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面装饰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277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面装饰单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面装饰单元,其包括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板缘框架,所述板缘框架具有配合第一板材外缘形状尺寸的第一结合部及绕第一结合部外围设置的容置槽,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一板材外缘结合将所述第一板材固定于板缘框架的内部,所述第二板材镶嵌于所述容置槽中。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第一板材拼装时各第一板材之间留下的间隙影响外观的缺陷,特别是通过添加金属转角件克服了第一板材与各第二板材之间留下的间隙影响外观的缺陷,增强立体感并提高了整体的美观性。
【专利说明】一种墙面装饰单元
(一)【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面装饰单元。
(二)【背景技术】
[0002]对墙身装饰是将多个第一板材铺贴在墙的外表面上以追求墙身装饰的整体美观性,按目前常规的墙身装饰方式存在如下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在铺贴第一板材时由于各第一板材之间留有接缝,一般采用粘剂填在接缝中避免破坏墙体整体的美观性,但实际上各第一板材之间间隙大小不一,采用粘剂填涂间隙会形成粗细不均的粘剂带将各第一板材隔开,十分影响墙身装饰的整体美观性;另一方面,墙面平整无新意,立体感不足。
(三)
【发明内容】

[0003]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墙面装饰单元,增强墙身装饰整体的美观性,并富有立体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墙面装饰单元,包括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板缘框架,所述板缘框架具有配合第一板材外缘形状尺寸的第一结合部及绕第一结合部外围设置的容置槽,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一板材外缘结合将所述第一板材固定于板缘框架的内部,所述第二板材镶嵌于所述容置槽中。
[0006]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如下方案进行改进:
[0007]所述板缘框架由若干型材和转角件组装而成,所述型材具有两个夹持部以及连接两个夹持部一端的平板,所述两个夹持部相向内侧设有突起物,所述型材还具有一从平板与其中一夹持部相连的一端向外侧延伸的第二结合部,所述转角件具有本体、从本体两侧向外延伸的两个接合臂、及从本体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三结合部,所述接合臂具有二个分叉,分叉相向内侧设有止挡部,型材和转角件组装时,转角件的两个接合臂与型材的端部搭接,所述两个夹持部、平板及止挡部围成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二结合部及第三结合部围成了所述第一结合部。
[0008]所述接合臂其中一个分叉的端部设置有缺口,另一个分叉设置有供所述型材其中一夹持部容置的凹槽,所述型材的两个夹持部端部分别搭接在所述缺口及凹槽上。
[0009]所述接合臂设置有缺口的分叉其端部还设有流胶开槽。
[0010]所述容置槽内壁设有若干条沿型材长度方向延伸的凸起或凹坑。
[0011]所述第一板材为长方体,所述板缘框架由四条型材和四个转角件组成,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通过粘合剂与板缘框架结合在一起。
[0012]所述第二板材为棱镜,其正表面具有多个反射面,所述第二板材与平板结合的一面涂有反光膜。
[001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第一板材拼装时各第一板材之间留下的间隙影响外观的缺陷,特别是通过添加金属转角件克服了第一板材与各第二板材之间留下的间隙影响外观的缺陷,增强立体感并提高了整体的美观性。
(四)【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维状态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A-A剖面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分解状态的三维状态示意图;
[0017]图4是型材和转角件放大状态示意图;
[0018]图5是多个墙面装饰单元组装在一起的正面状态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至4所示的一种墙面装饰单元,包括第一板材I和第二板材2及板缘框架。为增添墙面装饰单元的装饰效果,第一板材I和第二板材2采用不同材质的板材制成,第一板材I可以采用石材制成,而第二板材2可以用正表面具有多个反射面的棱镜制成。
[0020]所述板缘框架可由若干型材31和转角件32组装而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材I为长方体,所述板缘框架由四条型材31和四个转角件32组成,第一板材I和第二板材2通过枯合剂与板缘框架结合在一起。
