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厅外墙避雷线塔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17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阀厅外墙避雷线塔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阀厅外墙避雷线塔安装结构,包括阀厅结构和多个避雷线塔结构;墙体包括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第一墙体旁侧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防火墙,第二墙体旁侧未设置防火墙,防火墙顶部设有挑檐;第一避雷线塔主体固定安装在第一避雷线塔基座上,第一避雷线塔基座固定安装在挑檐上;第二避雷线塔结构包括第二避雷线塔主体、第二避雷线塔基座和支撑悬臂,其中避第二避雷线塔主体固定安装在第二避雷线塔基座上,第二避雷线塔基座固定安装支撑悬臂,支撑悬臂固定设置在阀厅柱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挑檐和支撑悬臂结构安装避雷线塔,避免了避雷线塔贯穿屋面,杜绝漏雨隐患,保证阀厅的正常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一种阀厅外墙避雷线塔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输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阀厅外墙避雷线塔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换流站是在直流输电系统中存在的,会在直流输电线路的两端各有一个换流站,主要作用是把交流变成直流,再把直流变成交流,降低损耗,节省投资(比交流少一根线),直流线路两端的交流可以各自的频率和相位运行,故障影响面小。
[0003]换流站的主要设备有:换流阀、换流变压器、控制调节系统、保护系统、平波电抗器、交流滤波器、直流滤波器、避雷器等。
[0004]换流站阀厅是放置换流阀的封闭建筑,常规±500kV换流站有极I/极2两个阀厅,对称布置在控制楼两侧。而±800kV换流站有极I/极2高端阀厅、极I/极2低端阀厅,共计四座阀厅,极I/极2低端阀厅山墙与主控楼合建,极I高端阀厅与极I辅控楼合建,极2高端阀厅与极2辅控楼合建,分别对称布置在极I/极2低端阀厅山墙与主控楼两侧。
[0005]阀厅要求具有极好的电磁屏蔽性能,屏蔽换流产生的电磁干扰,墙壁地板全都有铺设金属板;阀厅送风应达到5-35P的微正压状态,以避免外界潮湿的空气、浮尘、颗粒等杂质侵入阀厅;因此阀厅对运行环境要求非常严格,对阀厅建筑的气密性能和水密性能、洁净度、采暖通风、排烟、防电磁干扰等都有很高要求,特别是屋面防渗漏是至关重要的,达到I级屋面防水等级要求,屋面通常采用360°直立锁边压型钢板屋面。
[0006]阀厅避雷线塔是重要的高耸结构构筑物,常规做法是将避雷线塔穿屋面支撑在下部钢柱上(见附图1),这样做结构计算为正压受力,但是避雷线塔穿屋面,势必带来屋面防水薄弱点。目前国内换流站基本采用避雷线塔穿屋面做法,几年内漏雨现象很少,但随着出屋面洞口周边密封胶老化,漏雨现象将会逐渐出现,一旦漏雨阀厅运行严重受到影响,停电修复将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施工方便且保证屋面防水性能的阀厅外墙避雷线塔安装结构。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阀厅外墙避雷线塔安装结构,包括阀厅结构和多个避雷线塔结构;阀厅结构包括垂直水平面的阀厅墙体、支撑屋面的多个阀厅柱、屋面、挑檐和防火墙,阀厅墙体围成容纳空间,屋面设于墙体上并遮盖该容纳空间,屋面为相对墙体倾斜的斜坡结构;墙体包括设置有挑檐的第一墙体和没有设置挑檐的第二墙体;第一墙体旁侧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防火墙,第二墙体旁侧未设置防火墙;防火墙顶部设有挑檐并与第一墙体接触;避雷线塔结构包括第一避雷线塔结构和第二避雷线塔结构,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分别对应第一避雷线塔结构和第二避雷线塔结构,第一避雷线塔结构包括第一避雷线塔主体、第一避雷线塔基座,其中第一避雷线塔主体固定安装在第一避雷线塔基座上,第一避雷线塔基座固定安装在挑檐上;第二避雷线塔结构包括第二避雷线塔主体、第二避雷线塔基座和支撑悬臂,其中避第二避雷线塔主体固定安装在第二避雷线塔基座上;支撑悬臂穿过第二墙体固定设置在阀厅柱上,第二避雷线塔基座固定安装支撑悬臂位于第二墙体外侧的一端上。
