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筑领域的合模退模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91271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用于建筑领域的合模退模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建筑领域的合模退模装置,包括三角支撑柱、调整架组件、螺杆调节组件及活动连接组件;螺杆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空心螺柱以及与空心螺柱螺纹连接的环形定位件;调整架组件包括两个左右相对设置的调整架以及连接两个调整架的弧形连接件,活动连接组件包括一对活动连接件,两活动连接件的一端共同铰接于调节杆的同一位置,两活动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与两调整架铰接;两调整架均与三角支撑柱的同一侧接触。本发明克服现有模板工程构造的不足,具有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结构紧凑的优点。
【专利说明】用于建筑领域的合模退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建筑领域的合模退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现代建筑施工领域中,随着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及大型特种结构的发展,为加快混凝土工程施工进度以及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模板工程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模板工程是指制作、组装、支承、运用及拆除在混凝土施工中用以使混凝土成型的构造设施的工作。其中,使混凝土成型的构造设施为模板,它是使新拌制的混凝土满足设计要求的位置和几何形状,使之硬化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模具。
[0003]现有模板工程的构造包括面板和支撑结构,面板是直接接触新浇混凝土的承力板;支撑结构则是支撑面板、混凝土和施工荷载的临时结构,保证模板牢固地组合。模板作为一种临时支护结构,其本身并不留置在建筑物上。为提高模板的利用率,降低工程成本,现有模板结构需反复组装拆卸以提高模板的周转次数。由于支撑结构多采用纵横围囹、承托梁、承托桁架、悬臂梁、悬臂桁架、支柱、斜撑与拉条等部件搭设而成,其不仅材料多且结构复杂。若对支撑结构进行反复装卸,需花费较长时间消耗较多精力,这无疑将降低模板施工的作业效率,影响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进度。同时,各部件经多次装卸工作后易受磨损,这将降低整个模板结构的稳固性影响工程质量。若要保证良好的稳固性,则需及时更换受损部件,这将增加施工成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模板工程构造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性能稳定的用于建筑领域的合模退模装置。
[0005]本发明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建筑领域的合模退模装置,包括三角支撑柱、调整架组件、螺杆调节组件及活动连接组件;所述螺杆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空心螺柱以及与空心螺柱螺纹连接的环形定位件,所述空心螺柱上设有条形开口,空心螺柱的下端固连于三角支撑柱的上端面,所述调节杆上端设于空心螺柱内,其下端穿过三角支撑柱上端面,调节杆上连接有两个穿过条形开口的定位柱,所述环形定位件套设于空心螺柱上,且位于两定位柱之间的区域;所述调整架组件包括两个左右相对设置的调整架以及连接两个调整架的弧形连接件;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包括一对活动连接件,两活动连接件的一端共同铰接于调节杆的同一位置,两活动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与两调整架铰接;两调整架均与三角支撑柱的同一侧接触。
[0006]本发明中,三角支撑柱在模板工程结构中用于混凝土转角结构的成形,相当于转角模板的作用,同时承受本装置中各运动副的动力荷载。螺杆调节组件用于提供给从动件调整架原动力,实现两调整架间的间距变化;其中,定位柱用于提供支撑点,实现调节杆的上下移动。活动连接组件用于保证原动件调节杆与从动件第一连接板间动力传递的实现。调整架组件用于固连模板,且在连杆运动传力的作用下带动两相邻模板发生位置变化;其中,弧形连接件用于承受拉应力。应用时,需将多个本发明根据设计要求置于规定的阴角处,再将已制好的多块模板固连于每个所述装置的两调整架上。通过旋转每个本发明中的环形定位件可带动调节杆相对于三角支撑柱上下移动。由于两调整架与调节杆均通过活动连接件铰接连接,因此当调节杆上下移动时则会引起两调整架之间的间距发生大小变化。由于弧形连接件能承载两调整架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带来的拉应力,因而可保证两调整架之间的间距随调节杆的上下移动而变化,进而带动与之连接的两相邻模板发生位置变化,从而实现模板的整体合模和退模工作。此处,合模工作是指将模板搭建成设计需求的模板结构的过程,退模工作是指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将模板结构脱离混凝土的过程。
