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篷架及凉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148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凉篷架及凉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凉篷架及凉篷。凉篷架包括立柱、顶篷架、加强杆组和驱动机构。立柱顶端固设有固座,其上还滑接有滑座。每相邻两立柱间都设有折叠架,该折叠架包括至少两组串联枢接的剪刀状的连杆组,该折叠架中相邻两组连杆组的端部枢接在一起形成为枢接位。顶篷架包括顶座,顶座和立柱间连接有一能收折的顶篷杆组,该顶篷杆组枢接顶座、固座和滑座。加强杆组包括串联枢接的二加强杆,该加强杆组一端枢接在顶座,另一端枢接在折叠架之位于上侧的一枢接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座,该驱动座和顶篷杆组间枢接有驱动杆,该驱动座和加强杆组间枢接有一连动杆。它具有如下优点:整个凉篷架更稳定和牢固;能实现一步展开或收折,方便快速。
【专利说明】凉篷架及凉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凉篷架及凉篷。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凉篷,包括
[0003]至少三立柱,每一立柱顶端都固设有一固座,每一立柱上都滑接有一滑座;
[0004]每相邻两立柱间都设有一折叠架,该折叠架包括至少两组串联枢接的剪刀状的连杆组并具有四个外端,该四个外端分别枢接在相邻两立柱的固座和滑座,该折叠架中相邻两组连杆组的端部枢接在一起形成为枢接位;
[0005]一顶篷架,包括一顶座,该顶座和每一立柱间都连接有一能收折的顶篷杆组,该顶篷杆组包括一枢接顶座的第一顶篷杆和一枢接第一顶篷杆的第二顶篷杆,该第二顶篷杆枢接在对应立柱之固座;另设一斜支杆,该斜支杆两端分别枢接在该立柱之滑座和第二顶篷杆;
[0006]一篷布,连接顶篷架且套在折叠架外。
[0007]抗风过程中,篷布之侧边(对应折叠架处)受风会顶抵折叠架,使折叠架朝内变形倾斜,从而产生如下技术问题:1、抗风性不强,凉篷不稳;2、篷布顶部下榻,内部空间变形缩小;3、使用寿命缩短。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人提出了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是在传统的凉篷处增加:
[0009]至少一加强杆组,包括一枢接在位于上侧枢接位的第一杆、一枢接在位于下侧的枢接位的第二杆和一枢接第一杆的第三杆,该第二杆上端枢接在第一杆中部,该第三杆枢接在顶座。
[0010]采用该解决方案,虽能增强侧边抗风性能,但还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篷布之侧边受风时,上下两枢接位之间的距离会增大,导致第一杆会朝下转动,第三杆也会朝下转动,第一杆和第三杆的枢接处下降,因此抗风性、凉篷稳定性增强效果不佳,篷布顶部还是会下榻;2、无法实现一步展开或收折,展开或收折不便。

【发明内容】

[0011]本发明提供了凉篷架及凉篷,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凉篷架及凉篷所存在的不足。
[001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0013]凉篷架,包括:
[0014]至少三立柱(10),每一立柱(10)顶端都固设有一固座(11),每一立柱(10)上都滑接有一滑座(12);
[0015]每相邻两立柱(10)间都设有一折叠架,该折叠架包括至少两组串联枢接的剪刀状的连杆组(20)并具有四个外端,该四个外端分别枢接在相邻两立柱(10)的固座(11)和滑座(12),该折叠架中相邻两组连杆组(20)的端部枢接在一起形成为枢接位(21);[0016]一顶篷架(30),包括一顶座(31),该顶座(31)和每一立柱(10)间都连接有一能收折的顶篷杆组,该顶篷杆组枢接顶座(31 )、固座(11)和滑座(12);
[0017]至少一加强杆组(40),至少包括串联枢接的第一加强杆(41)和第二加强杆(42),该加强杆组(40) —端枢接在顶座(31),另一端枢接在折叠架之位于上侧的一枢接位(21);
[0018]一驱动机构(50),包括一驱动座(51 ),该驱动座(51)和至少一顶篷杆组间枢接有驱动杆(52),该驱动座(51)和每一加强杆组(40)间都枢接有一连动杆(53)。
