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营帐篷遮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8010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野营帐篷遮阳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野营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野营帐篷遮阳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关于野外帐篷热环境测试的研究较多,但文献中较少有相关的改善措施。遮阳网作为一项夏季改善热环境的技术手段,其应用较为广泛。现有的遮阳网一般包括位于四角处的立柱以及张开在各立柱顶部之间的网体,上述结构的遮阳网存在如下缺陷:

首先是遮阳网架设较为困难,由于遮阳网自身的韧性等原因,遮阳网不能很好的展开,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其次是遮阳网的高度和位置难以调节,不能根据帐篷的大小和高度随时更换,也不能因为太阳角度的变化而相对移动;再者是遮阳架和遮阳网分离,大小不一定配套,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便于搭建、便于携带、搭建后遮阳效果好的野营帐篷遮阳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野营帐篷遮阳系统包括横向并列设置的多个折叠框架,折叠框架包括竖直设置的中间立柱以及分位于其两侧的第一边立柱和第二边立柱,还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以及位于下方的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边立柱和中间立柱的上端铰接连接、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边立柱和中间立柱的上端铰接连接、第一角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边立柱和中间立柱的下端铰接连接、第二角钢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边立柱和中间立柱的下端铰接连接;在相邻两个折叠框架的第一边立柱的顶端之间设有第一边拉绳、中间立柱的顶端之间设有中间伸缩杆、第二边立柱的顶端之间设有第二边拉绳,在第一边拉绳与中间伸缩杆之间、中间伸缩杆与第二边拉绳之间设有遮阳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野营帐篷遮阳系统,与现有的遮阳网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多个并列设置的折叠框架并在折叠框架之间设置拉绳和伸缩杆,为遮阳网提供了一个可以快速架设和收起的支架,在此支架的支撑下遮阳网能够良好地展开。通过设置折叠框架由左右相对的两个四连杆机构构成,令折叠框架展开的张角能够自适应于野外帐篷的帐篷顶的坡度夹角,而无需额外调节,提升了安装架设的便捷性。通过设置折叠框架的底部带有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令本遮阳系统装载到野外帐篷顶上时,角钢卡设在帐篷顶的边缘处,提升定位的能力,令遮阳系统与帐篷顶结合得更加紧密和稳固。

优选地:在相邻两个折叠框架的中间立柱的顶端与第一边立柱的顶端之间设有托网骨架,在相邻两个折叠框架的中间立柱的顶端与第二边立柱的顶端之间设有托网骨架。

优选地:所述第一边立柱、中间立柱和第二边立柱三者均为伸缩立柱,且伸缩长度范围为0.5m-1.0m。

优选地: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两者之间的夹角a为120°-150°,第一边立柱与第二边立柱两者之间的距离b为4.2-5.0m;中间伸缩杆的伸缩距离c为2.0-2.5m。

优选地:在折叠框架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边立柱、中间立柱、第二边立柱、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的端部均设有轴套,相邻接两者的轴套对正并穿设有螺栓实现铰接连接。

优选地:在第一边立柱、中间立柱和第二边立柱三者的顶部以及中间伸缩杆的中部均设有用于固定遮阳网的网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向帐篷上进行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折叠框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折叠框架与帐篷顶边缘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折叠框架;2、第一边立柱;3、第一角钢;4、第一连接杆;5、中间立柱;6、第二角钢;7、第二连接杆;8、第二边立柱;9、第二边拉绳;10、中间伸缩杆;11、第一边拉绳;12、托网骨架;13、帐篷顶;14、帐篷体;15、帐篷固定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野营帐篷遮阳系统包括横向并列设置的多个折叠框架1,折叠框架1包括竖直设置的中间立柱5以及分位于其两侧的第一边立柱2和第二边立柱8,还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7以及位于下方的第一角钢3和第二角钢6。

第一连接杆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边立柱2和中间立柱5的上端铰接连接、第二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边立柱8和中间立柱5的上端铰接连接、第一角钢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边立柱2和中间立柱5的下端铰接连接、第二角钢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边立柱8和中间立柱5的下端铰接连接。上述铰接连接的各部件构成分位于中间立柱5左右两侧的两个四连杆机构,完全折叠后,折叠框架1的各部件收缩到一起,缩小了体积,便于收纳和携带。

本实施例中,在折叠框架1的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7、第一边立柱2、中间立柱5、第二边立柱8、第一角钢3和第二角钢6的端部均设有轴套,相邻接两者的轴套对正并穿设有螺栓实现铰接连接。采用上述方式进行铰接连接,令本折叠框架1便于拆装,进一步提升收纳和携带的便捷性。

在相邻两个折叠框架1的第一边立柱2的顶端之间设有第一边拉绳11、中间立柱5的顶端之间设有中间伸缩杆10、第二边立柱8的顶端之间设有第二边拉绳9,在第一边拉绳11与中间伸缩杆10之间、中间伸缩杆10与第二边拉绳9之间设有遮阳网,即遮阳网是铺展在相邻两个折叠框架1的顶部之间的。中间伸缩杆10用于对相邻折叠框架1进行间距的调节,同时提供遮阳网支架的整体刚度。

进一步地,在第一边立柱2、中间立柱5和第二边立柱8三者的顶部以及中间伸缩杆10的中部均设有用于固定遮阳网的网扣,遮阳网通过各网扣固定。

本实施例中,为了对遮阳网的中部进行支撑、防止其中部下垂,在相邻两个折叠框架1的中间立柱5的顶端与第一边立柱2的顶端之间设有托网骨架12,在相邻两个折叠框架1的中间立柱5的顶端与第二边立柱8的顶端之间设有托网骨架12。具体地,托网骨架12可以为细金属丝材质,构成X形支撑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边立柱2、中间立柱5和第二边立柱8三者均为伸缩立柱,且伸缩长度范围为0.5m-1.0m。

本实施例中,第一角钢3和第二角钢6之间的夹角a为120°-150°,优选为126°;第一边立柱2与第二边立柱8两者之间的距离b为4.2-5.0m,优选为4.4m;中间伸缩杆10的伸缩距离c为2.0-2.5m,优选为2.2m。

图2是本遮阳系统向帐篷顶部进行装载时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帐篷的帐篷体14由分位于四周的多个帐篷固定绳索15进行牵拉固定,在帐篷的顶部设有帐篷顶13,本遮阳系统固定在帐篷顶13上。具体地,将完成组装的遮阳网支架其各折叠框架1展开至合适角度、将各中间伸缩杆10伸缩至合适长度,将遮阳网支架由上至下放置在帐篷顶13上。分位于两侧的折叠框架1底部的第一角钢3和第二角钢6需要卡设在帐篷顶13的边缘,参见图4。在相邻两个折叠框架1之间设置第一边拉绳11、第二边拉绳9以及多个托网骨架12,之后将遮阳网铺设在顶部。

遮阳网通过网扣固定在遮阳网支架上,为了进一步提升本遮阳系统在帐篷顶13上固定的稳定性,可以在帐篷顶13上设置多个拉环,便于遮阳网支架通过拉绳等进行进一步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