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动式支撑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271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偏动式支撑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偏动式支撑梁结构,包括支撑梁(1)、支撑腿(2)及弹性扭转件(3),所述支撑梁(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座(4),所述支撑腿(2)为两个,分别可转动地铰接在连接座(4)上,所述弹性扭转件(3)横向设于支撑趴脚(2)与连接座(4)的铰接处,其的两端分别固连于支撑腿(2)和连接座(4),支撑腿(2)的正上方设置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固连于支撑梁(1)上。本发明克服现有施工平台支撑架的不足,具有性能稳定、通用性好、结构紧凑的优点。
【专利说明】偏动式支撑梁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平台领域,尤其是涉及支撑施工平台的偏动式支撑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建筑施工领域中,为方便操作及解决高处作业,需搭建施工平台进行施工作业。传统的施工平台多是采用钢管、夹具、连接扣件及其他部件搭设而成,其存在的缺点如下:I)施工作业效率低。因钢管规格多,使用材料多,所以在装卸时都需花费较长时间,从而影响建筑结构主体的施工进度;2)安全性能低。人工组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易出现架体结构不符安全标准的现象,存在诸多安全隐患;3)操作性能低。为保证架体的高度,需将钢管组装成错综复杂的横杆与纵杆结构,受空间限制,不便于现场施工操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施工平台支撑架的不足,提供一种制作简单、性能稳定、通用性好的偏动式支撑梁结构。
[0004]本发明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偏动式支撑梁结构,包括支撑梁、支撑腿及弹性扭转件,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座,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支撑腿分别可转动的铰接在支撑梁两端的连接座上,每根支撑腿与其铰接的连接座之间均设有横向设置的弹性扭转件,弹性扭转件两端分别固连在支撑腿和连接座上,每根支撑腿的正上方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连于支撑梁上。本发明的零位状态是支撑梁与支撑腿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将操作平台架在两个所述的结构上,再通过栏杆搭建护栏,即可快速搭建起一个施工平台。应用时,将支撑腿卡在混凝土的预留洞里即可实现支撑功能。随着建筑物层数的增加,只需将支撑梁向上提起,因支撑腿与连接座为铰接连接,对支撑梁施加向上的作用力,支撑腿可相对支撑梁向下转动脱离预留洞。由于失去支撑着力点,该结构带动整个施工平台向上移动。当该结构移动至上层预留洞处,由于弹性扭转件的设置,该结构可自动复位至零位状态。当在施工平台上作业时,由于限位板的设置,可防止支撑腿相对支撑梁向上转动,使该结构始终保持零位状态。
[000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与所述连接座间通过铰接圆柱销进行铰接,所述弹性扭转件套装于铰接圆柱销上。如此,支撑腿绕着弹性扭转件中心相对连接座转动,更有利于弹性扭转件产生足够大的旋转力将支撑腿拉回零位状态。
[0006]为减轻该结构对混凝土的摩擦与损伤,便于其向上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的端头设有滑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梁包括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及第三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与第一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梁设有可容纳第二支撑梁的腔架,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一端置入腔架内,第一支撑梁的自由端与第三支撑梁的自由端分别构成支撑梁的两端。如此,可通过第二支撑梁与腔架的置入配合调节支撑梁的长短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施工工地。
[0008]为提高伸缩后支撑梁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梁下端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腔架上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二支撑梁通过穿过第二固定孔和第一固定孔的定位销固连于腔架内。
[0009]与现有施工平台支撑架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本发明结构紧凑,部件统一整合,应用时只需两个所述结构即可实现稳定的支撑功能,不仅安装方便且安全性能高。
[0010]2)本发明通过铰接及扭转弹性件的设置,应用时无需反复拆装施工平台,亦可满足不同层数及高度的施工要求,不仅省时省力且提高了施工作业效率。
[0011]3)通过第二支撑梁与腔架的置入配合可调节支撑梁的长短,使其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施工工地,不仅性能稳定且通用性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偏动式支撑梁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偏动式支撑梁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所示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B部的局部放大图。
[0013]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支撑梁,11、第一支撑梁,111、外凸固定块,112、第一外凸夹块,12、第二支撑梁,13、第三支撑梁,131、腔架,132、第二外凸夹块,2、支撑腿,21、滑轮,3、弹性扭转件,4、连接座,5、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5]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偏动式支撑梁结构,包括支撑梁1、支撑腿2及弹性扭转件3,所述支撑梁I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座4,所述支撑腿2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支撑腿2分别可转动的铰接在支撑梁I两端的连接座4上,每根支撑腿2与其铰接的连接座4之间均设有横向设置的弹性扭转件3,弹性扭转件3两端分别固连在支撑腿2和连接座4上,每根支撑腿2的正上方均设置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固连于支撑梁I上。