[0019]一实施例之中:该顶座(31)和驱动座(51)上下布置。
[0020]一实施例之中:该驱动座(51)和每一顶篷杆组间都枢接有驱动杆(52)。
[0021]—实施例之中:该第一加强杆(41)一端枢接在顶座(31),该第一加强杆(41)另一端枢接第二加强杆(42)—端,第二加强杆(42)另一端枢接该枢接位(21),该连动杆(53)两端分别枢接在驱动座(51)和第一加强杆(41)。
[0022]一实施例之中:该每一折叠架所包括的连杆组(20)个数为复数,且该加强杆组
(40)之另一端枢接在折叠架之位于正中且位于上侧的一枢接位(21)。
[0023]一实施例之中:该每一折叠架和驱动座(51)间都连接一加强杆组(40)。
[0024]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加强杆(41)和第二加强杆(42)之间通过转动关节(43)枢
接在一起。
[0025]一实施例之中:该顶篷杆组包括一枢接顶座(31)的第一顶篷杆(32)和一枢接第一顶篷杆(32)的第二顶篷杆(33),该第二顶篷杆(33)枢接在对应立柱(10)之固座(11);另设一斜支杆(34),该斜支杆(34)两端分别枢接在该立柱(10)之滑座(12)和第二顶篷杆
(33);该驱动杆(52) —端枢接在第一顶篷杆(32),另一端枢接在驱动座(51)。
[0026]一实施例之中:该顶篷杆组包括一枢接顶座(31)的第一顶篷杆(32)和一枢接第一顶篷杆(32)的第二顶篷杆(33),该第二顶篷杆(33)中部枢接有一斜支杆(34);另设一剪刀状连杆组(35 ),其四端分别枢接在对应立柱(10 )的固座(11)、滑座(12 )、斜支杆(34 )末端和第二顶篷杆(33)末端;该驱动杆(52) —端枢接在第一顶篷杆(32),另一端枢接在驱动座(51)。
[002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0028]一种应用上述的凉篷架的凉篷,还包括:
[0029]篷布,连接在顶篷杆组和加强杆组(40)之上且套在折叠架外。
[0030]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0031]1.驱动座和顶篷杆组间枢接有驱动杆,驱动座和加强杆组枢接连动杆,加强杆组枢接在顶座和折叠架之位于上侧的一枢接位,则凉篷架展开或收折时能带动驱动座向远离或靠近顶座方向移动,驱动座通过连动杆带动加强杆组转动,由加强杆组顶抵折叠架实现加强,其能克服【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且产生如下技术效果:a、展开状态中,驱动座、顶座、顶篷杆组和第一加强杆相配合,能使第一加强杆所处位置保持稳定,能使加强杆组保持在展开状态,避免加强杆组收折,能很好地加强了侧面折叠架的强度,使整个凉篷架更稳定和牢固,提高抗风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特别是尺寸很大的凉篷,且能避免篷布下榻;b、驱动座、顶座、顶篷杆组和加强杆组配合构成整体架杆,凉篷架连接强度高,支撑强度高,稳定性高,能大大增强抗风能力;c、凉篷架展开或收折,顶篷杆组随之展开或收折,驱动座随之移动,加强杆组随之展开或收折,能实现一步展开或收折,方便快速。[0032]2.驱动座和每一顶篷杆组间都枢接有驱动杆,保证展开或收折的一步性,提高驱动座上下活动的准确性,整体性提高,强度、稳定性提高。
[0033]3.每一折叠架所包括的连杆组个数为复数,且该加强杆组之另一端枢接在折叠架之位于正中且位于上侧的一枢接位,受力平衡,稳定性更高。
[0034]4.顶篷杆组包括一剪刀状连杆组,其四端分别枢接在对应立柱的固座、滑座、斜支杆末端和第二顶篷杆末端,增大帐篷的空间。
[0035]5.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之间通过转动关节枢接在一起,通过中部的转动关节能限制二者转动,提高支撑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7]图1绘示了实施例一的凉篷架的立体示意图,处于展开状态。
[0038]图2绘示了实施例一的凉篷架的立体示意图,处于收折过程。
[0039]图3绘示了实施例一的凉篷架的立体示意图,处于收折状态。
[0040]图4绘示了实施例一的凉篷架的俯视示意图,处于展开状态。
[0041]图5绘示了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处于展开状态。
[0042]图6绘示了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处于收折过程。
[0043]图7绘示了实施例二的凉篷架的立体示意图,处于展开状态。