[0007]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固连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左右两端,两个调整架的第一连接板位于同一平面内,其分别与所述弧形连接件的两端固连,所述两活动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与两调整架的第一连接板铰接,两第三连接板上固连有第一连接的端面均与所述三角支撑柱的同一侧接触。合模时,第三连接板用于连接三角支撑柱的阴角边和模板使三者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共同构成用于混凝土浇筑成型的模板工程结构。本发明中,第一连接板为实现调整架的移动提供连接点和铰接点;第二连接板用于固连模板,为实现模板位置变化提供保障。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三角支撑柱包括顶板、底板及两块竖直设置且彼此连接的支撑板,两块支撑板的夹角为锐角或者直角,两块支撑板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顶板的下端面和底板的上端面,两块支撑板、顶板与底板形成半封闭的容置空间,所述调节杆的下端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顶板的下端面和底板的上端面均设有与第一连接板相适应的条形凹槽。两支撑板在模板工程结构中用于混凝土阴角结构的成形,相当于转角模板的作用;顶板用于支撑螺杆调节组件,并承载各运动副的动力载荷;底板用于固定本发明并提供支撑点。本发明中,两调整架的第一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均可置入条形凹槽内。如此,可避免两调整架发生相对移动时产生偏移。
[0009]为保护两调整架与调节杆的铰接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架还包括竖直设置的防尘板,所述防尘板固连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端面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架还包括横向设置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固连于第三连接板上端面,导向板的端面与所述两第三连接板接触的同一侧接触。通过导向板的设置,可增加两调整架与三角支撑柱斜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调整架相对移动的稳定性,并减少较多运动副引起的运动累积误差。
[0011]为提高两调整架相对移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弧形连接件至少为两个。
[0012]为提高原动件调节杆与从动件第一连接板间动力传动的稳定性及效率,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连接组件至少为三组。
[0013]与现有模板工程的构造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安装有本发明的模板工程,通过旋转环形定位件即可实现刚性模板的整体合模或者退模工作,无需反复装卸模板亦可满足提高模板周转次数的要求,不仅省时省力且提高了施工作业效率。具体作业时,多是通过本发明对模板的位置进行调整,无需直接对模板进行调节,因而降低了模板的损耗,延长了模板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结构紧凑,部件统一整合,不仅安装方便、操作简单且性能稳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建筑领域的合模退模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建筑领域的合模退模装置中三角支撑柱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建筑领域的合模退模装置中调整架组件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建筑领域的合模退模装置中螺杆调节组件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不意图;
图5为实施例1所述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三角支撑柱,11、支撑板,12,、顶板,13、底板,14、条形凹槽,2、调整架组件,21、调整架,211、第三连接板,212、第一连接板,213、第二连接板,214,防尘板,215,导向板,3、螺杆调节组件,31、调节杆,311、定位柱,32、空心螺柱,321、条形开口,322、空心螺柱基座,33、环形定位件,331、转动耳,4、活动连接组件,41、活动连接件,5、平面模板,6、建筑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7]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用于建筑领域的合模退模装置,包括三角支撑柱1、调整架组件2、螺杆调节组件3及活动连接组件4 ;所述螺杆调节组件3包括调节杆31、空心螺柱32以及与空心螺柱32螺纹连接的环形定位件33,所述空心螺柱32上设有条形开口 321,空心螺柱32的下端固连于三角支撑柱I的上端面,所述调节杆31上端设于空心螺柱32内,其下端穿过三角支撑柱I上端面,调节杆31上连接有两个穿过条形开口 321的定位柱311,所述环形定位件33套设于空心螺柱32上,且位于两定位柱311之间的区域;所述调整架组件2包括两个左右相对设置的调整架21以及连接两个调整架21的弧形连接件22 ;所述活动连接组件4包括一对活动连接件41,两活动连接件41的一端共同铰接于调节杆31的同一位置,两活动连接件41的另一端分别与两调整架21铰接;两调整架21均与三角支撑柱I的同一侧接触。
[0018]本实施例中,空心螺柱32为外侧壁设有外螺纹的管状结构,环形定位件33的内侧壁设有与外螺纹相适应的内螺纹;两定位柱311可于调节杆31上垂直排列;两活动连接件41的另一端分别与两调整架21铰接的两铰接点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两调整架21应与三角支撑柱I的阴角相对应的那一侧紧密接触。此处三角支撑柱I的阴角是指用于使混凝土阴角成形的两阴角边的夹角,如图5所示,三角支撑柱I的阴角即为直角。为便于空心螺柱32固连于三角支撑柱I上,可在空心螺柱32的下端焊接有空心螺柱基座322,如此可通过紧固螺钉穿过空心螺柱基座322和三角支撑柱I的上端面实现空心螺柱32的固连。为便于转动环形定位件33,可在环形定位件33上焊接有转动耳331,如此可通过操作工具作用于转动耳331实现环形定位件33的转动。为减少对弧形连接件22的损耗,本发明零位状态也即弧形连接件呈放松状态时,两调整架21所处的位置应使两第三连接板211、三角支撑柱I的阴角边以及与第二连接板213固连的模板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也即达到合模时的状态。如此,可使弧形连接件22在合模的工作状态下不受力,不产生弹性形变。因混凝土浇筑成型的时间较长,若让弧形连接件22长时间保持弹性形变,容易使其疲劳产生塑性变形。
