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日光温室墙体制备的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0735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日光温室墙体制备的模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日光温室墙体使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煤气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煤气化炉渣的产量相当惊人。煤气化炉渣大量堆积,浪费我国目前非常紧张的耕地资源,并会造成空气和水源的严重污染,寻找能够大量利用煤气化炉渣的可行商业化产品已经迫在眉睫。电石渣是在水解电石制取乙炔时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渣,其主要化学成份为Ca(OH)2。由于电石渣的堆存既占用土地,又对环境有影响。所以,寻求电石渣的综合利用多种途径十分必要。

日光温室的墙体可以用将煤气化炉渣和电石渣制作,将这两种固废作为资源充分综合利用起来。这两种废渣不同于常规建筑材料,不易直接按常规方法制成预制件、或烧成砖块。可行的墙体制作方法是使用模板,模板包括平面模板和对接面模板,平面模板和对接面模板围设成放置建筑材料的长方体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日光温室墙体制备的模板,以适用于煤气化和电石渣为主要原料制作的日光温室墙体。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日光温室墙体制备的模板,包括平面模板和对接面模板,平面模板和对接面模板围设成放置墙体建筑材料的立方体空间;所述对接面模板为凸字形模板。

其中,所述平面模板包括相对的两块平面模板,平面模板用方木作背楞,相对的两块平面模板用对拉螺栓套加固,平面模板外侧以钢管支撑。

优选地,所述相对的两块平面模板间距为1000-1400mm,平面模板用长宽60~70×100mm的方木作背楞,横竖方向的背楞间距均为600mm,相对的两块平面模板用Φ16对拉螺栓套加固,平面模板外侧以钢管支撑。

其中,所述凸字形模板中构成突出部两侧的相对的两块模板用方木作背楞,用对拉螺栓套加固,构成突出部头部的模板外侧以钢管支撑。

其中,所述平面模板为竹胶板模板或钢板,所述凸字形模板为竹胶板模板或钢板。其中钢板相对于放置墙体建筑材料的一面(内表面)粘贴有纸。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模板采用竹胶板模板,而不能采用钢制组合模板,因为混合料易与钢模板粘黏住,拆模困难,易使混合料墙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模板采用同规格的钢制模板制成。但施工过程中,墙体材料会粘结在钢模板上,很难拆模,或因拆模造成墙面表层有麻面损伤。为此,先用毛刷子沾着本发明特制水浆体(小麦淀粉﹕水=1﹕25,按比例配好后搅拌均匀,以75℃±5℃的温度进行熬煮,并不断搅拌,煮糊时间为(1h±5min),然后刷在钢模板表面,润湿钢模板后,采用废报纸粘贴在模板上。这样浇筑墙体混合料后,制成的墙体体与钢模板将就被废报纸隔离,这样拆除模板非常容易,且拆除钢模板后,墙体表面平整光洁。

含有煤气化炉渣的日光温室墙体,室外地坪以下墙体部分,采用以下成分制成:14-15份水,12-13份复合硅酸盐水泥、17-18份电石渣、54-58份煤气化炉渣;室外地坪以上墙体部分,采用以下成分制成:13-14份水,10-12份复合硅酸盐水泥、15-17份电石渣、50-53份煤气化炉渣、0-8份添加剂。

一种含有煤气化炉渣的日光温室墙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配制墙体建筑材料,将水、复合硅酸盐水泥、电石渣、煤气化炉渣、添加剂混合,搅拌均匀,配制成墙体建筑材料;

2)墙体水平方向采用分段施工方法,分段筑造的对接面采用凸字形模板,墙体内外侧支立平面模板,平面模板以钢管支撑以保证角度与稳定;

3)墙体竖向方向采用分层施工的方法,向模板内填充步骤1)制得的墙体建筑材料,在模板内填充步骤1)所制墙体建筑材料,振捣密实,经过20~30h后取下模板。墙体竖向方向采用分层施工的方法,向模板内分层填充墙体建筑材料,先在模板内填充200~400mm厚的墙体建筑材料,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然后再填200~400mm厚的墙体建筑材料,再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如此重复分层振捣密实;经过20~30小时后取下模板。

农业生产中日光温室墙体长达60m,农业生产区的施工单位往往只有3-5名施工者,一天能完成10-20m长度。在完成一段墙体后,后续施工的墙体随着温度和含水的变化,连接处必然产生缝隙。导致墙体的质量和寿命下降。本实用新型提出分段筑造的对接面采用凸字形模板,即具有凸字形连接面,不会随气温变化或墙体干缩湿胀作用的影响而产生缝隙,达到保障墙体质量的作用。

其中,所述步骤2)中,沿墙体长度方向每15-20m为一段,进行支模,分段筑造的对接面采用凸字形模板,在进行下一段构建时拆去凸字形模板。这样方式墙体分段凸凹承插衔接,既能满足墙段干缩湿胀和温度变化造成的变形要求,又可起到阻断室内外空气对流的通道。