[0044]图8绘示了实施例二的凉篷架的俯视示意图,处于展开状态。
[0045]图9绘示了实施例三的凉篷架的立体示意图,处于展开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46]实施例一
[0047]请查阅图1至图6,凉篷,包括凉篷架和篷布。凉篷架,包括至少三立柱10、一顶篷架30、至少一加强杆组40和一驱动机构50。本实施例之中,该立柱10个数以四个为例,但并以此为限,根据需要,可选用3、5、6、7、8等,其中4、6、8立柱的凉篷是市场上较常见的形式。本实施例之中,该加强杆组40是以四个为例,但也并以此为限,根据需要可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或与立柱等数。
[0048]每一立柱10顶端都固设有一固座11 ;每一立柱10上都滑接有一滑座12,该滑座12能滑动连接在立柱10上,当然了该滑座和立柱间设有锁接机构,处于锁接时则滑座能相对固定在立柱10的预订位置(如展开位置),松释锁接则滑座能相对立柱10滑动。该立柱可为单杆结构,也可为伸缩管结构。该立柱、固座、滑座等都为现有结构,在此不作进一步描述。
[0049]每相邻两立柱10间都设有一折叠架,该折叠架包括至少两组串联枢接的剪刀状的连杆组20并具有四个外端,该连杆组是指两中部枢接在一起的连杆,该四个外端分别枢接在相邻两立柱10的固座11和滑座12,该折置架中相邻两组连杆组20的端部枢接在一起形成为枢接位21。最好,该每一折叠架所包括的连杆组20个数为复数,本实施例之中,以四个连杆组20为例,但并以此为限,根据需要也可选用两个、六个等。该折叠架、折叠架和立柱的连接都为现有结构,在此不作进一步描述。[0050]该顶篷架30,包括一顶座31,该顶座31和每一立柱10间都连接有一能收折的顶篷杆组,该顶篷杆组包括一枢接顶座31的第一顶篷杆32和一枢接第一顶篷杆32的第二顶篷杆33,该第二顶篷杆33枢接在对应立柱10之固座11 ;另设一斜支杆34,该斜支杆34两端分别枢接在该立柱10之滑座12和第二顶篷杆33的中部。根据需要,该第一顶篷杆32和第二顶篷杆33间可通过第一转动关节36连接在一起,该第一转动关节36例如为一开口朝上的U形座,第一顶篷杆32、第二顶篷杆33末端位于U形座内且枢接U形座,则它能限制第一顶篷杆32、第二顶篷杆33最大展开角度,则当打开角度大于180度后,其在自身结构作用下在能保持在该展开状态。该顶篷架30、顶篷架30和立柱的连接都为现有结构,在此不作进一步描述。
[0051]该加强杆组40,包括串联枢接的第一加强杆41和第二加强杆42,该四组的加强杆组40 —端都枢接在顶座31,另一端分别枢接在四个折叠架之位于上侧的一枢接位21 ;既,该每一折叠架和驱动座51间都连接一加强杆组40,该第一加强杆41 一端枢接在顶座31,该第一加强杆41另一端枢接第二加强杆42 —端,第二加强杆42另一端枢接该枢接位21。最好,该加强杆组40之另一端枢接在折叠架之位于正中且位于上侧的一枢接位21,一优选方案中,该第一加强杆41和第二加强杆42之间通过第二转动关节43枢接在一起,第二转动关节43和第一转动关节36结构相同,能限制二加强杆最大展开角度,则当打开角度大于180度后,其在自身结构作用下在能保持在该展开状态。
[0052]该驱动机构50,包括一驱动座51,该驱动座51和每一顶篷杆组间都枢接有驱动杆52,该驱动座51和每一加强杆组40间都枢接有一连动杆53。具体来说,该顶座31和驱动座51上下布置,该驱动杆52 —端枢接在第一顶篷杆32中上部,另一端枢接在驱动座51。该连动杆53两端分别枢接在驱动座51和第一加强杆41中上部。一优选方案中,该驱动座51包括上枢座511和下枢座512,该上枢座和下枢座结构相同且上下固接在一起,该上枢座、下枢座都包括一中心部分和若干均勻间隔布置在中心部分外的枢接部,该均勻间隔布置例如为周向间隔布置,该上枢座和下枢座错开一个角度A,然后上下固接在一起,该角度A为每相邻两个枢接部之间的夹角的1/2。该顶座的结构也可采用类似驱动座的结构。
[0053]该篷布,连接在顶篷杆组和加强杆组40之上且套在折叠架外。
[0054]实施例二
[0055]它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请查阅图7和图8,该加强杆组40只有两个,该两组的加强杆组40 —端都枢接在顶座31,另一端分别枢接在四个折叠架中对称布置的两个折叠架之位于上侧的一枢接位21。
[0056]实施例三
[0057]它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请查阅图9,该顶篷杆组还包括一剪刀状连杆组35,其四端分别枢接在对应立柱10的固座11、滑座12、斜支杆34末端和第二顶篷杆33末端。
