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架泥土填充墙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02302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网架泥土填充墙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土木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填充墙体。



背景技术:

现有墙体,包括常规建筑、装配式建筑以及钢结构住宅,其墙体多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砌筑结构或轻质隔墙等形式为主,普遍存在施工工艺复杂,原材料需要通过大量外购,加工制造和运输工作量大,等特点。

以攀西地区的很多农村住房为例,很多农村住房都建造在运输条件很差的大山上,市区的红砖、加气混凝土块分别为0.39元/块、0.89元/块,运至建造点,“每块”红砖、加气混凝土块价格增加至1.2元左右、1.89元左右,每块的运费则增加近1元左右。而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轻质隔墙等,很难运至现场,不仅机械运费高,而且有些建造点,没有通公路,机械很难到达,基本靠人工搬卸。如果构件很大,人工搬运也难以实现,则很难实现建设任务。

在此类偏远地区很多住宅建筑仍采用泥土墙结构,这些泥土墙在当地具有成熟的施工经验和较好的宜居特性,在抗震方面略显不足,但只要配置施工得当,在很多大地震发生时,也能保证的较为完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网架泥土填充墙及其施工方法,可以就地取材,避免大量外购建筑材料及其建筑构配件。

本发明公开的网架泥土填充墙,包括勒柱、扎丝、填充材料和位于两侧的夹板,所述两侧的夹板之间形成填充腔,所述填充材料填充于填充腔内,所述夹板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夹持夹板的勒柱,夹板内外两侧相对应的勒柱相互连接,相邻夹板之间的叠合部分夹持于内外勒柱之间,所述夹板上开设有多个扎丝孔,所述扎丝依次穿过两侧夹板上的扎丝孔,在两侧夹板之间形成扎丝网架,所述填充材料为泥土。

优选地,所述夹板采用厚度为2~4mm的铝合金板。

优选地,所述勒柱采用截面长50mm~80mm、宽30mm~60mm、壁厚2~5mm的不锈钢矩管。

优选地,所述勒柱采用截面长30mm~60mm、宽15~30mm的实心矩形钢柱。

优选地,所述扎丝采用镀锌扎丝或者化纤扎丝。

优选地,所述填充材料中掺入有砂石、砾石、水泥或者化纤物质。

优选地,所述两侧夹板之间设置有保持净宽的定位机构。

所述网架泥土填充墙的施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设计墙体及其构件

根据墙体高度和跨度设计墙体宽度,对夹板进行选材并设计夹板厚度、长、宽参数以及夹板的扎丝孔大小及间距,对勒柱进行选材并设计勒柱长度及截面参数;

b、加工夹板和勒柱

根据设计加工夹板及勒柱,并在夹板和勒柱上加工用于连接内外勒柱及夹板的螺栓孔;

c、测量定位

测量定位墙体的位置、宽度和高度,以及相应的夹板位置及勒柱位置;

d、架设墙体围护腔体

沿墙体方向,根据测量定位结构放设两侧的夹板,夹板之间为填充腔,并在同侧相邻夹板叠合连接处的内外布设勒柱,通过螺栓将内外勒柱以及内外勒柱之间的夹板串连起来并紧固螺栓;

e、布置扎丝

依次将扎丝穿过各扎丝孔,在墙体内形成网架;

f、拌合墙体填充材料

就地取材泥土,将泥土加水拌制,拌制后的填充材料倒入空腔后,可自行流动并密实;

g、填充形成墙体

将填充材料倒入夹板之间的填充腔内并夯实,填充完成后即可完成施工。

优选地,在g步骤中,倾倒填充材料时,从墙体的一侧到另一侧轮流倒入,并分层灌注,待已填充的一层体达到失去塑性时,再进行下一步填充,直至整个墙体浇筑完成。

优选地,在g步骤中,分层灌注的每层高度在30cm以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网架泥土填充墙采用夹板侧部包裹限制填充的泥土并结合扎丝作为加筋材料,极大地提高了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其填充材料选择可就地取材的泥土,节省材料成本和采购运输成本,相较于传统墙体结构,极大地减少了加工量,有效降低了加工成本,有利于加快工期,并且环保性高,从原材料到施工,到建筑报废后,都减少了大量的污染和浪费,主要用于2层以内的内外墙体以及多层框架结构墙体,尤其适用于运输条件困难的边远地区或山区住宅,对扶贫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填充墙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夹板与勒柱的布置示意图;

