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砖生产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翻转台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2953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加气砖生产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翻转台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加气砖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加气砖生产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翻转台。



背景技术:

加气砖是一种轻质多孔的新型建筑材料,加气砖设备生产的加气砖具有容重轻,保温效能高,吸音好和可加工等优点,可以制作成墙砌块,保温块,压面板,楼板,墙板和保温管等制品,加气砖在我国已经开始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承重或非承重结构和管道保温中,成为新型建筑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气砖的一般生产工艺的流程是,加气砖初养和切割浇注后模具用输送链推入初养室进行发气初凝,室温为48℃~68℃,初养时间为1.5~2小时(根据地理有利条件,可免去此工艺),初养后将模具翻转90°,使初养后的加气砖坯体放置在模具的一侧托板上,将模具除了该托板的部分进行脱模,由于初养后的加气砖坯体的四个侧面以及顶面的部分在初养的过程中会在表面形成一层薄壁,会阻挡后期蒸养工艺中的蒸养蒸汽进入加气砖坯体进行蒸养,造成加气砖坯体蒸养不够完全充分,因此,脱模后要将初养后的加气砖坯体的四个侧面以及顶面的表面部分切除,露出加气砖坯体内部完成发泡后形成气孔的部分,更加有利于后期的蒸养操作。然后,再将切割机对加气砖坯体进行横切、纵切、铣面包头,模框吊回到运模车上人工清理和涂油,然后吊到模车上组模进行下一次浇注,切好后的坯体连同釜底板用天车吊到釜车上码放两层,层间有四个支撑,若干个釜车编为一组。加气砖蒸压及成品坯体在釜前停车线上编组完成后,打开要出釜的蒸压釜釜门,先用卷扬机拉出釜内的成品釜车,然后再将准备蒸压的釜车用卷扬机拉入蒸压釜进行养护。釜车上的制成品用桥式起重机吊到成品库,然后用叉式装卸车运到成品堆场,空釜车及釜底板吊回至回车线上,清理后用卷扬机拉回码架处进行下一次循环。

但是,由于脱模后加气砖坯体放置在托板上,因此只能将加气砖坯体的四个侧面以及顶面的表面部分切除,而无法将加气砖坯体的底面的表面进行切除,这样,加气砖坯体在蒸养时,底面部分形成的薄壁层仍会阻挡蒸养蒸汽进入加气砖坯体的底面部分,造成加气砖坯体的底面部分蒸养不够完全充分。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加气砖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使加气砖坯体在蒸养时可以得到完全充分的蒸养。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气砖生产方法,包括:

待加气砖原料在模具内完成初养作业形成加气砖坯体后,将所述模具翻转,使完成初养的加气砖坯体装载于所述模具的一侧托板上;

将所述模具脱模,仅留下所述托板;

将所述加气砖坯体的四个侧表面切除,完成对所述加气砖坯体的初步表面切除,并将所述加气砖坯体的顶面和底面的表面部分作为待切除部分;

将完成初步表面切除的所述加气砖坯体予以翻转并装载于一承载台上,显露出所述待切除部分;

将所述待切除部分切除,完成对所述加气砖坯体的全表面切除;

将完成全表面切除的所述加气砖坯体再次翻转并重新装载于所述托板上,以进行后续的切块作业和蒸养作业。

本发明的加气砖生产方法,将加气砖坯体的四个侧面的表面部分切除后,通过将加气砖坯体翻转后临时装载于一承载台上,再将加气砖坯体的顶面和底面的表面部分切除,完成对加气砖坯体的全表面切除,可以使加气砖坯体在蒸养时可以得到完全充分的蒸养,解决了加气砖坯体的底面部分形成的薄壁层阻挡蒸养蒸汽进入加气砖坯体的底面部分,造成加气砖坯体的底面部分蒸养不够完全充分的问题。

本发明加气砖生产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通过一翻转台对所述加气砖坯体进行翻转,所述翻转台包括:旋转轴座以及分别枢接于所述旋转轴座两侧的第一翻转臂和第二翻转臂。

本发明加气砖生产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将完成初步表面切除的所述加气砖坯体予以翻转并装载于一承载台上,包括:

