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定型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型模板,特备是一种用于施工剪力墙的定型模板,属于剪力墙浇筑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中,往往是采用散拼支模进行剪力墙的浇筑,使用木方及槽钢或者钢管进行固定支撑,支模周期长,模板使用损耗及浪费严重,且拼缝不严密,固定支撑不牢固,容易造成爆模,墙面不平整等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型模板,以利用该定型模板施工剪力墙,并且使用该定型模进行支模施工,可减少剪力墙体出现上述质量问题,并可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定型模板,包括矩形框架,矩形框架的一面设有模板,模板经平头螺丝与矩形框架连接。前述定型模板中,所述模板上设有沉孔,平头螺丝经沉孔与矩形框架连接。前述定型模板中,所述模板是用厚度为18mm,宽度与矩形框架相同,长度小于矩形框架的模板构成。前述定型模板中,所述矩`形框架用40 X 40mm的短方钢和长方钢焊接构成;长方钢的下端伸出短方钢平面。前述定型模板中,所述长方钢上设有连接孔。前述定型模板中,所述矩形框架内设有加强方钢,加强方钢与长方钢平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废除了现有的散拼支模方法,使用定型模板进行支模施工,支模方便,便于支撑和固定,不易造成爆模;大大的提高了支模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本实用新型的定型模板可反复使用,可节约支模成本;用本实用新型的定型模板进行剪力墙施工,浇筑出的剪力墙表面平整,提高了剪力墙的浇筑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定型模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定型模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附图的标记为:1-模板、2-平头螺丝、3-沉孔、4-短方钢、5-长方钢、6_连接孔、7-加强方钢、8-连接螺杆、9-对拉螺杆、10-调节板、11-双钢管、12-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下述的一种利用定型模板施工剪力墙的方法所构建的,如图1所示,该方法利用两组并排设置的定型模板分别设在剪力墙两侧形成剪力墙支模;每组定型模板通过螺栓连接成一块整体平面;定型模板的高度小于层高,通过在定型模板底部加设的调节板10调整定型模板的上标高。所述定型模板是由矩形框架和固定在矩形框架平面上的模板I构成;矩形框架用短方钢4和长方钢5焊接构成,长方钢下端伸出短方钢平面作为调整定型模板上标高的支撑点。所述两组并排设置的定型模板通过设在定型模板框架一侧的双钢管11及对拉螺杆9固定。用于上述方法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定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 3所示,该定型模板包括矩形框架,矩形框架的一面设有模板1,模板经平头螺丝2与矩形框架连接。模板I上设有沉孔3,平头螺丝2经沉孔与矩形框架连接,平头螺丝2与模板面平齐,以确保剪力墙表面平整。模板I是用厚度为18mm,宽度与矩形框架相同,长度小于矩形框架的模板构成。矩形框架用40X40mm的短方钢4和长方钢5焊接构成;长方钢5的下端伸出短方钢4平面,以便用垫块12进行支垫,用以调整矩形框架的高度。长方钢5上设有连接孔6,通过连接螺杆8将相邻两块定型模板拼接在一起;矩形框架内设有加强方钢7,用以加强矩形框架,以便在浇筑时能够·承受·混凝土的压力。加强方钢7与长方钢5平行。
权利要求1.一种定型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架,矩形框架的一面设有模板(1),模板经平头螺丝(2)与矩形框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定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I)上设有沉孔(3),平头螺丝(2 )经沉孔(3 )与矩形框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定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I)是用厚度为18mm,宽度与矩形框架相同,长度小于矩形框架的模板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定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用40X40mm的短方钢(4 )和长方钢(5 )焊接构成;长方钢(5 )的下端伸出短方钢(4 )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定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钢(5)上设有连接孔(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定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内设有加强方钢(7),加强方钢(7)与长 方钢(5)平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型模板,包括矩形框架,矩形框架的一面设有模板(1),模板经平头螺丝(2)与矩形框架连接;所述模板(1)上设有沉孔(3),平头螺丝(2)经沉孔(3)与矩形框架连接。本实用新型废除了现有的散拼支模方法,使用定型模板进行支模施工,支模方便,便于支撑和固定,不易造成爆模;大大的提高了支模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本实用新型的定型模板可反复使用,可节约支模成本;用本实用新型的定型模板进行剪力墙施工,浇筑出的剪力墙表面平整,提高了剪力墙的浇筑质量。
文档编号E04G11/08GK203145447SQ20132012523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9日
发明者李双泉, 解云涛 申请人:中建四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