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式预埋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248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板式预埋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主要公开了一种平板式预埋件,包括锚板、若干锚筋、若干锚固机构;锚板上焊接若干锚筋,锚筋末端形成锚固机构。本实用新型在锚筋锚固长度受混凝土构件厚度限制的情况下,既能合理缩短锚筋的锚固长度,又能规避钢结构专业与混凝土专业之间的交叉施工矛盾、减小预埋件的施工安装难度。
【专利说明】一种平板式预埋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建筑钢结构中常用的平板式预埋件的改进。
【背景技术】
[0002]在一块钢板上焊接锚筋的平板式预埋件是建筑工程领域常用的一种受力构件,具有受力性能好、施工简便等诸多优点。21世纪以来,建筑钢结构迅猛发展,钢构件与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等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连接节点中,平板式预埋件的应用极为
曰 ο
[0003]在建筑钢结构中,平板式预埋件时常扮演重要构件的传力媒介,所受反力较大、锚筋数量较多、直径较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 2010)相关规定对受拉直锚筋的锚固长度进行计算,经常出现混凝土构件厚度无法满足锚筋的最小锚固长度的情况,对此结构设计师一般采用在锚筋末端设90度弯钩(弯钩长度12倍锚筋直径)的做法来加强锚固,如图1所示,现有设计中,预埋件10包括锚板30、锚筋40,埋置于钢筋混凝土梁20顶部,锚筋40与锚板30穿孔塞焊连接,钢筋混凝土梁20高度为1000mm,混凝土材质为C30。
[0004]根据规范要求,锚筋40计算锚固长度为1000mm,则预埋件10总高度达到1036mm,超过钢筋混凝土梁20的高度。对此,就采用在锚筋40底部加设90度弯钩50的做法来加强锚固,其中直段长度600mm,弯钩长度400mm。施工阶段,因两个专业之间施工工期矛盾,预埋件10进场前,钢筋混凝土梁20的钢筋笼已绑扎完成,施工现场反映原设计预埋件10
无法施工。
[0005]由于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分属两支专业施工队伍,钢结构的预埋件一般在制作工厂内整体制作后再运至现场安装,而混凝土专业的施工连续性则很强。一旦工期上出现矛盾,其结果往往是预埋件10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笼已绑扎完成,钢结构的预埋件10方才进场,此时在密密麻麻的钢筋面前,锚筋40底部的弯钩50就成为预埋件安装极大的障碍,做法规范的,将混凝土专业的钢筋一根根撬弯,增大钢筋笼内的钢筋间隙以满足锚筋内插,费工费时不言而喻,做法不规范的,则直接把锚筋底部的弯钩割除,就地埋下安全隐患。
[0006]因此,在锚筋锚固长度受到钢筋混凝土构件厚度限制的情况下,建筑钢结构专业的平板式预埋件需要一种更为合理的构造,既能合理缩短锚筋的锚固长度,又能规避两个专业之间的交叉施工矛盾、减小预埋件的施工安装难度,防止野蛮施工,本案因此而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平板式预埋件,在锚筋锚固长度受混凝土构件厚度限制的情况下,既能合理缩短锚筋的锚固长度,又能规避钢结构专业与混凝土专业之间的交叉施工矛盾、减小预埋件的施工安装难度。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0009]一种平板式预埋件,包括锚板、若干锚筋、若干锚固机构;锚板上焊接若干锚筋,锚筋末端形成锚固机构。
[0010]所述的锚固机构在锚筋末端贴焊至少一段钢筋。
[0011]所述的锚固机构为锚筋末端两侧贴焊钢筋。
[0012]所述的钢筋长度为锚筋直径的3倍。
[0013]所述的钢筋为与锚筋同材质、同直径的钢筋。
[0014]所述的的锚筋为热轧带肋钢筋,直径不大于25mm。
[0015]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6]1、节约材料,方便制作,由于采用了合理的锚固机构,有效增强了锚筋在钢筋混凝土构件内的锚固效果,锚筋的锚固长度可较理论最小锚固长度缩短30%,起到节材效果。锚固构造的改进,对钢结构制作企业意味着无需额外的钢筋折弯设备的投入,可降低预埋件的制作成本,其制作工艺也更为便捷。
[0017]2、方便施工,由于锚筋锚固端构造的投影尺度小(仅3倍锚筋直径),即使预埋件部位钢筋笼先行绑扎完成,钢筋笼内的钢筋间隙在一般情况下均能满足该锚筋内插要求,因而极大地减小了预埋件施工安装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现有设计中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平面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三维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预埋件锚固机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5是图4中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如图2?图5所不,一种平板式预埋件6,包括锚板3、锚筋7、锚固机构8。
[0025]预埋件6置于钢筋混凝土梁2顶部,本实施例中锚板3为厚36mm的Q345B钢板,锚筋4为直径25_的HRB400热轧带肋钢筋,与锚板3穿孔塞焊连接,钢筋混凝土梁2高度为1000mm,混凝土材质为C30。其中,锚筋4直径根据计算确定,一般不大于25mm,锚筋4之间的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锚筋4直径不大于20mm时,锚筋4与锚板3的T形焊接采用压力埋弧焊,直径大于20_时采用穿孔塞焊。
[0026]锚固机构8的具体做法为:在锚筋7底部两侧贴焊两段与锚筋7同规格、同材质、长75mm的钢筋9,贴焊焊缝10如图4、图5所示,焊缝质量等级为三级。
[0027]在不采取锚固机构8的情况下,锚筋7与锚筋4的理论锚固长度相同,均为1000mm,由于锚固机构8有效增强了锚筋7的锚固效果,锚筋7的锚固长度可较理论锚固长度缩短30%,即取700mm,起到了节约材料、方便制作的效果。此外,锚筋7锚固端构造的投影尺度缩小至25 X 75mm,较锚筋4的锚固端尺度缩小80%以上,而钢筋混凝土梁2内的钢筋间隙最小为80X88mm,即使十分狭小,但仍能够满足锚筋7的内插要求,而不需要额外的人工干预,因而极大地方便了预埋件6的安装。[0028]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平板式预埋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板、若干锚筋、若干锚固机构;锚板上焊接若干锚筋,锚筋末端形成锚固机构;所述的锚固机构是在锚筋末端贴焊至少一段钢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式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固机构为锚筋末端两侧贴焊钢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式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长度为锚筋直径的3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式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为与锚筋同材质、同直径的钢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式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筋为热轧带肋钢筋,直径不大于25mm。
【文档编号】E04B1/41GK203716304SQ201320509830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0日
【发明者】叶翔, 林政 , 余国华, 洪峰, 林上幸, 余江琴, 李磊, 赵切, 张玮玮, 茅晨喜 申请人: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