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站机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基站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而应用在基站附近的机房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众所周知,作为通讯、自动化等大型机房,机房内放置有大量的服务器、计算机系统以及其他的辅助设备,为了使服务器和计算机系统运行顺畅,一般机房内的温度需要控制在低温状态,是各元器件工作正常稳定,也防止高温产生的烧毁现象。然而,各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机房是封闭的,那么由于设备运行导致的热量会更多地被积聚,温度过高,容易造成仪器故障等异常情况。但是,当机房内的温度过低时,可能会产生水汽凝聚、结露现象,水珠会附着在设备元器件表面,轻者腐蚀元器件和电路板,重者造成短路故障等,降低元器件使用寿命。
目前,通过在机房内设置空调机来调节温度高低。但是,空调机由于外部环境或自身故障经常会停用,造成机房内温度急剧升高,一旦空调失灵,机房内温度过高会导致服务器、计算机系统死机,这样造成很多数据不能找回,原有数据可能丢失,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机房内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机房内各设备的长期稳定工作,对机房内部温度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防止机房内温度或高或低的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机房。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基站机房,包括:
底座;
保温墙体固定在底座上;
固定在保温墙体上的上罩;
通过导流罩固定架固定在上罩上的防雨导流罩;
安装在保温墙体上的门体;
镶嵌在门体内的液晶控制触摸屏;
固定在保温墙体底端的网型下底板;
平铺在网型下底板上表面的下透气防尘层;
平铺在下透气防尘层上表面的带孔地板;
安装在带孔地板上的设备安装固定架;
安装在设备安装固定架上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与液晶控制触摸屏相连,通过液晶控制触摸屏显示温湿度数据;
安装在带孔地板上的强电箱和弱电箱;
与强电箱相连的强电接线口,所述强电接线口穿过带孔地板、下透气防尘层、网型下底板;
与弱电箱相连的弱电接线口,所述弱电接线口穿过带孔地板、下透气防尘层、网型下底板;
安装在保温墙体上端的内导流板;
安装在内导流板上的风机固定钢梁;
固定在风机固定钢梁上且与液晶控制触摸屏相连的导流扇电机,通过液晶控制触摸屏控制导流扇电机的开启和关闭;
固定在导流扇电机的输出轴上的导流扇扇叶。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安装在底座四个角的四个万向轮,方便移动设备。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安装在门体右侧中部的门把手。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安装在门体右侧中部的密码锁。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固定在底座下端的十字形固定钢梁,用于固定底座的四角。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固定在风机固定钢梁下表面的上透气防尘层。
进一步的,所述门体与保温墙体交界处为阶梯形牙口。
进一步的,所述网型下底板采用钢板制成,其上设置有多个菱形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液晶控制触摸屏内部集成微处理器,外部设有与微处理器相连的触摸屏,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与微处理器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测量的温度数据传输给微处理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将测量的湿度数据传输给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对接收到的温湿度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触摸屏显示,操作员通过触摸屏查看温湿度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扇电机与微处理器相连,通过显示屏向微处理器发送控制指令,所述微处理器对控制指令进行处理后输出给导流扇电机,控制导流扇电机的开启和关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测量机房内温湿度,并通过液晶控制触摸屏显示温湿度数据,方便操作者查看,及时发现机房内的温湿度变化异常,及时解决温度或高或低的情况发生。
2、本发明中,强电箱与弱电箱分开设置,好处是:便于线缆管理和布线,防止由于电压不同对信号线和控制线缆的信号输出造成干扰,降低噪声的产生。
3、本发明中,强电接线口和弱电接线口设置在机房下部,可以有效防止在户外雨雪天气中雨水倒灌机房内部,且不容易损坏线缆,延长线缆寿命。
4、另外,本发明中的防雨导流罩,既能防止雨水进入机房内部,又能起到对机房内部气流的导流作用,一举两得。
5、液晶控制触摸屏可以方便操作者查看机房内部的温湿度数据,当有异常时可以及时处理,方便快捷。
