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通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7184阅读:803来源:国知局
屋顶通风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屋散热装置,尤指一种屋顶通风器。



背景技术:

按,随着温室效应不断严重影响地表温度,夏天来临时,室内温度总是高得令人难以忍受,也因此,也越来越多人开始投入心力,着手于室内温度的改善。

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I444526“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该专利所揭示的内容主要包括:一第一泄水顶,为屋顶及其延伸而下的屋顶,第一泄水顶下方有一中透风口;一第二泄水顶,位于第一泄水顶外侧,第二泄水顶顶端与第一泄水顶保持一外透风口;一内阻隔,为延伸而下的屋顶向上形成的内阻隔,内阻隔与第一泄水顶之间有一内透风口;其特征在于:第二泄水顶的顶端高于第一泄水顶末端,并第一泄水顶末端介于第二泄水顶的顶端与内阻隔之间;据此,屋内的热空气由下往上流通至内透风口,至中透风口,再由外透风口排出热空气,并由内阻隔阻挡外入的雨水,达到自然通风挡雨的目的。

此种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虽具有通风挡雨的目的,但是,此种装置仅适合于新屋于盖建过程中装设,或是将屋顶打掉后进行装设,造成施工上、使用上的不便,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认为应有一种通风器的构造,不仅施工便利,同时可用于已盖建完成的屋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背景技术所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提出一种屋顶通风器,不仅施工便利,同时可用于已盖建完成的屋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屋顶通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通风器本体:包括一顶壁、及一沿该顶壁周缘向下设置的框围壁,该框围壁框围出一入风口,该顶壁开设一出风口,该通风器本体可供设于屋顶,且该入风口与屋顶的开口相通,该框围壁的相反二侧壁底缘分别沿设一连结部,以供连结于该屋顶表面;

一导风隔板:设于该通风器本体内,该导风隔板与该顶壁、及该框围壁共同界定出一导风路径,且该导风路径分别与该入风口及该出风口相通,该导风路径具有一弯折段。

所述的屋顶通风器,其中:该屋顶包括一具有该开口的斜面,该通风器本体可供设于该斜面且该入风口与该开口相通,该通风器本体设置于该斜面的状态下,该框围壁朝向该斜面底缘的一侧定义为前框围壁,该框围壁背向该斜面底缘的一侧定义为后框围壁,该框围壁的其余相对的二侧的底缘延伸有该连结部;沿该前框围壁的底缘局部或全部设有一排水缺口。

所述的屋顶通风器,其中:该导风隔板是一L形板,该导风隔板的顶缘延伸设置于该出风口的一侧口缘。

所述的屋顶通风器,其中:该L形板的垂直壁顶缘连接该出风口邻近该后框围壁的口缘,且该L形板的垂直壁朝向该前框围壁,而该L形板的水平壁朝向该出风口。

所述的屋顶通风器,其中:该导风隔板是一横板,该导风隔板设于该框围壁的一侧,且该导风隔板的一侧朝向该出风口。

所述的屋顶通风器,其中:该框围壁的底缘设一底壁,该底壁与该框围壁共同界定出该入风口及该排水缺口。

所述的屋顶通风器,其中:该底壁远离该前框围壁的一侧缘向上延伸一止挡壁。

所述的屋顶通风器,其中:一网体盖设于该出风口。

通过上述对于屋顶通风器的构造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该连结部,而可适用于已盖建完成的屋顶,尤其是铁皮屋顶,且不限于该屋顶的形状,无论是浪板或平面均可设置,不仅具有安装容易,安装前也无须先将原本屋顶拆掉,进而降低现场施工所需时间及人事成本,再加上,安装后便可通过蜿蜒的该导风路径将室内热气导引自该出风口排出,而具有降低室内温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装设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装设状态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A-屋顶通风器;B-屋顶;B1-开口;1-通风器本体;11-顶壁;12-框围壁;121-前框围壁;122-后框围壁;13-入风口;14-出风口;15-连结部;16-排水缺口;17-连结浪板;18-底壁;181-止挡壁;19-网体;2-导风隔板;3-导风路径;31-弯折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凭借图式的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点与实施例,俾使贵审查人员对于本实用新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屋顶通风器A,包括:

