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制造方法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722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剪力墙制造方法及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剪力墙体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剪力墙有二种施工方式,一种是由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组装而成,由于是异 地制造、组装,因此施工速度较快,但强度较差;另一种是现浇钢筋混凝土,亦即于施工现场 的钢筋二侧分别组装一排普通模板,再于二排普通模板之间浇灌混凝土浆,待凝固之后,拆 卸两侧的普通模板,再于墙体表面以混凝土浆抹平,现浇方式由于与梁、柱一体成型,因此 结构强度较佳,但施工时间较长,尤其,若还要在墙体外表面砌上磁砖,所需的施工时期更 长, 一旦施工时间延长,必然增加成本,并且,受到天气因素而影响施工期的机会更高。
因此,现在剪力墙的二种施工方式均各有缺失,亟待进一步改良,以提升施工品质 及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前述缺失,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现有二种施工方式的优 点,而摒除其缺点的剪力墙施工方法,亦即,本方法兼具异地施工的高效率、及现浇墙体的 强度。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手段在提供一种剪力墙制造方法,其是将预制 钢筋混凝土墙板作为现浇混凝土墙其中一侧的建筑模板,与普通建筑模板分别安装于建筑 钢筋体的两侧,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及普通建筑模板之间浇灌混凝土浆,该混凝土浆并 且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连结不可分,拆掉普通建筑模板,即完成兼具预制钢筋混凝土墙 板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墙的剪力墙。 实施上述主要技术手段,本发明可获得的效益为
1.大幅节省施工时间 由于本发明利用预制混凝土墙板作为一侧的建筑模板,因此,现浇混凝土浆凝固
之后,只要拆掉另一侧的普通建筑模板即完成施工,相较于传统要拆掉两侧普通建筑模板
的施工方式,本发明显然较为方便快速,并且,本发明预制混凝土墙板是预先制造,亦可在
墙板表面预先拼贴瓷砖或者其他饰纹,因此,大幅降低现场拼贴瓷砖的时间。
2.提升墙体的结构强度 由于本发明包括了现场浇灌成钢筋混凝土墙,因此,除了具有使用预制混凝土墙 板的快速施工效益之外,同时兼具与梁、柱一体浇灌的墙板的高强度。
较佳的,本发明的施工步骤为 提供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预先制造钢筋混凝土墙,为内含钢筋的矩形块体,其二
相对的大面积表面分别界定为外表面、内表面,于内表面设有突出的防脱件; 支撑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 检测调整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的垂直度;
固定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及填缝隙将各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固定之后,填塞两 相邻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之间的缝隙; 设置钢筋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的内表面一旁绑固钢筋体; 安装对拉螺杆组于预制混凝土墙板上安装多数个对拉螺杆组,其末端是突出于 钢筋体一侧; 安装普通建筑模板于钢筋体相对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另一侧安装建筑普通模 板,所述对拉螺杆组即穿置于建筑普通模板,并且以一固定器匹配固定; 浇灌混凝土浆于普通建筑模板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之间浇灌混凝土浆,以将 钢筋体包覆; 拆卸普通建筑模板、以及支撑预制混凝土墙板的物件待混凝土浆凝固之后,即可 以拆卸普通建筑模板,以及用以支撑预制混凝土墙板的物件。
本发明进一步的施工步骤是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的内表面至少设有一个突出的钩持部; 所述支撑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的步骤,是以一可以调整长度的支撑件撑持于钩持
部与地面之间,该支撑件以设于一端的钩体钩持于钩持部。 较佳的,本发明于支撑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步骤之后,将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底 部固定,再检测调整垂直度。 较佳的,本发明突出于预制混凝土墙板内表面的防脱件设有复数个,通过弧形钢 筋形成多个可以供混凝土浆流窜及连结的空间。 实施上述各技术手段之后,本发明由于预制混凝土墙板内表面设有供混凝土浆流 窜的防脱件,待混凝土浆凝固之后,预制混凝土墙板即可与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墙板一体不 可分,并且,以可以调整长度的支撑件顶撑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可以快速地检测及调整垂 直度,提升施工品质。 较佳的,本发明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的内表面设有数个第一结合元件、第二结 合元件、钢筋接驳器,该第一结合元件至少设有二个,分别位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内表面 的上下部,借与位在上、下方的预制混凝土墙板结合,所述第二结合元件至少设有二个,分 别位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内表面的左右侧,借与左右相邻的墙板连结,所述钢筋接驳器 是供对拉螺杆组衔接; 对拉螺杆组是以一螺杆与钢筋接驳器连结,再以一套筒套设于螺杆上,而套筒的 两端分别顶撑于普通建筑模板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且螺杆穿出普通建筑模板之后,以 一固定件匹配螺设于螺杆,进而迫使普通建筑模板顶撑于套筒端面。 通过各结合元件可以提升各预制混凝土墙板之间的结合强度,而对拉螺杆的套筒 设置,可以使普通建筑模板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之间具有固定长度,并且避免混凝浆包 覆于螺杆表面。 较佳的,本发明的固定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及填缝隙步骤,是于左右相邻的预制 钢筋混凝土墙板之间塞入防水胶条,再将一连接片共同套设于二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相邻 近的第二结合元件,而后以一固定元件与第二结合元件匹配固定,而后由预制钢筋混凝土 墙板的内表面,以砂浆涂布于二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之间。以确保浇灌混凝土浆时,浆液不 会流出。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剪力墙,其包括不可分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与现浇钢筋 混凝土墙板,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的其中一表面预设有突出状并且可与现浇的混凝土连结 一起的防脱件。 所述防脱件设有多数个,是通过多个弧形钢筋形成可以供混凝土浆流窜及连结的 空间。