6、上透气防尘层和下透气防尘层的设置,可以有效的过滤空气,阻止灰尘或其他杂物吸入机房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站机房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基站机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雨导流罩,2、导流罩固定架,3、液晶控制触摸屏,4、门把手,5、密码锁,6、底座,7、万向轮,8、上罩,9、门体,10、保温墙体,11、导流扇电机,12、导流扇扇叶,13、内导流板,14、设备安装固定架,15、温度传感器,16、带孔地板,17、固定钢梁,18、风机固定钢梁,19、上透气防尘层,20、下透气防尘层,21、网型下底板,22、强电箱,23、弱电箱,24、强电接线口,25、弱点接线口,26、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基站机房,主要包括:防雨导流罩1、导流罩固定架2、液晶控制触摸屏3、门把手4、密码锁5、底座6、万向轮7、上罩8、门体9、保温墙体10、导流扇电机11、导流扇扇叶12、内导流板13、设备安装固定架14、温度传感器15、带孔地板16、固定钢梁17、风机固定钢梁18、上透气防尘层19、下透气防尘层20、网型下底板21、强电箱22、弱电箱23、强电接线口24、弱电接线口25,湿度传感器26。
本发明的一种基站机房的外部结构如图1所示,防雨导流罩1整体为拱形,防雨导流罩1通过导流罩固定架2固定在上罩8上,防雨导流罩1用于防止雨水灌进机房内部,还用于气流的循环。
上罩8整体为椎体形状,上罩8固定在保温墙体10上。
保温墙体10整体为圆柱体,保温墙体10固定在底座6上,保温墙体10用于隔凉隔热,使机房内部温度恒定。
底座6的四个角安装有万向轮7,方便移动设备。
门体9安装在保温墙体10上,门体9与保温墙体10交界处为阶梯形牙口。
液晶控制触摸屏3镶嵌在门体9内,液晶控制触摸屏3内部集成微处理器,外部设有触摸屏,触摸屏与微处理器相连,微处理器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再通过触摸屏进行显示,便于操作员查看,同时,通过触摸屏进行操作,给微处理器发送控制指令,微处理器对接收的控制指令进行处理,并输出给下一级单元,下一级单元按照控制指令进行进一步操作。
门把手4和密码锁5均安装在门体9的右侧中部。
本发明的一种基站机房的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底座6下端四角设置有十字形的固定钢梁17,以固定底座6的四角,实现设备整体稳定的作用。
网型下底板21固定在保温墙体10底端,网型下底板21采用钢板制成,其上设置有多个菱形通孔,菱形通孔具有透气作用。
下透气防尘层20平铺在网型下底板21上表面,下透气防尘层20用于过滤空气,阻止灰尘或其他杂物吸入机房内部。
带孔地板16平铺在下透气防尘层20上表面。
设备安装固定架14安装在带孔地板16上,设备安装固定架14用于安装电气设备、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
设备安装固定架14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5和湿度传感器26,温度传感器15和湿度传感器26均与液晶控制触摸屏3内部的微处理器相连,温度传感器15用于测量温度,并将测量的温度数据传输给微处理器,湿度传感器26用于测量湿度,并将测量的湿度数据传输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对接收到的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触摸屏显示,操作员通过触摸屏查看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当数据有异常时,方便及时处理。
强电箱22和弱电箱23均安装在带孔地板16上,强电箱22与强电接线口24相连接,弱电箱23与弱电接线口25相连,强电接线口24和弱电接线口25均穿过带孔地板16、下透气防尘层20、网型下底板21,网线、光纤等信号传输控制线均通过弱电接线口25接入到弱电箱23内,再与设备安装固定架14中的设备相连接,电源线通过强电接线口24接入到强电箱22内,再与设备安装固定架14中的设备以及导流扇电机11、液晶控制触摸屏3、温度传感器15和湿度传感器26相连接,用于给设备安装固定架14中的设备、导流扇电机11、液晶控制触摸屏3、温度传感器15和湿度传感器26供电。
内导流板13安装在保温墙体10上端,内导流板13用于在机房内部引导气流走向。
风机固定钢梁18安装在内导流板13上。
上透气防尘层19安装于风机固定钢梁18下表面,用于过滤空气,阻止灰尘或其他杂物吸入机房内部。
导流扇扇叶12固定在导流扇电机11的输出轴上,导流扇电机11安装在风机固定钢梁18上,导流扇电机11与液晶控制触摸屏3内部的微处理器相连,通过显示屏向微处理器发送控制指令,微处理器对控制指令进行处理后输出给导流扇电机11,控制导流扇电机11的开启和关闭。
通过查看触摸屏上显示的温度和湿度数据,可以及时发现数据异常情况,当机房内部的温度过高时,通过操作触摸屏给微处理器发送开启导流扇电机11的指令,微处理器将接收到的开启指令输出给导流扇电机11,导流扇电机11开启,气流开始循环,带有部分热量,温度降低。
如图2所示,虚线表示机房内气流运动方向。通过操作触摸屏向微处理器发送开启导流扇指令,微处理器对接收到的指令进行处理后输出给导流扇电机11,导流扇电机11启动,导流扇扇叶12开始旋转,带动气流由下往上流动,机房外部空气依次通过网型下底板21、下透气防尘层20、带孔地板16进入到机房内部,继续向上流动,通过内导流板13、上透气防尘层19后到达防雨导流罩1内侧,通过防雨导流罩1的导流作用通过防雨导流罩1下侧流向机房外部,完成气流循环,可以有效降低机房内部温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