将一承载台放置在处于水平状态的所述第一翻转臂上,将所述托板放置在处于水平状态的所述第二翻转臂上;

将所述第一翻转臂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使所述承载台的承载表面与装载于所述托板上的所述加气砖坯体的一侧表面相贴合;

将所述第一翻转臂和所述第二翻转臂进行同步翻转,使所述第一翻转臂由竖直状态翻转至水平状态且所述第二翻转臂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使所述加气砖坯体在翻转后临时装载于所述承载台上。

本发明加气砖生产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将所述加气砖坯体的所述待切除部分切除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第二翻转臂由竖直状态翻转至水平状态,使所述托板分离与所述加气砖坯体。

本发明加气砖生产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将完成全表面切除的所述加气砖坯体再次翻转并重新装载于所述托板上,包括:

将所述第二翻转臂再次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将所述第一翻转臂上的所述承载台向靠近所述旋转轴座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加气砖坯体与所述托板相贴合;

将所述第一翻转臂和所述第二翻转臂进行同步翻转,使所述第一翻转臂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且所述第二翻转臂由竖直状态翻转至水平状态,使所述加气砖坯体在翻转后重新装载于所述托板上。

本发明加气砖生产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将所述第二翻转臂由竖直状态翻转至水平状态之后,还包括:将所述托板更换为用于加气砖蒸养的釜底板;所述釜底板上设有供蒸养蒸汽导入所述釜底板的蒸汽导入口,所述釜底板上用于承载待蒸养的加气砖坯体的承载表面设有供蒸养蒸汽导出所述釜底板的蒸汽导出口,所述釜底板的中部形成有分别与所述蒸汽导入口以及所述蒸汽导出口相导通、以供蒸养蒸汽进行流通的蒸汽通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加气砖生产的翻转台,包括:旋转轴座以及分别枢接于所述旋转轴座两侧的第一翻转臂和第二翻转臂,所述第一翻转臂上设有供临时承载加气砖坯体的承载台,所述第二翻转臂上设有供固定用于装载所述加气砖坯体的托板的固定件。

本发明的用于加气砖生产的翻转台,可以在加气砖坯体的四个侧面的表面部分切除后,将加气砖坯体进行翻转,以供将加气砖坯体的顶面和底面的表面部分切除,进而完成对加气砖坯体的全表面切除,可以使加气砖坯体在蒸养时可以得到完全充分的蒸养,解决了加气砖坯体的底面部分形成的薄壁层阻挡蒸养蒸汽进入加气砖坯体的底面部分,造成加气砖坯体的底面部分蒸养不够完全充分的问题。

本发明用于加气砖生产的翻转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承载台通过滑轮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翻转臂上。

本发明用于加气砖生产的翻转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翻转臂上通过滑轮组件活动设置有承托台,所述承托台上设有所述固定件。

本发明用于加气砖生产的翻转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处于水平状态的所述第一翻转臂的第一支撑以及用于支撑处于水平状态的所述第二翻转臂的第二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加气砖生产的翻转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加气砖生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图11是本发明加气砖生产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加气砖生产方法中用到的釜底板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用于加气砖蒸养的釜底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分解图。

图15是采用图12中所示的用于加气砖蒸养的釜底板对待蒸养的加气砖坯体进行蒸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配合参看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用于加气砖生产的翻转台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用于加气砖生产的翻转台,包括:旋转轴座以及分别枢接于旋转轴座两侧的第一翻转臂11和第二翻转臂12,第一翻转臂11上设有供临时承载加气砖坯体70的承载台111,第二翻转臂12上设有供固定用于装载加气砖坯体70的托板710的固定件。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固定爪,可以抓紧托板710使其位置固定。更优选地,第一翻转臂11的长度大于第二翻转臂12的长度。

