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28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相对于在作为朝向支柱侧的方向的前后方向被定位的第1楔部件以及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进行从上方将第2楔部件向楔插入孔插入的作业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本发明中,通过从上方将被设置在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上的第1楔部件(11)和第2楔部件(12)插入被设置在支柱(2)上的楔座部件(4)的楔插入孔(6),第1楔部件中的支柱(2)侧的前侧端部(14)压接在支柱(2),且第2楔部件中的与支柱(2)侧相反一侧的后侧端部压接在楔插入孔(6)的内面,第2楔部件中的支柱(2)侧的前侧端部压接在第1楔部件,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与支柱(2)连结,在第1楔部件被插入到楔插入孔(6)时,第1楔部件的前侧端部(14)与支柱(2)抵接,且第1楔部件的后侧端部(20)与楔插入孔(6)的内面抵接。
【专利说明】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在用于构筑临时设置脚手架的支柱上连结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例如,能够利用于用于连结在建筑作业现场、土木作业现场、拆解作业现场等的各种作业中构筑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的支柱和扶手部件、枕梁框等各种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

【背景技术】
[0002]在建筑作业现场等作业现场构筑临时设置脚手架,该临时设置脚手架通过在被竖立设置的支柱上连结扶手部件、枕梁框等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而被构筑,支柱和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由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连结。
[0003]下述专利文献I公开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具有楔座部件、第I楔部件和第2楔部件,所述楔座部件被设置在支柱上,在上下方向形成该支柱侧的端部达到该支柱的楔插入孔,所述第I楔部件被固定在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上,具备作为朝向支柱侧的方向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向下变小的部分,所述第2楔部件相对于第I楔部件可在上下方向移动地被配置在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上,具备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向下变小的部分;其中,通过从上方将第I楔部件和第2楔部件插入楔座部件的楔插入孔,将第I楔部件中的支柱侧的前侧端部压接在该支柱,且将第2楔部件中的与支柱侧相反一侧的后侧端部压接在楔插入孔的内面,将第2楔部件中的支柱侧的前侧端部压接在第I楔部件,将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连结在支柱上。
[0004]专利文献1:特表2000-503358号公报
[0005]在上述专利文献I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中,第I楔部件的宽度尺寸与楔插入孔的尺寸相比并不太大,在第I楔部件从上方被插入楔插入孔时,若使第I楔部件中的支柱侧的前侧端部与该支柱抵接,则第I楔部件中的与支柱侧相反一侧的后侧端部没有抵接楔插入孔的内面,另外,若使第I楔部件的后侧端部与楔插入孔的内面抵接,则第I楔部件的前侧端部不与该支柱抵接。为此,在从上方将第2楔部件插入楔插入孔,将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连结在支柱上前,第I楔部件以及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没有在作为朝向支柱侧的方向的前后方向被定位。为此,必须相对于可在前后方向移动的第I楔部件以及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进行从上方将第2楔部件向楔插入孔插入的作业。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相对于在作为朝向支柱侧的方向的前后方向被定位的第I楔部件以及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进行从上方将第2楔部件向楔插入孔插入的作业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