一通风器本体1:

请参阅图1所示,该通风器本体1包括一顶壁11、及一沿该顶壁11周缘向下设置的框围壁12,请再配合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屋顶通风器A较佳系装设于具有斜面的屋顶B,且该屋顶B开设有一开口B1,以下系以具有斜面的屋顶B为较佳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该通风器本体A于装设于该屋顶B时,该框围壁12朝向该屋顶B底缘的一侧定义为前框围壁121,反之,朝向该屋顶B顶缘的一侧定义为后框围壁122,而其余该框围壁12的底缘较佳延伸一连结部15,该连结部15可供连结于该屋顶B表面,以供该通风器本体1得以更稳固设置于该屋顶B表面。

该框围壁122框围出一入风口13,而该顶壁11则是开设有一出风口14,且该入风口13与该出风口14相通。该通风器本体1于装设于该屋顶B时,该入风口13较佳朝向该开口B1,以令该入风口13与该开口B1相通。

一导风隔板2:

请参阅图2配合图3及图4所示,该导风隔板2主要设置于该通风器本体1内部,再配合该顶壁11、及该框围壁12,而在该通风器本体1内共围出一分别与该出风口14及该入风口13相通的导风路径3,以令屋内热气得以依序经过该开口B1、该入风口13、该导风路径3,而自该出风口14排出,且该导风路径3的一段部具有一弯折段31。

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屋顶通风器A通过该连结部15,而可适用于已盖建完成的屋顶B,尤其是铁皮屋顶,且不限于该屋顶B的形状,无论是浪板或平面均可设置,不仅具有安装容易,安装前也无须先将原本屋顶B拆掉,进而降低现场施工所需时间及人事成本,再加上,安装后便可通过蜿蜒的该导风路径3将室内热气导引自该出风口14排出,而具有降低室内温度的效果。

请再参阅图4所示,请再参阅图1配合图4所示,该通风器本体1较佳可实施为:沿该前框围壁121的底缘局部或全部设有一排水缺口16。爰此,当该通风器本体1装设于该屋顶B后,当下雨时,雨水会通过该出风口14,而进入该导风路径3内,最后通过该排水缺口16排出。此外,沿该排水缺口16的顶缘较佳凸伸一连结浪板17,以供当该屋顶B为一浪板时,该通风器本体1可通过该连结浪板17与该屋顶B作紧密连结以增加整体稳固性。

请参阅图4所示,该导风隔板2可以实施为:其中该导风隔板2是一L形板,该导风隔板2的顶缘沿设于该出风口14的一侧口缘,以令该导风隔板2与该通风器本体1共同界定出蜿蜒的该导风路径3。此外,该导风隔板2为L形板的前提下,该导风隔板2的垂直壁顶缘较佳系沿设于该出风口14邻近该后框围壁122的一侧口缘,以令该L形板的垂直片朝向该前框围壁121,且该导风隔板2的水平壁较佳朝向该出风口14,爰此,当下雨时,雨水会通过L形的该导风隔板2的引导,而往该排水缺口16方向流动。

此外,请再参阅图6所示,该导风隔板2更可以实施为:该导风隔板2为一横板,该导风隔板2设于该框围壁12的一侧,且该导风隔板2的一侧朝向该出风口14,以令该导风隔板2得以将该通风器本体1内部空间完整分隔出蜿蜒的该导风路径31,以增进导风效果。

接着,再看图5配合图4、及图7所示,该框围壁12进一步可实施为:该框围壁12的底缘设一底壁18,该底壁18与该框围壁12共同界定出该入风口13、及该排水缺口16,通过该底壁18可令该通风器本体1紧密与屋顶B连结,更进一步增进其稳固性。此外,该底壁18更进一步也可实施为:远离该前框围壁121的一侧缘向上延伸一止挡壁181,当雨势过大时,该止挡壁181可提供止挡的效果,以避免该排水缺口16所来不及排放的雨水自该入风口13流入室内。

该屋顶通风器A于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蚊虫等生物或树叶等物品通过该出风口14掉落至该通风器本体1内部,为避免此种问题发生,本实用新型的屋顶通风器A还可以实施为:更设一网体19,且该网体19盖设于该出风口14。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