旋转轴座包括:底座1和设置于底1上的转轴2。优选地,底座1为梯形底座,且底座1的上表面小于下表面。更优选地,转轴2设置于底座1的顶部。

本发明的用于加气砖生产的翻转台,可以在加气砖坯体的四个侧面的表面部分切除后,将加气砖坯体进行翻转,以供将加气砖坯体的顶面和底面的表面部分切除,进而完成对加气砖坯体的全表面切除,可以使加气砖坯体在蒸养时可以得到完全充分的蒸养,解决了加气砖坯体的底面部分形成的薄壁层阻挡蒸养蒸汽进入加气砖坯体的底面部分,造成加气砖坯体的底面部分蒸养不够完全充分的问题。

进一步地,承载台111通过滑轮组件112活动设置于第一翻转臂11上,也就是说,承载台111可以通过滑轮组件112在第一翻转臂11上进行滑动。第二翻转臂12上通过滑轮组件121活动设置有承托台122,承托台122上设有所述固定件,也就是说,承托台122可以通过滑轮组件121在第二翻转臂12上进行滑动,并且,承托台122可以通过所述固定件将托板710抓紧使其固定在承托台122上。

较佳地,为了达到更好地结构稳固效果,本发明用于加气砖生产的翻转台,还包括:用于支撑处于水平状态的第一翻转臂11的第一支撑113以及用于支撑处于水平状态的第二翻转臂12的第二支撑123。

参见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加气砖生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该加气砖生产方法中,会介绍本发明用于加气砖生产的翻转台的具体使用方法。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加气砖生产方法,包括:

步骤S1:待加气砖原料在模具内完成初养作业形成加气砖坯体后,将所述模具翻转,使完成初养的加气砖坯体装载于所述模具的一侧托板上。

其中,待加气砖原料在模具内完成初养作业形成加气砖坯体后,将所述模具翻转90°,使完成初养的加气砖坯体装载于所述模具的一侧托板上。并且,加气砖原料在模具内完成初养作业形成加气砖坯体之前,还包括以下工艺操作:①对加气砖生产中所采用的材料进行配料;②将完成配料的加气砖原料注入模具中进行搅拌和注模;③在模具中对加气砖原料进行初养作业,形成加气砖坯体。

步骤S2:将所述模具脱模,仅留下所述托板。

步骤S3:将所述加气砖坯体的四个侧表面切除,完成对所述加气砖坯体的初步表面切除,并将所述加气砖坯体的顶面和底面的表面部分作为待切除部分。

其中,完成对所述加气砖坯体的初步表面切除后,将切除下来的废料重新运输回原料桶中,可以进行二次循环利用。

步骤S4:将完成初步表面切除的所述加气砖坯体予以翻转并装载于一承载台上,显露出所述待切除部分。

步骤S5:将所述待切除部分切除,完成对所述加气砖坯体的全表面切除。

其中,完成对所述加气砖坯体的全表面切除后,将切除下来的废料重新运输回原料桶中,可以进行二次循环利用。

步骤S6:将完成全表面切除的所述加气砖坯体再次翻转并重新装载于所述托板上,以进行后续的切块作业和蒸养作业。

其中,完成蒸养作业后,将成型的加气砖吊堆后进行包装运输。

本发明的加气砖生产方法,将加气砖坯体的四个侧面的表面部分切除后,通过将加气砖坯体翻转后临时装载于一承载台上,再将加气砖坯体的顶面和底面的表面部分切除,完成对加气砖坯体的全表面切除,可以使加气砖坯体在蒸养时可以得到完全充分的蒸养,解决了加气砖坯体的底面部分形成的薄壁层阻挡蒸养蒸汽进入加气砖坯体的底面部分,造成加气砖坯体的底面部分蒸养不够完全充分的问题。

其中,就是通过上述本发明用于加气砖生产的翻转台对加气砖坯体翻转90°。具体地,在上述步骤S4中,将完成初步表面切除的所述加气砖坯体予以翻转并装载于一承载台上,包括:

将一承载台放置在处于水平状态的所述第一翻转臂上,将所述托板放置在处于水平状态的所述第二翻转臂上;

将所述第一翻转臂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使所述承载台的承载表面与装载于所述托板上的所述加气砖坯体的一侧表面相贴合;

将所述第一翻转臂和所述第二翻转臂进行同步翻转,使所述第一翻转臂由竖直状态翻转至水平状态且所述第二翻转臂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使得所述加气砖坯体在翻转后临时装载于所述承载台上。

