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移动附墙的施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移动附墙的施工装置,包括导轨架和设置在所述导轨架一侧的顶模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导轨架与所述顶模结构之间的移动附墙,所述移动附墙与所述导轨架之间设置有插销件,所述顶模结构上设置单片导轨架,所述单片导轨架上设置有齿条,所述移动附墙上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由于移动附墙的一端可与顶模结构连接固定,另一端通过插销件就可将导轨架固定住,当顶模结构的钢平台上升时,只要将移动附墙往上移动即可,不需要配备专门的塔吊,就能很好的起到固定导轨架的作用,施工升降机可以安全地到达顶模结构的钢平台上方,而且操作灵活方便,安全可靠,不占空间,大大降低了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具有移动附墙的施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移动附墙的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长行程、低支撑液压式顶升系统主要用于超高层主塔楼核心筒体竖向结构施工。顶升系统利用长行程顶升油缸的活塞式运动将钢桁架工作平台整体向上顶升。在施工过程和顶模顶升过程中,顶模钢平台系统以及挂架系统承受风力,伴随着超高层施工高度的不断攀升,风力将逐渐增加。风力产生的部分水平荷载直接传递给墙体,而部分水平荷载将通过顶升钢柱、活塞杆、支撑大梁传递给牛腿,并通过牛腿传递给顶模结构。
[0003]同样,位于顶模结构一侧、设置有用于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上、下运行的导轨架,随着超高层施工高度的攀升,水平风力不断增加,导致横向位移增大。为了避免横向位移过大、甚至被折断,现有的方法是在建筑顶层用一个大吨位的塔吊将导轨架的上端固定,但是这需要专门配备一台大吨位的塔吊,塔吊的售价高又只能用于固定导轨架,占空间又浪费资源,而且每天的工作成本也很高,超过一万元,甚至达到2?3万元。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不要大吨位塔吊、又能很好的固定导轨架的具有移动附墙的施工装置。
[0005]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具有移动附墙的施工装置,包括导轨架和设置在所述导轨架一侧的顶模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导轨架与所述顶模结构之间的移动附墙。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附墙与所述导轨架之间设置有插销件。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附墙包括:驱动架、固定在所述顶模结构上的单片导轨架、竖直设置在所述单片导轨架上的齿条、设于所述驱动架内部的电机、与所述电机连接的减速器、以及与所述减速器轴连接的齿轮,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顶模结构的导架由若干个单片导轨架拼接而成。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销件包括销轴、插杆以及四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横向设置有“U”字形的插销口,所述插杆插入所述插销口内部,所述销轴贯穿所述插销口以及所述插杆的两侧端面。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单片导轨架上竖直的设置有立柱。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附墙还包括外双导轮装置、内双导轮装置和侧向导轮装置。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双导轮装置、所述内双导轮装置以及所述侧向导轮装置分别设于所述立柱的三个侧面上。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双导轮装置、所述内双导轮装置以及所述侧向导轮装置上均设置有沿所述立柱侧面滚动的滚轮。[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机内设置有电磁制动器。电磁制动器用以控制电机的转动。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附墙还包括松闸装置,所述松闸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电磁制动器连接,所述松闸装置的另一端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钩在所述驱动架上。松闸装置用于控制电磁制动器的运行,进而控制电机的空转,当整个顶模结构往上移动时,齿条会跟着往上运动,而和齿条啮合的齿轮会开始转动,最后带动电机转动,此时将松闸装置上的挂钩钩在驱动架上,电磁制动器松闸、电机空转,整个移动附墙相对于顶模结构是往下运动,如果电机不能空转,则齿轮也不能转动,则顶模结构的往上移动会带动整个移动附墙也往上移动,由于移动附墙和导轨架是固定的,这样会导致损坏移动附墙。
[0016]通过齿轮和齿条,移动附墙可以相对顶模结构上下移动。导轨架是由一个个标准节上下拼接而成的,当移动附墙要上下移动时,将固定杆上的销轴拔出;当移动附墙运动到需要的位置后,将固定杆安装在导轨架的对应位置上,再插入销轴即可。
[0017]外双导轮装置、内双导轮装置以及侧向导轮装置分别设于立柱的三个侧面上,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防止移动附墙有横向位移,保证移动附墙运行稳定,移动附墙运行时,外双导轮装置、内双导轮装置以及侧向导轮装置上的滚轮也在立柱上滑动。
[0018]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9]由于移动附墙的一端可与顶模结构连接固定,另一端通过插销件就可将导轨架固定住,当施工高度增加时,只要将移动附墙往上移动即可,不需要配备专门的塔吊,就能很好的起到固定导轨架的作用,施工升降机可以安全地到达顶模结构的钢平台上方,而且操作灵活方便,安全可靠,不占空间,大大降低了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移动附墙的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的B-B向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中的C-C向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1中松闸装置送闸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1中送闸装置锁紧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实施例。
[0027]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有移动附墙的施工装置,包括导轨架1、顶模结构2和移动附墙。顶模结构2设置在导轨架I的一侧,顶模结构2具有钢平台4,导轨架I由一个个标准节拼接而成,移动附墙设置在导轨架I与顶模结构2之间。
