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L型钢和工字形钢组成的腹板的钢管束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中,按主体结构的材料分,常用的有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两种。
传统的混凝土结构需要现场大量人工,而且施工中木材应用较多,废水、扬尘等污染严重,不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政策要求。但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提供较好抗侧刚度的同时,建筑布局灵活。特别是在住宅结构中,剪力墙较薄,与建筑分割墙体可以有益结合,提供舒适的室内空间。
钢结构是一种产业化的建筑体系,满足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作、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建筑工业化标准要求。现场装配化施工节约大量人工,且施工废料少,节能环保。钢结构体系中的钢柱、钢梁、支撑等构件,人工制作仍占相当大的比例,且节点域构造复杂,制作成本高。钢柱多为方矩形柱,在住宅中应用时,室内有钢柱凸角,给建筑布置带来不便。
如果将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有效的结合起来,研究一种新型抗侧力构件,充分发挥混凝土剪力墙的建筑布局灵活、钢结构制作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的优势,同时发挥钢材轻质高强、混凝土刚度大的材料性能优势,对目前建筑结构体系中的缺点,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抗侧力构件存在的构件制作复杂、现场需要大量人工、施工困难等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钢量经济、构件制作简单、施工方便快捷、便于工业化生产、充分发挥钢材与混凝土的性能优势、有利于节约材料、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居住环境、社会经济性能好的由L型钢和工字形钢组成的腹板的钢管束组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由L型钢和工字形钢组成的腹板的钢管束组合结构,由钢管束总成构成,所述的钢管束总成由多个钢管单元依次连接构成,所述的钢管单元具有空腔,所述的空腔内浇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钢管单元由工字形腹板在平行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之间分隔构成,所述的上翼缘和下翼缘均为连续的钢板;
所述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分别间隔设置有两个L型钢板,所述的L型钢板的一端垂直焊接在上翼缘或下翼缘上,所述的L型钢板的L口分别相向设置,相向设置的L口形成用于夹持工字形腹板的上边或下边,所述的L口的高度与工字形腹板的上边或下边的宽度相适配;所述的工字形腹板构成相邻钢管单元之间的隔板。
进一步,所述的上翼缘和下翼缘的端部之间由端部隔板封闭焊接。
进一步,所述的上翼缘和下翼缘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栓钉。
进一步,所述的混凝土可以是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或自密实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可实现标准件自动化生产,加工效率高;
2、高频焊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
3、钢管束装配式结构,减少焊接工作量,自动化程度高;
4、结构延展性好,抗震性强;
5、结构体系抗氧化性好;
6、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中,钢管束工厂化制作,现场装配化施工,内部浇筑的混凝土为一整体,浇筑方便,不需支模;
7、钢管束组合结构构件既作为竖向承重构件,又作为抗侧力构件。墙体厚度较薄,结合建筑隔墙布置,室内空间划分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束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由L型钢和工字形钢组成的腹板的钢管束组合结构,由钢管束总成构成,所述的钢管束总成由多个钢管单元依次连接构成,所述的钢管单元具有空腔,所述的空腔内浇注混凝土;
所述的钢管单元由工字形腹板3在平行的上翼缘1和下翼缘2之间分隔构成,所述的上翼缘1和下翼缘2均为连续的钢板;
所述的上翼缘1和下翼缘2上分别间隔设置有两个L型钢板4,所述的L型钢板4的一端垂直焊接在上翼缘1或下翼缘2上,所述的L型钢板4的L口分别相向设置,相向设置的L口形成用于夹持工字形腹板的上边31或下边32,所述的L口的高度与工字形腹板3的上边或下边的宽度相适配;所述的工字形腹板3构成相邻钢管单元之间的隔板。
进一步,所述的上翼缘1和下翼缘2的端部之间由端部隔板封闭焊接。
进一步,所述的上翼缘1和下翼缘2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栓钉5。
进一步,所述的混凝土可以是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或自密实混凝土。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