[0019]本实施例应用时,在环形定位件33与空心螺柱32的螺纹配合下,通过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转动环形定位件33则可使其相对空心螺柱32发生上下移动。由于环形定位件33设于两定位柱311之间,因此当环形定位件33上下移动时,则可带动设有定位柱311的调节杆31发生相应的上下移动。由于两调整架21均与调节杆31铰接连接,因此调节杆31的上下移动可带动两调整架21沿三角支撑柱I的阴角相对应的那一侧发生相对位移。当调节杆31向上移动,引起调节杆31上的铰接点亦向上移动,在活动连接件41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则带动与活动连接件41铰接的两第一连接板212沿同一平面相向靠近,进而带动固连有第一连接板212的两调整架21沿三角支撑柱I的同一侧相向移动,两调整架21间的间距也随之变小;反之当调节杆31向下移动时,则引起两调整架21沿三角支撑柱I的同一侧相背移动,两调整架21件的的间距也随之变大。
[0020]本实施例应用于模板工程时,两调整架21的第二连接板213均固连有模板,因而当两调整架21间的间距发生变化则可带动与之固连的两相邻模板发生位置变化。如图5所示,该设计要求是使混凝土形成方形框架结构的建筑物6,则需先根据设计要求的几何尺寸制作多块刚性平面模板5及4个呈直角阴角的本实施例。应用时,先将4个本实施例置入规定的阴角处并固定,再将已制好的多块平面模板5固连在每个实施例的第二连接板213上。此时,由于本实施例的零位状态即为合模状态,因而固连好平面模板5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若由于多次工作所致的损耗原因使本实施例的零位状态不处于合模状态,则可转动环形定位件33进行调节,通过调节杆31的上下移动带动两调整架21发生相对移动,使三角支撑柱I的直角边与第三连接板213和平面模板5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此时即完成模板工程的合模工作。待混凝土入模塑化成建筑物6后,则先松动4个本实施例与阴角处的连接,再依次转动每个本实施例中的环形定位件33带动调节杆31向上移动,将两调整架21的间距变小,依次带动与调整架21相连的平面模板5向里移动。待所有平面模板5都完成如此移动后,第三连接板211和平面模板5已脱离于建筑物6。此时,再用吊绳捆绑在四个本实施例所述的三角支撑柱I上,同时起吊即完成模板工程的整体退模工作。将该模板结构起吊至上一层施工现场,此时模板结构处于退模的工作状态,需再次依次转动每个本实施例中的环形定位件33带动调节杆31向下转动,将两调整架21的间距恢复至原始位置即使每个本实施例都恢复到零位状态,再将这4个本实施例固定于本层规定的阴角处,即可完成模板工程的整体合模工作。
[0021]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调整架21包括第一连接板212、第二连接板213及第三连接板211,所述第一连接板212和第二连接板213分别固连于所述第三连接板211的左右两端,两个调整架21的第一连接板212位于同一平面内,其分别与所述弧形连接件22的两端固连,所述两活动连接件41的另一端分别与两调整架21的第一连接板212铰接,两第三连接板211上固连有第一连接板212的端面均与所述三角支撑柱I的同一侧紧密接触。
[0022]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212、第二连接板213以及第三连接板211均为竖直设置的矩形板。两活动连接件41的另一端分别与两第一连接板212铰接的两铰接点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如此可保证两调整架21能发生对称的相对移动。两第一连接板212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平面应平行于三角支撑柱I的阴角所对应的边。如此,可保证两调整架21移动时两第三连接板211不脱离三角支撑柱1,为第三连接板211与模板和三角支撑住I的阴角边共同搭建模板结构提供保障。
[0023]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三角支撑柱I包括顶板
12、底板13及两块竖直设置且彼此连接的支撑板11,两块支撑板11的夹角为锐角或者直角,两块支撑板11位于顶板12和底板13之间,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顶板12的下端面和底板13的上端面,两块支撑板11、顶板12与底板13形成半封闭的容置空间,所述调节杆31的下端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顶板12的下端面和底板13的上端面均设有与第一连接板212相适应的条形凹槽14。
[0024]本实施例中,两块支撑板11的夹角大小可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如图5所示,该设计要求的阴角角度为90度,则可将两块支撑板11的夹角制作为90度,相应地顶板12与底板13均为直角三角形板。两第一连接板212与调节杆31铰接的连接方式是使从动件两第一连接板212发生同一平面的相对移动,因而条形凹槽14也应平行于顶板12和底板13的斜边,并位于顶板12和底板13端面上两第一连接板212上下两端运动轨迹相适应的位置。本实施例的零位状态是将两调整架21的第一连接板212的上下两端置入条形凹槽14内,当调节杆31上下移动时可保证两第一连接板212在条形凹槽14内实现平移,减少由于多个运动副所引起的运动积累误差。
