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柔性拉杆的单侧墙体施工用单侧支模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3141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采用柔性拉杆的单侧墙体施工用单侧支模体系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侧墙体施工用支撑架,特别是涉及采用柔性拉杆的单侧墙体施工用单侧支模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城市中,城市土地资源变得愈加珍贵,许多地下工程外墙与用地红线距离较近,同时随着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垂直支护被广泛采用,地下工程的外墙施工采用双侧支模无法实现,必须采用单侧支模。传统的单侧支模工艺在地铁、管廊、地下室等项目的单侧墙体施工中,暴露出架体偏软,浇筑完的墙体混凝土顶部变形过大,底部出现错台、漏浆等现象;另传统的支模在使用时其重心容易偏位,在附带模板时,架体上需放置较大配重块,造成行走困难、就位困难;当支模体系高度不够时接高采用下接高,需占用较大空间等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采用柔性拉杆的单侧墙体施工用单侧支模体系,目的在于解决单侧支模在使用时容易造成混凝土顶部变形过大、底部容易出现错台、漏浆,以及容易出现重心偏位,需要较大配重且接高后空间占用较大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标准节和接高节,接高节与标准节上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标准节包括直角梯形的外框架,接高节设有与外框架上端直角边固定配合的下边框以及与外框架直角侧边相齐平的侧边框,外框架的斜边朝向待浇筑墙体的外侧,外框架下端直角边交接处与地面之间设有倾斜设置的对拉杆形成对外框架施加倾斜朝向待浇筑墙体侧力的结构,所述的接高节为矩形框架结构,外框架上、下直角边之间设有多个横向布置的横梁,接高节的矩形框架、以及横梁形成的多个框架间隔间分别设有斜拉索,斜拉索为刚强度柔性材料制成。

所述的外框架其下端直角边的两端分别设有竖向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通过螺纹与外框架形成可调节高度的结构,两支撑杆之间的外框架上安装有对称布置的移动轮。

所述的外框架其下端直角边相交处设有一受力板,所述的受力板与水平面成角度布置,受力板两端与外框架下端的两直角边固定连接,所述的对拉杆一端与受力板可拆卸固定连接,对拉杆的另一端与地面固定连接。

所述的角度为45°。

所述的矩形框架结构、外框架、受力板其构成部分均由两槽口背向设置的槽钢构成,两槽钢之间设置间隙。

本实用新型体系结构更加合理,采用上接高后其占用空间大大减小,强度及刚度大,浇筑完混凝土墙体的尺寸满足规范要求;该体系重心位置更接近于架体形心,可减小配重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矩形框架结构、外框架、受力板其槽钢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单侧墙体施工用单侧支模体系,包括标准节1和接高节2,标准节1为矩形框架结构,标准节1包括直角梯形的外框架1a,接高节2宽度与外框架1a上端直角边宽度相同,接高节2与标准节1上端通过固定螺栓形成可拆卸固定连接,接高节2设有与外框架1a直角侧边相齐平的侧边框,外框架1a的斜边朝向待浇筑墙体8的外侧,外框架1a上、下直角边之间设有多个横向布置的横梁1b,接高节2的矩形框架、以及横梁1b形成的多个框架间隔间分别设有斜拉索3,所述的斜拉索3为高强度柔性材料,可以选择钢丝股制成的钢丝绳,斜拉索的两端设有挂钩,挂钩与外框架或矩形框架挂接,由于外框架及接高节在受力变形时主要承受向外扩张的拉力,因此斜拉索可以完成其抗拉的性能,所述的外框架1a其下端直角边相交处设有一受力板6,所述的受力板6与水平面成角度45°布置,受力板6两端与外框架1a下端的两直角边固定连接,对拉杆12一端与受力板6可拆卸固定连接,对拉杆12的另一端与地面固定连接,对拉杆12形成对外框架1a施加倾斜朝向待浇筑墙体8侧力的结构,所述的外框架1a其下端直角边的两端分别设有竖向支撑杆4,所述的支撑杆4通过螺纹与外框架1a形成可调节高度的结构,两支撑杆4之间的外框架1a上安装有对称布置的移动轮5,所述的矩形框架结构、外框架1a、受力板6其构成部分均由两槽口背向设置的槽钢构成,两槽钢之间设置间隙7。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标准节1直角边与接高节2形成的直型侧边处用于安转模板9,具体来说模板9再通过被背棱10拼装完成后,可用专用的连接器11连接背棱10,连接器11的另一端穿过两槽钢间的间隙7且与两槽钢另一侧形成固定连接,进而实现模板9的安装,安装模板9完毕后进行吊装就位,通过调节地脚螺栓调节调支撑杆4与地面间的高度进而最终直标准节1和接高节2形成的架体,在使用对拉杆12时比较的实用的方法是,在地面进行预先浇筑施工时埋下预埋件,预埋件位于混凝土中,预埋件设有螺纹段,该螺纹段与对拉杆12端部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件固定连接,这时对拉杆12同样穿过两槽钢间的间隙7,受力板6受力倾斜向下,混凝土的侧压力及模板9的向上力均由对拉杆12抵消;浇筑时混凝土通过模板对外框架及接高节产生压力,斜拉索3的抗拉性能优秀且部件的质量较轻,可在保证标准节1、接高节2抗拉性能的情况下大大减轻重量,便于施工中的移动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体系结构更加合理,采用上接高后其占用空间大大减小,强度及刚度大,浇筑完混凝土墙体的尺寸满足规范要求;该体系重心位置更接近于架体形心,可减小配重的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