在上述步骤S5中,将所述加气砖坯体的所述待切除部分切除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第二翻转臂由竖直状态翻转至水平状态,使所述托板与所述加气砖坯体分离。

在上述步骤S6中,将完成全表面切除的所述加气砖坯体再次翻转并重新装载于所述托板上,包括:

将所述第二翻转臂再次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将所述第一翻转臂上的所述承载台向靠近所述旋转轴座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加气砖坯体与所述托板相贴合;

将所述第一翻转臂和所述第二翻转臂进行同步翻转,使所述第一翻转臂翻由水平状态转至竖直状态且所述第二翻转臂由竖直状态翻转至水平状态,使得所述加气砖坯体在翻转后重新装载于所述托板上。

以下参见图3~图11所示,图3~图11是本发明加气砖生产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示意图。对利用上述本发明用于加气砖生产的翻转台的本发明的加气砖生产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3所示,将承载台111放置在处于水平状态的第一翻转臂11上,将托板710放置在处于水平状态的第二翻转臂12上,加气砖坯体70装载在托板710上;

如图4所示,将第一翻转臂11翻转90°至竖直状态,使承载台111的承载表面与装载于托板710上的加气砖坯体70的一侧表面相贴合;

如图5所示,同时将第一翻转臂11和第二翻转臂12翻转90°,使第一翻转臂11翻转至水平状态且第二翻转臂12翻转至竖直状态,进而使加气砖坯体70翻转90°后临时装载于承载台111上。

如图6所示,将第二翻转臂12翻转90°至水平状态,使加气砖坯体70与托板710分离。进一步地,在将第二翻转臂12翻转90°至水平状态之后,将托板710更换为用于加气砖蒸养的釜底板100,可以将托板710重新运回并安装到模具上进行后续的加工。

如图7所示,然后再将加气砖坯体70的待切除部分720(即加气砖坯体70的顶面和底面的表面部分)切除。

如图8与图9所示,将第二翻转臂12再次翻转90°至竖直状态,再将承载台111向靠近旋转轴座的方向移动,使加气砖坯体70与托板710相贴合。

如图10与11所示,同时将第一翻转臂11和第二翻转臂12翻转90°,使第一翻转臂11翻转至竖直状态且第二翻转臂12翻转至水平状态,进而使加气砖坯体70再次翻转90°后重新装载于托板710上,以进行后续的切块作业和蒸养作业。

具体地,以下对上述用来更好将托板710的用于加气砖蒸养的釜底板100进行详细介绍。

该用于加气砖蒸养的釜底板上设有供蒸养蒸汽导入所述釜底板的蒸汽导入口,所述釜底板上用于承载待蒸养的加气砖坯体的承载表面设有供蒸养蒸汽导出所述釜底板的蒸汽导出口,所述釜底板的中部形成有分别与所述蒸汽导入口以及所述蒸汽导出口相导通、以供蒸养蒸汽进行流通的蒸汽通道。

该用于加气砖蒸养的釜底板,通过在釜底板上开设蒸汽导入口,在釜底板的承载表面上开设蒸汽导出口,以及在釜底板的中部设置分别与蒸汽导入口以及蒸汽导出口相导通、以供蒸养蒸汽进行流通的蒸汽通道,当待蒸养的加气砖坯体在蒸压釜中进行蒸养时,蒸养蒸汽可以通过蒸汽导入口进入蒸汽通道,再通过蒸汽导出口从釜底板的承载表面溢出,进而接触到待蒸养的加气砖坯体的底部,使待蒸养的加气砖坯体的底部得到完全蒸养,解决了待蒸养的加气砖坯体上靠近底部的部分由于蒸养程度不够而成为废料的问题。此外,还具有减少蒸养时间、减小蒸养压力、节省蒸养蒸汽用量、提高成品质量等优点。

