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石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191161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石加工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钻石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桌面割切,腰部形成,底部加工,冠部加工,底部加工为复式加工法,以腰部的基准面为基准,以第一夹角(α)将紧接腰部的部分打磨成N个底面,其中,N大于等于6,底面所对应的高度(h1)占腰部的基准面到底部的顶尖的高度(h)的比例为,圆形钻石的比例为20%-40%,椭圆形、榄尖形、梨形和心形钻石的比例为70%-80%;在N个底面的基础上以第二夹角(β)打磨出扒尖面;以相邻两面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三夹角打磨出至少2N个底足面;第一夹角(α)的角度大于第二夹角(β)的角度。本发明具有在保持钻石美好的亮光与火彩的同时,又兼顾保留钻石最大重量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钻石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钻石加工方法,尤其是可以增加钻石成品的重量的钻石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一颗钻胚看起来并不起眼,必须经过仔细的切磨、加工,才会成为人们所惯见的闪烁生辉的钻石。因此,钻石的加工,直接影响钻石的价值。最理想的切割效果当然是保留钻石的最大重量、尽量减少瑕疵,并充分展示钻石的美,以使钻石光彩照人。
[0003]常见的钻石形状,一般分为圆形、心形、椭圆形、揽尖形和梨形等。无论何总形状的钻石,其加工过程均包括如下基本步骤:
(1)、割切桌面,即按照设计要求在钻胚上割切出桌面100(见图1,图1仅示出的圆形钻石的图形,其它形状的钻石加工步骤类同);
(2)、形成腰部,即按照设计要求在钻胚上打磨出腰部200;
(3)、加工底部,即按照设计要求在钻胚上加工底部300;
(4)、加工冠部,即按照设计要求在钻胚上加工冠部400。
[0004]具体地说,对于圆形钻石而言,其通常的加工方法是先定桌面100,即把桌面打磨出来,再打磨成圆形,形成腰部200,然后,用40.5度-41.5度打磨角度(打磨角度是指底层面与腰部的横切面之间的夹角α )在底层上打磨出8个扒尖底层面320,形成圆锥形的底部300,再加工出16个底足面310,再用31.5度-34.5度打磨出8个冠面410 ;最后,在冠面的基础上打磨出8个三角刻面420和16个上腰刻面210,一共57个面,如果有底尖的小刻面,则为58个面。
[0005]对于椭圆形、揽尖形或梨形钻石而言,其通常的加工方法是先定桌面,即把桌面打磨出来,再打磨成椭圆形、揽尖形或梨形,形成腰部,然后,对于第一个和第二个底层面用40.5度-41.5度打磨,对于第三个至第六个底层面用37度-39扒尖(对于梨形而言,采用第三个至第五个底层面与第一个底层面一样的角度),然后,加工出至少16个底足面;再用31.5度-34.5度打磨出8个冠面;最后,在冠面的基础上打磨出8个三角刻面和16个上腰刻面。
[0006]对于心形钻石这种特别形状而言,其通常的加工方法是先定桌面,即把桌面打磨出来,再打磨成心形,形成腰部,打磨底部时,第I个至第6个底层面用42度-44度扒尖,最后,第7和第8个底层面采用38度-41度扒尖,然后,再加工出18个底足面;再用31.5度-34.5度打磨出8个冠面;最后,在冠面的基础上打磨出9个三角刻面和16个上腰刻面。
[0007]上述传统的加工方法,主要是以国际上公认的接近41度的打磨角度来对钻胚进行打磨,以这种方式进行打磨,可以使打磨出来的钻石具有美好的亮光与火彩,可是,这种打磨方式打磨出来的钻石存在不能保留钻石的最大重量的问题。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462311A所公开的钻石加工方法,就属于此类加工方法。对于椭圆形、揽尖形或梨形钻石,从桌面往里看,还存在领结效应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向社会提供一种在保持钻石美好的亮光与火彩的同时,又兼顾保留钻石最大重量的钻石加工方法。
[0009]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钻石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桌面割切,在钻胚上割切出桌面;
(2)、腰部形成,在钻胚上打磨出腰部;
(3)、底部加工,在钻胚上将腰部以下部分加工成近似锥形的底部;
(4)、冠部加工,在钻胚上将腰部以上部分加工成近似台形的冠部40;
所述第(3)步,底部加工为复式加工法,以腰部的基准面为基准,以第一夹角α将紧接腰部的部分打磨成N个底面,其中,N大于等于6,所述底面所对应的高度hi占腰部的基准面到底部的顶尖的高度h的比例为,圆形钻石的比例为20%-40%,椭圆形、榄尖形、梨形和心形钻石的比例为70%-80%;在所述N个底面的基础上以第二夹角β打磨出扒尖面;以相邻两面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三夹角打磨出至少2Ν个底足面;所述第一夹角α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夹角β的角度。
