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式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落地式脚手架,包括立杆钢管、拉结杆钢管、扣件、墙体,墙体中设有预埋的连墙件,连墙件由前挡板、连接柱、后挡板依次连接,其中前挡板和连接柱一体成型,连接柱和后挡板通过螺纹连接,拉结杆钢管一端设有与后挡板连接的锚板。本实用新型脚手架包括工字形连墙件,该连墙件的前挡板、后挡板在混凝土内形成刚性锁键,同时后挡板与拉结杆钢管锚板对应螺接,就将脚手架拉结杆钢管连接紧固在后挡板上,保证脚手架与连墙件、墙体有较好的可受拉力和压力结构,同时相比传统的预埋钢筋的方式,由于本连墙件不会深入墙体,避免了渗水隐患,而后挡板采用螺纹连接,在脚手架拆除过程中就能将后挡板移除,节省材料。
【专利说明】落地式脚手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的脚手架,尤其是一种落地式脚手架。
【背景技术】
[0002]脚手架是为方便砌筑施工、装修过程中的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支架。现有脚手架按照支固方式不同,可分为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悬挂式脚手架等。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对连墙件作了具体规定:对于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对于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规范并未具体规定刚性连墙件的结构和做法,导致现有连墙件做法不一。现有的脚手架通常采用预埋钢筋、钢管等与墙体连接件方式,缺点是结构简单,承载压力较差。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通过连墙件提高支持荷载能力的落地式脚手架。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落地式脚手架,包括立杆钢管、拉结杆钢管、扣件、墙体,墙体中设有预埋的连墙件,连墙件由前挡板、连接柱、后挡板依次连接,其中前挡板和连接柱一体成型,连接柱和后挡板通过螺纹连接,拉结杆钢管一端设有与后挡板连接的锚板。
[0005]作为优选,所述后挡板、前挡板截面为相同大小的圆形,后挡板位于连接柱外侧的圆环区域对称设有螺孔,锚板为与后挡板对应的圆形,并且在突出于拉结杆钢管的圆环区域也相对应的设有螺孔。
[0006]本实用新型脚手架包括工字形连墙件,该连墙件的前挡板、后挡板在混凝土内形成刚性锁键,同时后挡板与拉结杆钢管锚板对应螺接,就将脚手架拉结杆钢管连接紧固在后挡板上,保证脚手架与连墙件、墙体有较好的可受拉力和压力结构,同时相比传统的预埋钢筋的方式,由于本连墙件不会深入墙体,避免了渗水隐患,而后挡板采用螺纹连接,在脚手架拆除过程中就能将后挡板移除,节省材料。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附图标记说明:立杆钢管1,拉结杆钢管2,扣件3,前挡板4,连接柱5,后挡板6,锚板7,墙体8。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0]实施例:如图1,一种落地式脚手架,包括立杆钢管1、拉结杆钢管2、扣件3和预埋于墙体8中的连墙件,所述连墙件由前挡板4、连接柱5、后挡板6依次连接形成“工”字形,依次连接形成“工”字形,前挡板4和连接柱5 —体铸造构成,所述连接柱5和后挡板6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拉结杆钢管2 —端设有与后挡板6对应的锚板7,所述后挡板6、锚板7上设有对应的连接螺孔。
[0011]本实施例中后挡板6、前挡板4的截面为相同大小的圆形,所述后挡板6位于连接柱5外侧的圆环区域对称设有4个螺孔,所述锚板7为与后挡板6对应的圆形,并且在突出于拉结杆钢管2的圆环区域也相对应的设有4个螺孔。
[0012]后挡板6上设有4个螺孔,方便与脚手架拉结杆钢管2进行连接。当拉结杆钢管2焊接圆形锚板7时,将锚板7与后挡板6对应的四个螺孔对应螺接。
[0013]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落地式脚手架,包括立杆钢管(I)、拉结杆钢管(2)、扣件(3)、墙体(8),其特征在于:墙体(8)中设有预埋的连墙件,连墙件由前挡板(4)、连接柱(5)、后挡板(6)依次连接,其中前挡板(4)和连接柱(5)—体成型,连接柱(5)和后挡板(6)通过螺纹连接,拉结杆钢管(2) —端设有与后挡板(6)连接的锚板(J)。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脚手架,其特征是:所述后挡板(6)、前挡板(4)截面为相同大小的圆形,后挡板(6)位于连接柱(5)外侧的圆环区域对称设有螺孔,锚板(7)为与后挡板(6)对应的圆形,并且在突出于拉结杆钢管(2)的圆环区域也相对应的设有螺孔。
【文档编号】E04G1/38GK203626215SQ201320802204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6日
【发明者】徐哲民, 潘岳峰 申请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