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管对接扣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7092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管对接扣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建设施工使用材料配件,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管对接扣件。



背景技术:

日前使用的建筑管对接扣件,它是由一个十字型内芯和两个半圆外盖及销钉、螺丝和螺帽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经过螺丝螺帽合紧;两个半圆外盖、外盖夹紧两个建筑管的一头从而达到对接的目的,采用了外紧的工作原理。十字内芯在正常工作时是不起作用,他只有在外盖承受不了重量当两根建筑管弯曲到一定程度时才起到零时支撑作用。对于日前使用类似的对接扣件存在的几点问题和不足之处:

外露牙,由于它使用的螺丝螺帽完全外露,经雨淋日晒易生锈、易与混凝土粘合、搬运时易对螺丝牙造成磨损,减慢施工速度,严重时不能使用甚至报废;

强度低,由于它采用两个半圆外盖合紧建筑管,因两个半圆不是整体在力作用下正面的强度大,而侧面强度却不足;

螺丝和螺帽间易滑牙,一般建筑扣件使用螺帽厚度在1cm-1.2cm之间牙体接触面小,长时间使用或压力过大时易滑牙;

速度慢,由于使用量半圆外盖,需张开两个外盖才能套进建筑管,在张开两个外盖时由于两个外盖的一边是是由销钉连接的张不开,只能张开带有螺丝帽的一边而中间张开度能套进建筑管时,带有螺丝帽的一边需要张开的幅度很大要扭紧时,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扭紧螺帽,加上上述需要张开外盖的时间从而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工作效率的建筑管对接扣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管对接扣件,包括内芯、套在内芯外侧的卡套和销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由两块半圆内芯组成,半圆内芯的内侧壁呈十字交叉的竖凹槽和横凹槽,横凹槽内设有2片箭形张开销,所述销钉竖直穿过卡套、内芯和箭形张开销。

优选的,所述卡套为两端为喇叭状的圆形卡套。

优选的,所述半圆内芯为两端侧面为T字形中间部位为半圆形的柱体。

优选的,所述半圆内芯其中一个的内侧壁设有定位槽,另一个设有定位栓。

优选的,所述销钉为梯形扁平状销钉,所述定位孔一侧为定位大孔,另一侧为定位小孔。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的建筑管对接扣件,卡套的喇叭口的作用,易套进建筑管,建筑管套进喇叭口指定位置,喇叭口卡套能起到在内压力过大时保护建筑管防止外咧,同时卡套能做内芯的支架;内芯的作用,在箭形张开销撑开两块半圆内芯时,两块半圆内芯能四面紧贴建筑管内部力量均匀强度足够;箭形张开销与销钉配合使用,两片箭形张开销挤开两块半圆内芯,使两块半圆内芯张开紧贴建筑管内部,从而达到建筑管对接的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建筑管对接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建筑管对接扣件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半圆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半圆内芯的内侧壁示意图。

其中,1--卡套、2--半圆内芯、3--销钉、4--箭形张开销、5--定位大孔、6--定位小孔、7--定位槽、8--定位栓、9--横凹槽、10--竖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一种建筑管对接扣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图1出示了本发明一种建筑管对接扣件的具体实施方式:该建筑管对接扣件,包括内芯、套在内芯外侧的卡套1和销钉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由两块半圆内芯2组成,半圆内芯2的内侧壁呈十字交叉的竖凹槽10和横凹槽9,横凹槽9内设有2片箭形张开销4,销钉3竖直穿过卡套1、内芯和箭形张开销4,卡套1为两端为喇叭状的圆形卡套1,半圆内芯2为两端侧面为T字形中间部位为半圆形的柱体,半圆内芯2其中一个的内侧壁设有定位槽7,另一个设有定位栓8,销钉3为梯形扁平状销钉3,定位孔一侧为定位大孔5,另一侧为定位小孔6,销钉3从定位大孔5插入。

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半圆内芯2为两端侧面为T字形中间部位为半圆形的柱体,竖凹槽10用于插入销钉3,横凹槽9用于放置箭形张开销4,两块半圆内芯2组合的侧面为十字形结构,在2片箭形张开销4撑开两块半圆内芯2时,两块半圆内芯2能四面紧贴建筑管内部,力量均匀强度足够;两块半圆内芯2其中一个的内侧壁设有定位槽7,另一个设有定位栓8,使用起来可以快速定位,方便卡套11套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结构的建筑管对接扣件,卡套1的喇叭口的作用,易套进建筑管,建筑管套进喇叭口指定位置,喇叭口卡套1能起到在内压力过大时保护建筑管防止外咧,同时卡套1能做内芯的支架;内芯的作用,在箭形张开销4撑开两块半圆内芯2时,两块半圆内芯2能四面紧贴建筑管内部力量均匀强度足够;箭形张开销4与销钉3配合使用,销钉3插入后,两片箭形张开销4挤开两块半圆内芯2,使两块半圆内芯2张开紧贴建筑管内部,从而达到建筑管对接的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