【发明内容】

[0007]有关本发明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是用于在为构成临时设置脚手架而竖立设置的支柱上连结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其中,所述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具有楔座部件、第I楔部件和第2楔部件,所述楔座部件被设置在前述支柱上,在上下方向形成该支柱侧的端部达到该支柱的楔插入孔,所述第I楔部件被固定在前述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上,具备作为朝向前述支柱侧的方向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向下变小的部分,所述第2楔部件相对于前述第I楔部件可在上下方向移动地被配置在前述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上,具备前述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向下变小的部分;通过从上方将前述第I楔部件和前述第2楔部件插入前述楔座部件的前述楔插入孔,将前述第I楔部件中的前述支柱侧的前侧端部压接在该支柱,且将前述第2楔部件中的与前述支柱侧相反一侧的后侧端部压接在前述楔插入孔的内面,将前述第2楔部件中的前述支柱侧的前侧端部压接在前述第I楔部件,将前述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连结在前述支柱上,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I楔部件被插入前述楔插入孔时,前述第I楔部件的前述前侧端部与前述支柱抵接,且前述第I楔部件中的与前述支柱侧相反一侧的后侧端部与前述楔插入孔的内面抵接。
[0008]在有关本发明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中,由于在第I楔部件被插入楔插入孔时,第I楔部件的前侧端部与支柱抵接,且成为与该前侧端部相反一侧的第I楔部件的后侧端部与楔插入孔的内面抵接,所以,通过它们的抵接,在将第I楔部件插入楔插入孔时,能够将第I楔部件以及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在作为朝向支柱侧的方向的前后方向定位,为此,能够相对于在前后方向不动的第I楔部件以及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进行从上方将第2楔部件向楔插入孔插入的作业,据此,能够轻易地进行从上方将第2楔部件插入、打进楔插入孔的作业。
[0009]在本发明中,在第I楔部件被插入楔插入孔时,与楔插入孔的内面抵接的第I楔部件的后侧端部的个数可以是I个,或者也可以是在第I楔部件的厚度方向离开的2个。
[0010]根据后者,由于与楔插入孔的内面抵接的第I楔部件的后侧端部的个数是在第I楔部件的厚度方向离开的2个,所以,在将第I楔部件插入楔插入孔时,能够更可靠地将第I楔部件以及临时设置脚手架用在前后方向定位。
[0011]另外,为了像这样使与楔插入孔的内面抵接的第I楔部件的后侧端部的个数为2个,也可以将这些2个部位做成例如第I楔部件中的与支柱侧相反一侧的后面和与该后面构成角度的第I楔部件的厚度方向的两方的面所交叉的2个角部。
[0012]由此,在第I楔部件被插入楔插入孔时,相对于支柱还能够将第I楔部件以及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在第I楔部件的厚度方向定位,第I楔部件以及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材在第I楔部件的厚度方向也不动,因此,能够更轻易地进行从上方将第2楔部件插入、打进楔插入孔的作业。
[0013]而且,将前述2个部位像上述那样做成第I楔部件中的与支柱侧相反一侧的后面和与该后面构成角度的第I楔部件的厚度方向的两方的面所交叉的2个角部能够通过将楔插入孔中的例如形成与支柱侧相反一侧的部分的部分做成向与支柱侧相反一侧弯曲突出的弯曲突出部来实现。
[0014]另外,上述2个角部的每一个可以是被倒角的角部,也可以是未被倒角的角部。
[0015]另外,在像上述那样,将在第I楔部件被插入楔插入孔时与楔插入孔的内面抵接的第I楔部件的后侧端部的个数做成2个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这些2个部位做成第I楔部件中的与支柱侧相反一侧的2个后面。
[0016]由此,由于与楔插入孔的内面抵接的第I楔部件的后侧端部成为2个后面,所以,能够将第I楔部件和楔插入孔的内面的抵接作为面接触来进行,为此,能够更可靠地完成将第I楔部件以及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在前后方向定位。