图1为本发明的制造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使用支撑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组装上下二个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数个施工示意图,以表示塞入防水胶条、连结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
及涂砂浆的施作方式; 图6是本发明安装对拉螺杆组、钢筋及普通模板的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1并配合图2 6所示,本发明的施工步骤为
提供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 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是在异地预先制造,为内含钢筋的 矩形块体,其二相对的大面积表面分别界定为外表面、内表面,其外表面较为精细,亦可以 砌上瓷砖ll,而内表面则设有突出的钩持部12、防脱件13、第一结合元件14、第二结合元件 15、及钢筋接驳器16,其中,钩持部12与防脱件13均是局部预埋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 内部,钩持部12至少为一个,其突出的距离最多,而防脱件13是设有复数个,通过钩状或者 弧形钢筋形成多个空间,所述第一结合元件14至少设有二个,分别位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 板10内表面的上下部,所述第二结合元件15至少设有二个,分别位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 10内表面的左右侧,本较佳实施例是将第一结合元件14、第二结合元件15设为一端预埋在 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的螺栓。又所述钢筋接驳器16是预埋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 的元件,较佳为具有螺孔的套件,亦可为螺栓,将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由生产基地运输 到建筑工地,以内表面朝向内侧的方式安装于欲浇灌钢筋混凝土墙的其中一侧;
支撑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 请参看图3所示,将一可调式支撑件20撑持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与地面之 间,该支撑件20以设于一端的钩体21钩持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的钩持部12,再以邻 近钩体21的套筒22旋转,使钩体21紧固于钩持部12,进而使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获得 撑持; 固定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底部 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通过其近底部的第一结合元件14与其下方的另一预制钢 筋混凝土墙板10b连结(如图4),结合方式是通过一连接件30供二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 10、 10b的第一结合元件14共同穿置结合,较佳是将连接件30设为金属片体,再依序穿置垫 片31、以螺帽32螺设于第一结合元件14,再将螺帽32与垫片31、连接件30焊接一起,以防螺帽32脱出; 调整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垂直度 由垂直度检测靠尺测量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的垂直度,未达标准时再通过调 整支撑件20的长度,进而调整墙板垂直度;
固定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两侧及填缝隙 请参阅图5所示,于左右相邻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之间塞入防水胶条40,再 将一连接片45共同套设于二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相邻近的第二结合元件15,而后以一 固定元件47与第二结合元件15匹配固定,较佳是将固定元件47相应设为螺帽,而后由预 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的内表面该侧,以砂浆48涂布于二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之间;
设置钢筋 在完成所有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的填缝隙作业之后,如图6所示,于预制钢筋
混凝土墙板10内表面一旁绑固钢筋体50.该钢筋体50是欲构成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内部
支撑结构的部份; 安装对拉螺杆组 仍请参阅图6所示,于各个钢筋接驳器16上分别安装一对拉螺杆组60,该对拉螺 杆组60包括一与钢筋接驳器16匹配结合的螺杆61、以及一套设于螺杆61外的套筒62,套 筒62两端分别突出于钢筋体50外,并且设有径向朝外突出的挡缘620,以形成两端宽,中段 窄的形状; 安装普通建筑模板 于钢筋体50相对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另一侧安装建筑普通模板70,该普通 建筑模板70上设有数个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的钢筋接驳器16位置相应的穿孔,以供 对拉螺杆组60的螺杆61穿出,再以一固定器63由普通建筑模板70的外侧,匹配安装于螺 杆61上,进而将普通建筑模板70抵靠于套筒62的挡缘620端面,即形成在钢筋体50的两 侧分别设有一排普通建筑模板70,以及一排由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构成的模板;
浇灌混凝土浆 于普通建筑模板70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之间浇灌混凝土浆,以将钢筋体50 包覆; 拆卸支撑件及普通建筑模板 待混凝土浆凝固干燥之后,即可以拆卸固定件63及螺杆61,以卸下普通建筑模板 70,并且将支撑件20卸下,即完成施工,形成一道具有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10及现浇混凝 土墙体的剪力墙。 由于其具有不可分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以及现浇混凝土墙体,因此,除了具有 使用预制混凝土墙板的快速施工效益之外,同时兼具与梁、柱一体浇灌的现浇墙板的高强 度。
权利要求
