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循环发电厂主厂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3845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联合循环发电厂主厂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厂布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联合循环发电厂主厂房。



背景技术:

对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主厂房是最核心的建筑物之一,主厂房及其工艺设备的布置结构形式,影响着建筑物容积及电厂建设周期长短等方面。目前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共用一个主厂房联合布置,燃气轮发电机组中心线与蒸汽轮发电机组中心线平行,燃气轮发电机组中心线与蒸汽轮发电机组按顺序依次布置在主厂房的长度方向,且共用一个行车进行检修。但这种联合循环发电厂布置结构具有以下缺陷:由于燃气轮机采用下进气高位布置在运转层,燃汽轮机、燃汽轮发电机、蒸汽轮机、蒸汽轮发电机共用一个行车检修,主厂房轨顶标高由最大件决定,增加主厂房的容积,增加工程造价;且行车的起吊能力需满足主厂房内最终检修部件的起吊要求,且行车需横跨主厂房整个纵向跨度,因此行车的投入成本大幅度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循环发电厂主厂房,能够降低主厂房容积和行车投入成本,缩短厂房建设周期,降低厂房建造成本。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联合循环发电厂主厂房,包括联合主厂房、依次并列间隔布置于所述联合主厂房内的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和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联合主厂房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排柱和第二排柱、及位于第一排柱和第二排柱之间的第三排柱,第一排柱和第三排柱之间设有第一行车,第二排柱和第三排柱之间设有第二行车,第一行车位于第二行车的下方,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发电机、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发电机、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发电机和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发电机位于第一排柱和第三排柱之间,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机、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和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机位于第二排柱和所述第三排柱之间。

主厂房将整个纵向跨度通过第一排柱、第二排柱和第三排柱分为两跨,每跨分别设置行车,减小行车跨度,降低行车投入成本。第一行车对发电机进行检修起吊,第二行车对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进行检修起吊,且发电机要求的起吊高度要小于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要求的起吊高度,第一行车的起重量要低于第二行车的起重量,因此在主厂房设计时,第一行车和第二行车的轨顶标高和行车起重量可根据起吊件的不同来分别设计,降低主厂房容积和行车投入成本,整体上降低厂房建造成本;且燃气轮机、蒸汽轮机、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依次布置,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轴系平行布置,缩短主厂房长度,减小主厂房占地面积。

下面对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进一步的是,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机和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机均采用上进气低位布置,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和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均采用下排汽高位布置,第一行车可在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和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之间往复移动。蒸汽轮发电机单独设置第二行车来检修维护,进行汽轮发电机转子的抽、穿等工作,缩短第二行车的行轨长度,进一步降低行车投入成本;燃气轮机采用上进气低位布置,与目前采用下进气高位布置的燃气轮机相比,采用上进气低位布置的燃气轮机降低燃机基础,进一步降低占地容积;且采用下进气高位布置的燃气轮机为了保证行车能够抽发电机转子,在考虑行车极限位置后则必然增加厂房的纵向跨度,增加厂房架构成本,加上采用下进气高位布置的燃气轮机需要增加燃机排烟过渡段,增大锅炉岛占地面积,而采用上进气低位布置的燃气轮机不存在上述问题,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厂房占地面积,降低厂房建造成本。

进一步的是,联合主厂房设有零米层、中间层、运转层和设于第一排柱和第三排柱之间的屋顶平台,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机和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机均固定于所述零米层上,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发电机和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发电机均固定于中间层上,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进气室和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进气室固定于屋顶平台上,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发电机、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发电机均固定于运转层上。燃气轮机固定在零米层上,燃气轮发电机设置在中间层上,燃气轮发电机在中间层上运转,进一步降低厂房容积。

