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救生梯阳台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197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楼救生梯阳台护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高楼救生梯阳台护栏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梯,还涉及一种阳台护栏,具体地说,是一种最新设计的阳台护栏具有高楼救生梯功能的高楼救生梯阳台护栏。
背景技术
[0002]高楼火灾快速逃生一直是社会实际面临又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简单有效的逃生工具无疑是被困人员面对火灾时逃生的第一选择,近几年来高楼火灾频繁发生,在相当一部分火灾事故中,被困人员因一时找不到简单有效的工具逃生,最后只有无奈的选择跳楼或被大火无情的吞噬。而目前市场上绝大数高楼逃生器要么造价较高,要么只是作为单一的逃生工具,在火灾没有发生时经常被搁置,且不易做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本救生梯由阳台护栏改装而成,多功能使用,价格低廉易于推广。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利用阳台护栏兼作高楼救生梯的问题,并提供一种高楼救生梯阳台护栏。[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措施是一种高楼救生梯阳台护栏,该阳台护栏包括护栏、安全阀、挂钩套环、护栏旋转轴、护栏挂钩、外梯卡轴、护栏外梯卡槽、挂钩、圆台连接轴、栏杆连接套、栏杆支撑轴、支撑轴套、弹簧、旋转轴和护栏支撑片;其特征在于:[0005]护栏内梯与护栏外梯之间的栏杆相互交叉设置,且护栏外梯是嵌套在护栏内梯的两边卡槽内,二者通过防滑片相对固定,护栏内梯下端通过护栏支撑件和护栏旋转轴固定在阳台外墙上,护栏内梯的上两端头通过护栏安全阀紧固于阳台外墙上。[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护栏内梯与护栏外梯之间的栏杆相互交叉设置的距离小于等于110mm。所述的护栏内梯与护栏外梯长度之和等于上楼层地面到下楼阳台护栏的距离。[0007]实现上述一种高楼救生梯阳台护栏,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与积极效果在于设计内外护栏双层结构,做护栏使用时内外护栏交叉可缩短栏杆之间的距离,作救生梯使用时,内层护栏滑出,栏杆之间距离增加便于攀爬,双层结构使用使救生梯长度是原来护栏的两倍,避免了救生梯长度不足问题。二是救生梯由阳台普通护栏设计改装而成,节约了材料和成本,结构较为简单,只 要有阳台的场合均可使用。三是平时作为阳台护栏使用,灾时作为救生梯使用,一物两用,不占用多余的空间且逃生时目标明确。四是护栏安装连接时采用圆锥台伸缩结构,结构稳定可靠,且方便解除护栏的连接。五是护栏底部增加一个旋转机构和两个支撑机构,一方面可增大护栏的承载力,另一方面可进一步紧固护栏。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护栏整体结构示意图。[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救生梯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阳台挂钩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护栏与外界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轴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护栏旋转点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护栏支撑点结构示意图。图中:1:护栏安全阀;2:阳台外墙;3:护栏内梯;4:防滑片;5:护栏外梯;6:护栏支撑件;7:挂钩套环I ;8:护栏旋转轴;9:护栏挂钩;10:外梯卡轴;11:护栏外梯卡槽;12:护栏套环加强筋;13:挂钩套环II ;14:挂钩;15:挂钩连接板;16:弹簧空心轴;17:圆台连接轴;18:栏杆连接套;19:弹黃推杆;20:拉伸螺纹孔;21:栏杆支撑轴;22:支撑轴套;23:连接栓;24:弹簧;25:紧固螺母;26:旋转轴;27:护栏支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出说明。实施本实用新型上所提供的一种高楼救生梯阳台护栏,其整体护栏救生梯方案包括护栏内梯3、防滑片4和护栏外梯5构成的稳定护栏结构装置、护栏安全阀I和护栏支撑件6、挂钩套环7和护栏挂钩9构成挂钩套环装置以及护栏旋转轴8构成的旋转装置。具体还包括护栏安全阀1、阳台外墙2、护栏内梯3、防滑片4、护栏外梯5、护栏支撑件6、挂钩套环I 7、护栏旋转轴8、护栏挂钩9、外梯卡轴10、护栏外梯卡槽11、护栏套环加强筋12、挂钩套环II 13、挂钩14、挂钩连接板15、弹簧空心轴16、圆台连接轴17、栏杆连接套18、弹簧推杆19、拉伸螺纹孔20、栏杆支撑轴21、支撑轴套22、连接栓23、弹簧24、紧固螺母25、旋转轴26和护栏支撑片27。