其中,所述步骤3)中,墙体竖向方向采用分层施工的方法,向模板内分层填充墙体建筑材料,先在模板内填充200~400mm厚的墙体建筑材料,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然后再填200~400mm厚的墙体建筑材料,再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如此重复分层振捣密实;经过20~30小时后取下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模板,用以煤气化和电石渣为主要原料为主要的墙体混合料制作日光温室围护墙体的表观密度约为2000kg/m3,具有保温能力同时,还有一定的蓄热能力。

本实用新型提出分段筑造的对接面采用凸字形模板,即使分段浇筑的墙体具有凸凹字形连接界面对接,不会因气温变化或墙体干缩湿胀作用的影响产生缝隙而造成墙体保温隔热功能显著降低,达到保障墙体质量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3分段施工的日光温室墙体俯视图。

图2为墙体施工时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墙体施工时的平面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墙体,101为已施工完的凸端段,102为已支模板,未施工的凹端端;2为平面模板,3为凸字形模板,301为构成突出部两侧的模板,302为构成突出部头部的模板;4为方木,5为对拉螺栓,6为支撑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未特别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手段均为本领域常规的技术手段。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3,和图4,一种用于日光温室墙体制备的模板,包括平面模板2和对接面模板,平面模板和对接面模板围设成放置墙体建筑材料的立方体空间;所述对接面模板为凸字形模板3,凸字形模板中相对的两块构成突出部两侧的模板301用方木4作背楞,用对拉螺栓5加固,构成突出部头部的模板302外侧以钢管支撑(图3未示出钢管)。

平面模板包括相对的两块平面模板2,相对的两块平面模板间距为900mm,平面模板用长宽60×100mm的方木4作背楞,横竖方向的背楞间距均为600mm,相对的两块平面模板用Φ16对拉螺栓5加固,平面模板外侧以支撑钢管6支撑。

其中,所述平面模板和凸字形模板均为竹胶板模板。

应用本实施例模板构建日光温室山墙墙体的方法,包括步骤:

1)温室内地坪的标高为±0.00,室外地坪标高至少为-0.3m;即室内地坪至少高于室外地坪0.3m。这样可以避免下雨时的室外积水流入室内。

2)沿墙体竖向方向,采用分层施工的方法。室外地坪以下墙体部分,采用配比为:14.61%水、12.03%复合硅酸盐水泥、电石渣17.19%、56.17%煤气化炉渣,倒入搅拌机的搅拌料仓内,搅拌均匀,配制成墙体建筑材料;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后,其抗压强度达5MPa。室外地坪以上墙体部分,采用配比为:13.66%水、11.25%复合硅酸盐水泥、电石渣16.07%、52.49%煤气化炉渣、6.54%石膏,倒入搅拌机的搅拌料仓内,搅拌均匀,配制成墙体建筑材料;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后,其抗压强度达9MPa。

2)沿墙体1水平方向采用分段施工方法。分段筑造的对接面采用凸字形模板,墙体内外侧支立平面模板,平面模板以钢管支撑以保证角度与稳定。墙体厚度为900mm,用70×100mm方木作背楞,横竖方向间距600㎜,用Φ16对拉螺栓套加固,并以钢管支撑系统,保证模板的垂直与稳定。其中,平面模板2和凸字形模板3均为竹胶板模板,支立平面模板用60×100mm的方木4作背楞,背楞的横竖方向间距600㎜,用对拉螺栓5和螺栓套加固,并以支撑钢管6支撑。

参见图2,完成一段15m长的墙体后,已施工完的凸端段101待过24小时后取下模板。已支模板,未施工的凹端段102将继续进行墙体建筑操作。

3)向模板内分步填充步骤1)制得的墙体建筑材料,在模板内填充步骤1)所制墙体建筑材料200~400mm,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然后再填200~400mm墙体建筑材料,再振捣密实;如此重复分层振捣密实;经过24小时后取下模板。

构建完成的墙体的表观密度约为2000kg/m3,具有保温能力同时,还有一定的蓄热能力。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日光温室墙体制备的模板,包括平面模板2和对接面模板,平面模板和对接面模板围设成放置墙体建筑材料的立方体空间;所述对接面模板为凸字形模板3,凸字形模板中相对的两块构成突出部两侧的模板301用方木4作背楞,用对拉螺栓5加固,构成突出部头部的模板302外侧以钢管支撑(图3未示出钢管)。

平面模板包括相对的两块平面模板2,相对的两块平面模板间距为850mm,平面模板用长宽60×100mm的方木4作背楞,横竖方向的背楞间距均为600mm,相对的两块平面模板用Φ16对拉螺栓5加固,平面模板外侧以支撑钢管6支撑。

其中,所述平面模板和凸字形模板均为同规格的钢制模板制成。钢制模板内表面上,先用毛刷子沾着淀粉浆(小麦淀粉﹕水=1﹕25,按此质量比例配好后搅拌均匀,以75℃±5℃的温度进行熬煮,并不断搅拌,煮糊时间为1h±5min)刷在钢模板表面,润湿钢模板后,用废报纸粘贴在模板上。这样浇筑墙体混合料后,制成的墙体体与钢模板将就被废报纸隔离,这样拆除模板非常容易,且拆除钢模板后,墙体表面平整光洁。

其他操作同实施例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