[0010]优选的,挑檐的水平宽度和长度均大于防火墙的水平宽度和长度,挑檐为向地面倾斜的斜坡结构,斜坡结构上设置有安装台,第一避雷线塔基座固定安装在安装台上。
[0011]优选的,支撑悬臂垂直于第二墙体,并安装在阀厅柱上,其上表面与水平面平行。
[0012]优选的,避雷线塔基座和墙体之间还设有水槽,水槽一侧固定在墙体上。
[0013]优选的,水槽底部设有落水管。
[0014]优选的,多个阀厅柱沿阀厅纵向对称布置,多个避雷线塔主体沿阀厅纵向对称布置,相邻避雷线塔主体相互连接,多个避雷线塔主体形成网状结构。
[0015]优选的,支撑悬臂为钢材料制成的悬臂结构。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实用新型通过挑檐和支撑悬臂结构安装避雷线塔,避免了避雷线塔贯穿屋面,杜绝漏雨隐患,保证阀厅的正常使用寿命,它完全与屋面脱开,并独立于外墙檐口外侧,使阀厅屋面单坡整板铺装,加快屋面施工进度。
[0018]进一步,水槽及落水管的设计,保证了雨水的及时排除,确保屋面及避雷线塔的正常工作。
[0019]进一步,多个避雷线塔主体形成网状结构,在阀厅上任意位置发生雷电时,可以网状结构可以及时高效的分散释放电流,保证阀厅的正常工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避雷线塔的安装结构图;
[0021]图2为阀厅外墙挑檐上避雷线塔的安装结构图;
[0022]图3为阀厅外墙悬臂式避雷线塔安装结构图;
[0023]图4为阀厅屋顶俯视图;
[0024]其中,1、墙体;2、阀厅柱;3、屋面;4、避雷线塔基座;5、避雷线塔主体;6、挑檐;7、防火墙;8、水槽;9、落水管;10、支撑悬臂;11、第一墙体;41、第一避雷线塔基座;51、第一避雷线塔主体;61、安装台;111、第二墙体;411、第二避雷线塔基座;511、第二避雷线塔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6]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常规做法是将避雷线塔4穿屋面3支撑在下部阀厅柱2上,这样做结构计算为正压受力,但是避雷线塔4穿屋面3,势必带来屋面3防水薄弱点,存在很大的隐患。
[0027]如图2至图4所示,一种阀厅外墙避雷线塔安装结构,包括阀厅结构和多个避雷线塔结构;阀厅结构包括垂直水平面的阀厅墙体1、支撑屋面3的多个阀厅柱2、屋面3和防火墙7,阀厅墙体I围成容纳空间,屋面3设于墙体I上并遮盖该容纳空间,屋面3为相对墙体I倾斜的斜坡结构;墙体I包括第一墙体11和第二墙体111 ;第一墙体11旁侧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防火墙7,第二墙体111旁侧未设置防火墙7。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墙体11外侧,设有防火墙7,防火墙7顶部设有挑檐6,并与第一墙体11接触;
[0028]避雷线塔结构包括第一避雷线塔结构和第二避雷线塔结构,第一墙体11和第二墙体111分别对应第一避雷线塔结构和第二避雷线塔结构,如图2所示,第一避雷线塔结构包括第一避雷线塔主体51、第一避雷线塔基座41,其中第一避雷线塔主体51固定安装在第一避雷线塔基座41上,第一避雷线塔基座41固定安装在挑檐6上;如图3所示,第二避雷线塔结构包括第二避雷线塔主体511、第二避雷线塔基座411和支撑悬臂10,其中避第二避雷线塔主体511固定安装在第二避雷线塔基座411上,第二避雷线塔基座411固定安装支撑悬臂10,支撑悬臂10穿过第二墙体111固定设置在阀厅柱2上,支撑悬臂10由钢材料制成,保证足够的支撑力。
[0029]其中,挑檐6的水平宽度和长度均大于防火墙7的水平宽度和长度,挑檐6为向地面倾斜的斜坡结构,斜坡结构上设置有安装台61,第一避雷线塔基座41固定安装在安装台61上。支撑悬臂10垂直于第二墙体111,并安装在阀厅柱2上,其上表面与水平面平行。避雷线塔基座41、411和墙体I之间还设有水槽8,水槽8 一侧固定在墙体I上。水槽8的长度大于屋面3的水平长度,水槽8的宽度大于屋面3超出墙体I的水平宽度,这样保证雨水空可以流入水槽8,水槽8底部设在有落水管9,雨水通过落水管9排出。多个阀厅柱2沿阀厅纵向对称布置,多个避雷线塔主体51、511沿阀厅纵向对称布置,相邻避雷线塔主体51,511相互连接,多个避雷线塔主体51、511形成网状结构。在阀厅上任意位置发生雷电时,可以网状结构可以及时高效的分散释放电流,保证阀厅的正常工作。