其中,护栏内梯与护栏外梯之间的栏杆相互交叉设置,且护栏外梯是嵌套在护栏内梯的两边卡槽内,二者通过防滑片相对固定,护栏内梯下端通过护栏支撑件和护栏旋转轴固定在阳台外墙上,护栏内梯的上两端头通过护栏安全阀紧固于阳台外墙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护栏内梯与护栏外梯之间的栏杆相互交叉设置的距离小于等于110mm。所述的护栏内梯与护栏外梯长度之和等于上楼层地面到下楼阳台护栏的距离。上述阳台护栏在正常时作为普通阳台护栏使用,为保证防护安全,栏杆要求安装牢固可靠,而当有紧急情况发生时,护栏又能够迅速地解除固定转变为救生梯,为逃生赢得宝贵的时间,如在发生火灾时,其他安全逃生途径无望的情况下,快速的将阳台护栏转变成救生梯,可为被困人员搭建一条临时绿色通道。本阳台护栏的具体结构功能说明如下:稳定护栏结构,包括护栏内梯3,护栏外梯5和防滑片4,平常作为护栏的时候防滑片4挡住外梯5,防止护栏外梯5在护栏内梯3两边槽中左右移动。护栏安全阀1,包括弹簧空心轴16、圆台连接轴17、栏杆连接套18、弹簧推杆19,整体一端通过弹簧空心轴16连接在护栏内梯3上,另一端通过栏杆连接套18固定在阳台外墙2中,从而实现平常作为护栏时的安全固接。护栏支撑件 6,包括栏杆支撑轴21、支撑轴套22、弹簧24,栏杆支撑轴21和弹簧24通过连接栓23相连,弹簧24另一端用紧固螺母25连接在支撑轴套22上,安装时用螺纹工具通过拉伸螺纹孔20将栏杆支撑轴21拉出,使弹簧24处于拉伸状态,栏杆支撑轴21上台阶卡住护栏支撑片27,同时通过支撑片27和护栏旋转轴8支撑着栏杆的整个重量。[0026]挂钩套环装置,包括挂钩套环13和挂钩14,挂钩套环13通过加强筋12固定在阳台外墙2中,挂钩14通过挂钩连接板15固定在护栏内梯3上,平常作为阳台护栏时二者分离,作为救生梯时二者配合在一起固定住救生梯。[0027]护栏旋转轴8通过连接栓26将护栏内梯3和阳台外墙2连接在一起,并能实现护栏内梯3绕着连接栓26旋转。[0028]本阳台护栏的具体应用说明如下:[0029]作普通阳台护栏使用。护栏内梯3与护栏外梯5之间的栏杆相互交叉,使得栏杆之间的净距小于110mm,护栏外梯5嵌套在护栏内梯3的两边卡槽内,二者通过防滑片4实现相对固定,护栏内梯3下面通过护栏支撑装置6和护栏旋转轴8固定在阳台外墙2上,上面通过护栏安全阀装置I同样紧固在阳台外墙2上,通过五点紧固实现作为普通阳台的护栏功能。[0030]作救生梯使用。护栏安全阀装置工作原理:圆台连接轴17在弹簧力作用下顶入栏杆连接套18中,做到无缝接合;当需要的时候,拨动弹簧推杆19可以使圆锥台退出栏杆连接套18,实现护栏和阳台 外墙2的分离。[0031]护栏支撑件6工作原理:安装时用螺纹工具通过拉伸螺纹孔20将栏杆支撑轴21拉出,使栏杆支撑轴21上台阶卡住护栏支撑片27,由于弹簧24处于拉伸状态,当护栏支撑片27和栏杆支撑轴21分离时,栏杆支撑轴21就会被弹簧24拉回支撑轴套22中。[0032]护栏旋转轴8工作原理:当护栏安全阀装置和护栏支撑件6中与阳台外墙相连接的部分实现分离后,整个阳台护栏就可以绕着护栏旋转轴8实现旋转,由竖栏杆护栏旋转为横栏杆救生梯。[0033]挂钩套环装置工作原理:挂钩14通过挂钩连接板15固定在护栏内梯3上,平常作为阳台护栏时二者分离,挂钩14呈水平状态,当护栏旋转90度后挂钩14正好钩挂在挂钩套环13上,二者配合使救生梯牢牢固定成竖直状态。[0034]逃生时,通过人手动拨动护栏安全阀装置中的弹簧推杆19,使护栏和阳台外墙分离,再稍微用力提起护栏,使护栏支撑件6中的护栏支撑片27和栏杆支撑轴21分离,此是栏杆支撑轴21就会被弹簧24拉回支撑轴套22中,不会阻碍护栏整体旋转,人再手动将护栏绕着旋转轴8中的旋转轴26旋转90度,实现挂钩套环装置中挂钩14安全钩挂在挂钩套环13上,同时由于重力作用,护栏外5梯会沿着护栏内梯3滑槽自动滑落,使救生梯长度增加一倍,满足楼层较高时护栏宽度达不到楼层高度而无法实现逃生的问题,护栏转化为足够长度的救生梯,人可通过该救生梯实现逃生。
权利要求1.一种高楼救生梯阳台护栏,包括护栏、安全阀、挂钩套环、护栏旋转轴、护栏挂钩、夕卜梯卡轴、护栏外梯卡槽、挂钩、圆台连接轴、栏杆连接套、栏杆支撑轴、支撑轴套、弹簧、旋转轴和护栏支撑片;其特征在于: 护栏内梯(3)与护栏外梯(5)之间的栏杆相互交叉设置,且护栏外梯(5)是嵌套在护栏内梯(3)的两边卡槽内,二者通过防滑片(4)相对固定,护栏内梯(3)下端通过护栏支撑件(6)和护栏旋转轴(8)固定在阳台外墙(2)上,护栏内梯(3)的上两端头通过护栏安全阀(I)紧固于阳台外墙(2)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救生梯阳台护栏,其特征在于:护栏内梯(3)与护栏外梯(5)之间的栏杆相互交叉设置的距离小于等于110mm。
3.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高楼救生梯阳台护栏,其特征在于:护栏内梯(3)与护栏外梯(5)长度之和等于 上楼层地面到下楼阳台护栏的距离。
专利摘要一种高楼救生梯阳台护栏是护栏内梯与护栏外梯之间的栏杆相互交叉设置,且护栏外梯是嵌套在护栏内梯的两边卡槽内,二者通过防滑片相对固定,护栏内梯下端通过护栏支撑件和护栏旋转轴固定在阳台外墙上,护栏内梯的上两端头通过护栏安全阀紧固于阳台外墙上。本梯阳台护栏在平时用作阳台护栏,在需要逃生时用作救生梯,而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为城市高楼逃生提供了一种简单便捷快速的逃生工具。
文档编号E04F11/18GK203113658SQ20132016039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日
发明者曹均, 王俊明, 黄永贵, 石际亮, 刘玉辉, 王义亮 申请人:曹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