[0016]本实施例的零位状态是支撑梁I与支撑腿2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支撑梁I的长度及厚度根据施工工地的空间尺寸而设置。本实施例中,支撑梁I用于支撑施工平台;支撑腿2用于提供支撑点;通过与连接座4间的铰接连接,支撑腿2可相对支撑梁I发生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通过释放支撑点以实现该结构的整体移动;弹性扭转件3用于提供扭矩,使支撑2和连接座4在发生相对转动后能自动恢复零位状态;限位板5用于限制支撑腿2的转动方向,使支撑腿2相对支撑梁I只能向下偏动。为提高支撑腿2与连接座4之间铰接的稳定性,支撑腿2可包括两块左右相对设置的夹板及连接两夹板的底板。如此,可增加支撑腿2与连接座4间连接的铰接点,提高两者相对运动的稳定性,避免支撑腿2在转动时出现滑脱及错位的问题。与连接座4铰接时,将连接座4设于两夹板之间的区域,再将铰接销沿垂直于连接面的方向穿过两夹板和连接座以实现活动连接。如此,支撑腿2可绕铰接销的轴向转动。为节约成本,支撑腿2可采用槽钢组合焊接而成。为取材便捷,弹性扭转件3为扭转弹簧、扭转弹性金属丝等。本实施例的应用还需配有大梁预留洞,如此可便于该结构卡紧在混凝土内以实现支撑施工平台的功能。为增加大梁预留洞的稳固性,可在大梁预留洞的周围附加钢筋,在大梁预留洞的下部增加临时支撑柱。
[0017]本实施例应用时,将支撑梁I两端的支撑腿2放置在大梁预留洞里,再将操作平台架在两个本实施例所述的结构上,通过栏杆搭建护栏即可搭建起一个完整的施工平台。随着建筑物层数的增加,为便于实现整个施工平台的上移,需将起吊绳捆绑在两个本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梁I上。起吊时,支撑梁I受力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支撑腿2向上移动。因受大梁预留洞内壁的阻挡,支撑腿2相对支撑梁I发生向下转动。在支撑梁向上移动的进一步带动下,支撑腿2脱离该大梁预留洞。致上层大梁预留洞口处,由于失去混凝土的阻挡作用力,在弹性扭转件的作用下,支撑腿2自动复位成零位状态。此时,通过与大梁预留洞的配合,支撑腿2再一次卡进在混凝土内以实现该结构的支撑功能。
[0018]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腿2与所述连接座4间通过铰接圆柱销进行铰接,所述弹性扭转件3套装于铰接圆柱销上。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每一个铰接点处可设有I个弹性扭转件3,具体位于支撑腿2的一长夹板与连接座4之间的区域。为便于弹性扭转件3提供足够大的扭矩,可将弹性扭转件3沿旋转方向的上输出端与支撑腿固定连接,沿旋转方向的下输出端与连接座固定连接。
[0019]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腿2的端头设有滑轮21。在起吊本实施例的过程中,支撑腿2发生向下转动脱离大梁预留洞,由于弹性扭转件3的扭转力作用,其端头的上部会与混凝土发生摩擦移动,因此可在其端头的上部设置滑轮21。
[0020]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Γ3中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梁I包括第一支撑梁11、第二支撑梁12及第三支撑梁13,所述第二支撑梁12与第一支撑梁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梁13设有可容纳第二支撑梁12的腔架131,所述第二支撑梁12的一端置入腔架131内,第一支撑梁11的自由端与第三支撑梁13的自由端分别构成支撑梁I的两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梁I由第一支撑梁11、第二支撑梁12及第三支撑梁13组件而成。为增加各部件连接的稳固性,第一支撑梁11的右侧的两端可外凸构成外凸固定块111,用于固连第二支撑梁12 ;第一支撑梁11的左侧的两端可外凸构成第一外凸夹块112用于固连限位板5 ;第三支撑梁13的右侧的两端可外凸构成第二外凸夹块132用于固连限位板5。为节约制作成本,腔架131可包括两块左右相对设置的长夹板及连接两长夹板的连接架,连接架可设有两条。如此,在对支撑梁I的长度进行调节时,可透过腔架131的镂空区域对第二支撑梁12置入腔架131的位置进行观察及辅助调整。
[0021]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支撑梁12下端设有第一固定孔121,所述腔架131上设有第二固定孔133,第二支撑梁12通过穿过第二固定孔133和第一固定孔121的定位销固连于腔架131内。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梁12的下端可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21,如此便可以根据施工地空间尺寸的大小对第二支撑梁12置入腔架131的位置进行调节并固定。
[0022]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偏动式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梁(I)、支撑腿(2)及弹性扭转件(3),所述支撑梁(I)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座(4 ),所述支撑腿(2 )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支撑腿(2 )分别可转动的铰接在支撑梁(I)两端的连接座(4)上,每根支撑腿(2)与其铰接的连接座(4)之间均设有横向设置的弹性扭转件(3),弹性扭转件(3)两端分别固连在支撑腿(2)和连接座(4 )上,每根支撑腿(2 )的正上方均设置有限位板(5 ),所述限位板(5 )固连于支撑梁(I)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动式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与所述连接座(4)间通过铰接圆柱销进行铰接,所述弹性扭转件(3)套装于铰接圆柱销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动式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的端头设有滑轮(21)。
4.根据权利要求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偏动式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I)包括第一支撑梁(11 )、第二支撑梁(12)及第三支撑梁(13),所述第二支撑梁(12)与第一支撑梁(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梁(13)设有可容纳第二支撑梁(12)的腔架(131 ),所述第二支撑梁(12)的一端置入腔架(131)内,第一支撑梁(11)的自由端与第三支撑梁(13)的自由端分别构成支撑梁(I)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动式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梁(12)下端设有第一固定孔(121),所述腔架(131)上设有第二固定孔(133),第二支撑梁(12)通过穿过第二固定孔(133)和第一固定孔(121)的定位销固连于腔架(131)内。
【文档编号】E04G5/00GK104264968SQ201410566095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3日
【发明者】胡建明, 吴争雷, 郑伟, 彭燕, 陈云奎 申请人: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