[0017]而且,将上述2个部位像上述那样做成第I楔部件中的与支柱侧相反一侧的2个后面能够通过将这些后面所抵接的楔插入孔的内面做成与楔插入孔中的例如与前述后面平行且形成与支柱侧相反一侧的部分的内面来实现。
[0018]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在第I楔部件形成可将第2楔部件在上下方向插入的插入槽,从上方被插入该插入槽,且前述后侧端部压接在楔插入孔的内面的第2楔部件在前述前侧端部的上下2部位压接在第I楔部件,使这些上下2部位中的上侧的部位与压接在楔插入孔的内面的第2楔部件的后侧端部的部位相比为上侧,且使下侧的部位与压接在楔插入孔的内面的第2楔部件的后侧端部的部位相比为下侧。
[0019]由此,由于因第2楔部件的后侧端部的部位压接在楔插入孔的内面而产生的反作用,在第2楔部件的前侧端部压接在第I楔部件时,压接在第I楔部件的第2楔部件的前侧端部的部位成为从压接在楔插入孔的内面的第2楔部件的后侧端部的部位在上下离开的上下2部位,因此,能够实现在这些上下2部位,使第2楔部件的前侧端部稳定地压接在第I楔部件,据此,能够更可靠地将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连结在支柱上。
[0020]再有,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将压接在支柱上的第I楔部件的前述前侧端部做成上下2部位,使这些上下2部位中的上侧的部位与压接在楔插入孔的内面的第2楔部件的后侧端部的部位相比为上侧,且使下侧的部位与压接在楔插入孔的内面的第2楔部件的后侧端部的部位相比为下侧。
[0021]由此,在第2楔部件的后侧端部压接在楔插入孔的内面,第2楔部件的前侧端部压接在第I楔部件时,压接在支柱上的第I楔部件的前侧端部成为从压接在楔插入孔的内面的第2楔部件的后侧端部的部位在上下离开的上下2部位,因此,能够在这些上下2部位,使第I楔部件的前侧端部稳定地压接在支柱,为此,能够进一步更可靠地将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连结在支柱上。
[0022]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第I楔部件形成可在上下方向插入第2楔部件的插入槽,且将该插入槽做成具有成为与第2楔部件的厚度尺寸对应的宽度尺寸的第I槽部和比该第I槽部宽度尺寸大的第2槽部的阶梯状的槽,在第2楔部件的下部设置在该第2楔部件的厚度方向突出,且其突出长度为可在第2槽部的内部上下移动的长度的突出部,在第I楔部件的上部设置用于通过由该突出部抵接来防止第2楔部件从第I楔部件的上部脱落的第I脱落防止部,且在前述第2楔部件的上部设置用于通过与第I楔部件的上面抵接来防止第2楔部件从第I楔部件的下部脱落的第2脱落防止部。
[0023]由此,由于第2楔部件从第I楔部件的上部的脱落由第I脱落防止部防止,第2楔部件从第I楔部件的下部的脱落由第2脱落防止部防止,所以,例如在向临时设置脚手架的构筑现场运入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时等,第2楔部件相对于被固定在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上的第I楔部件不可分离,为此,能够使有关第2楔部件的管理、处理等容易化。
[0024]在上面的本发明中,由有关本发明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连结在支柱上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可以是任意用途的部件,该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例如可以是被架设在隔开间隔被竖立设置的支柱彼此之间的扶手部件、梁架,或者还可以是安装在支柱上的外伸托架、枕梁架、辅助踏板等。
[0025]另外,被设置在支柱,且在上下方向形成有楔插入孔的楔座部件可以是基于水平的板材的法兰状的楔座部件,或者也可以是具有大的上下尺寸,且在内部上下贯通形成有楔插入孔的口袋状的楔座部件。
[0026]再有,有关本发明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能够应用于在任意的作业中使用的临时设置脚手架,该临时设置脚手架例如可以是在建筑作业现场构筑的临时设置脚手架,也可以是在土木作业现场构筑的临时设置脚手架,还可以是在拆解作业现场构筑的临时设置脚手架。
[0027]发明效果
[0028]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相对于在作为朝向支柱侧的方向的前后方向被定位的第I楔部件以及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能够进行从上方将第2楔部件向楔插入孔插入的作业这样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表示采用了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的正视图。
[0030]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的立体图。
