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裂缝维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03803阅读:7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外墙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墙裂缝维修方法。



背景技术:

墙体是建筑物理的竖向构件,一般情况是不存水、不积水、不易出现渗漏。但是,因施工粗糙、材料选用不当或材质低劣、用户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善等因素均会引起墙体的裂损导致渗漏。

墙体裂缝原因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墙体砌筑裂缝,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偏低,砂浆类别使用不当,配合比掌握不严的混合砂浆砌筑,使强度降低,砌体整体性差,易过早出现风化、酥松;砌墙施工过程中砂浆不密实、不饱满,或砌筑方法的错误而产生的通缝、空缝、瞎缝引起裂缝;施工中留有脚手架孔洞、穿墙管洞、托钩支承处未封堵严实造成隐患。另一方面混凝土墙体裂缝,现浇墙板浇筑时强度不够,板面有蜂窝麻面、起酥,施工时留下的穿墙孔洞,脚手孔洞未予填实或填塞材料强度不够引起渗漏;结构变形引起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横墙间距过大、墙转角应力集中处未加钢筋、门窗洞口过大、变形缝设置不当等原因而使砌体墙身因强度、刚度、稳定性不足而产生的结构变形裂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墙裂缝维修方法,通过其维修之后的外墙裂缝处结构强度高,不易重复开裂。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外墙裂缝维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裂缝处理:将外墙上的裂缝处理成截面呈V形的V型槽,用砂纸将所述V型槽的边缘至V型槽边缘向外至少10mm的外墙墙面区域去除厚度至少2mm,形成过渡槽;

步骤2.一次填补:向V型槽内注入修补填料,将V型槽填补处理成截面呈C形的C型槽;

步骤3.铺设耐碱玻纤网格布:待修补填料固化后,用一整块厚度小于1mm的耐碱玻纤网格布浸润胶水后,沿C型槽的槽壁贴合整个C型槽的槽壁以及从C型槽边缘至C型槽边缘大于5mm且小于10mm的过渡槽的槽壁;

步骤4.二次填补:向C型槽及过渡槽内注入弹性填料,将C型槽及过渡槽填平;

步骤5.表层处理:待弹性填料固化后,用细砂纸将弹性填料表面砂光,然后用高分子防水涂料进行表层处理。

作为优选,步骤1中,在处理好过渡槽之后,将V型槽和过渡槽的槽壁及周围的松散层及灰尘清理干净。

作为优选,步骤2中,在V型槽内注入修补填料之后,用一头部呈凸弧形的刮板刮动V型槽内的修补填料,形成C型槽。

作为优选,步骤4中,弹性填料分两次注入,首先向V型槽内注入弹性填料填满V型槽,并将V型槽内的弹性填料压紧,待V型槽内的弹性填料呈半固化状态之后,再向过渡槽内注入弹性填料直至填满过渡槽,然后采用平刮板将过渡槽内的弹性填料压紧及刮平,刮平之后的弹性填料表面与外墙墙面无缝连接。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过渡槽与外墙墙面的相接处为弧形过渡结构。

作为优选,步骤2中的修补填料由环氧树脂、稀释剂、固化剂、增韧剂和填料按8~12:1:1:1:10~12的比例配置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环氧树脂为EP-12,所述稀释剂为丙酮,所述固化剂为乙二胺,所述增韧剂为领苯二甲酸二丁酯,所述填料为中砂。

作为优选,步骤5中的高分子防水涂料为聚氨酯防水涂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对外墙裂缝处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两次填补,在两次填补的材料之间设置耐碱玻纤网格布,起到加强防裂的作用。由于两种材料在自然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变形量,本方法还通过将一次填补的材料之后形成C型槽结构,使两次填补的材料之间相互结合的面为弧形面,这样在两种材料在自然环境下发生内部形变时,可以起到缓冲材料内部应力的作用,有效地起到防止裂缝维修处再次发生开裂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外墙裂缝维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裂缝处理:将外墙上的裂缝处理成截面呈V形的V型槽,用砂纸将所述V型槽的边缘至V型槽边缘向外至少10mm的外墙墙面区域去除厚度至少2mm,形成过渡槽。所述过渡槽与外墙墙面的相接处为弧形过渡结构,这样可以保证不会因为过渡槽的加工,导致后续维修步骤完成后导致外墙墙面从此处开裂,并且可以保证后续维修步骤完成后裂缝维修处与外墙墙面的平整度较为统一。

在处理好过渡槽之后,将V型槽和过渡槽的槽壁及周围的松散层及灰尘清理干净。

步骤2.一次填补:向V型槽内注入修补填料,将V型槽填补处理成截面呈C形的C型槽;作为优选,步骤2中,在V型槽内注入修补填料之后,用一头部呈凸弧形的刮板刮动V型槽内的修补填料,形成C型槽。

在本步骤中,修补填料由环氧树脂、稀释剂、固化剂、增韧剂和填料按8~12:1:1:1:10~12的比例配置而成。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所述环氧树脂为EP-12,所述稀释剂为丙酮,所述固化剂为乙二胺,所述增韧剂为领苯二甲酸二丁酯,所述填料为中砂。EP-12、丙酮、乙二胺、领苯二甲酸二丁酯、中砂的配置比例为12:1:1:1:10。

步骤3.铺设耐碱玻纤网格布:待修补填料固化后,用一整块厚度小于1mm的耐碱玻纤网格布浸润胶水后,沿C型槽的槽壁贴合整个C型槽的槽壁以及从C型槽边缘至C型槽边缘大于5mm且小于10mm的过渡槽的槽壁。

步骤4.二次填补:向C型槽及过渡槽内注入弹性填料,将C型槽及过渡槽填平。弹性填料由丙烯酸弹性乳液、水泥、中砂以4:5:1的比例配置而成。

弹性填料分两次注入,首先向V型槽内注入弹性填料填满V型槽,并将V型槽内的弹性填料压紧。

待V型槽内的弹性填料呈半固化状态之后,再向过渡槽内注入弹性填料直至填满过渡槽,然后采用平刮板将过渡槽内的弹性填料压紧及刮平,刮平之后的弹性填料表面与外墙墙面无缝连接。保证裂缝维修处与外墙的平整度高,并且保证了外墙的美观。

步骤5.表层处理:待弹性填料固化后,用细砂纸将弹性填料表面砂光,然后用高分子防水涂料进行表层处理。高分子防水涂料为聚氨酯防水涂料。采用高分子防水涂料对裂缝维修处进行有效地保护,避免了雨水对外墙修补材料的不良影响,进一步保证了裂缝维修处的寿命。

利用本方法维修的外墙裂缝材料粘结强度高,与基层具有很好的附着力,结构强度高,韧性好不易开裂,有效的控制和覆盖裂缝。维修后的外墙裂缝处不易二次开裂,有效保证了建筑外墙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