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用防护架,具体是指一种玻璃采光顶施工用防护架。
背景技术:
圆形玻璃采光顶作为建筑物外围护的一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中,圆形玻璃采光顶是建筑物的关键部位,起着采光、遮风挡雨、保温、隔热、装饰等功能,结构形式多样,在建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圆形玻璃采光顶的施工过程中,因常用的玻璃采光顶均设计在裙楼屋面上,距主楼较近,且多处于塔吊吊运能力覆盖范围内,主楼上经常出现高空落物,塔吊吊钩和吊运材料也时常碰撞玻璃采光顶,经常容易造成玻璃污染和损坏;又因圆形玻璃采光顶一般均高度较高,直径较大,一般在20~30m以上,采光顶顶部距离地面大多在20m以上,一般的防护措施均不能有效保护玻璃采光顶,且圆形玻璃采光顶上玻璃较光滑,又是曲面型,工人无法直接站在玻璃上进行施工操作,所以一般情况下,是直接在圆形玻璃采光顶上满铺用绳相连草帘,但草帘只能防护一般的杂物,不能防护高空坠物及塔吊吊钩和吊运材料的碰撞,所以达不到圆形玻璃采光顶成品保护的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意外造成的圆形玻璃采光顶污染和损坏比比皆是,加之玻璃采光顶均为钢化玻璃,现场又不能加工,专家厂加工,运输时间较长;有的工程因采光顶的成品保护不到位,造成大量的返工、返修,严重耽误工期,浪费人力、材料。因此,应该寻求一种更加有效、更加简单、更加牢固的圆形玻璃采光顶成品保护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高大圆形玻璃采光顶防护中施工防护不到位,耐久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还能保证施工过程中玻璃采光顶不受到污染、损坏,可避免不必要的返工返修,从而可实现成品保护的玻璃采光顶施工用防护架。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玻璃采光顶施工用防护架,包括固定在地面的外防护落地架,挂设在外防护落地架外侧的安全网,以及搭设在外防护落地架顶部的防护层。
进一步的,所述外防护落地架包括外排架、中排架、内排架、以及连接外排架与中排架和内排架的排架连接结构;所述安全网设置在外排架的外侧,所述防护层连接在外排架上。
再进一步的,所述排架连接结构包括两组相互交叉设置为一列的多列内剪刀撑链和均与外排架、中排架以及内排架相连接的小横杆,所述内剪刀撑链由从下至上首尾相连并通过小横杆分别与外排架、中排架以及内排架相连接的内剪刀撑组成。
同时,所述外防护落地架底部还设有均与外排架、中排架和内排架相连接的防护落地架扫地杆,所述防护落地架扫地杆还与位于外防护架底部的内剪刀撑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排架与中排架以及内排架均包括立杆和连接立杆的大横杆,所述立杆通过基础钢板垂直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外排架还包括连接外排架的立杆并与大横杆相平行的腰杆。
为了更好地进行防护,所述外排架还包括连接外排架的立杆并与大横杆相连接的两组相互交叉设置为一列的多列外剪刀撑链,所述外剪刀撑链由从下至上首尾相连并通过大横杆与外排架的立杆相连接的外剪刀撑组成。
所述外排架的立杆底部还设有与位于外排架底部的外剪刀撑相连接的外排架扫地杆。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护层包括由连接在外排架的立杆上的钢丝绳搭设的钢丝网层和铺设在钢丝网层上的硬防护材料层。
且所述防护层设置为两层,所述硬防护材料为竹跳板或木脚板。
为了确保效果,所述外排架的立杆的间距为1.5m,所述中排架与内排架的间距和中排架与外排架的间距均为1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还能保证施工过程中玻璃采光顶不受到污染、损坏,可避免不必要的返工返修,从而可实现对玻璃采光顶成品的保护。
(2)本实用新型的外防护落地架结构紧凑,稳固性好,其安全系数高,成本低,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防护落地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防护落地架上设置主钢丝绳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防护落地架上设置钢丝网层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防护落地架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排架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杆安装在基础钢板上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防护层,2—防护栏杆,3—防滑卡,4—防护绳,5—立杆,6—大横杆,7—小横杆,8—玻璃采光顶,9—主钢丝绳,10—副钢丝绳,11—基础钢板,12—防护落地架扫地杆,13—腰杆,14—安全网,15—内剪刀撑,16—外剪刀撑,17—外排架扫地杆,18—膨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采光顶施工用防护架,包括外防护落地架、挂设在外防护落地架上的安全网14和搭设在外防护落地架顶部的防护层1,本实施例中的安全网14使用的是阻燃型密目安全网。其中,所述外防护落地架包括外排架、中排架和内排架,所述外排架与中排架以及内排架均为与玻璃采光顶相配合的环形,所述中排架位于外排架的内侧,所述内排架位于中排架的内侧,如图2所示。所述内排架与玻璃采光顶8的间距为500mm左右,所述中排架与内排架的间距和中排架与外排架的间距均为1m,所述安全网14设置在外排架的外侧,如图5所示,所述防护层1连接在外排架上,如图3所示。