[0025]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调整架21还包括竖直设置的防尘板214,所述防尘板214固连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13的端面上。为便于安装及调节,调整架组件2为半封闭结构。但在建筑施工现场灰尘污染严重,透过半封闭结构灰尘极易进入调整架21内影响活动铰接结构的动力传递性能。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可在两调整架21的第二连接板213的端面上固连有防尘板214,减小调整架组件2的开放区域。
[0026]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调整架21还包括横向设置的导向板215,所述导向板215固连于第三连接板211上端面,导向板215的端面与所述两第三连接板211接触的同一侧接触。本实施例中,为提高调整架21的稳固性,可将导向板215与第三连接板211和第二连接板213焊接为一体。
[0027]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飞中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弧形连接件22至少为两个。本实施例中,两调整架21的第一连接板212的上下两端可各固定有一个弧形连接件22。
[0028]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活动连接组件4至少为三组。本实施例中,可在两调整架21的第一连接板212的上端、中部及下端各铰接一组活动连接组件4。
[0029]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用于建筑领域的合模退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角支撑柱(I)、调整架组件(2)、螺杆调节组件(3)及活动连接组件(4);所述螺杆调节组件(3)包括调节杆(31)、空心螺柱(32)以及与空心螺柱(32)螺纹连接的环形定位件(33),所述空心螺柱(32)上设有条形开口(321),空心螺柱(32)的下端固连于三角支撑柱(I)的上端面,所述调节杆(31)上端设于空心螺柱(32)内,其下端穿过三角支撑柱(I)上端面,调节杆(31)上连接有两个穿过条形开口( 321)的定位柱(311),所述环形定位件(33 )套设于空心螺柱(32 )上,且位于两定位柱(311)之间的区域;所述调整架组件(2)包括两个左右相对设置的调整架(21)以及连接两个调整架(21)的弧形连接件(22);所述活动连接组件(4)包括一对活动连接件(41),两活动连接件(41)的一端共同铰接于调节杆(31)的同一位置,两活动连接件(41)的另一端分别与两调整架(21)铰接;两调整架(21)均与三角支撑柱(I)的同一侧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领域的合模退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架(21)包括第一连接板(212 )、第二连接板(213 )及第三连接板(211),所述第一连接板(212 )和第二连接板(213)分别固连于所述第三连接板(211)的左右两端,两个调整架(21)的第一连接板(212)位于同一平面内,其分别与所述弧形连接件(22)的两端固连,所述两活动连接件(41)的另一端分别与两调整架(21)的第一连接板(212)铰接,两第三连接板(211)上固连有第一连接板(212)的端面均与所述三角支撑柱(I)的同一侧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建筑领域的合模退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支撑柱(I)包括顶板(12)、底板(13)及两块竖直设置且彼此连接的支撑板(11),两块支撑板(11)的夹角为锐角或者直角,两块支撑板(11)位于顶板(12)和底板(13)之间,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顶板(12)的下端面和底板(13)的上端面,两块支撑板(11)、顶板(12)与底板(13)形成半封闭的容置空间,所述调节杆(31)的下端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顶板(12)的下端面和底板(13)的上端面均设有与第一连接板(212)相适应的条形凹槽(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建筑领域的合模退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架(21)还包括竖直设置的防尘板(214),所述防尘板(214)固连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13)的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建筑领域的合模退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架(21)还包括横向设置的导向板(215),所述导向板(215)固连于第三连接板(211)上端面,导向板(215)的端面与所述两第三连接板(211)接触的同一侧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飞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建筑领域的合模退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连接件(22)至少为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建筑领域的合模退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组件(4)至少为三组。
【文档编号】E04G13/00GK104295091SQ201410566113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3日
【发明者】胡建明, 任登科, 孙犁坷, 唐杰, 曹孝洪 申请人: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