[005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凉篷架,包括: 至少三立柱(10),每一立柱(10)顶端都固设有一固座(11),每一立柱(10)上都滑接有一滑座(12); 每相邻两立柱(10)间都设有一折叠架,该折叠架包括至少两组串联枢接的剪刀状的连杆组(20)并具有四个外端,该四个外端分别枢接在相邻两立柱(10)的固座(11)和滑座(12),该折叠架中相邻两组连杆组(20)的端部枢接在一起形成为枢接位(21); 一顶篷架(30 ),包括一顶座(31),该顶座(31)和每一立柱(10 )间都连接有一能收折的顶篷杆组,该顶篷杆组枢接顶座(31 )、固座(11)和滑座(12);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加强杆组(40),至少包括串联枢接的第一加强杆(41)和第二加强杆(42),该加强杆组(40) —端枢接在顶座(31),另一端枢接在折叠架之位于上侧的一枢接位(21); 一驱动机构(50),包括一驱动座(51 ),该驱动座(51)和至少一顶篷杆组间枢接有驱动杆(52),该驱动座(51)和每一加强杆组(40)间都枢接有一连动杆(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凉篷架,其特征在于:该顶座(31)和驱动座(51)上下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凉篷架,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座(51)和每一顶篷杆组间都枢接有驱动杆(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凉篷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加强杆(41)一端枢接在顶座(31),该第一加强杆(41)另一端枢接第二加强杆(42)—端,第二加强杆(42)另一端枢接该枢接位(21),该连动杆(53)两端分别枢接在驱动座(51)和第一加强杆(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凉篷架,其特征在于:该每一折叠架所包括的连杆组(20)个数为复数,且该加强杆组(40)之另一端枢接在折叠架之位于正中且位于上侧的一枢接位(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凉篷架,其特征在于:该每一折叠架和驱动座(51)间都连接一加强杆组(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凉篷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加强杆(41)和第二加强杆(42)之间通过转动关节(43)枢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凉篷架,其特征在于:该顶篷杆组包括一枢接顶座(31)的第一顶篷杆(32)和一枢接第一顶篷杆(32)的第二顶篷杆(33),该第二顶篷杆(33)枢接在对应立柱(10)之固座(11);另设一斜支杆(34),该斜支杆(34)两端分别枢接在该立柱(10)之滑座(12)和第二顶篷杆(33);该驱动杆(52) —端枢接在第一顶篷杆(32),另一端枢接在驱动座(5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凉篷架,其特征在于:该顶篷杆组包括一枢接顶座(31)的第一顶篷杆(32)和一枢接第一顶篷杆(32)的第二顶篷杆(33),该第二顶篷杆(33)中部枢接有一斜支杆(34);另设一剪刀状连杆组(35),其四端分别枢接在对应立柱(10 )的固座(11)、滑座(12 )、斜支杆(34 )末端和第二顶篷杆(33 )末端;该驱动杆(52 ) —端枢接在第一顶篷杆(32 ),另一端枢接在驱动座(51)。
10.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凉篷架的凉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篷布,连接在顶篷杆组和加强杆组(40 )之上且套在折叠架外。
【文档编号】E04H15/50GK104033006SQ201410078504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5日
【发明者】黄长久 申请人:鹭谱达(厦门)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