进一步的是,中间层设有横跨联合主厂房长度方向的燃气轮发电机运转层平台。燃机发电机直接在燃气轮发电机运转层平台上进行检修,采用临时设施进行检修,无需设置行车,进一步降低行车投入成本;且燃气轮发电机运转层平台横跨联合主厂房整个长度方向,使燃机房和汽机房联通,便于联合主厂房中间层设备的维护,使检修巡查通道顺畅简洁。

进一步的是,零米层和燃气轮发电机运转层平台之间设有爬梯。使联合主厂房的零米层和中间层维护通道连通,使检修巡查通道更顺畅。

进一步的是,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辅助设备、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辅助设备均布置于中间层和/或零米层。蒸汽轮机采用下排汽高位布置,辅助设备均布置于中间层和/或零米层,使联合主厂房的结构布置更合理,避免厂房容积的浪费。

进一步的是,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机和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之间、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和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机之间均设有第一检修口,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发电机和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发电机之间设有第二检修口,第二检修口位于所述联合主厂房设有第一排柱的一侧,第一检修口位于联合主厂房设有第二排柱的一侧。更便于设备的检修。

进一步的是,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和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均设有布置于联合主厂房外的余热锅炉模块。

进一步的是,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和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配合形成第一分轴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和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配合形成第二分轴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第一分轴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和第二分轴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对称布置。使联合主厂房的结构布置更紧凑简洁。

进一步的是,第一行车的行车轨顶标高为18米,第二行车的行车轨顶标高为21.5米,第一排柱和第三排柱之间的间距为20米,第三排柱和第二排柱之间的间距为22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主厂房将整个纵向跨度通过第一排柱、第二排柱和第三排柱分为两跨,每跨分别设置行车,减小行车跨度,降低行车投入成本。第一行车对发电机进行检修起吊,第二行车对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进行检修起吊,且发电机要求的起吊高度要小于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要求的起吊高度,第一行车的起重量要低于第二行车的起重量,因此在主厂房设计时,第一行车和第二行车的轨顶标高和行车起重量可根据起吊件的不同来分别设计,降低主厂房容积和行车投入成本,整体上降低厂房建造成本;且燃气轮机、蒸汽轮机、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依次布置,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轴系平行布置,缩短主厂房长度,减小主厂房占地面积。采用上进气低位布置的燃气轮机布置方案,降低燃机基础土建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联合循环发电厂主厂房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图1的A-A向断面图;

图3为图1的B-B向断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联合主厂房,110.零米层,120.中间层,130.运转层,140.屋顶平台,210.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211.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发电机,212.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机,220.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221.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发电机,222.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230.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231.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发电机,232.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50蒸汽轮机,240.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241.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发电机,242.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机,243.进气室,250.余热锅炉模块,30.第一排柱,40.第二排柱,50.第三排柱,60.第一行车,70.第二行车,810.第一检修口,820.第二检修口,90.燃气轮发电机运转层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联合循环发电厂主厂房,包括联合主厂房10、依次并列间隔布置于所述联合主厂房10内的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210、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220、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230和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240,联合主厂房10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排柱30和第二排柱40、及位于第一排柱30和第二排柱40之间的第三排柱50,第一排柱30和第三排柱50之间设有第一行车60,第二排柱40和第三排柱50之间设有第二行车70,第一行车60位于第二行车70的下方,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发电机211211、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发电机221、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发电机231和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发电机241位于第一排柱30和第三排柱50之间,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机212、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222、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232和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机242位于第二排柱40和所述第三排柱50之间。

主厂房将整个纵向跨度通过第一排柱30、第二排柱40和第三排柱50将AC跨分为AB跨和BC跨,AB跨上设置第一行车60,BC跨上设置第二行车70,减小行车跨度,降低行车投入成本。第一行车60对发电机进行检修起吊,第二行车70对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进行检修起吊,且发电机要求的起吊高度要小于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要求的起吊高度,第一行车60的起重量要低于第二行车70的起重量,因此在主厂房设计时,第一行车60和第二行车70的轨顶标高和行车起重量可根据起吊件的不同来分别设计,降低主厂房容积和行车投入成本,整体上降低厂房建造成本;且燃气轮机、蒸汽轮机、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依次布置,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轴系平行布置,缩短主厂房长度,减小主厂房占地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行车60的行车轨顶标高为18米,第二行车70的行车轨顶标高为21.5米,大大降低主厂房容积,且第一排柱30和第三排柱50之间的间距为20米,第三排柱50和第二排柱40之间的间距为22米,行车的跨度也大大减小。