[0031]图3是表示设置在支柱上的楔座部件的俯视图。
[0032]图4是图1的S4-S4线剖视图,是表示图2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的俯视图。
[0033]图5是表示图2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的正视图。
[0034]图6是图5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的正剖视图。
[0035]图7是图5的S7-S7线剖视图。
[0036]图8是表示将第I楔部件插入楔座部件的楔插入孔后,插入第2楔部件前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的正视图。
[0037]图9是图8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的正剖视图。
[0038]图10是图9的S10-S10线剖视图。
[0039]图11是表示另外的实施方式的与图10相同的图。
[0040]符号说明
[0041]1:临时设置脚手架;2:支柱;4:楔座部件;6:楔插入孔;6C:弯曲突出部;6D:与第I楔部件的后面平行的楔插入孔的部分;10:作为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的扶手部件;11:第I楔部件;12:第2楔部件;13:插入槽;13A:第I槽部;13B --第2槽部;14:第I楔部件的前侧端部;16:第2楔部件的前侧端部;17:突出部;20:第I楔部件的后侧端部;21 --第I楔部件的后面;22、23:第I楔部件的厚度方向的两方的面;24、25:角部;26:第2楔部件的后侧端部;26A:压接在插入槽的第2楔部件的后侧端部的部位;31:第I脱落防止部;32:第2脱落防止部;A: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根据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图1中表示应用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A的临时设置脚手架I。该临时设置脚手架I包括隔开间隔被竖立设置的多根支柱2和被架设在相互邻接的2根支柱2彼此之间的扶手部件10而被构筑,在各自的支柱2的下端配置可调整这些支柱2的高度的起重机式底座部件3。而且,各自的扶手部件10成为端部被连结在支柱2上的本实施方式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
[0043]扶手部件10的两端部由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A连结在支柱2上,该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A包括通过焊接被固定在支柱2上的楔座部件4、通过焊接被固定在扶手部件10的端部的第I楔部件11、在扶手部件10的端部相对于第I楔部件11可在上下方向移动地被配置的第2楔部件12而构成。另外,朝向支柱2侧的方向是针对第I以及第2楔部件11、12的前后方向,与该前后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是针对第I以及第2楔部件11、12的厚度方向。
[0044]图2是表示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A的立体图,如该图2所示,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楔座部件4成为将厚板水平地固定在支柱2上的楔座部件,所以,该楔座部件4成为法兰状的楔座部件。
[0045]图3是表示该法兰状的楔座部件4的俯视图。在楔座部件4上设置用于将支柱2插入的中心孔5、以90度的角度间隔形成在该中心孔5的周围的4个楔插入孔6、为可将例如拉条部件的端部连结在这些楔插入孔6之间而被形成的孔7,各自的楔插入孔6成为由被设置在支柱2侧的宽度窄的第I孔部6A和与该第I孔部6A连接并被设置在与支柱2侧相反一侧的宽度宽的第2孔部6B构成的阶梯状。另外,第I以及第2孔部6A、6B的宽度方向是与作为支柱2的长度方向的上下方向呈直角的水平方向,也是针对第I以及第2楔部件
11、12的上述的厚度方向。
[0046]第I孔部6A的支柱2侧的部分与由支柱2插入的中心孔5连接,为此,楔插入孔6中的支柱2侧的部分成为该支柱2的外周面露出的部分,另外,第2孔部6B的与支柱2侧相反一侧的部分成为向与支柱2侧相反一侧弯曲突出的形状。为此,楔插入孔6中的与支柱2侧相反一侧的部分成为向与支柱2侧相反一侧弯曲突出的弯曲突出部6C。