所述外排架包括立杆5和大横杆6,如图2所示,所述立杆5环绕设置在玻璃采光顶8的外侧,所述相邻两个立杆5通过大横杆6相连接,所述大横杆6组合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形。所述中排架与内排架的结构均与外排架相同,即所述中排架与内排架也均包括立杆5和大横杆6,所述中排架和内排架中的立杆5和大横杆6的设置方式与外排架相同,所述中排架与和内排架中的立杆5与外排架的立杆5的数量相同,所述中排架与和内排架中的大横杆6与外排架的大横杆6的数量也相同。所述内排架中的每一个立杆5均在中排架与外排架上对应有一个相应立杆5,所述内排架中的立杆5与中排架中对应的立杆5以及外排架中对应的立杆5共同组成为一个跨,且同跨内的三个立杆5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外排架的立杆5的间距为1.5m,所述中排架的立杆5的间距小于外排架的立杆5的间距,所述内排架的立杆5的间距小于中排架的立杆5的间距,即所述外排架的大横杆6的长度大于中排架的大横杆6的长度,所述中排架的大横杆6的长度大于内排架的大横杆6的长度。
为了便于将立杆5垂直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地面上预埋有基础钢板11,所述基础钢板11通过膨胀螺钉18固定在混泥土上,如图7所示,所述立杆5则通过焊接固定在基础钢板11上。
所述外排架与中排架以及内排架通过排架连接结构相连接,所述排架结构连接在同跨内的三个立杆5上,如图2所示。所述排架连接结构包括内剪刀撑链和小横杆7,所述小横杆7水平设置,其一端连接内排架的立杆5,其另一端连接外排架的立杆5,如图5所示。所述同跨内的两组相互交叉的内剪刀撑链组成为一列,则每一个跨对应一列内剪刀撑链,所述内剪刀撑链的列数与内排架中的立杆5的数量一致。所述内剪刀撑链由从下至上首尾相连的多个内剪刀撑15组成,如图5所示,所述内剪刀撑15的一端与内排架的立杆5相连接,该内剪刀撑15的另一端则与外排架的立杆5相连接,两组内剪刀撑链交叉对应的两个内剪刀撑15相交于中排架的立杆5上,如图5所示。所述同跨内设置有多个小横杆7,所述内剪刀撑15的端部设置有与内剪刀撑15相连接的小横杆7,所述两个内剪刀撑15交叉处也设置有与内剪刀撑15相连接的小横杆7。
所述外防护落地架底部还设有均与外排架、中排架和内排架相连接的防护落地架扫地杆12,所述防护落地架扫地杆12与小横杆7相平行,如图5所示。所述防护落地架扫地杆12的一端与内排架的立杆5相连接,其中部与中排架的立杆5相连接,其另一端则与外排架的立杆5相连接。同时,所述防护落地架扫地杆12还与位于外防护架底部的内剪刀撑15相连接。
为了更牢固的连接外排架的立杆5,所述外排架还包括与外排架的立杆5相连接的外剪刀撑链,所述外剪刀撑链的设置方式与内剪刀撑链的设置方式相同,即所述外剪刀撑链也两组相互交叉设置为一列,所述一列外剪刀撑链连接四个外排架的立杆5,如图6所示,所述外排架上则设置有多列外剪刀撑链。所述外剪刀撑链由从下至上首尾相连并通过大横杆6与外排架的立杆5相连接的外剪刀撑16组成,所述外剪刀撑16交叉设置,所述每一个外剪刀撑16则与外排架上的四个立杆5和多个大横杆6交叉连接。所述外排架还包括腰杆13,所述腰杆13与外排架的立杆5相连接,该腰杆13与大横杆6相平行。
所述外排架底部还设有与外排架的立杆5相连接的外排架扫地杆17,如图6所示,所述外排架扫地杆17与大横杆6相平行。所述外排架扫地杆17还与位于外排架底部的外剪刀撑16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层1包括钢丝网层和铺设在钢丝网层上的硬防护材料层,所述钢丝网层由钢丝绳搭设而成。所述钢丝网层包括四根主钢丝绳9,所述主钢丝绳9两端分别连接在外排架的两个立杆5上,所述四根主钢丝绳9组成“米”字型的交叉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主钢丝绳9采用的是直径为20mm的钢丝绳。在所述四根主钢丝绳9张紧形成的平面内还设置有若干根副钢丝绳10,所述副钢丝绳10呈网状设置,该副钢丝绳10的两端也分别连接在外排架的两个立杆5上,如图4所示。所述副钢丝绳10采用的直径为18mm的钢丝绳,该副钢丝绳10的间距为1.5~2m,该副钢丝绳10的具体间距根据硬防护材料的长度而定。该副钢丝绳10的端部也锁死在外排架的立杆5上,所述主钢丝绳9与副钢丝绳10共同组成钢丝网层。
所述防护层1设置为两层,该两层防护层1均位于玻璃采光顶8的上方。第一层的防护层1位于玻璃采光顶8的最高点的上方500mm处,第二层的防护层2位于第一层防护层1的上方800mm处。所述硬防护材料为竹跳板或木脚板,在钢丝网层上满铺硬防护材料可保证玻璃采光顶8施工时各工序产品不受污染、损坏,避免不必要的返工返修,节约工期和材料,提高了施工效率。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外防护落地架更加稳固,所述外防护落地架上还设有防护绳4,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绳4采用的是直径为16mm的钢丝绳。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绳4一端通过防滑卡3固定在外排架的立杆5顶部,其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如图1所示,且所述防护绳4与地面形成70~80度的夹角。本实用新型的外排架上每隔三个立杆5设置一根防护绳4,通过防护绳4可将整个外防护落地架稳定在地面上,使整个外防护落地架更为牢固。本实用新型的外防护落地架顶部还设有位于防护层1上方的防护栏杆2,防护栏杆2可对施工人员进行防护。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