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装饰板的外转角结构,使用在建筑领域的墙壁的转角位置,用于墙壁上装饰板外侧的转角中。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
例如:
中国专利[发明] 墙面塑料装饰板转角 - 200910154545.7;墙面塑料装饰板转角,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塑料通过模具注塑成型的转角主体,在转角主体两侧边缘外制有连接片,连接片与转角主体之间形成插槽,插槽与塑料装饰墙板相配合,连接片上制有固定孔,固定孔通过紧固件与墙体相固定,在转角主体的顶部制有插口。
该申请中的结构,用于装饰板的转角中,但是该结构在具体使用中,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简易安装。
又例如:
中国专利[实用新型] 用于转角处的保温装饰板连接装置 - 201120094157.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转角处的保温装饰板连接装置,其中,包括横截面呈“L”形的衬底板、还包括横截面呈弧形的装饰面板,所述衬底板于拐角处与所述装饰面板的内侧弧面中心相连。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的连接于墙体的转角处,在装饰面板与衬底板之间则能形成。
该申请中的结构,用于装饰板的转角出,为本申请的最接近现有技术,该结构的中间位置未采用一体化结构进行制造,造成成本高。
以上专利申请由于它们的技术方案目的以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均不同,为此导致它们的技术方案包括结构和方法的不同,它们也不能简单地组合用以本专利申请,否则会导致结构设计更复杂,或者不能实施,等等。
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装饰板的外转角结构,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装饰板的外转角结构。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装饰板的外转角结构,包括外挡体以及设置在外挡体上的分叉体,分叉体呈Y形结构并将外挡体的上部分隔为左插槽与右插槽,分叉体的右侧上端设有固定体。
所述分叉体的右侧上端设有圆弧形结构的缓冲条,缓冲条与固定体下端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体上端向右凸出有卡头。
所述外挡体的底面为圆弧形,外挡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左挡条与右挡条。
所述左挡条与分叉体的左下侧围绕有左插槽,右挡条与分叉体的右下侧围绕有右插槽。
所述左插槽为开口向左上侧的U形开口槽,右插槽为开口向右上侧的U形开口槽。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连接紧密、稳定性高。
2、选材方便、便于生产制造,造价低、易于普及。
3、一体化的分隔结构,易于安装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申请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装饰板的外转角结构100,包括外挡体1以及设置在外挡体1上的分叉体2,分叉体2呈Y形结构并将外挡体1的上部分隔为左插槽21与右插槽22,分叉体2的右侧上端设有固定体3;至少具有一体化的分隔结构,易于安装且成本低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Y形结构的分叉体2将外挡体1上部的位置有效的分离开,并形成左插槽21与右插槽22对左右两个装饰板进行插接安装。
在条状的固定体3上设置纹路可以增强其与墙壁之间的固定连接效果。
参见图1~图2中所示,一种装饰板的外转角结构100,包括外挡体1以及设置在外挡体1上的分叉体2,在弧形结构的外挡体1中间位置上固定设置Y形的分叉体2,利用分叉体2的两侧开叉与外挡体1的左右两侧之间形成两个插接或固定装饰板的插槽,即左插槽21与右插槽22。
在左插槽21中安装一块装饰板,在右插槽22中同时也安装一块装饰板,通过左右两块装饰板形成插接与连接的结构。
分叉体2呈Y形结构并将外挡体1的上部分隔为左插槽21与右插槽22,通过分叉体2两侧的两个插槽,实现两块装饰板端部的转角与连接。
分叉体2的右侧上端设有固定体3。
利用条状的固定体3对外转角结构100整体进行固定,利用固定体3与墙壁之间固定螺钉或者钉子等连接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分叉体2的右侧上端设有圆弧形结构的缓冲条23,利用圆弧形的缓冲条23对分叉体2与固定体3之间的连接进行缓冲,避免分叉体2与固定体3之间发生断裂。
缓冲条23与固定体3下端固定连接。
通过缓冲条23与固定体3之间的固定结构,实现固定体3对分叉体2弹性缓冲性的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固定体3上端向右凸出有卡头31。
利用固定体3上固定的圆弧形的卡头31对右侧装饰板的表面进行卡接,进一步的避免右侧装饰板发生逃离,提高对右侧装饰板的固定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外挡体1的底面为圆弧形,通过外挡体1的圆弧形表面裸露在外面,实现两块装饰板的夹持性固定,并通过圆弧形的外挡体1表面进行平滑过渡。
外挡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左挡条11与右挡条12。
利用左挡条11与右挡条12分别对左侧的装饰板以及右侧的装饰板进行抵触与夹持性的固定,提高外挡体1的左右两侧对两块装饰板的夹持性固定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
左挡条11与分叉体2的左下侧围绕有左插槽21,利用左挡条11扩大左插槽21安装左侧装饰板的空间,提高对左侧装饰板的固定效果。
右挡条12与分叉体2的右下侧围绕有右插槽22,利用右挡条12扩大右插槽22安装右侧装饰板的空间,提高对右侧装饰板的固定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左插槽21为开口向左上侧的U形开口槽,右插槽22为开口向右上侧的U形开口槽。
利用左上侧的U形开口槽与右上侧的U形开口槽,两个开口槽之间形成夹角结构,便于两块装饰板之间进行插接后的转向。
在本申请结构的高度、长度、壁厚、形状的细微变化,基于说明书图纸的变化,均在保护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而且,本申请中零部件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同,并不限制本申请中的名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构思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