[0047]作为图1的S4-S4线剖视图的图4是表示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A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该接头A的正视图。而且,图6是表示接头A的正剖视图。如该图6所示,被固定在扶手部件10的端部的第I楔部件11可从上方插入在上下贯通地形成在楔座部件4上的楔插入孔6。作为图9的S10-S10线剖视图的图10是表示第I楔部件11的平剖视图,如该图10所示,第I楔部件11成为由被设置在支柱2侧,且第I楔部件11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变小的前部IlA和与该前部IlA连接并被设置在与支柱2侧相反一侧,且第I楔部件11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变大的后部IlB构成的阶梯状。在第I楔部件11从上方被插入楔插入孔6时,前部IIA被插入第I孔部6A,后部IlB被插入第2孔部6B。
[0048]另外,也可以将前部IlA以及第I孔部6A做成朝向支柱2侧变得尖细的锥形状,据此,能够通过钣金的折曲加工等轻易制造第I楔部件11。
[0049]另外,如图10所示,在第I楔部件11的内部上下贯通地形成可在上下方向插入第2楔部件12的插入槽13,该插入槽13成为由被设置在支柱2侧,且也是第2楔部件12的厚度方向的第I楔部件11的厚度方向的宽度尺寸变小的第I槽部13A和与该第I槽部13A连接,并被设置在与支柱2侧相反一侧,且第I楔部件11的厚度方向的宽度尺寸变大的第2槽部13B构成的阶梯状。而且,从图10可知,由于第2楔部件12的厚度尺寸成为与第I槽部13A的宽度尺寸对应的尺寸,所以,能够将第2楔部件12插入该第I槽部13A,这样的第2楔部件12的厚度尺寸在图2、图5所示的扶手部件10的长边方向,即、作为朝向支柱2侧的方向的前后方向连续。
[0050]另外,如图10所示,插入槽13中的支柱2侧的端部成为闭塞的端部,虽然插入槽13中的与支柱2侧相反一侧的端部成为开放的端部,但是,在固定着扶手部件10的端部的第I楔部件11的高度部分,插入槽13中的与支柱2侧相反一侧的端部被该扶手部件10闭塞。
[0051]由于像上述那样,插入槽13中的支柱2侧的端部成为被闭塞的端部,所以,如图6以及图9所示,第I楔部件11中的支柱2侧的前侧端部14成为遍及该第I楔部件11的上下的全长被闭塞的端部,在像这样具有上下方向的长度的前侧端部14的途中,设置向与支柱2侧相反一侧凹陷的凹部14A。为此,在该凹部14A的上下设置向支柱2侧突出的2个凸部14B、14C。而且,从成为第I楔部件11的下侧的大致一半的凸部14B和14C之间到第I楔部件11的下端为止的部分成为作为朝向支柱2侧的方向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向下逐渐变小的第I楔部件11的楔状部11C。另外,在插入槽13的内部,在该楔状部IlC的范围内设置从第I楔部件11的前侧端部14向与支柱2侧相反一侧隆起的隆起部15。
[0052]如图6所示,第2楔部件12中的支柱2侧的前侧端部16成为从该第2楔部件12的上端的稍下侧到第2楔部件12的下端为止向支柱2侧稍弯曲突出的弯曲突出部而被形成,据此,形成有该弯曲突出部的第2楔部件12的大部分成为作为朝向支柱2侧的方向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向下逐渐变小的第2楔部件12的楔状部12A。
[0053]图7是图5的S7-S7线剖视图。如该图7所示,在第2楔部件12的下部设置在该第2楔部件12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具有长度的突出部17,该突出部17由被打进并固定在形成于第2楔部件12的下部的孔的销形成。突出部17的从第2楔部件12开始的整体突出长度,换言之是突出部17的整体的长度比形成在第I楔部件11上的插入槽13中的第2槽部13B的宽度尺寸小,因此,在使第2楔部件12沿插入槽13的第I槽部13A上下移动时,突出部17可在第2槽部13B的内部上下移动。
[0054]另外,如图7所示,在第I楔部件11的厚度方向的两方的上端形成向插入槽13的内侧屈曲的一对屈曲部11D,另外,在第I楔部件11的厚度方向的两方的上部,在这些屈曲部IlD的下侧,形成向插入槽13的内侧突出的一对突部18。这些突部18例如通过将第I楔部件1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的面向内侧挤压加工来形成。由于一对屈曲部IlD彼此之间的间隔以及一对突部18彼此之间的间隔比第2楔部件12的厚度尺寸稍大,所以,能够使第2楔部件12上下插通这些屈曲部IlD彼此之间以及一对突部18彼此之间。而且,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第2楔部件12抵达第I楔部件11的上部时,通过使第2楔部件12向扶手部件10侧倒下,能够将该第2楔部件12放置在扶手部件10之上,且在第2楔部件12欲在向斜上侧从第I楔部件11离开的方向移动时,通过第2楔部件12的突出部17与第I楔部件11的屈曲部IlD和突部18抵接,防止第2楔部件12从第I楔部件11的上部脱落。
[0055]为此,第I楔部件11的屈曲部IlD和突部18成为构成用于通过与第2楔部件12的突出部17的协作,来防止第2楔部件12从第I楔部件11的上部脱落的图7的第I脱落防止部31的部件。
[0056]另外,如图7所示,在第2楔部件12的上端形成在该第2楔部件12的厚度方向扩张的扩张部19。为此,在将第I楔部件11像图5以及图6那样插入被设置在支柱2上的楔座部件4的楔插入孔6前,即使第2楔部件12从上方被插入第I楔部件11的插入槽13的第I槽部13A,也通过扩张部19与形成第I楔部件11的上面的一对屈曲部IlD抵接,防止第2楔部件12从第I楔部件11的下部脱出。
