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在建楼房外围护栏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81981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基于物联网的在建楼房外围护栏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在建楼房外围护栏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在各个地市,建筑工地随处可见,在高楼的建设中,对在建楼房的周围设立外围护栏是极为重要的,其外围护栏在使用中具有可以防止粉尘污染、确保施工人员安全、防止异物掉落等优势,而在楼房的建设中,其楼房建设的高度越来越高,而外围护栏的高度也会随之的升高,而现有的外围护栏在使用中是由钢管构成的,而由于钢管的耐力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如果外围护栏在使用中,其中的钢管如果发生形变将会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而现有技术中,用于对于在建楼房中的外围护栏的监测和监视设备还处于空白,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确有必要对其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在建楼房外围的外围护栏进行在线监测的基于物联网的在建楼房外围护栏防护系统。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在建楼房外围护栏防护系统,包括楼房、设置于楼房侧方的由多个钢管构成的外围护栏;它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外围护栏倾斜角度的在线监测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在线监测装置包括若干个检测杆、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围护栏顶端和中部的至少两个倾角传感器;若干个检测杆由上至下等间隔设置于所述外围护栏和楼房之间,且所述外围护栏通过检测杆与所述楼房固定连接,且通过所述检测杆可监测外围护栏对检测杆的压力;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杆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固定管件;所述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分别设置于固定管件两端的内部;在所述固定管件内的中部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相向设置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压力传感器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楼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外围护栏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管件内部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上分别套有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的外壁与所述固定管件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可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滑动;并在相向设置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两个端部上分别设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直径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且相向设置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两个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之间设有活动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在线监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倾角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均通过模数转换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在线监测装置中的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管理终端;所述管理终端包括服务器、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管理平台;进一步的,所述在线监测装置和所述管理终端均包括一个数据传输模块,所述在线监测装置中的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管理终端中的数据传输模块通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杆还包括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指示灯、蜂鸣器,所述指示灯设置于所述检测杆上,所述蜂鸣器设置于与所述指示灯同一高度的外围护栏的外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在线监测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通过所述模数转换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摄像器,且至少在所述外围护栏的顶端、中部设置有所述摄像器。进一步的,所述管理终端还包括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报警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报警装置包括闪烁灯、语音播放器。进一步的,所述在线监测装置和所述管理终端中的数据传输模块均包括数据传输接口、WIFI收发模块。进一步的,所述管理平台包括计算机。进一步的,所述在线监测装置和所述管理终端均包括一个数据传输模块,所述在线监测装置中的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管理终端中的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服务器连接,且所述在线监测装置中的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管理终端中的数据传输模块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本系统在使用中可以实现对在建楼房外围的外围护栏进行24小时在线监测,且本系统在使用中可以实现自行监测、自行报警的功能,同时通过本系统的监测还可以将实时的监测信息发送至后方的管理终端中,便于管理人员 在室内进行实时的监视。2.本系统中的指示灯、蜂鸣器可以实现对发生异常的区域进行快速的定位,便于现场人员的快速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检测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示意图;图中:100.楼房;101.外围护栏;102、103、104.检测杆;201.在线监测装置;202.管理终端;203、204.倾角传感器;205、207.蜂鸣器;206、208.指示灯;301.第一固定杆;302.第二固定杆;303.第一挡板;304.第二挡板;305.压力传感器;306.第一套管;307.第二套管;308.固定管件;309、310.环形挡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在建楼房外围护栏防护系统,参见图1至图3;包括楼房100、设置于楼房100侧方的由多个钢管构成的外围护栏101;还包括用于检测 所述外围护栏101倾斜角度的在线监测装置;本设计中,所述的在线监测装置包括若干个检测杆102、103、104、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围护栏101顶端和中部的至少两个倾角传感器203;若干个检测杆102、103、104由上至下等间隔设置于所述外围护栏101和楼房100之间,且所述外围护栏101通过检测杆102、103、104与所述楼房100固定连接,且通过所述检测杆102、103、104可监测外围护栏100对检测杆102、103、104的压力。具体的,以上所述的检测杆102、103、104包括第一固定杆301、第二固定杆302、固定管件308;所述第一固定杆301、第二固定杆302分别设置于固定管件308两端的内部;在所述固定管件308内的中部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305;相向设置的第一固定杆301和第二固定杆302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压力传感器305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301的另一端与楼房10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302的另一端与外围护栏101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管件308内部的第一固定杆301和第二固定杆302上分别套有第一套管306、第二套管307,所述第一套管306、第二套管307的外壁与所述固定管件308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杆301、第二固定杆302可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套管306、第二套管307滑动;并在相向设置的第一固定杆301和第二固定杆302的两个端部上分别设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套管306、第二套管307直径的第一挡板303、第二挡板304,且相向设置的第一套管306和第二套管307的两个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303、第二挡板304之间设有活动间隙;进一步的,本设计还在所述固定管件30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中部设有穿孔的环形挡件309、310;所述第一固定杆301、第二固定杆302分别贯穿其中一个环形挡件309、310中部的穿孔设置于固定管件308的两端。进一步的,以上所述的在线监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倾角传感器203、压力传感器305均通过模数转换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还包括与所述在线监测装置中的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管理终端;所述管理终端包括服务器、与所述服 务器连接的管理平台;同时,所述的在线监测装置和所述管理终端均包括一个数据传输模块,所述在线监测装置中的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管理终端中的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服务器连接,且所述在线监测装置中的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管理终端中的数据传输模块通信连接;而所述的检测杆102、103、104还包括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指示灯206、208、蜂鸣器205、207,所述指示灯206、208设置于所述检测杆上,所述蜂鸣器205、207设置于与所述指示灯同一高度的外围护栏101的外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在线监测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通过所述模数转换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摄像器,且至少在所述外围护栏的顶端、中部设置有所述摄像器;而所述的管理终端还包括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报警装置,具体的,所述的报警装置包括闪烁灯、语音播放器;而以上所述的在线监测装置和所述管理终端中的数据传输模块均包括数据传输接口、WIFI收发模块,所述的管理平台包括计算机。本系统在使用中,其外围护栏可以通过第二固定杆302对压力传感器施加压力,而上述的活动间隙可以实现第一固定杆301、第二固定杆302与固定管件308的相对滑动,同时,本设计的固定管件308及其上的环形挡件309、310与第一固定杆301、第二固定杆302的配合可以限制外围护栏对第二固定杆302的最大拉力;而外围护栏一旦发生倾斜角度过大、向楼房方向过于挤压风险时,其压力传感器将会对其进行实时的监测,而后端的管理终端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和报警装置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提示管理人员的注意,且通过指示灯、蜂鸣器可以实现对发生异常的区域进行快速的定位,便于现场人员的快速处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