[0030]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阀厅外墙避雷线塔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厅结构和多个避雷线塔结构; 所述阀厅结构包括垂直水平面的阀厅墙体(I)、支撑屋面(3)的多个阀厅柱(2)、屋面(3)和防火墙(7),所述阀厅墙体(I)围成容纳空间,屋面(3)设于墙体(I)上并遮盖该容纳空间,屋面(3)为相对墙体(I)倾斜的斜坡结构;所述墙体(I)包括第一墙体(11)和第二墙体(111);第一墙体(11)旁侧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防火墙(7),第二墙体(111)旁侧未设置防火墙(7);防火墙(7)顶部设有挑檐(6)并与所述第一墙体(11)接触; 所述避雷线塔结构包括若干第一避雷线塔结构和若干第二避雷线塔结构,第一墙体(11)和第二墙体(111)分别对应第一避雷线塔结构和第二避雷线塔结构,第一避雷线塔结构包括第一避雷线塔主体(51)、第一避雷线塔基座(41),其中第一避雷线塔主体(51)固定安装在第一避雷线塔基座(41)上,第一避雷线塔基座(41)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挑檐(6)上;第二避雷线塔结构包括第二避雷线塔主体(511)、第二避雷线塔基座(411)和支撑悬臂(10),其中避第二避雷线塔主体(511)固定安装在第二避雷线塔基座(411)上;支撑悬臂(10)穿过第二墙体(111)固定设置在阀厅柱(2)上,第二避雷线塔基座(411)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支撑悬臂(10)位于第二墙体(111)外侧的一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厅外墙避雷线塔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挑檐(6)的水平宽度和长度均大于防火墙(7)的水平宽度和长度,挑檐(6)为向地面倾斜的斜坡结构,所述斜坡结构上设置有安装台(61),第一避雷线塔基座(41)固定安装在安装台(6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厅外墙避雷线塔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悬臂(10)垂直于第二墙体(111),并安装在阀厅柱(2)上,其上表面与水平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厅外墙避雷线塔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避雷线塔基座(41、411)和墙体(I)之间均设有有水槽(8),水槽(8) —侧固定在墙体(I)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阀厅外墙避雷线塔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8)底部设有落水管(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厅外墙避雷线塔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阀厅柱(2)沿阀厅纵向对称布置,多个避雷线塔主体(51、511)沿阀厅纵向对称布置,相邻避雷线塔主体(51、511)相互连接,多个避雷线塔主体(51、511)形成网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厅外墙避雷线塔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悬臂(10)为钢材料制成的悬臂结构。
【文档编号】E04H5/04GK203961375SQ201420273004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3日
【发明者】吕文娟, 赵大平, 吴克芬, 杨怀远, 贾鹏, 张玉明, 陈乐 , 李坤, 王宁壁, 钟西岳, 顾群, 刘小刚, 陈正时, 李学鹏, 申卫华, 姚嘉, 林佰春, 祖建全, 冯凯, 周战, 苏炜, 沈伟, 陈寅, 余欢, 高湛, 虞媛, 张宽, 曹豫岩, 郭东锋, 彭敏文, 刘亮亮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