[0021]所述型材31具有两个夹持部(31-1,31-2)以及连接两个夹持部(31-1,31-2)—端的平板31-3,所述两个夹持部(31-1,31-2)相向内侧设有突起物(31-11,31-21),所述型材31还具有一从平板31-3与其中一夹持部(31-1,31-2)相连的一端向外侧延伸的第二结合部 31-4。
[0022]所述转角件32具有本体32-1、从本体32-1两侧向外延伸的两个接合臂、及从本体32-1 —端向外延伸的第三结合部32-2,所述接合臂具有二个分叉(32-31,32-32),分叉(32-31,32-32)相向内侧设有止挡部(32-31-1,32-32-1)。
[0023]型材31和转角件32组装时,转角件32的两个接合臂与型材31的端部搭接,所述两个夹持部(31-1,31-2)、平板31-3及止挡部(32-31-1,32-32-1)围成容置槽,所述第二结合部31-4及第三结合部32-2围成了配合第一板材I外缘形状尺寸第一结合部,容置槽绕第一结合部外围设置。
[0024]为了板缘框架的装配更紧密和结实,于所述接合臂其中一个分叉32-31的端部设置有缺口 32-31-2,另一个分叉32-32设置有供所述型材31其中一夹持部(31-1,31-2)容置的凹槽32-32-2,所述型材31两个夹持部(31-1,31-2)的端部分别搭接在所述缺口32-31-2 及凹槽 32-32-2 上。
[0025]所述第一板材I外缘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结合将所述第一板材I固定于板缘框架的内部,所述第二板材2镶嵌于容置槽中,所述第二板材2与平板31-3结合的一面涂有反光膜。
[0026]为了让粘合剂更好地将第一板材1、第二板材2和板缘框架结合在一起,可在所述接合臂设置有缺口的分叉32-31其端部还设有流胶开槽32-31-3以便粘合剂填满缺口使型材31和转角件32连接更牢固。在所述容置槽内壁设有若干条沿型材31长度方向延伸的凸起或凹坑31-5以增加摩擦面积和粘合剂的厚度以加强粘合力。
[0027]应用时,如图5所示,多个墙面装饰单元组装在一起,各个墙面装饰单元间还有装饰件4。从效果来说,组装后安装在墙面上,不但增强立体感并提高了整体的美观性,而且由于金属转角件四个顶角处会形成一个独特的花纹和图案,更显尊贵美观。
[0028]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墙面装饰单元,包括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板缘框架,所述板缘框架具有配合第一板材外缘形状尺寸的第一结合部及绕第一结合部外围设置的容置槽,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一板材外缘结合将所述第一板材固定于板缘框架的内部,所述第二板材镶嵌于所述容置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面装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缘框架由若干型材和转角件组装而成,所述型材具有两个夹持部以及连接两个夹持部一端的平板,所述两个夹持部相向内侧设有突起物,所述型材还具有一从平板与其中一夹持部相连的一端向外侧延伸的第二结合部,所述转角件具有本体、从本体两侧向外延伸的两个接合臂、及从本体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三结合部,所述接合臂具有二个分叉,分叉相向内侧设有止挡部,型材和转角件组装时,转角件的两个接合臂与型材的端部搭接,所述两个夹持部、平板及止挡部围成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二结合部及第三结合部围成了所述第一结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墙面装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臂其中一个分叉的端部设置有缺口,另一个分叉设置有供所述型材其中一夹持部容置的凹槽,所述型材两个夹持部端部分别搭接在所述缺口与凹槽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墙面装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臂设置有缺口的分叉其端部还设有流胶开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墙面装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内壁设有若干条沿型材长度方向延伸的凸起或凹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墙面装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材为长方体,所述板缘框架由四条型材和四个转角件组成,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通过粘合剂与板缘框架结合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墙面装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材为棱镜,其正表面具有多个反射面,所述第二板材与平板结合的一面涂有反光膜。
【文档编号】E04F13/076GK203603403SQ201320724618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刘昌钱 申请人:中山市瑞龙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