如图2和图3所示,联合主厂房10设有零米层110、中间层120、运转层130和设于第一排柱30和第三排柱50之间的屋顶平台140,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机212和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机均采用上进气低位布置,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222和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232均采用下排汽高位布置。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机212和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机均固定于零米层110上,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发电机211和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发电机均固定于中间层120上,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进气室和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进气室243固定于屋顶平台140上,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222、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发电机221、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232、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发电机231均固定于运转层130上,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220的辅助设备、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230的辅助设备均布置于中间层120和/或零米层110,第一行车60可在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222和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232之间往复移动。蒸汽轮发电机单独设置第二行车70来检修维护,进行汽轮发电机转子的抽、穿等工作,缩短第二行车70的行轨长度,进一步降低行车投入成本;蒸汽轮机采用下排汽高位布置,辅助设备均布置于中间层120和/或零米层110,使联合主厂房10的结构布置更合理,避免厂房容积的浪费;燃气轮机采用上进气低位布置,与目前采用下进气高位布置的燃气轮机相比,采用上进气低位布置的燃气轮机降低燃机基础,燃气轮机固定在零米层110上,燃气轮发电机设置在中间层120上,燃气轮发电机在中间层120上运转,进一步降低厂房容积;且采用下进气高位布置的燃气轮机为了保证行车能够抽发电机转子,在考虑行车极限位置后则必然增加厂房的纵向跨度,增加厂房架构成本,加上采用下进气高位布置的燃气轮机需要增加燃机排烟过渡段,增大锅炉岛占地面积,而采用上进气低位布置的燃气轮机不存在上述问题,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厂房占地面积,降低厂房建造成本。

中间层120设有横跨联合主厂房10长度方向的燃气轮发电机运转层平台90,零米层110和燃气轮发电机运转层平台之间设有爬梯(附图未标识)。燃机发电机直接在燃气轮发电机运转层平台90上进行检修,采用临时设施进行检修,无需设置行车,进一步降低行车投入成本;且燃气轮发电机运转层平台90与蒸汽轮发电机中间层在同一标高,横跨联合主厂房10整个长度方向,使燃机房和汽机房联通,便于联合主厂房10中间层120设备的维护,且零米层110和燃气轮发电机运转层平台90之间设有爬梯,使检修巡查通道顺畅简洁。

如图1所示,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机212和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222之间、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机232和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的燃气轮机之间均设有第一检修口810,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发电机221和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的蒸汽轮发电机231之间设有第二检修口820,第二检修口820位于所述联合主厂房10设有第一排柱30的一侧,第一检修口810位于联合主厂房10设有第二排柱40的一侧,更便于设备的检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210和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均设有布置于联合主厂房10外的余热锅炉模块250,第一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210和第一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220配合形成第一分轴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第二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和第二蒸汽轮发电机组模块230配合形成第二分轴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第一分轴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和第二分轴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对称布置,使联合主厂房10的结构布置更紧凑简洁。

本发明提出了联合循环电厂主厂房行车布置新方案,即,蒸汽轮机本体与燃气轮机本体共用一台行车检修维护,蒸汽轮机配套发电机单独设置一台行车来检修维护,减小行车跨度和主厂房高度,相应可降低主厂房容积,降低工程造价,使联合循环机组中主厂房布置更为合理,在方便机组检修维护的同时造价最低;缩短施工安装周期和设备检修时间,提高机组运行维护水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