[0010]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对于圆形钻石加工而言,以腰部的基准面为基准,以第一夹角α为45度-48度将紧接腰部的部分打磨成8个均等的底面,所述底面所对应的高度hi占腰部的基准面到底部的顶尖的高度h的20%_40% ;在所述8个底面的基础上,选取相互对称的4个底面以第二夹角β为40度-42度打磨出扒尖面;以相邻两扒尖面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三夹角打磨出8个第一底足面;再以相邻的两个第一底足面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四夹角打磨出8个第二底足面。
[0011]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对于椭圆形或榄尖形钻石而言,以腰部的基准面为基准,以第一夹角α将紧接腰部的部分打磨成6个底面,其中,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采用的第一夹角α为40度-42度;第三底面至第六底面采用的第一夹角α为37度-39度;所述底面所对应的高度hi占腰部的基准面到底部的顶尖的高度h的70%_80% ;在所述6个底面的基础上,以第二夹角β打磨出扒尖面,其中,第一扒尖面和第二扒尖面采用的第二夹角β为33度-35度;第三扒尖面至第六扒尖面采用的第二夹角β为30度-33度;以相邻两底面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三夹角打磨出16个底足面。
[0012]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对于梨形钻石而言,以腰部的基准面为基准,以第一夹角α将紧接腰部的部分打磨成7个底面,其中,第一底面至第五底面采用的第一夹角α为40度-42度;第六个和第七个底面采用的第一夹角α为37度-39度;所述底面所对应的高度hi占腰部的基准面到底部的顶尖的高度h的70%-80% ;在所述7个底面的基础上,以第二夹角β打磨出扒尖面,其中,第一扒尖面至第五扒尖面采用的第二夹角β为33度-35度;第六个和第七个扒尖面采用的第二夹角β为30度-33度;以相邻两底面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三夹角打磨出16个底足面。
[0013]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对于心形钻石而言,以腰部的基准面为基准,以第一夹角α为42度-45度将紧接腰部的部分打磨成第I个到第6个底面,用第一夹角α为38度-41度打磨第7个和第8个底面,所述底面所对应的高度hi占腰部的基准面到底部的顶尖的高度h的70%-80% ;在所述8个底面的基础上,以第二夹角打磨出8个扒尖面,其中,第一个扒尖面至第六个扒尖面采用33度-35度的第二夹角打磨,第七个扒尖面和第八个扒尖面采用32度-34度打磨,以相邻两底面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三夹角打磨出17个底足面。
[0014]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复式加工法,即以腰部的基准面为基准,以第一夹角α将紧接腰部的部分打磨成出底面,所述底面所对应的高度hi占腰部的基准面到底部的顶尖的高度h的比例为,圆形钻石的比例为20%-40%,椭圆形、榄尖形、梨形和心形钻石的比例为70%-80%,这一步不扒尖;再在所述底面的基础上以小于第一夹角α的角度的第二夹角β打磨出扒尖面,这样,使得钻石的靠近腰部的底部变得更加饱满,可以增加钻石成品的重量,可提高成品率10%-20%。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现有57个面的圆形钻石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发明圆形钻石打磨桌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发明圆形钻石打磨腰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发明圆形钻石打磨底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发明圆形钻石打磨扒尖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发明圆形钻石打磨底足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发明圆形钻石打磨冠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发明圆形钻石打磨三角刻面和上腰刻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9是椭圆形钻石底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榄尖形钻石底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梨形钻石底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心形钻石底部的平面结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2至附图8,主要以圆形钻石加工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钻石加工方法,其它形状,如椭圆形、榄尖形、梨形或心形钻石的加工方法类似,所不同的是第一夹角α和第二夹角β的角度不同;以及所述底面所对应的高度hi占腰部的基准面到底部的顶尖的高度h的比例不同。
[0025]实施例1 (圆形钻石)
一种钻石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桌面割切,在钻胚101上割切出桌面10(见图2);
(2)、腰部形成,在钻胚101上打磨出腰部20(见图3);
(3)、底部加工,在钻胚上将腰部20以下部分加工成近似圆锥形的底部(30);具体地,以腰部20的基准面31为基准,以第一夹角α为45度-48度将紧接腰部20的部分打磨成8个均等的底面32,所述底面32所对应的高度hi占腰部20的基准面31到底部30的顶尖33的高度h的20%-40% (见图4和图5);