[0057]为此,扩张部19成为构成被设置在第2楔部件12的上部,且用于通过与第I楔部件11的上面抵接,来防止第2楔部件12从第I楔部件11的下部脱落的图7的第2脱落防止部32的部件。
[0058]这样,由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A成为具备用于防止第2楔部件12从第I楔部件11的上部脱出的第I脱落防止部31和用于防止第2楔部件12从第I楔部件11的下部脱出的第2脱落防止部32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A,所以,在将扶手部件10搬运或运送到构筑图1所示的临时设置脚手架I的作业现场或者从将临时设置脚手架I解体的作业现场搬运或运送到其它的作业现场时,能够使第2楔部件12相对于被固定在扶手部件10的端部的第I楔部件11不可分离,为此,能够轻易地进行有关第2楔部件12的管理、处理等。
[0059]接着,对为了构筑图1所示的临时设置脚手架I而由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A将支柱2和扶手部件10的端部连结的作业进行说明。
[0060]在该作业开始时,第2楔部件12如图8以及图9所示,成为横倒状态,被放置在扶手部件10之上,在该状态下,第I楔部件11从上方被插入设置在支柱2上的楔座部件4的楔插入孔6。该插入后的状态表示在图8以及图9,若第I楔部件11从上方被插入楔插入孔6,则如图10所示,第I楔部件11中的支柱2侧的前侧端部14在图9所示的前述的上下2个凸部14B、14C与支柱2的外周面抵接,且如图10所示,第I楔部件11中的与支柱2侧相反一侧的后侧端部20与楔插入孔6的内面抵接。
[0061]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有关被设置在第I楔部件11上的图6的楔状部IlC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被设定成在第I楔部件11的前侧端部14的凸部14B、14C与支柱2的外周面抵接时,第I楔部件11的后侧端部20与楔插入孔6的内面抵接这样的尺寸。
[0062]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楔插入孔6中的与支柱2侧相反一侧的部分如图10所示那样,成为向与支柱2侧相反一侧弯曲突出的弯曲突出部6C,所以,与楔插入孔6的内面抵接的第I楔部件11的后侧端部20的部位如该图10所示,成为第I楔部件11中的与支柱2侧相反一侧的2个后面21和与这些后面21构成角度的第I楔部件11的厚度方向的两方的面22、23所交叉的2个角部24、25。
[0063]为此,被插入楔插入孔6的第I楔部件11在作为朝向支柱2侧的方向的前后方向被定位,且在作为与该前后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的第I楔部件11的厚度方向也被定位,第I楔部件11以及扶手部件10就前后方向和第I楔部件11的厚度方向这两方而言,不动。
[0064]另外,上述2个角部24、25可以做成被预先倒角加工的部位,也可以做成未被倒角加工的部位。
[0065]此后,通过进行用锤子等工具打压第I楔部件11的上面,将该第I楔部件11向下方打进的作业,第I楔部件11的前侧端部14的凸部14B、14C压接在支柱2的外周面,且第I楔部件11的2个角部24、25压接在楔插入孔6的弯曲突出部6C的内面。
[0066]接着,使在扶手部件10上成为向上横倒状态的第2楔部件12竖起,将该第2楔部件12插入形成在第I楔部件11上的插入槽13的第I槽部13A。由于若进行该插入作业,则第I楔部件11被插入楔插入孔6,所以,第2楔部件12也被插入该楔插入孔6,此后,进行通过用锤子等工具打压设置在第2楔部件12的头部的扩张部19,将该第2楔部件12向下方打进的作业。该打进作业后的状态表示在图5以及图6,若用锤子等工具将第2楔部件12向下方打进,则如图6所示,第2楔部件12中的与支柱2侧相反一侧的后侧端部26中的部位26A压接在楔插入孔6的内面,且第2楔部件12的前述楔状部12A中的前侧端部16压接在第I楔部件11的插入槽13的第I槽部13A中的上端部27和前述的隆起部15,再有,第I楔部件11在设置在该第I楔部件11的前侧端部14的上下2部位的前述的凸部14B、14C,更牢固地被压接在支柱2的外周面。
[0067]如上所述,扶手部件10的端部由将设置在支柱2上的楔座部件4和设置在扶手部件10的端部的第I以及第2楔部件11、12作为构成要素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A连结在该支柱2上。
[0068]根据上面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由于在第I楔部件11被插入楔座部件4的楔插入孔6时,第I楔部件11的前侧端部14与支柱2抵接,且第I楔部件11的后侧端部20与楔插入孔6的内面抵接,所以,第I楔部件11以及扶手部件10在作为朝向支柱2侧的方向的前后方向被定位,在该前后方向不动,因此,能够轻易地进行此后进行的从上方将第2楔部件12向第I楔部件11的插入槽13的第I槽部13A插入的作业和将第2楔部件12向下方打进的作业。
