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27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其中,包括:第一支撑支架,包括第一顶部平面,和位于第一顶部平面两端的第一左侧支撑面和第一右侧支撑面,第一顶部平面、第一左侧支撑面和第一右侧支撑面形成第一冂型框架结构,第一左侧支撑面和第一右侧支撑面上安装有滚轮;第二支撑支架,形成第二冂型框架结构,并且容置在第一冂型框架结构中。通过把第二冂型框架结构容置在第一冂型框架结构中,在使用的时候,拉出第二冂型框架结构,在不使用的时候,把第二冂型框架结构放在第一冂型框架结构的冂型腔中,解决了现有的比赛场地有限的问题;通过支撑面上安装的滚轮,解决了在场地的铺设、移动时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场地套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能力已成为对大学生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而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一些学科竞赛正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宗旨开展的赛事。但是在比赛中由于场地有限,常常会出现场地不够用的现象,而且场地的铺设与移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0003]因此存在如下不足:现有的比赛场地有限,且场地的铺设、移动时浪费人力物力。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解决了现有的比赛场地有限,且场地的铺设、移动时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其中,包括:第一支撑支架,包括第一顶部平面,和位于所述第一顶部平面两端的第一左侧支撑面和第一右侧支撑面,所述第一顶部平面、所述第一左侧支撑面和所述第一右侧支撑面形成第一门型框架结构,所述第一左侧支撑面和所述第一右侧支撑面上安装有滚轮;第二支撑支架,形成第二门型框架结构,并且容置在所述第一门型框架结构中。
[0006]优选地,还包括:第三支撑支架,形成第三门型框架结构,并且容置在所述第二门型框架结构中;第四支撑支架,形成第四门型框架结构,并且容置在所述第三门型框架结构中。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右侧支撑面包括:下端安装有所述滚轮的第一右侧支撑立柱和第二右侧支撑立柱。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左侧支撑面和所述第一右侧支撑面的结构相同。
[0009]优选地,所述滚轮为刹车滚轮。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右侧支撑立柱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右侧支撑立柱和所述第一右侧支撑立柱的结构相同。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右侧支撑立柱还包括肋柱,所述肋柱连接所述第一顶部平面和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一右侧支撑立柱和所述第二右侧支撑立柱沿所述第一右侧支撑面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顶部平面包括多根框架柱,多根所述框架柱形成格栅型框架。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顶部平面上设置有第一场地平面。
[0014]优选地,还包括容置在所述第四门型框架结构中的桌子和椅子。
[00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0016]I)通过把第二门型框架结构容置在第一门型框架结构中,在使用的时候,拉出第二门型框架结构,在不使用的时候,把第二门型框架结构放在第一门型框架结构的门型腔中,解决了现有的比赛场地有限的问题,在要使用更大或更多的场地的时候,拉出第二门型框架结构;通过第一左侧支撑面和第一右侧支撑面上安装的滚轮,解决了在场地的铺设、移动时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
[0017]2)该场地共分为四层,每层场地都由场地平面、顶部平面、支撑面以及刹车滚轮组成,机械结构简洁巧妙,造价低廉,移动方便,适用于不同高度人群使用,尤其在创新竞赛时,使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竞赛中去,有很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0018]3)带有滚轮的四种高度的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使用时可以随便选取任意高度的场地,并快速移动到指定位置,摆脱了传统场地需要多人搬运的笨重模式,而且不用时能够互相套叠,大量节省了存放的空间。
[0019]4)通过配套设置的桌椅使创新竞赛场地更人性化,符合竞赛的要求,桌椅也有助于选手具有更加优化的竞赛条件。桌椅也可以设置在第四门型框架结构的门型腔中,合理利用空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视图;
[0022]附图标记:第一门型框架结构10,第二门型框架结构20,第三门型框架结构30,第四门型框架结构40,第一场地平面50,第一顶部平面60,第一右侧支撑立柱70,第一立柱71,第一连接柱72,肋柱73,第二立柱74,刹车滚轮8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视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包括:第一支撑支架,包括第一顶部平面60,和位于第一顶部平面60两端的第一左侧支撑面和第一右侧支撑面,第一顶部平面60、第一左侧支撑面和第一右侧支撑面形成第一门型框架结构10,第一左侧支撑面和第一右侧支撑面上安装有滚轮;第二支撑支架,形成第二□型框架结构20,并且容置在第一门型框架结构10中。第一顶部平面60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第一左侧支撑面和第一右侧支撑面垂直设置在第一顶部平面60的两端,第一左侧支撑面和第一右侧支撑面平行设置。
[0025]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见,通过把第二门型框架结构容置在第一门型框架结构中,在使用的时候,拉出第二□型框架结构,在不使用的时候,把第二□型框架结构放在第一门型框架结构的门型腔中,解决了现有的比赛场地有限的问题,在要使用更大或更多的场地的时候,拉出第二门型框架结构;通过第一左侧支撑面和第一右侧支撑面上安装的滚轮,解决了在场地的铺设、移动时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