(4)、在所述8个底面32的基础上,选取相互对称的4个底面32以第二夹角β为40度-42度打磨出扒尖面34 (见图5);
(5)、以相邻两扒尖面34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三夹角打磨出8个第一底足面35;再以相邻的两第一底足面35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四夹角打磨出8个第二底足面36 (见图6)。
[0026](6)、底部打磨好后,以腰部20的基准面31为基准,以31.5度-34.5度打磨出8个冠面41 (见图7);
(7)、在冠部40上再打磨出8个三角刻面42和16个上腰刻面21 (见图8)。
[0027]本发明由于底部是两个不同角度的两层形成,并实现提前扒尖,打磨出的钻石饱满度好,其成品率比常规打磨工艺加工出来的钻石提高10%_20% ;由于底面的高度只占整个底部高度的20%-40%,且比传统的57个面多出了 4个面,因此,按本发明打磨出来的钻石不会影响整个钻石的光亮和火彩效果。
[0028]实施例2
一种钻石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桌面割切,在钻胚上割切出桌面;
(2)、腰部形成,在钻胚上打磨出腰部;
(3)、底部加工,在钻胚上将腰部以下部分加工成近似锥形的底部;具体地,对于椭圆形(图9)或榄尖形(图10)钻石而言,以腰部的基准面为基准,以第一夹角将紧接腰部的部分打磨成6个底面,其中,第一底面51和第二底面52采用的第一夹角的角度为40度-42度;第三底面至第六底面53、54、55、56采用的第一夹角的角度为37度-39度;所述底面所对应的高度hi占腰部的基准面到底部的顶尖的高度h的70%-80% ;在所述6个底面的基础上,以第二夹角β打磨出扒尖面,其中,第一扒尖面511和第二扒尖面512采用的第二夹角β为33度-35度;第三扒尖面至第六扒尖面513、514、515、516采用的第二夹角β为30度-33度;以相邻两底面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三夹角打磨出16个底足面35 ;底部打磨完成后,以腰部的基准面为基准,再用31.5度-34.5度打磨8个冠面,最后,在冠部打磨出8个三角刻面和16个上腰刻面。
[0029]实施例3
一种钻石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桌面割切,在钻胚上割切出桌面;
(2)、腰部形成,在钻胚上打磨出腰部;
(3)、底部加工,在钻胚上将腰部以下部分加工成近似锥形的底部;具体地,对于梨形(图11)钻石而言,以腰部的基准面为基准,以第一夹角将紧接腰部的部分打磨成7个底面,其中,第一个底面至第五个底面61、62、63、64、65采用的第一夹角为40度-42度;第六个和第七个底面66、67采用的第一夹角为37度-39度;所述底面所对应的高度占腰部的基准面到底部的顶尖的高度的70%-80% ;在所述7个底面的基础上,以第二夹角打磨出扒尖面,其中,第一扒尖面至第五扒尖面71、72、73、74、75采用的第二夹角为33度-35度;第六个扒尖面和第七个扒尖面76、77采用的第二夹角为30度-33度;以相邻两底面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三夹角打磨出16个底足面。底部打磨完成后,以腰部的基准面为基准,再用31.5度-34.5度打磨8个冠面,最后,在冠部打磨出8个三角刻面和16个上腰刻面。
[0030]上述实施例2和实施例3由于底部是两个不同角度的两层形成,并实现提前扒尖,打磨出的钻石饱满度好,其成品率比常规打磨工艺加工出来的钻石提高10%-20% ;还可以领结效应减弱,使前后的闪亮度更加接近。
[0031]实施例4
一种钻石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桌面割切,在钻胚上割切出桌面;
(2)、腰部形成,在钻胚上打磨出腰部;
(3)、底部加工,在钻胚上将腰部以下部分加工成近似锥形的底部;具体地,对于心形(见图12)钻石而言,以腰部的基准面为基准,以第一夹角42度-45度将紧接腰部的部分打磨成第I个至第6个底面81、82、83、84、85、86,用38度至41度打磨第7个底面87和第8个底面88,所述底面所对应的高度占腰部的基准面到底部的顶尖的高度的70%-80% ;在所述8个底面的基础上,以第二夹角打磨出8个扒尖面,其中,第一个扒尖面至第六个扒尖面91、92、93、94、95、96采用33度-35度的第二夹角打磨,第七个扒尖面97和第八个扒尖面98采用32度-34度打磨,以相邻两底面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三夹角打磨出17个底足面35。底部打磨完成后,以腰部的基准面为基准,再用31.5度-34.5度打磨8个冠面,最后,在冠部打磨出9个三角刻面和16个上腰刻面。
[0032]实施例4由于底部是两个不同角度的两层形成,并实现提前扒尖,打磨出的钻石饱满度好,其成品率比常规打磨工艺加工出来的钻石提高10%-20%。
[0033]总而言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钻石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桌面割切,在钻胚上割切出桌面;
(2)、腰部形成,在钻胚上打磨出腰部;
(3)、底部加工,在钻胚上将腰部以下部分加工成近似锥形的底部;
(4)、冠部加工,在钻胚上将腰部以上部分加工成近似台形的冠部40;