[006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楔部件11的后侧端部20与楔插入孔6的内面抵接的部位如通过图10中说明的那样,是第I楔部件11的2个后面21和与这些后面21构成角度的第I楔部件11的厚度方向的两方的面22、23所交叉的2个角部24、25,这些角部24、25成为在第I楔部件11的厚度方向离开的2个部位,因此,通过将第I楔部件11插入楔插入孔6,还能够将第I楔部件11以及扶手部件10在第I楔部件11的厚度方向也定位,使其在该厚度方向也不动,为此,能够更轻易地进行从上方将第2楔部件12插入第I楔部件11的插入槽13的第I槽部13A的作业和将第2楔部件12向下方打进的作业。
[0070]另外,在第2楔部件12的后侧端部26的部位26A因第2楔部件12的打进作业而压接在楔插入孔6的内面时,第2楔部件12的楔状部12A中的前侧端部16压接在第I楔部件11上的部位如图6所示那样,是第I楔部件11的插入槽13的第I槽部13A中的与上端部27对应的部位和与隆起部15对应的部位这上下2部位。而且,由于与上端部27对应的部位与压接在楔插入孔6的内面的第2楔部件12的后侧端部26的部位26A相比是上侧,与隆起部15对应的部位与该部位26A相比是下侧,所以,通过因第2楔部件12的后侧端部26的部位26A压接在楔插入孔6的内面而产生的反作用,能够使第2楔部件12的前侧端部16稳定地压接在第I楔部件11。
[0071]S卩、在上述的上下2部位中的一方的部位的高度位置为与压接在楔插入孔6的内面的第2楔部件12的后侧端部26的部位26A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的情况下,由于因该部位26A压接在楔插入孔6的内面而产生的反作用,使得上述的上下2部位中的一方的部位以比另一方的部位大的压接力压接在第I楔部件11,另一方的部位以小的压接力被压接在第I楔部件11或没有压接,由此,难以使第2楔部件12的前侧端部16以稳定的状态压接在第I楔部件11,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
[0072]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了第2楔部件12的打进作业时,压接在支柱2上的第I楔部件11的前侧端部14的部位是凸部14B、14C上的上下2部位,这些上下2部位中的上侧的凸部14B的部位与压接在楔插入孔6的内面的第2楔部件12的后侧端部26的部位26A相比是上侧,下侧的凸部14C的部位与该部位26A相比是下侧,因此,在该部位26A压接在楔插入孔6的内面,第2楔部件12的前侧端部16的上下2部位压接在第I楔部件11时,第I楔部件11的前侧端部14与在上述的第2楔部件12的前侧端部16的上下2部位上的压接同样,在上下2个凸部14B、14C稳定地压接在支柱2上,据此,能够更可靠地将扶手部件10连结在支柱2上。
[0073]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由于某些理由从下侧到上侧的外力作用于第2楔部件12的下端,也由于像前述那样,该第2楔部件12的前侧端部16在第I楔部件11的插入槽13的第I槽部13A中的上端部27和隆起部15这上下2部位压接在第I楔部件11,第2楔部件12的后侧端部26在前述部位26A压接在楔插入孔6的内面,第2楔部件12的前述的楔状部12A成为前侧端部16向支柱2侧弯曲突出的弯曲突出部,该楔状部12A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为与该弯曲突出部对应地变化的尺寸,所以,针对从下侧笔直地向上侧作用的外力而言,不存在第2楔部件12相对于第I楔部件11以及楔插入孔6向上方脱开移动的情况,据此,能够利用由楔座部件4、第I以及第2楔部件11、12构成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A,将扶手部件10的端部更可靠地连结在支柱2上。
[0074]图11是表示其它的实施方式。在该图11的实施方式中,将与楔插入孔6的内面抵接的第I楔部件11的后侧端部20做成第I楔部件11中的与支柱2侧相反一侧的2个后面21。而且,为使这些后面21和楔座部件4的楔插入孔6的内面面接触,在该楔插入孔6中与支柱2侧相反一侧的部分设置与后面21平行的2个直线部6D,使后面21与这些直线部6D的内面面接触。
[0075]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第I楔部件11的后侧端部20与楔插入孔6的内面面接触,所以,能够将第I楔部件11以及扶手部件10在作为朝向支柱侧的方向的前后方向更可靠地定位,使之在该前后方向不动。
[0076]另外,图11所示的2个直线部6D成为在与第2楔部件12的后侧端部26的部位26A所压接的楔插入孔6的内面的部分6E之间设置了阶梯差的直线部,但是,也可以不在2个直线部6D和部分6E之间设置阶梯差,而是使这些直线部6D和部分6E连续。
