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光围栏架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7466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光围栏架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维修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光围栏架杆。

背景技术:
在低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过程中,许多施工作业地点紧靠道路或就在居民小区,施工中需要安装安全围栏,提醒市民与机动车绕道通信,随着机动车和电动车保有量的提升,电网建设与改造现场的安全围栏在夜间被汽车、没摩托车、电动车误撞的次数越来越多,存在在安全隐患。追其原因,现有的围栏架杆无反光功能,其夜间可见度底。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带反光的安全围栏杆,虽然这种安全围栏杆都是圆柱形或圆锥形的,这样的缺点在于:如果在白天强太阳光下使用,带反光功能的安全围栏杆会将强太阳光反射给驾驶员,进而驾驶员会因为刺眼而看不清前方,影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找到一种反光围栏架杆,既在夜间具有反光效果,又能降低将太阳光到驾驶员眼睛的几率。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光围栏架杆,包括架杆本体和设在架杆本体底部的底盘,架杆本体包括多个子架杆本体,子架杆本体包括圆台部和用于阻挡太阳光的圆饼部,圆台部上端与圆饼部下端连接,圆台部侧面设有反光层。优选的,圆饼部直径为圆台部底面直径的两倍,圆台部的高为圆台部下底面直径的一半,圆台部上底面直径为圆台部下底面直径的一半。优选的,圆饼部直径与圆台部下底面直径相同,圆台部的高为圆台部底面直径的一半,圆台部上底面直径为圆台部底面直径的一半。优选的,圆台部下端设有凸杆,圆饼部上端设有与凸杆对应的第一连接孔,底盘上端设有与凸杆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优选的,所述凸杆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优选的,所述凸杆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优选的,所述凸杆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横截面为圆形。优选的,所述底盘为圆饼形橡胶底盘。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夜晚,当电瓶车、摩托车和汽车的光线射向一种反光围栏架杆时,圆台部将光线反射,使得驾驶员可以在较远距离就发现反光围栏架杆;白天,当太阳光照射到反光围栏架杆时,圆饼部阻挡部分太阳光照射到圆台部,进而降低反光围栏架杆将太阳光反射到驾驶员眼睛的几率,进而较高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反光围栏架杆,包括架杆本体和设在架杆本体底部的底盘2,架杆本体包括多个子架杆本体1,子架杆本体1包括圆台部11和用于阻挡太阳光的圆饼部12,圆台部11上端与圆饼部12下端连接,圆台部11侧面设有反光层,底盘2为圆饼形橡胶底盘2。由于电瓶车、摩托车和汽车的光线以基本水平的方向射向反光围栏架杆,而太阳光以斜向下的方式射向反光围栏架杆。夜晚时,当电瓶车、摩托车和汽车的光线射向一种反光围栏架杆时,圆台部11可以将光线反射,使得驾驶员可以在较远距离就发现反光围栏架杆;白天,当太阳光照射到反光围栏架杆时,由于太阳光以斜向下的方式射向反光围栏架杆,所以圆饼部12阻挡部分太阳光照射到圆台部11,进而降低反光围栏架杆将太阳光反射到驾驶员眼睛的几率,进而较高安全性。作为圆饼部12和圆台部11的一种优选结构,圆饼部12直径为圆台部11底面直径的两倍,圆台部11的高为圆台部11下底面直径的一半,圆台部11上底面直径为圆台部11下底面直径的一半。这样的结构,圆饼部12的遮阳效果较好。作为子架杆本体1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相邻子架杆本体1之间固定连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圆饼部12直径与圆台部11下底面直径相同。这样的结构,圆饼部12的遮阳效果较好。实施例三: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圆台部11下端设有凸杆111,圆饼部12上端设有与凸杆111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12,底盘2上端设有与凸杆111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1,凸杆111与第一连接孔112和第二连接孔21过盈配合,连接孔侧壁设有柔性橡胶层。子架杆本体1之间可以通过凸杆111与连接孔的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卸后携带。当使用环境不同,对反光围栏架杆高度要求不同时,可以将不同数量的子架杆本体1拼接成不同高度的架杆本体,进而使其适应使用环境,提高其实用性。柔性橡胶层的设置可以提高子架杆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凸杆111横截面为正方形,第一连接孔112和第二连接孔21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或者,凸杆111为横截面为圆形,第一连接孔112和第二连接孔21的横截面为圆形。凸杆111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好处在于,子架杆本体1相互连接后不会转动;凸杆111横截面为圆形的好处在于,便于凸杆111、第一连接孔112和第二连接孔21的制作,同时凸杆111无棱角,提高安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