[002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还包括:第三支撑支架,形成第三门型框架结构30,并且容置在第二门型框架结构20中;第四支撑支架,形成第四门型框架结构40,并且容置在第三门型框架结构30中。第一门型框架结构10的长宽高比例为:1380:1200:800,第二门型框架结构20的长宽高比例为:1320:1200:720,第三门型框架结构30的长宽高比例为:1260:1200:680,第四门型框架结构40的长宽高比例为:1200:1200:620。带有滚轮的四种高度的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使用时可以随便选取任意高度的场地,并快速移动到指定位置,摆脱了传统场地需要多人搬运的笨重模式,而且不用时能够互相套叠,大量节省了存放的空间。
[002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顶部平面60上设置有第一场地平面50,采用材质为木质,表面最大承重能力为100kg,表面的材料为亚光PVC膜。第一右侧支撑面包括:下端安装有滚轮的第一右侧支撑立柱70和第二右侧支撑立柱,第一右侧支撑立柱70包括第一立柱71和第二立柱74以及肋柱73,第一立柱71和第二立柱74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柱72,肋柱73连接第一顶部平面60和第二立柱74 ;第二右侧支撑立柱和第一右侧支撑立柱70的结构相同,第一右侧支撑立柱70和第二右侧支撑立柱沿第一右侧支撑面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一左侧支撑面和第一右侧支撑面的结构相同,滚轮为刹车滚轮80,第一顶部平面60包括多根框架柱,多根框架柱形成格栅型框架,框架柱采用硬度较高的铝合金框架柱。
[0028]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见,该场地共分为四层,每层场地都由场地平面、顶部平面、支撑面以及刹车滚轮组成,机械结构简洁巧妙,造价低廉,移动方便,适用于不同高度人群使用,尤其在创新竞赛时,使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竞赛中去,有很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002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还包括容置在第四门型框架结构40中的桌子和椅子。通过配套设置的桌椅使创新竞赛场地更人性化,符合竞赛的要求,桌椅也有助于选手具有更加优化的竞赛条件。桌椅也可以设置在第四门型框架结构的门型腔中,合理利用空间。
[0030]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0031]I)通过把第二门型框架结构容置在第一门型框架结构中,在使用的时候,拉出第二门型框架结构,在不使用的时候,把第二门型框架结构放在第一门型框架结构的门型腔中,解决了现有的比赛场地有限的问题,在要使用更大或更多的场地的时候,拉出第二门型框架结构;通过第一左侧支撑面和第一右侧支撑面上安装的滚轮,解决了在场地的铺设、移动时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
[0032]2)该场地共分为四层,每层场地都由场地平面、顶部平面、支撑面以及刹车滚轮组成,机械结构简洁巧妙,造价低廉,移动方便,适用于不同高度人群使用,尤其在创新竞赛时,使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竞赛中去,有很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0033]3)带有滚轮的四种高度的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使用时可以随便选取任意高度的场地,并快速移动到指定位置,摆脱了传统场地需要多人搬运的笨重模式,而且不用时能够互相套叠,大量节省了存放的空间。
[0034]4)通过配套设置的桌椅使创新竞赛场地更人性化,符合竞赛的要求,桌椅也有助于选手具有更加优化的竞赛条件。桌椅也可以设置在第四门型框架结构的门型腔中,合理利用空间。
[00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支架,包括第一顶部平面(60),和位于所述第一顶部平面(60)两端的第一左侧支撑面和第一右侧支撑面,所述第一顶部平面(60)、所述第一左侧支撑面和所述第一右侧支撑面形成第一门型框架结构(10),所述第一左侧支撑面和所述第一右侧支撑面上安装有滚轮; 第二支撑支架,形成第二门型框架结构(20),并且容置在所述第一门型框架结构(1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支撑支架,形成第三门型框架结构(30),并且容置在所述第二门型框架结构(20)中; 第四支撑支架,形成第四门型框架结构(40),并且容置在所述第三门型框架结构(30)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右侧支撑面包括:下端安装有所述滚轮的第一右侧支撑立柱(70)和第二右侧支撑立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侧支撑面和所述第一右侧支撑面的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为刹车滚轮(8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右侧支撑立柱(70 )包括第一立柱(71)和第二立柱(74 ),所述第一立柱(71)和所述第二立柱(74 )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柱(72);所述第二右侧支撑立柱和所述第一右侧支撑立柱(70)的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右侧支撑立柱(70)还包括肋柱(73),所述肋柱(73)连接所述第一顶部平面(60)和所述第二立柱(74);所述第一右侧支撑立柱(70)和所述第二右侧支撑立柱沿所述第一右侧支撑面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部平面(60)包括多根框架柱,多根所述框架柱形成格栅型框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部平面(60)上设置有第一场地平面(50)。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叠式立体场地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置在所述第四门型框架结构(40)中的桌子和椅子。
【文档编号】E04B1/343GK203430087SQ201320472309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5日
【发明者】范孝良, 赵文亨, 谢琮玖, 刘畅, 王伟成, 房静 申请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