[0077]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0078]本发明能够利用于用于连结在建筑作业现场、土木作业现场、拆解作业现场等的各种作业中构筑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的支柱和扶手部件、枕梁框等各种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是用于在为构成临时设置脚手架而竖立设置的支柱上连结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 其中,所述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具有楔座部件、第I楔部件和第2楔部件,所述楔座部件被设置在前述支柱上,在上下方向形成该支柱侧的端部抵达该支柱的楔插入孔,所述第I楔部件被固定在前述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上,具备作为朝向前述支柱侧的方向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向下变小的部分,所述第2楔部件相对于前述第I楔部件可在上下方向移动地被配置在前述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上,具备前述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向下变小的部分;通过从上方将前述第I楔部件和前述第2楔部件插入前述楔座部件的前述楔插入孔,将前述第I楔部件中的前述支柱侧的前侧端部压接在该支柱,且将前述第2楔部件中的与前述支柱侧相反一侧的后侧端部压接在前述楔插入孔的内面,将前述第2楔部件中的前述支柱侧的前侧端部压接在前述第I楔部件,将前述临时设置脚手架用部件连结在前述支柱上,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第I楔部件被插入前述楔插入孔时,前述第I楔部件的前述前侧端部与前述支柱抵接,且前述第I楔部件中的与前述支柱侧相反一侧的后侧端部与前述楔插入孔的内面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I楔部件被插入前述楔插入孔时,与前述楔插入孔的内面抵接的前述第I楔部件的前述后侧端部的个数是在前述第I楔部件的厚度方向离开的2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前述2个部位是前述第I楔部件中的与前述支柱侧相反一侧的后面和与该后面构成角度的前述第I楔部件的厚度方向的两方的面所交叉的2个角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前述2个角部所抵接的前述楔插入孔的内面是前述楔插入孔中形成与前述支柱侧相反一侧的部分的部分,是向与前述支柱侧相反一侧弯曲突出的弯曲突出部的内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前述2个部位是前述第I楔部件中的与前述支柱侧相反一侧的2个后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前述后面所抵接的前述楔插入孔的内面是前述楔插入孔中与前述后面平行,且形成与前述支柱侧相反一侧的部分的内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I楔部件形成可在上下方向插入前述第2楔部件的插入槽,从上方被插入该插入槽,且前述后侧端部压接在前述楔插入孔的内面的前述第2楔部件在前述前侧端部的上下2部位压接在前述第I楔部件,这些上下2部位中的上侧的部位与压接在前述楔插入孔的内面的第2楔部件的前述后侧端部的部位相比为上侧,下侧的部位与压接在前述楔插入孔的内面的第2楔部件的前述后侧端部的前述部位相比为下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在上下2部位有压接在前述支柱的前述第I楔部件的前述前侧端部,这些上下2部位中的上侧的部位与压接在前述楔插入孔的内面的第2楔部件的前述后侧端部的部位相比为上侧,下侧的部位与压接在前述楔插入孔的内面的第2楔部件的前述后侧端部的前述部位相比为下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设置脚手架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I楔部件形成可在上下方向插入前述第2楔部件的插入槽,且该插入槽做成具有成为与前述第2楔部件的厚度尺寸对应的宽度尺寸的第I槽部和与该第I槽部相比宽度尺寸大的第2槽部的阶梯状的槽,在前述第2楔部件的下部设置在该第2楔部件的厚度方向突出,且其突出长度成为可在前述第2槽部的内部上下移动的长度的突出部,且在前述第I楔部件的上部设置用于通过由前述突出部抵接来防止前述第2楔部件从前述第I楔部件的上部脱落的第I脱落防止部,在前述第2楔部件的上部设置用于通过与前述第I楔部件的上面抵接来防止前述第2楔部件从前述第I楔部件的下部脱落的第2脱落防止部。
【文档编号】E04G7/32GK104246093SQ201380019608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2日
【发明者】星野克之, 南云隆司 申请人:贺利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