墙体模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墙体模具,包括开口均朝向模具腔体外侧的第一槽形梁、第二槽形梁、第四槽形梁和第三槽形梁;第一槽形梁底板和第四槽形梁底板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螺栓孔和第一定位孔,第二槽形梁和第三槽形梁左右两端均设有第六槽形梁,第六槽形梁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螺栓孔和第一定位孔相应的第二螺栓孔和第二定位孔,且第一槽形梁、第二槽形梁、第四槽形梁和第三槽形梁通过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以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依次首尾相连;第一槽形梁和第四槽形梁开口侧均连接有第五槽形梁,第五槽形梁上设有第五槽形梁通孔,且第五槽形梁通孔的 位置分别与第一槽形梁和第四槽形梁上的通孔位置相对应;第一槽形梁、第二槽形梁、第四槽形梁和第三槽形梁的两臂之间均设有加强筋;且第一槽形梁、第二槽形梁、第四槽形梁、第三槽形梁和加强筋均是采用FRP玻璃钢复合材料制成的。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墙体模具包括第一槽形梁、第二槽形梁、第三槽形梁和第四槽形梁,其中,第一槽形梁和第四槽形梁二者底板左右两端均加工有第一螺栓孔和第一定位孔,而第二槽形梁和第三槽形梁左右两端均设有第六槽形梁,在第六槽形梁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螺栓孔和第一定位孔相应的第二螺栓孔和第二定位孔,而第一槽形梁、第二槽形梁、第四槽形梁和第三槽形梁通过第一槽形梁和第二槽形梁以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依次首尾相连,故由此可知第六槽形梁是保证墙体模具紧密连接的不可缺少的部件,且所述墙体模具具有结构简单等优点。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槽形梁和第四槽形梁开口侧均连接有第五槽形梁,第五槽形梁上的第五槽形梁通孔分别与第一槽形梁和第四槽形梁上的通孔相对应,第五槽形梁有两个作用,一方面,第五槽形梁可以增强所述墙体模具的强度,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第五槽形梁上的第五槽形梁通孔给与其配套的零件进行固定和定位,能减轻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所述墙体模具的磨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使用寿命。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槽形梁、第二槽形梁、第四槽形梁和第三槽形梁的两臂之间均连接有加强筋,这样在不加大各槽形梁壁厚的条件下,增强了各槽形梁的强度和刚性,减轻了所述墙体模具的重量,易搬运,降低了成本,且可以克服各槽形梁因壁厚差带来的应力不均所造成的槽形梁歪扭变形,并能保证其挠度达到国家建筑墙体施工标准。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槽形梁、第二槽形梁、第四槽形梁、第三槽形梁和加强筋均是采用FRP玻璃钢复合材料制成的。FRP玻璃钢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高,质量轻,其抗腐蚀性能和抗疲劳性能优良,可以在酸、碱、氯盐和潮湿的环境中长期使用,这样就保证了所述墙体模具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性能好等优点,且其边直度好,又因为其质量轻,故所述墙体模具易搬运。除此之外,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的,FRP玻璃钢复合材料还有助于减小第一槽形梁、第二槽形梁、第三槽形梁和第四槽形梁的挠度,进一步保证所述墙体模具的挠度达到国家建筑墙体施工标准。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二槽形梁开口侧连接有第五槽形梁。同上所述,在第二槽形梁开口侧连接有第五槽形梁可以增强所述墙体模具的强度,且还能通过第五槽形梁上的第五槽形梁通孔给与其配套的零件进行固定和定位,减轻了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墙体模具的磨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三槽形梁开口侧连接有第五槽形梁。同上所述,第五槽形梁增强了所述墙体模具的强度,且还能通过第五槽形梁上的第五槽形梁通孔给与其配套的零件进行固定和定位,减轻了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墙体模具的磨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五槽形梁和第六槽形梁均为槽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技术领域中常规的技术手段来达到实现本技术方案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墙体模具,所述墙体模具具有结构简单、轻质高强、易搬运、边直度好、耐腐蚀性能好等优点,并且其挠度能达到国家建筑墙体施工标准。