[0028]单片导轨架13固定在顶模结构2的钢平台4上,齿条12竖直的设置在单片导轨架13上,单片导轨架13上竖直的设置有立柱18。
[0029]移动附墙包括驱动架6、单片导轨架13、松闸装置22、齿条12、电机7、减速器8、齿轮11、外双导轮装置20、内双导轮装置19和侧向导轮装置17。电机7和减速器8都设于驱动架6内部,减速器8与电机7连接,齿轮11与减速器8轴连接。齿条12与齿轮11是啮合的,电机7通过减速器8带动齿轮11转动,齿轮11在齿条12上转动就实现了移动附墙的上下运动。
[0030]外双导轮装置20、内双导轮装置19以及侧向导轮装置17分别设于立柱18的三个侧面上,如图1所示,外双导轮装置20设于立柱18的左侧、即靠近导轨架I的一侧,内双导轮装置19设于立柱18的右侧、即远离导轨架I的一侧,侧向导轮装置17设于立柱18的前侦U。外双导轮装置20、内双导轮装置19以及侧向导轮装置17都各有四个,分别位于驱动架6的四个角上,一个外双导轮装置20、一个内双导轮装置19以及一个侧向导轮装置17组成一组作为导向的导向装置,上下各有两组,上侧的导向装置和下侧的导向装置成镜像对称关系。
[0031]结合图4所示,外双导轮装置20、内双导轮装置19以及侧向导轮装置17上均设置有3个沿立柱18滚动的滚轮21,外双导轮装置20、内双导轮装置19以及侧向导轮装置17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防止移动附墙有横向位移,保证移动附墙运行稳定,移动附墙上下运行时,外双导轮装置20、内双导轮装置19以及侧向导轮装置17上的滚轮21也在立柱18的侧面上滚动。
[0032]继续结合图3所示,移动附墙与导轨架I之间设置有插销件9,插销件9包括插杆15、销轴16以及四根固定杆3。
[0033]四根固定杆3固定在导轨架I的标准节上,上下各两根,且平行设置,因此插销件9也只有四个,固定杆3上横向设置有“U”字形的插销口 14。插杆15的一端固定在驱动架6上,另一端插入插销口 14内部,销轴16贯穿插销口 14以及插杆15的两侧端面,将固定杆3和插杆15串接在一起并固定,进而将整个导轨架I固定住。
[0034]当移动附墙要上下移动时,将插销件9上的销轴16拔出,启动电机7,带动齿轮11转动,当移动附墙运动到需要的位置后,将固定杆3固定到对应位置的标准节上,将插杆15插入固定杆3的插销口 14内,再插入销轴16即可。
[0035]由于移动附墙的一端可与顶模结构2连接固定,另一端通过插销件9就可将导轨架I固定住,当施工高度增加是,只要将移动附墙往上移动即可,不需要配备专门的塔吊,就能很好的起到固定导轨架I的作用,施工升降机可以安全地到达顶模结构的钢平台上方,而且操作灵活方便,不占空间,安全可靠,大大降低了成本。
[0036]继续结合图5和图6所不,电机7内设置有电磁制动器23,电磁制动器23用以控制电机7的转动。松闸装置22的一端与电磁制动器23连接,松闸装置22的另一端设置有挂钩,挂钩钩在驱动架6上。松闸装置22用于控制电磁制动器23的运行,进而控制电机7的空转,当整个顶模结构2往上移动时,齿条12会跟着往上运动,而和齿条12啮合的齿轮11会开始转动,最后带动电机7空转,此时将松闸装置22上的挂钩钩在驱动架6上,电磁制动器23松闸、电机7会空转,整个移动附墙相对于顶模结构2是往下运动的。如果电机7不能空转,则齿轮11也不能转动,则顶模结构2的往上移动会带动整个移动附墙也往上移动,由于移动附墙和导轨架I是固定的,这样会导致损坏移动附墙。如图6所示,当挂钩与驱动架6脱离时,送闸装置22处于锁紧状态,锁紧电磁制动器23,电机7无法空转。
[00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移动附墙的施工装置,包括导轨架(I)和设置在所述导轨架(I)一侧的顶模结构(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导轨架(I)与所述顶模结构(2)之间的移动附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移动附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附墙包括:驱动架(6)、固定在所述顶模结构(2)上的单片导轨架(13)、竖直设置在所述单片导轨架(13)上的齿条(12)、设于所述驱动架(6)内部的电机(7)、与所述电机(7)连接的减速器(8)、以及与所述减速器(8)轴连接的齿轮(11),所述齿条(12)与所述齿轮(11)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移动附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附墙与所述导轨架(I)之间设置有插销件(9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移动附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件(9)包括插杆(15)、销轴(16)以及四根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3)上横向设置有“U”字形的插销口(14),所述插杆(15)插入所述插销口( 14)内部,所述销轴(16)贯穿所述插销口( 14)以及所述插杆(15)的两侧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移动附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导轨架(13)上竖直的设置有立柱(18)。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移动附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附墙还包括外双导轮装置(20)、内双导轮装置(19)和侧向导轮装置(17)。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具有移动附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双导轮装置(20)、所述内双导轮装置(19)以及所述侧向导轮装置(17)分别设于所述立柱(18)的三个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移动附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双导轮装置(20)、所述内双导轮装置(19)以及所述侧向导轮装置(17)上均设置有沿所述立柱(18)侧面滚动的滚轮(21)。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移动附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7)内设置有电磁制动器(2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移动附墙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附墙还包括松闸装置(22),所述松闸装置(22)的一端与所述电磁制动器连接,所述松闸装置(22)的另一端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钩在所述驱动架(6)上。
【文档编号】E04G11/20GK203684656SQ201320851110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张建林 申请人:上海宝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