一种剪力墙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作为现浇混凝土墙其中一侧的建筑模板,与普通建筑模板分别安装于建筑钢筋体的两侧,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及普通建筑模板之间浇灌混凝土浆,该混凝土浆并且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连结不可分,拆掉普通建筑模板,即完成兼具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墙的剪力墙。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施工步骤为提供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预先制造钢筋混凝土墙,为内含钢筋的矩形块体,其二相对 的大面积表面分别界定为外表面、内表面,于内表面设有突出的防脱件; 支撑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 检测调整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的垂直度;固定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及填缝隙将各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固定之后,填塞两相邻 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之间的缝隙;设置钢筋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的内表面一旁绑固钢筋体;安装对拉螺杆组于预制混凝土墙板上安装多数个对拉螺杆组,其末端是突出于钢筋安装普通建筑模板于钢筋体相对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另一侧安装建筑普通模板, 所述对拉螺杆组即穿置于建筑普通模板,并且以一固定器匹配固定;浇灌混凝土浆于普通建筑模板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之间浇灌混凝土浆,以将钢筋 体包覆;拆卸普通建筑模板、以及支撑预制混凝土墙板的物件待混凝土浆凝固之后,即可以拆 卸普通建筑模板,以及用以支撑预制混凝土墙板的物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的内表面至少设有一个突出的钩持部;所述支撑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的步骤,是以一可以调整长度的支撑件撑持于钩持部与 地面之间,该支撑件以设于一端的钩体钩持于钩持部。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支撑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步骤之后,将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底部固定,再检测调整 垂直度。
5.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于预制混凝土墙板内表面的防脱件设有复数个,通过弧形钢筋形成多个可以 供混凝土浆流窜及连结的空间。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的内表面设有数个第一结合元件、第二结合元件、钢筋接驳器, 该第一结合元件至少设有二个,分别位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内表面的上下部,借与位在 上、下方的预制混凝土墙板结合,所述第二结合元件至少设有二个,分别位于预制钢筋混 凝土墙板内表面的左右侧,借与左右相邻的墙板连结,所述钢筋接驳器是供对拉螺杆组衔接;对拉螺杆组是以一螺杆与钢筋接驳器连结,再以一套筒套设于螺杆上,而套筒的两端 分别顶撑于普通建筑模板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且螺杆穿出普通建筑模板之后,以一固定件匹配螺设于螺杆,进而迫使普通建筑模板顶撑于套筒端面。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定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及填缝隙步骤,是于左右相邻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之间塞 入防水胶条,再将一连接片共同套设于二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相邻近的第二结合元件,而 后以一固定元件与第二结合元件匹配固定,而后由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的内表面,以砂浆 涂布于二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之间。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定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及填缝隙步骤,是于左右相邻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之间塞 入防水胶条,再将一连接片共同套设于二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相邻近的第二结合元件,而 后以一固定元件与第二结合元件匹配固定,而后由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的内表面,以砂浆 涂布于二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之间。
9. 一种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不可分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的其 中一表面预设有突出状并且可与现浇的混凝土连结一起的防脱件。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件设有多数个,是通过多个弧形钢筋形成可以供混凝土浆流窜及连结的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剪力墙制造方法及剪力墙,是一种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的剪力墙,其制造方法是先提供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在施工地点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之前,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与普通模板是分别位于钢筋的两侧,而后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与普通模板之间浇灌混凝土浆,同时,使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结合,待凝固之后,只要拆卸一侧的普通模板即可,由于本发明异地制造预制混凝土墙模板时,可以在表面预先贴附瓷砖或者其他造型饰纹,并且现场浇灌作业完成之后,仅需拆卸一侧的普通模板,因此可以大幅缩短施工时间,并且现场浇灌钢筋混凝土的墙体亦确保剪力墙的结构强度。
文档编号E04G21/02GK101761158SQ20101002243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5日
发明者危鼎, 吕艳萍, 周洪涛, 张晓勇, 熊明高, 王桂玲, 王玉岭, 肖绪文, 葛乃剑, 袁建勋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