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保温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548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保温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预制保温墙。



背景技术:

现有保温墙一般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同时连接强度偏低,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强度更高的预制保温墙。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预制保温墙,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墙体、保温层和内墙体,其特征在于:外墙体为保温砌块砌筑形成,保温层为若干保温板衔接形成,内墙体为保温砖砌筑形成,还包括若干连接筋,且若干连接筋依次穿过并连接外墙体、保温层和内墙体。

由于保温墙为外墙体、保温层和内墙体形成,且外墙体、保温层和内墙体分别为保温砌块、保温板和保温砖构成,因此结构较为简单,同时利用连接筋进行加固,能使整体强度更高。

在上述的一种预制保温墙中,所述的保温层两侧设有若干横纵交错钢筋搭建形成的钢筋网,且连接筋依次与钢筋网的结点固定连接。

因此能提高整体的强度。

在上述的一种预制保温墙中,外墙体和内墙体相反的外侧面分别设有若干外连接板和内连接板,且连接筋两端分别与外连接板和内连接板连接。

因此能避免连接筋在墙体上脱离。

在上述的一种预制保温墙中,所述的外连接板和内连接板为钢板,且分别内嵌在外墙体和内墙体内。

因此方便涂刷表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保温墙为外墙体、保温层和内墙体形成,且外墙体、保温层和内墙体分别为保温砌块、保温板和保温砖构成,因此结构较为简单,同时利用连接筋进行加固,能使整体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保温墙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墙体;11、外连接板;

2、保温层;

3、内墙体;31、内连接板;

4、连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预制保温墙,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墙体1、保温层2和内墙体3,外墙体1为保温砌块砌筑形成,保温层2为若干保温板衔接形成,内墙体3为保温砖砌筑形成,还包括若干连接筋4,且若干连接筋4依次穿过并连接外墙体1、保温层2和内墙体3。

进一步的,保温层2两侧设有若干横纵交错钢筋搭建形成的钢筋网,且连接筋4依次与钢筋网的结点固定连接。外墙体1和内墙体3相反的外侧面分别设有若干外连接板11和内连接板31,且连接筋4两端分别与外连接板11和内连接板31连接。外连接板11和内连接板31为钢板,且分别内嵌在外墙体1和内墙体3内。

由于保温墙为外墙体1、保温层2和内墙体3形成,且外墙体1、保温层2和内墙体3分别为保温砌块、保温板和保温砖构成,因此结构较为简单,同时利用连接筋4进行加固,能使整体强度更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外墙体1、外连接板11、保温层2、内墙体3、内连接板31、连接筋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保温墙,属于保温墙领域。它解决了现有保温墙结构复杂,强度偏低的问题。本预制保温墙,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墙体、保温层和内墙体,外墙体为保温砌块砌筑形成,保温层为若干保温板衔接形成,内墙体为保温砖砌筑形成,还包括若干连接筋,且若干连接筋依次穿过并连接外墙体、保温层和内墙体。由于保温腔为外墙体、保温层和内墙体形成,且外墙体、保温层和内墙体分别为保温砌块、保温板和保温砖构成,因此结构较为简单,同时利用连接筋进行加固,能使整体强度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林远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昌县远轴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11.10
技术公布日:2018.0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