图3是扎丝的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夹板1,勒柱2,扎丝3,填充材料4,螺栓5,加强梁6,扎丝孔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公开的网架泥土填充墙,包括勒柱2、扎丝3、填充材料4和位于两侧的夹板1,所述两侧的夹板1之间形成填充腔,所述填充材料4填充于填充腔内,所述夹板1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夹持夹板1的勒柱2,夹板1内外两侧相对应的勒柱2相互连接,以稳定夹板1,相邻夹板1之间的叠合部分夹持于内外勒柱2之间,所述夹板1上开设有多个扎丝孔7,所述扎丝3依次穿过两侧夹板1上的扎丝孔7,在两侧夹板1之间形成扎丝3网架,所述填充材料4为泥土。

该网架泥土填充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设计墙体及其构件

根据墙体高度和跨度设计墙体宽度,对夹板1进行选材并设计夹板1厚度、长、宽参数以及夹板1的扎丝孔7大小及间距,对勒柱2进行选材并设计勒柱2长度及截面参数;

夹板1可选用钢板、金属复合板等材质,而优选则采用厚度为2~4mm的铝合金板。铝合金板耐腐蚀、重量轻、便于运输。夹板1长、宽,根据具体墙体大小,以及运输和加工条件等确定,一般可考虑采用长1000~1500mm,高900~1500mm。扎丝孔7通常均匀分布于夹板1上,以保证整体强度达到要求,扎丝孔7间距一般取150~300mm,大小保证能够穿过扎丝即可。

勒柱2用于夹持并稳定夹板1,内外两侧勒柱2的连接方式可采用螺栓5连接、螺钉连接以及穿孔捆扎等方式,在此优选采用螺栓5连接方式,勒柱2可以采用不锈钢矩管、实心矩形钢柱等等,若采用不锈钢矩管宜选择截面长50mm~80mm、宽30mm~60mm,壁厚2~5mm的规格,若实心矩形钢柱宜选择截面长30mm~60mm、宽15~30mm的规格。

扎丝3则可选择钢丝、镀锌扎丝、耐磨高强度的化纤扎丝等。

b、加工夹板1和勒柱2

根据设计加工夹板1及勒柱2,勒柱2采用螺栓5连接,还要在夹板1和勒柱2上加工用于连接内外勒柱2及夹板1的螺栓5孔;

c、测量定位

测量定位墙体的位置、宽度和高度,以及相应的夹板1位置及勒柱2位置;

d、架设墙体围护腔体

沿墙体方向,根据测量定位结构放设两侧的夹板1,夹板1之间为填充腔,并在同侧相邻夹板1叠合连接处的内外布设勒柱2,使夹板1的叠合部分夹持在内外之间,夹板1的的叠加长度不少于勒柱23倍宽度;然后通过螺栓5将内外勒柱2以及内外勒柱2之间的夹板1串连起来并紧固螺栓5。除竖向的勒柱2外,还可在设置横向的加强梁,以提高墙体的水平受压能力。

e、布置扎丝3

虽然设置有勒柱2稳定夹板1,但是勒柱2之间具有一定的跨度,而夹板1通常是具有一定弯折弹性,布置扎丝3时容易使夹板1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所以在布置扎丝3之前最好在夹板1之间设置保持净宽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可以是在架设墙体围护腔体的时候同时设置,例如在两侧夹板1之间每隔一定距离支撑杆或者支持板等等,也可在夹板1加工时,在夹板1上部分位置预留保持净宽的一定高度的凸起结构,在两块夹板1布置时,可自然确定夹板1之间的位置;

定位机构设置好后,依次将扎丝3穿过各扎丝孔7,在墙体内形成网架。

f、拌合墙体填充材料4

就地取材泥土,将泥土加水拌制,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但不能析水流淌,要求拌制后的填充材料4倒入空腔后,可自行流动并密实;优选采用具有一定粘性的泥土作为填充材料4,若有条件可以掺入不大于总重量30%的的砂石和砾石,而若是泥土粘性不足,可掺入一定比例的水泥,以提高塑性,具体加入量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泥土粘度而定,使墙体成型后达到设计强度,也可加入适量的化纤物质。

g、填充形成墙体

将填充材料4倒入夹板1之间的填充腔内并可通过钢管等硬质工具将填充材料夯实,倾倒填充材料时,优选从墙体的一侧到另一侧轮流倒入,以保证填充料分布均匀,并分层灌注,待已填充的一层体达到失去塑性时,再进行下一步填充,直至整个墙体浇筑完成,泥土墙形成以后,内部有扎丝3加强,外侧有夹板1侧限,提高了整体的抗压强度,提高了抗震性能,需要装饰装修的,在墙体上布设外装部分,还可设置一定的钢筋,凸出墙外,方便墙体上挂放物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