所述第(3)步,底部加工为复式加工法,以腰部20的基准面31为基准,以第一夹角α将紧接腰部20的部分打磨成N个底面32,其中,N大于等于6,所述底面32所对应的高度hi占腰部20的基准面31到底部30的顶尖33的高度h的20%_80% ;在所述N个底面32的基础上以第二夹角β打磨出扒尖面34 ;以相邻两扒尖面34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三夹角打磨出N个第一底足面35 ;再以相邻的两第一底足面35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四夹角打磨出N个第二底足面36 ;所述第一夹角α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夹角β的角度。一般来说,第三夹角的角度可以在对应的夹角(包括第一夹角ct或第二夹角β )的基础上增加I度左右,视情况而定,如果是以相邻两个底面的棱的基础上加工底足面,则是以第一夹角α为基础加I度左右,如果以相邻两个扒尖面的棱的基础上加工底足面,则是以第二夹角β为基础加I度左右;类似的,而第四夹角的角度可以在对应夹角(包括第一夹角α或第二夹角β)的基础上增加3度左右。
【权利要求】
1.一种钻石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桌面割切,在钻胚上割切出桌面; (2)、腰部形成,在钻胚上打磨出腰部; (3)、底部加工,在钻胚上将腰部以下部分加工成近似锥形的底部; (4)、冠部加工,在钻胚上将腰部以上部分加工成近似台形的冠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步,底部加工为复式加工法,以腰部的基准面为基准,以第一夹角(α )将紧接腰部的部分打磨成N个底面,其中,N大于等于6,所述底面所对应的高度(hi)占腰部的基准面到底部的顶尖的高度(h)的比例为,圆形钻石的比例为20%-40%,椭圆形、榄尖形、梨形和心形钻石的比例为70%-80% ;在所述N个底面的基础上以第二夹角(β )打磨出扒尖面;以相邻两面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三夹角打磨出至少2Ν个底足面;所述第一夹角(α )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夹角(β )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石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圆形钻石加工而言,以腰部的基准面为基准,以第一夹角(α )为45度-48度将紧接腰部的部分打磨成8个均等的底面,所述底面所对应的高度(hi)占腰部的基准面到底部的顶尖的高度(h)的20%_40% ;在所述8个底面的基础上,选取相互对称的4个底面以第二夹角(β )为40度-42度打磨出扒尖面;以相邻两扒尖面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三夹角打磨出8个第一底足面;再以相邻的两个第一底足面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四夹角打磨出8个第二底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石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椭圆形或榄尖形钻石而言,以腰部的基准面为基准,以第一夹角(α )将紧接腰部的部分打磨成6个底面,其中,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采用的第一夹角(α )为40度-42度;第三底面至第六底面采用的第一夹角(α )为37度-39度;所述底面所对应的高度(hi)占腰部的基准面到底部的顶尖的高度(h)的70%-80% ;在所述6个底面的基础上,以第二夹角(β )打磨出扒尖面,其中,第一扒尖面和第二扒尖面采用的第二夹角(β )为33度-35度;第三扒尖面至第六扒尖面采用的第二夹角(β )为30度-33度;以相邻两底面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三夹角打磨出16个底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石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梨形钻石而言,以腰部的基准面为基准,以第一夹角(α )将紧接腰部的部分打磨成7个底面,其中,第一底面至第五底面采用的第一夹角(α )为40度-42度;第六个和第七个底面采用的第一夹角(α )为37度-39度;所述底面所对应的高度(hi)占腰部的基准面到底部的顶尖的高度(h)的70%-80%;在所述7个底面的基础上,以第二夹角(β )打磨出扒尖面,其中,第一扒尖面至第五扒尖面采用的第二夹角(β )为33度-35度;第六个和第七个扒尖面采用的第二夹角(β )为30度-33度;以相邻两底面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三夹角打磨出16个底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石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心形钻石而言,以腰部的基准面为基准,以第一夹角(α )为42度-45度将紧接腰部的部分打磨成第I个到第6个底面,用第一夹角(α )为38度-41度打磨第7个和第8个底面,所述底面所对应的高度(hi)占腰部的基准面到底部的顶尖的高度(h)的70%-80% ;在所述8个底面的基础上,以第二夹角打磨出8个扒尖面,其中,第一个扒尖面至第六个扒尖面采用33度-35度的第二夹角打磨,第七个扒尖面和第八个扒尖面采用32度-34度打磨,以相邻两底面所形成的棱为基础以第三夹角打磨出17个底足面。
【文档编号】B28D5/00GK104309015SQ201410513384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喻惠华 申请人:喻惠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