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框架梁柱节点处梁钢筋与钢骨柱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结构,特别是一种框架梁柱节点处梁钢筋与钢骨柱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以大型购物商场、博物馆等为代表的超高、超大型公共建筑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人们的生活周边。其追求大跨度、大空间使用环境的共性,决定了此类结构竖向承重构件(如墙、柱)高强度负荷的设计要求。由此,一种在钢骨周围配置钢筋,经混凝土浇筑填充成形的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应运而生。目前,这种结构的工程做法是,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内置工字型或十字型型钢钢骨,但由于型钢的存在,将原本布筋通畅的梁柱节点核心区分隔成若干个空间相对封闭的分格,使得梁钢筋在节点位置无法完成正常不间断布筋。现行的劲性结构梁柱节点位置梁钢筋的固定做法主要有如下两种:一是在钢骨柱梁节点位置焊接钢牛腿,将梁钢筋与牛腿施焊连接;二是直接在钢骨翼缘板上焊接机械套筒,将梁筋采用套筒与钢骨连接。根据以往工程的具体实施效果,上述两种固定方式分别存在有如下工程缺陷:对于做法一,当结构实体的抗震设计而有严格要求,或者有承受动荷载的设计要求时,为防止钢筋的焊接损伤,通常梁筋不允许采取焊接连接的工程做法。因此,采用钢牛腿焊接的连接形式原则上不可取;对于做法二,当梁轴向正交于柱钢骨翼缘板时操作尚可,但当二者斜交时,为了保证焊接套筒与梁轴向一致,套筒需根据斜交角度预先在工厂打磨成与钢骨翼缘板面贴合的斜切面,施工起来尤显力不从心,主要表现有:I)套筒体型较小,工厂机械打磨可控性差,斜切面角度控制难,合格品加工比率低,生产效率制约严重;2)套筒端头做成斜切面进行施焊时,两侧焊接角度不一致,焊接性能难以把控;3)柱钢骨与套筒焊接件在体型、重量方面悬差较大,焊接工人无法根据个人体位习惯灵活调整施焊角度;4)套筒大斜角切面处理后,筒身有效连接长度急剧减小,钢筋连接技术指标无法保证。综上所述,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梁钢筋与钢骨柱的连接结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在满足规范连接要求和不损耗套筒长度的基础上,完成框架梁柱节点处梁钢筋在劲性柱钢骨上等强度连接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框架梁柱节点处梁钢筋与钢骨柱的连接结构,包括与钢骨柱I连接的多根梁钢筋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骨柱I上固定设置有支腿3,支腿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支座4,在支座4背离钢骨柱I的一面上焊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机械套筒5,机械套筒5的轴向与支座4面相互垂直,每个机械套筒5内都对应螺纹连接一根梁钢筋2。所述的支腿3为多个,数量及间距设置与机械套筒5对应。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结构形式的框架梁柱节点处梁钢筋与钢骨柱的连接结构,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在梁端钢筋与柱钢骨之间设置了一个角度纠正的支座连接件,这种形式的连接结构优点如下:1)操作时不直接对梁钢筋施焊,避免了对钢筋技术性能上的施工损害,满足相关规范的工艺要求;2)由于采用支座的形式进行角度纠正,无需对套筒焊接面打磨再加工,简化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3)连接支座的体型、重量与套筒相当,可先进行支座与套筒间的施焊连接,焊接工人可根据焊接部位灵活调整构件搁置角度;4)由于机械套筒统一垂直于支座板面焊接,套筒环周焊角均匀一致,提高了焊接工艺的施工质量;5)本连接形式不损耗套筒的有效长度,确保了梁钢筋在柱钢骨上可靠连接的力学保证。因此,可以说这种连接结构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建筑行业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框架梁柱节点处梁钢筋与钢骨柱的连接结构,包括与钢骨柱I连接的多根梁钢筋2,在钢骨柱I上固定设置有支腿3,支腿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支座4,在支座4背离钢骨柱I的一面上焊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机械套筒5,这里选用直螺纹机械套筒,且机械套筒5的轴向与支座4面相互垂直,同时每个机械套筒5内对应螺纹连接一根梁钢筋2。其中,支腿3的数量及间距设置与机械套筒5对应,连接于钢骨柱I与支座4之间。在进行这种结构的设置时,首先根据梁钢筋2与柱钢骨I翼缘之间的斜交角度确定支座4与柱钢骨翼缘I之间的设置角度,然后按照该角度利用支腿3将钢骨柱I与焊接有机械套筒5的支座4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完成梁钢筋2轴向与柱钢骨I翼缘斜交角度的纠正,最后将多根梁钢筋2螺纹连接于机械套筒5内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框架梁柱节点处梁钢筋与钢骨柱的连接结构,包括与钢骨柱(I)连接的多根梁钢筋(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骨柱(I)上固定设置有支腿(3),支腿(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支座(4),在支座(4)背离钢骨柱(I)的一面上焊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机械套筒(5),机械套筒(5)的轴向与支座(4)面相互垂直,每个机械套筒(5)内都对应螺纹连接一根梁钢筋(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梁柱节点处梁钢筋与钢骨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腿(3)为多个,数量 及间距设置与机械套筒(5)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框架梁柱节点处梁钢筋与钢骨柱的连接结构,包括与钢骨柱(1)连接的多根梁钢筋(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骨柱(1)上固定设置有支腿(3),支腿(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支座(4),在支座(4)背离钢骨柱(1)的一面上焊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机械套筒(5),机械套筒(5)的轴向与支座(4)面相互垂直,每个机械套筒(5)内都对应螺纹连接一根梁钢筋(2);所述的支腿(3)为多个,数量及间距设置与机械套筒(5)对应。这是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在满足规范连接要求和不损耗套筒长度的基础上,完成框架梁柱节点处梁钢筋在劲性柱钢骨上等强度连接的连接结构。
文档编号E04B1/58GK203160428SQ201320156648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日
发明者张强, 刘旭, 李洪杰 申请人:张强, 刘旭, 李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