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墙体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槽形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二槽形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右视图;图5是第三槽形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四槽形 梁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7是第五槽形梁的结构示意图;现将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为第一槽形梁,2为第二槽形梁,3为第三槽形梁,4为第四槽形梁,5为第五槽形梁,6为第五槽形梁通孔,7为第六槽形梁,8为第一螺栓孔,9为第一定位孔,10为第二螺栓孔,11为第二定位孔,12为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下:如图1所示,所述墙体模具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槽形梁1、第二槽形梁2、第四槽形梁4和第三槽形梁3 ;如图2和图6所示,第一槽形梁I和第四槽形梁4底板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螺栓孔8和第一定位孔9,第一槽形梁I和第四槽形梁4开口侧连接有第五槽形梁5,如图7所示,在第五槽形梁5上设有第五槽形梁通孔6,且第五槽形梁通孔6的位置与第一槽形梁I和第四槽形梁4上的通孔位置相对应;除此之外,第一槽形梁I和第四槽形梁4的两臂之间还设有加强筋12。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槽形梁2和第三槽形梁3左右两端均设有第六槽形梁7,如图4所示,在第六槽形梁7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螺栓孔8和第一定位孔9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10和第二定位孔11 ;第二槽形梁2和第三槽形梁3的两臂之间也设有加强筋12,且第二槽形梁2的底板上还加工有条形通孔和圆形通孔,第三槽形梁3的底板上设有圆形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形梁1、第二槽形梁2、第四槽形梁4和第三槽形梁3通过第一螺栓孔8和第二螺栓孔10以及第一定位孔9和第二定位孔11依次首尾相连。除此之夕卜,第一槽形梁1、第二槽形梁2、第四槽形梁4、第三槽形梁3和加强筋12均是采用FRP玻璃钢复合材料制成的,第五槽形梁5和第六槽形梁7均为槽钢。
权利要求1.一种墙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均朝向模具腔体外侧的第一槽形梁(I)、第二槽形梁(2)、第四槽形梁(4)和第三槽形梁(3); 所述第一槽形梁(I)底板和第四槽形梁(4)底板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螺栓孔(8)和第一定位孔(9),所述第二槽形梁(2)和第三槽形梁(3)左右两端均设有第六槽形梁(7),所述第六槽形梁(7)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螺栓孔(8)和第一定位孔(9)相应的第二螺栓孔(10)和第二定位孔(11),且所述第一槽形梁(I)、第二槽形梁(2)、第四槽形梁(4)和第三槽形梁(3)通过第一螺栓孔(8)和第二螺栓孔(10)以及第一定位孔(9)和第二定位孔(11)依次首尾相连; 所述第一槽形梁(I)和第四槽形梁(4)开口侧均连接有第五槽形梁(5),所述第五槽形梁(5 )上设有第五槽形梁通孔(6 ),且第五槽形梁通孔(6 )的位置分别与第一槽形梁(I)和第四槽形梁(4)上的通孔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一槽形梁(I)、第二槽形梁(2)、第四槽形梁(4)和第三槽形梁(3)的两臂之间均设有加强筋(12);且所述第一槽形梁(I)、第二槽形梁(2)、第四槽形梁(4)、第三槽形梁(3)和加强筋(12)均是采用FRP玻璃钢复合材料制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形梁(2)开口侧连接有第五槽形梁(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形梁(3)开口侧连接有第五槽形梁(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墙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槽形梁(5)和第六槽形梁(7)均为槽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墙体模具,其中,第一槽形梁和第四槽形梁底板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螺栓孔和第一定位孔,第二槽形梁和第三槽形梁左右两端均设有第六槽形梁,第六槽形梁上设有第二螺栓孔和第二定位孔,第一槽形梁、第二槽形梁、第四槽形梁和第三槽形梁通过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以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依次首尾相连;第一槽形梁和第四槽形梁开口侧均连接有第五槽形梁;第一槽形梁、第二槽形梁、第四槽形梁和第三槽形梁和加强筋均是采用FRP玻璃钢复合材料制成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墙体模具,其具有结构简单、轻质高强、易搬运、边直度好、耐腐蚀性能好、等优点,且其挠度能达到国家建筑墙体施工标准。
文档编号B28B7/00GK203141628SQ20132012671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9日
发明者刘雷鸣, 许京山, 姚雷 申请人:南京斯贝尔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