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力墙结构阻尼器耗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剪力墙结构阻尼器耗能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阻尼系统,所述阻尼系统包括主墙体、阻尼器和悬臂设置的混凝土墙;所述阻尼器的一侧连接于所述主墙体上,另一侧连接于所述混凝土墙上。所述悬臂设置的混凝土墙生根于连梁上,并且与所述主墙体设缝脱开设置。所述阻尼系统设置在楼梯墙体、和/或电梯与楼梯前室间墙体、和/或楼梯前室的设备井墙体。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解决阻尼器在高层剪力墙结构中合理设置,形成耗能机制,达到了阻尼器消能减震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消能减震技术在高层剪力墙结构体系中难以实现的问题,为今天此类建筑物的消能减震提供了解决措施。
【专利说明】一种剪力墙结构阻尼器耗能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剪力墙结构阻尼器耗能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规范的颁布,我国消能减震技术的工程应用也越来越多。消能减震技术以其经济、实用和传力明确等特点已开始被广泛采用。目前消能减震技术主要用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及空间结构较多,但消能减震技术用于高层剪力墙结构仍然较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3]I)高层剪力墙结构多为住宅类项目,建筑平面布局比较单一,消能器布置位置容易受到限制。
[0004]2)由于高层剪力墙结构为薄墙体型,比较难以用消能器实现消能减震机制。
[0005]3)剪力墙结构的消能减震研究相对较少,技术发展比较薄弱,目前的大部分研究软件均难以真实模拟计算。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的剪力墙结构阻尼器耗能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剪力墙结构阻尼器耗能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阻尼系统,所述阻尼系统包括主墙体、阻尼器和悬臂设置的混凝土墙;所述阻尼器的一侧连接于所述主墙体上,另一侧连接于所述混凝土墙上。
[0009]所述悬臂设置的混凝土墙生根于连梁上,并且与所述主墙体设缝脱开设置。
[0010]所述连梁为加强型连梁。
[0011]所述加强型连梁的加强方式为加大配筋或内设型钢。
[0012]所述阻尼系统设置在对建筑功能无影响的区域。
[0013]所述阻尼系统设置在楼梯墙体、和/或电梯与楼梯前室间墙体、和/或楼梯前室的设备井墙体。
[0014]所述剪力墙为高层剪力墙。
[0015]为了提高抗震安全性和社会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在部分楼层的剪力墙中设置金属阻尼器,创造性地解决了阻尼器在高层剪力墙结构中合理设置,实现了高层剪力墙结构的消能减震,并保证了有效性。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总结如下:
[0017]1、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解决阻尼器在高层剪力墙结构中合理设置,形成耗能机制,达到了阻尼器消能减震的效果。
[0018]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消能减震技术在高层剪力墙结构体系中难以实现的问题,为今天此类建筑物的消能减震提供了解决措施。
[0019]3、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高层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思路,为采用消能减震技术来研究实现住宅类高层剪力墙结构“小震经济”打下了基础铺垫。
[0020]4、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住宅类高层剪力墙结构在“中震不坏,大震易修”,能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高于现行国家标准,这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节能减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某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阻尼系统的平面布置区域,其中黑色方块代表阻尼系统安装的位置;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某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某个阻尼系统的立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剪力墙结构阻尼器耗能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阻尼系统,所述阻尼系统包括主墙体1、阻尼器2和悬臂设置的混凝土墙3 ;所述阻尼器2的一侧连接于所述主墙体I上,另一侧连接于所述混凝土墙3上。
[0025]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悬臂设置的混凝土墙3生根于连梁4上,并且与所述主墙体I设缝脱开设置。所述连梁4为加强型连梁。所述加强型连梁的加强方式为加大配筋或内设型钢。所述剪力墙为高层剪力墙。
[0026]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阻尼系统设置在对建筑功能无影响的区域。
[0027]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阻尼系统设置在楼梯墙体、和/或电梯与楼梯前室间墙体、和/或楼梯前室的设备井墙体。
[0028]由于高层剪力墙多为住宅类项目,其建筑平面功能单一,对阻尼器2设置位置比较受限制,本实用新型通过各种比较并与建筑专业相沟通,考虑到阻尼器2的耗能效果、安装以及检修等各方面,得出在高层剪力墙结构中阻尼器2可在楼电梯核心筒部位或对建筑功能无影响处进行优化布置,如图1所示。
[0029]在确定布置区域后,需要解决如何实现剪力墙与阻尼器2间形成的消能减震机制。本文采用将阻尼器2 —侧通过埋件5连接于主体墙上,另一侧也通过埋件5连接于悬臂的混凝土墙3,此悬臂混凝土墙3是生根于连梁4上的,并与主体设缝脱开的。这样就形成了整个结构的消能减震机制,如图2所示。
[0030]为保证中大震下阻尼器2发挥工作,需要加强支撑阻尼器2的悬臂墙的连梁4 (可加大配筋或内设型钢),以确保阻尼器2工作时连梁4不发生破坏。
[0031]以上通过具体的和优选的实施例详细的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剪力墙结构阻尼器耗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阻尼系统,所述阻尼系统包括主墙体、阻尼器和悬臂设置的混凝土墙;所述阻尼器的一侧连接于所述主墙体上,另一侧连接于所述混凝土墙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结构阻尼器耗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设置的混凝土墙生根于连梁上,并且与所述主墙体设缝脱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力墙结构阻尼器耗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为加强型连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剪力墙结构阻尼器耗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型连梁的加强方式为加大配筋或内设型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结构阻尼器耗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系统设置在对建筑功能无影响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结构阻尼器耗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系统设置在楼梯墙体、和/或电梯与楼梯前室间墙体、和/或楼梯前室的设备井墙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结构阻尼器耗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为高层剪力墙。
【文档编号】E04B1/98GK203403556SQ201320509410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0日
【发明者】孙祥恕, 李洪求, 郝嵘, 谢龙宝 申请人: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