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70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位器。
背景技术
交通工具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工具也在迅速壮大起来,汽车已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目前,家用车的数量也在逐年快速上涨,由于车位是有限的,很多车主都购买车位,为了不让他人使用自己已经认购的车位,通常会在车位上放置一个车位器,现有的车位器由于在室外长期经受日晒雨淋,造成了车位器生锈无法使用,为车主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车位器使用寿命、降低轮胎损耗的车位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车位器,包括车位器主体、盖板、活动板和挡板,所述的车位器主体为顶面开口的中空梯形结构,车位器主体顶面一端通过转动轴与盖板一端相连接,盖板侧面通过转动轴与活动板相连接;所述的挡板一端通过转动轴固定在车位器主体内部,车位器主体内部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两端设有挂钩。所述的车位器主体的斜面上均设有橡胶缓冲带。所述的盖板顶面设有安全锁和把手。所述的挡板转动轴处的上方设有两个挂环。
`[0009]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车位器,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特点,由于车位器主体的斜面上设有橡胶缓冲带,有效的防止了汽车轮胎卡住,降低了轮胎损耗,由于车位器主体顶面设有盖板,尤其在冬季,有效的防止了积雪大量进入车位器主体内,避免了挡板上冻或生锈无法使用,大大提高了车位器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I 一车位器主体2—盖板 3—活动板4 一安全锁 5—把手6—橡胶缓冲带7—挡板8 一挂环9 一支撑杆10—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说明:[001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位器,包括车位器主体1、盖板2、活动板3和挡板7,所述的车位器主体I为顶面开口的中空梯形结构,车位器主体I顶面一端通过转动轴与盖板2 —端相连接,盖板2侧面通过转动轴与活动板3相连接;所述的挡板7 —端通过转动轴固定在车位器主体I内部,车位器主体I内部固定有支撑杆9,支撑杆9两端设有挂钩10 ;所述的车位器主体I的斜面上均设有橡胶缓冲带6 ;所述的盖板2顶面设有安全锁4和把手5 ;所述的挡板7转动轴处的上方设有两个挂环8。如图2和图3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安全锁4打开,然后通过把手5将盖板2和活动板3掀起,再将挡板7立起,并把两个挂钩10分别挂在两个挂环8上,使支撑杆9对挡板7起到支撑的作用,然后旋转活动板3,使活动板3置于盖板下方,然后将盖板2盖在车位器主体I顶部,并通过安全锁4将盖板2锁住;当需要将车停放在车位上时,将挡板7收纳在车位器主体I内,并通过盖板2和活动板3将车位器主体I遮盖起来,即使汽车轮胎压到本实用新型,由于橡胶缓冲带6的作用,防止了汽车轮胎卡住,并且也对汽车轮胎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上面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对其进行等同 变化和修饰,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方案的范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位器主体、盖板、活动板和挡板,所述的车位器主体为顶面开口的中空梯形结构,车位器主体顶面一端通过转动轴与盖板一端相连接,盖板侧面通过转动轴与活动板相连接;所述的挡板一端通过转动轴固定在车位器主体内部,车位器主体内部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两端设有挂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位器主体的斜面上均设有橡胶缓冲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顶面设有安全锁和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转动轴处的上方设有两个 挂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位器,包括车位器主体、盖板、活动板和挡板,所述的车位器主体为顶面开口的中空梯形结构,车位器主体顶面一端通过转动轴与盖板一端相连接,盖板侧面通过转动轴与活动板相连接;所述的挡板一端通过转动轴固定在车位器主体内部,车位器主体内部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两端设有挂钩。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车位器,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特点,由于车位器主体的斜面上设有橡胶缓冲带,有效的防止了汽车轮胎卡住,降低了轮胎损耗,由于车位器主体顶面设有盖板,尤其在冬季,有效的防止了积雪大量进入车位器主体内,避免了挡板上冻或生锈无法使用,大大提高了车位器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E04H6/42GK203129674SQ2013201261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9日
发明者刘翰阳 申请人:刘翰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