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大荷载预应力双t板、单t板框架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890阅读:10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跨度大荷载预应力双t板、单t板框架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大跨度大荷载预应力双T板、单T板框架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纵梁,大跨度预应力双T板、单T板,大跨度框架横梁,其特征在于:在框架柱两侧安装双T板、单T板,把大跨度框架横梁设置在两个双T板、单T板翼缘板面下部,这样:①利用双T板、单T板特有的结构形式,翼板到肋底的高度设置横梁,由于大跨度又是大荷载,因而肋高到翼板的高度较大,可以在其中设置框架横梁;②框架横梁上的工作荷载就由双T板、单T板承受,大跨度预应力横梁就不再承受上部工作荷载,而只承受自重及水平力,就大大节省了截面高度和材料造价。
【专利说明】一种大跨度大荷载预应力双T板、单T板框架结构体系
[0001]所属【技术领域】:建材领域。
[0002]技术背景:大跨度预应力双T板、单T板用于单层工业厂房等建筑广泛而优秀,但对于多层大跨度厂房或其它的大跨度框架结构中使用则框架横梁截面太高且造价太大难以实现,几无人问津,然而,由于近几年来,普通钢强度的提高,建筑技术的发展,梁截面跨高比不断改良,由原来的1/12,发展到了 1/15甚至1/18,大跨度一般为(10-30米)中的小跨度(10-14米)开始活跃起来,偶尔在特殊要求的工程项目中开始使用。但如果又加上大荷载,其截面就会突破1/10,甚至1/8,哪怕设计荷载只有10-15KN/m2,对于10米以上跨度的建筑,梁高就会达到1/10以上为I米以上或1.4米以上,这在建筑上一般成为禁区分界线,其层高和造价都大,难以实现,而15-24米跨度,20-50KN/m2的建筑非常普遍,层高达到1/8以上,也就到了 1.9-3米以上的梁高、层高高度,对于限高的且又按高度收规费的多层厂房来说,需减少I层至2层的建筑,而梁的造价加上吊顶费用达到整个厂房造价的一半左右,就更加难以实现了,这对本就历来无人问津的大跨度框架横梁结构体系在特殊工程项目的抬头实属当头一棒、致命一击,可见大跨度再加上大荷载就更难以实现了。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跨度大荷载预应力双T板、单T板框架结构体系以解决以上难题:
[0004]在框架柱两侧的纵梁上对称断放上割面角的2个双T板或单T板,进一步其割面角后的缺口对称卡在框架柱上拼接在一起,或把2个双T板或单T板断放在牛腿上,进一步在2个双T板翼缘板面下部放置框架横梁,进一步利用大跨度又大荷载板翼板到肋底的较高的空间从而不影响梁所占的层高,进一步这样独立横梁上的荷载主要三个方面,自重、水平力、工作荷载(如覆土、消防车、货物、砼现浇层等)中,它只承受自重和水平力,而工作荷载则由双T板、单T板来承受,这样就减少了它的截面高度和材料费用甚至吊顶费用而得以实现。进一步,所述大荷载指设计荷载Qd在7KN/m2以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5]图1为一种大跨度大荷载预应力双T板、单T板框架横梁体系平面示意图
[0006]图2为一种大跨度大荷载预应力双T板、单T板框架横梁体系立面示意图
[0007]其I为柱;2为框架横梁;3为双T板;4为卡在框架柱上的双T板、单T板面割角缺口.
[0008]【具体实施方式】:把带割角口 4的双T板3,断放在框架柱I两侧纵梁上,在柱I两侧的双T板3翼缘下设置框架横梁2。
[0009]这样就充分利用双T板3的特殊结构形式和大跨度大荷载肋高较大空间较大的特点,设置横梁,而不占或少占层高,横梁2就不承受工作荷载而减少截面高度和材料造价得以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大跨度大荷载预应力双T板、单T板框架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纵梁,大跨度预应力双T板、单T板,大跨度框架横梁,其特征在于:在框架柱两侧安装双T板、单T板,把大跨度框架横梁设置在两个双T板、单T板翼缘板面下部,这样:既可利用双T板、单T板特有的结构形式,翼板到肋底上下的高度设置横梁,由于大跨度又是大荷载,因而肋高到翼板的高度较大,可以不占或少占有用空间;又框架横梁上的工作荷载就由双T板、单T板承受,大跨度预应力横梁就不再承受上部工作荷载,而只承受自重及水平力,就大大节省了截面高度和材料造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大荷载预应力双T板、单T板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在框架柱两侧的2个大跨度预应力双T板、单T板可以将面角切掉后2板缺口对称卡在柱上进行拼接在一起,亦可把大跨度预应力双T板、单T板断放在牛腿上,在2板的翼缘板面下部设置框架横梁。
3.如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大荷载预应力双T板、单T板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荷载指设计荷载Qd在7KN/m2以上。
【文档编号】E04B5/14GK104234193SQ201410486833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5日
【发明者】柳忠林 申请人:柳忠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