配合参看图12~图14所示,图12是本发明加气砖生产方法中用到的釜底板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用于加气砖蒸养的釜底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分解图。在该实施例中,该用于加气砖蒸养的釜底板,包括: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的H型钢10以及分别位于H型钢10两侧的两个槽钢20,H型钢10的腹板110的长度和两个槽钢20的腹板210的长度相同,两个槽钢20的开口均朝向H型钢10,H型钢10和两个槽钢20之间分别隔开一段缝隙,H型钢10两侧的开口和两个槽钢20的开口分别夹设形成一个容置空间30;

H型钢10的上翼板120和两个槽钢20的上翼板220共同形成用于承载待蒸养的加气砖坯体的承载表面;

H型钢10的上翼板120和两个槽钢20的上翼板220之间隔开的缝隙310共同形成所述蒸汽导出口;

H型钢10的下翼板130和两个槽钢20的下翼板230之间隔开的缝隙320共同形成所述蒸汽导入口;

H型钢10的两侧开口和两个槽钢20的开口夹设形成的容置空间30共同形成分别与所述蒸汽导入口以及所述蒸汽导出口相导通、以供蒸养蒸汽进行流通的蒸汽通道。

再次参见图12~图14所示,较佳地,所述连接件为钢板410,H型钢10的腹板110的端部和两个槽钢20的腹板210的端部共同连接有钢板410。为了加强H型钢10和两个槽钢20之间连接强度,H型钢10的上翼板120和两个槽钢20的上翼板220之间分别固接有第二钢板420,H型钢10的下翼板130和两个槽钢20的下翼板230之间分别固接有第三钢板430,通过第二钢板420和第三钢板430的设置,进而加强H型钢10和两个槽钢20之间连接强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H型钢10和两个槽钢20之间连接强度,H型钢10的腹板11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槽钢20的腹板220上均开设有与H型钢10的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H型钢10的第一通孔和两个槽钢20的第二通孔之间穿设有加固钢管60。通过加固钢管60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加强H型钢10和两个槽钢20之间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H型钢10的第一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两个槽钢20的第二通孔的数量分别与H型钢10的第一通孔的数量相对应,那么相应地,加固钢管60的数量也与H型钢10的第一通孔的数量相对应为多个。通过多个加固钢管60的设置,可以更好地加强H型钢10和两个槽钢20之间连接强度。优选地,多个第一通孔均匀布设,多个第二通孔对应多个第一通孔进行均匀布设,使整体结构的受力更加均匀。更优选地,H型钢10的第一通孔和两个槽钢20的第二通孔为同轴设置,更便于将加固钢管60安装在H型钢10的第一通孔和两个槽钢20的第二通孔内。

进一步地,两个槽钢20的背面分别设置有角钢50,角钢50的一侧翼板与槽钢20的背面固接,角钢50的另一侧翼板与槽钢20的上翼板齐平。角钢50可以根据不同的待蒸养的加气砖坯体80的不同尺寸进行相应的改变,以增加用于承载待蒸养的加气砖坯体80的承载表面的宽度,而不必每次根据不同的待蒸养的加气砖坯体80的不同尺寸,对该用于加气砖蒸养的釜底板的尺寸进行改动。

参见图15所示,图15是采用图12中所示的用于加气砖蒸养的釜底板对待蒸养的加气砖坯体进行蒸养的示意图。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该用于加气砖蒸养的釜底板,当待蒸养的加气砖坯体80在蒸压釜中进行蒸养时,蒸养蒸汽可以通过由H型钢10的下翼板130和两个槽钢20的下翼板230之间隔开的缝隙320共同形成的蒸汽导入口进入由H型钢10的两侧开口和两个槽钢20的开口夹设形成的容置空间30共同形成的蒸汽通道,再通过由H型钢10的上翼板120和两个槽钢20的上翼板220之间隔开的缝隙310共同形成的蒸汽导出口从用于承载待蒸养的加气砖坯体80的承载表面溢出,如图15中的箭头方向所示,进而接触到待蒸养的加气砖坯体80的底部,使待蒸养的加气砖坯体80的底部得到完全蒸养,解决了待蒸养的加气砖坯体80上靠近底部的部分由于蒸养程度不够而成为废料的问题。

特别地,可以将多个该用于加气砖蒸养的釜底板首尾相互连接,以适配不同的待蒸养的加气砖坯体的不同长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